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绿洲

第426章 绿洲

沈兵是在第五天才获知援军遭到匈奴阻击的。

那是十余名月氏骑兵赶到了楼兰,其中还有些人负了箭伤……月氏与楼兰有商贸往来对地形较熟,星夜奔逃总算赶到了楼兰。

他们交给沈兵的一封纸质书信。

纸这东西目前只有中原能产,且一旦写上文字之后就很难更改也无法重复使用,一看就知道是真是假。

信是王徨写的。

这个王徨就是沈兵攻楚时被沈兵留在陈城假装粮草被烧放昌平君走的那个校尉,因其办事能随机应变且处置得当,是以沈兵一直带在身边。

第二批增援及补给部队就是由王徨负责。

信中写道:

“我军距楼兰还有四百余里,匈奴有万余骑。”

“属下恳请大将军准许我军且战且走慢行至楼兰!”

沈兵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并让月氏骑军将讯息带回部队让王徨便宜行事。

沈兵明白王徨的意思。

王徨这支军队并非主力,他们没有携带火炮,骆驼及马车上驮的除了食物、饮水就是弩箭,另外还有几车火炮用的药包和炮弹。

在这情况下他们要生存下去并不困难,但速度就会较之前慢许多。

就像王徨在信里说的一样,且战且走继续往楼兰方向前进。

这也是步卒对阵骑兵的缺陷……因为没有骑兵的机动和快速,路上很容易被骑军拖住。

沈兵没有派出援兵。

因为他知道进攻姑师就是对王徨最好的增援。

秦军在楼兰休整了七天出发。

这次出发了更多的底气,原因是之前从匈奴手里缴获了一匹战马和羊群,这使秦军多了许多畜力和食物。

若食物紧缺,把那些多出来的战马当食物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可惜,但总比饿着肚子死在敌人手里要好。

另外秦军又从匈奴及楼兰那补充了许多弩箭。

匈奴和楼兰通常不用弩而是用弓。

但弓箭的要求会比弩箭高得多……这是由匈奴、楼兰等对命中率要求较高决定的。

弓箭是游牧民族狩猎的利器,制作更精细是必须的。

相比而言,身为农耕民族的秦军很少用弓箭狩猎,他们讲的批量是规模,也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拿着弩箭朝敌人齐射。

因此这些缴获的箭矢直接裁短了就当作弩箭用,不过数天的时间就补充了数十万枝弩箭。

这些补充很重要,因为在炮弹不足的情况下秦军能与匈奴骑兵作战的就只有弩箭了。

且这数十万枝弩箭还远远不够。

因为数十万枝听起来似乎很多,但秦军有一万人,每人分三十枝弩箭就需要三十万枝。

因此沈兵还留了一千人在楼兰,随时准备将新制好的弩箭送往前线。

另一个比较轻松的原因,是姑师距楼兰五百余里。

且还不像“库姆塔格”沙漠那样到处是沙山,对于拥有许多战马的秦军而言只需九天。

实际上不需要九天,因为秦军的目的是交河。

交河在姑师与楼兰之间……并非正中而是呈三角之势,交河距姑师两百余里,楼兰距交河四百余里。

于是秦军赶到目的地只需要七天左右。

再加上交河有饮用水,于是秦军就可以少带许多补给。

随军补给的问题往往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比如秦军从沙州出发到楼兰需要三十天左右,于是秦军需要携带三十天的干粮和水,而这三十天的干粮和水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使行军速度十分缓慢,行军速度慢就导致需要更长的时间然后需要更多的补给……

幸运的是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秦军顺利的占领了楼兰并以之作为前进基地。

火炮方面,沈兵只带了五门,且清一色的是“开花弹”。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此战沈兵根本就没打算进攻姑师城,于是沉重的实心弹就没有携带的必要。

这点一度让王贲等人感到不解。

王贲说道:

“大将军,秦军向来擅长攻城守城而不擅野战,此次为何反其道而为之?”

李岩也劝道:

“大将军。”

“虽说交河匈奴只有一万匈奴更易攻下。”

“但攻交河似乎无甚作用,因为匈奴完全可以弃守交河,到时我等还是不得不攻姑师。”

李岩说的对,匈奴骑兵的好处就是一打就散,打不过他就跑,从这角度来说进攻交河毫无意义。

但沈兵却反问了一声:

“我等为何要攻姑师?”

王贲等人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王贲才说:

“大将军之意,是我等只攻绿洲而不攻姑师?”

沈兵点了点头,问:

“有何不可?”

