第60章 贿赂

第60章 贿赂

杨端和之所以会让砲师赶去增援,是因为他在邯郸并不顺利。

这“不顺利”并非进攻不顺利,而是王翦也打到了邯郸。

话说这王翦能打到邯郸也可以说是托了沈兵的福。

因为李牧在回师邯郸时便在井陉留下两员大将并瞩咐他们坚守不出。

古时作战往往就是这样。

若交战双方相互不服敢于出城作战,那么就在城外打个你死我活很快便分出胜负。

但若守城一方坚守不出,便是连王翦也无法快速攻下。

除非有沈兵改良的投石机……

因此王翦大军一直被拦在井陉不敢寸进,即便听到杨端和被围的消息。

这并非王翦有心不救,而是王翦看到了这其中的危险。

李牧在井陉留下五万赵兵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翦若是绕过井陉进攻邯郸或是救援杨端和,则井陉便会是钉在其后的一枚钉子。

赵军随时可以出城攻击王翦部侧后。

而且这些赵军还尽皆是李牧的北地兵,其中还有一万骑兵。

这时若李牧再反戈一击,王翦便要再次大败而归了。

这王翦也算沉得住气,任杨端和几次求援就是不发兵。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王翦被李牧打怕了,否则以他的个性早就分兵救援了。

王翦只道此战也要像以往一般无功而返,他甚至都做好了撤军的打算。

可是突有一日就听部将来报:

“将军,李牧已死,赵军大乱。”

王翦猛地就从案前跳了起来,说道:

“什么?你说什么?”

“李牧死了?”

“怎么死的?”

部将回答:

“据闻是被赵将赵葱杀的。”

“赵王以赵葱换李牧,李牧不从,于是……”

王翦听后一脸懵。

这什么情况?

赵王怎么会在这时候用赵葱换李牧?

莫不是脑袋坏掉了吧?!

那赵葱不是赵将吗?

又如何会杀了李牧,而且还在这时候!

这么离奇的事王翦自然不会轻信,于是又问了声:

“这莫非是李牧的诡计!”

“引我等进攻邯郸?”

“再围而歼之……”

部将回答:

“属下以为并非如此。”

“因为杨将军以领着河内兵攻邯郸了。”

王翦心下一惊,这才知道李牧可能真的已经死了。

否则那杨端和已被打得只剩半口气,又如何能打到邯郸?

于是王翦就不再迟疑,当下命令:“传我命令,进军邯郸!”

虽然赵军布局与之前一样,井陉也还是没拿下,但情况却已不一样了。

李牧一死,王翦就再也不需要担心井陉赵军会偷袭其侧后。

他更担心的是杨端和先他一步打下邯郸……

于是王翦大军便浩浩荡荡的开往邯郸。

两军会师时自是士气大振、呼声震天。

然而王翦打到邯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河内兵死伤惨重为名给杨端和下了道命令让他只攻北门。

接到命令的杨端和不由“咯噔”了一下:

“若是顾及河内兵死伤惨重,又怎会把最难攻的北门交到我手里?”

“这分明是怕我攻进城内抢了首功……”

不过这话不能随便说出口,便连部将也不能说,杨端和只能憋在心里。

李岩倒也识趣,只问了声:

“将军,这北门城墙比其它方向城墙高出五尺有余。”

“城坚墙厚且守兵众多,这……”

秦朝的一尺相当于现代的23.1厘米,五尺就是一米多。

这高度虽不算什么,但在原本就有六米左右高度的基础上再加一米多,这就十分可观了。(注1)

长度一加,攻城梯的长度势必也得加。

并且由于攻城梯是倾斜架在墙上攻城,所以城加一米攻城梯就得加长近两米……

制作方面还好说,费点人力和时间而已。

更麻烦的是攻城梯一长就不稳,中部还很容易被敌方擂木砸断。

于是攻城的难度便成级数上升。

杨端和想了想觉得没办法了,就下令道:

“砲师造砲有几天了吧。”

“让他们把砲运上来!”

顿了下又补充道:“还有火弹!”