王贲说:

“可若是如此,我等又如何能将匈奴逐出姑师?”

沈兵只笑了笑,不答反问道:

“若我占领了交河,匈奴一万骑兵又能去往何方?”

众人目光转向了地图,然后剺就回答道:

“若交河不守,这一万骑军就只能退守姑师,因方圆百里再无能容得下一万骑军的绿洲了。”

沈兵又问:

“若我等再拿下萨尔呢?”

萨尔是除姑师城及交河之外的第三大绿洲,那里驻有五千匈奴骑兵。

剺想也不想就回答:

“这五千骑兵也只能退往姑师。”

“且匈奴深入沙漠的万余骑的侧后及补给还会受到威胁。”

沈兵点了点头,然后就不说话了。

众人一时不明白沈兵是什么意思,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之感。

过一会儿王贲才一拍恍然大悟,他抚掌而笑:

“此计甚妙,属下明白了。”

“那姑师城的水草只够三万骑军食用。”

“若我等将一批批匈奴骑军赶至姑师,亦即姑师城很快便陷入水草不足的窘境。”

“到时不需我等攻城,匈奴自会因为水草不足弃城而走。”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赞同。

王贲说的正是沈兵所想。

秦军的确擅长攻城守城不擅野战。

但正如之前所言,西域的野战与草原的野战是两回事。

西域虽然同样地形广阔地势平坦,沙漠也适合骑兵作战。

但几乎所有的军事活动都是以争夺水草围绕着绿洲展开。

即是如此,这野战还能称之为“野战”么?

(本章完)

第443章 改革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433章 复国第144章 人质第148章 办法第537章 杨端和第93章 姬丹第230章 汝阴第507章 出逃第154章 谣言第86章 样式第314章 织布机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424章 将在外第97章 狼来了第438章 巴豆第254章 突围第474章 西北第48章 定滑轮第463章 马镫第30章 禁民二业第2章 笑话第90章 窘况第542章 补给第304章 狼群第534章 马店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55章 水军第256章 新王第330章 重点第158章 骑兵第63章 王翦第321章 私斗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105章 真相第373章 农业第217章 项络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359章 通道第291章 二选一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25章 心理第343章 资本第453章 拒亲第91章 代田法第381章 交易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379章 党项第477章 分割第542章 补给第58章 锦囊妙计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468章 目标第55章 伐木第124章 水攻第82章 许应第107章 合纵第467章 龙城第9章 矛盾第380章 火神第457章 信任第97章 狼来了第217章 项络第440章 希望第487章 赐婚第323章 利润第90章 窘况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453章 拒亲第444章 沙尘暴第277章 结果第349章 直道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66章 矿第454章 大将军第261章 劳力第420章 城墙第413章 射程第439章 降军第418章 援兵第164章 设计第224章 叛秦第261章 劳力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24章 矛盾第288章 请降第35章 马头山第109章 修桥第315章 定价第66章 凳子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91章 大宛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37章 借刀杀人第493章 补给第67章 术数第519章 火器第201章 鸳鸯阵
第443章 改革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433章 复国第144章 人质第148章 办法第537章 杨端和第93章 姬丹第230章 汝阴第507章 出逃第154章 谣言第86章 样式第314章 织布机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424章 将在外第97章 狼来了第438章 巴豆第254章 突围第474章 西北第48章 定滑轮第463章 马镫第30章 禁民二业第2章 笑话第90章 窘况第542章 补给第304章 狼群第534章 马店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55章 水军第256章 新王第330章 重点第158章 骑兵第63章 王翦第321章 私斗第462章 费尽心机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105章 真相第373章 农业第217章 项络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359章 通道第291章 二选一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25章 心理第343章 资本第453章 拒亲第91章 代田法第381章 交易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379章 党项第477章 分割第542章 补给第58章 锦囊妙计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468章 目标第55章 伐木第124章 水攻第82章 许应第107章 合纵第467章 龙城第9章 矛盾第380章 火神第457章 信任第97章 狼来了第217章 项络第440章 希望第487章 赐婚第323章 利润第90章 窘况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453章 拒亲第444章 沙尘暴第277章 结果第349章 直道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66章 矿第454章 大将军第261章 劳力第420章 城墙第413章 射程第439章 降军第418章 援兵第164章 设计第224章 叛秦第261章 劳力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24章 矛盾第288章 请降第35章 马头山第109章 修桥第315章 定价第66章 凳子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91章 大宛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37章 借刀杀人第493章 补给第67章 术数第519章 火器第201章 鸳鸯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