李岩应了声“诺”,马上命人准备快马去长城下令。

古时有“八百里加急”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沿途有驿站的情况下紧急情报和命令可以日行八百里。

秦军作战一向重视速度,所以每往前攻便会沿途设下驿站。

驿站一般每隔三十里设一驿,原因是马匹在快速奔跑三十里就要休息。

若要高速奔跑则必须每二十里设一驿。

杨端和在邯郸与长城之间就是每二十里设一驿,每驿都有马匹、兵士、食物和水草方便替换和休息。

这样一来,命令从邯郸到长城的八十里不过就一个多时辰。

沈兵的砲师及张眩的千人队就紧急出发了。

严格讲这不能算是“沈兵的砲师”。

工师直接指挥的其实只有“五十人”。

只不过这工师又分为“左工师”,“右工师”。

秦人以“右”为尊以“右”为大。(注:2)

于是“右工师”比“左工师”高一级,差不多就相当于现代的正副手。

因此循才指挥砲师百人。

沈兵直接从工丞替了循的位置升为右工师,所以指挥的也有百人。

这时他才认识那个被称作浍(kuài)的左工师。

浍身材矮小,且清瘦黝黑,一看就知道是营养不良长年在田间耕作的人。

这让沈兵有些意外。

因为工匠籍大多都是在室内或阴凉处工作,对着木头砍砍劈劈的嘛。

虽然也有黑的但很少会像浍这样的。

后来才知道工匠籍里的工匠也分许多种。

有的是主营屋内各种木器的,有的是主营房屋建造的……

浍主营的是田间沟渠灌溉,比如用竹筒引水之类的。

浍的意思就是田间水沟。

所谓“沟渠浍川,十百相通”,说的就是这个浍。

这也是浍黑成这样的原因,虽说是工匠但却在田里跑。

沈兵对这个浍印像最深的,就是刚上任时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麻布包。

一层层解开,一层又一层……然后用双手恭谨的呈在沈兵面前,说:

“请右工师笑纳!”

沈兵凑上去仔细一看,麻布上摆着一块小指甲大小的肉干。

这……是贿赂我的吗?

(注1:秦时城墙高度一般在6米左右,长城用于抵御外敌更高,平均高度7.8米)

(注2:以右为尊可参照二十军功爵位制的左、右爵位)

(本章完)

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367章 偷袭第20章 精锐之师第156章 官大夫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04章 狼群第352章 心态第503章 选择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476章 劝降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59章 工师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163章 藤甲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70章 番木鳖第321章 私斗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89章 北地第521章 投石机第429章 榜样第550章 大结局第195章 力量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26章 命令第542章 补给第209章 权力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393章 肃州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27章 反攻第429章 榜样第373章 农业第507章 出逃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106章 一举数得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21章 回师第147章 战略第437章 人心第174章 亲卫第321章 私斗第142章 大水第446章 巧合第249章 神武军第91章 代田法第502章 骑战第114章 首级第485章 迁移第479章 挑明第510章 联盟第63章 王翦第191章 点兵第338章 人才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504章 援军第416章 方略第275章 宣传战第293章 收缩防线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374章 服务业第414章 炮弹第97章 狼来了第45章 恩威并施第426章 绿洲第389章 沙州第222章 追敌第17章 攻大于守第163章 藤甲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00章 由头第93章 姬丹第296章 弩第420章 城墙第453章 拒亲第21章 火力封锁第64章 选择第438章 巴豆第406章 骑军第3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153章 水德第408章 难题第320章 高人第188章 军魂第438章 巴豆第253章 步炮协同第73章 榨酱面第173章 天意第257章 奇人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60章 贿赂第421章 巫术
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367章 偷袭第20章 精锐之师第156章 官大夫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04章 狼群第352章 心态第503章 选择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476章 劝降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59章 工师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163章 藤甲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70章 番木鳖第321章 私斗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89章 北地第521章 投石机第429章 榜样第550章 大结局第195章 力量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26章 命令第542章 补给第209章 权力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393章 肃州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27章 反攻第429章 榜样第373章 农业第507章 出逃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106章 一举数得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21章 回师第147章 战略第437章 人心第174章 亲卫第321章 私斗第142章 大水第446章 巧合第249章 神武军第91章 代田法第502章 骑战第114章 首级第485章 迁移第479章 挑明第510章 联盟第63章 王翦第191章 点兵第338章 人才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504章 援军第416章 方略第275章 宣传战第293章 收缩防线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374章 服务业第414章 炮弹第97章 狼来了第45章 恩威并施第426章 绿洲第389章 沙州第222章 追敌第17章 攻大于守第163章 藤甲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00章 由头第93章 姬丹第296章 弩第420章 城墙第453章 拒亲第21章 火力封锁第64章 选择第438章 巴豆第406章 骑军第3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153章 水德第408章 难题第320章 高人第188章 军魂第438章 巴豆第253章 步炮协同第73章 榨酱面第173章 天意第257章 奇人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60章 贿赂第421章 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