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密信

第193章 密信

事情果然不出沈兵所料,隔天沈兵就从杨端和那得到消息,说是大王已派人去出使安陵了。

于是沈兵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一半,暗道还好这嬴政没鬼迷心窍的不顾一切下令发兵,否则这一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沈兵这边不顺利,项燕那也好不到哪去。

项燕派人送信去寿春要求再调五万兵却许久都不见发兵。

项燕一再派人去催,也有如石沉大海没了踪影。

另外,本应从寿春发来的粮草及箭矢也是有一波没一波,这使项燕不得不去齐国要粮。

项燕叹了一口气,暗道自己对于楚国来说终归还是外人。

如果从渊源来说,项氏一族的确是外人。

百年前项氏原本是洧水(陕北延河)旁的一个小国,名曰项国。

这项国大王是个会盘算的人,他认为自己这小国如果参与中原各国的杀伐,很容易就会被灭国且不留痕迹。

于是他打定主意只守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出战。

结果在齐国为霸主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号召中原各国共抗外夷入侵时,项国依旧不参与。

平常的争战不参与也就罢了,春秋时期还讲“仁义道德”,只道你是与世无争于是情有可原。

但共同对抗外夷入侵的战斗也不参加,这就过份了。

于是齐国秘密会盟做出决定,要灭了这项国。

灭项国很容易,鲁僖公以打猎为名带上几万兵就做到了。

之后将俘虏的项氏一族尽数流放到长江以东的蛮荒之地过渔猎生活。

这时的项氏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自身不强大的话,无论观望或是卷入纷争,最终都只是强者的陪衬。

从此项氏便大兴习武之风,贵族子弟更是从小就熟读兵法。

然后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

楚国为了能镇住江东的百越,便招降尚武的项氏一族,开出的条件就是项氏得以保留自己的封地且在寿春东北百里处下相建立城邑。

这相当于把项氏封为楚国昭、屈、景三大族外的第四族。

但这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第四大族。

楚氏三大族:昭氏统辖国事,屈氏掌王族军政事务,景氏掌关防与举国军务。

项氏……则是有敌来犯时才将其招来,若无战事就晾在一边。

所以也难怪项燕会会以为楚国始终将项族当作外人。

寻思了一番,项燕就下令道:

“再派人去请援兵。”

部将应了声,转身就去安排。

等部将下去后,项燕就将三子项伯招到面前,然后如此这般这般的交待一番。

其实楚王负刍不发兵也有他的苦处。

如果论兵数的话,楚国又何止区区三十万,整个楚国有兵近七十万之数。

楚国的兵大体分为两部份:

其一是散布在各个关塞城防的守军。

楚国将近有两百座城邑,有城防的大城约有五十余座,其驻军大约三十万上下。

这些兵士的补给向来都是国家与城邑封地各出一半。

但封地却常常暗中给予城防将士好处,时间一久,城防将士几乎就成了封地的私兵,国家乃至楚王负刍都很难调动。

其二是楚王负刍的直属大军,合计大约四十余万。

这就是项燕能动用的主力军。

但之前被项燕用于大梁被淹折损十万,此时只剩三十万。

项燕领十万在曹州,其子项梁领十万在陈城,寿春只余十万。

此时项燕又要求五万……那寿春不就只剩五万?

那万一秦军打到寿春又谁来守城?

于是楚王负刍一时没敢派兵,而是希望能从各封地城池调来兵马粮草凑足五万再给项燕发兵。

楚王负刍一下令,那些贵族子便哄然应声,然后收拾了行李就策马出城。

这一度让楚王负刍十分感动,暗道:

“却是危难见真情,有这许多贤臣良将助我,又何愁秦军来攻?”

然而没过几天楚王负刍便哭都哭不出来了……那些贵族子弟又哪里是回去搬兵的,他们是担心在寿春为质借此机会逃了回去。

之后楚王负刍令他们发兵,得到的回答不是尚在准备便是粮草未齐。

几天过去了所有封地无一例外未发一兵一卒。

楚王负刍原想先将寿春守兵发往项燕再说。

但此时收到一封密信却又让他按下了这想法。

原来是楚国第一大族昭氏有人来报,说是项氏正在江东聚结私兵,图谋与越人部族作乱自立。

楚王负刍原本不信。

但转念一想:

“这项燕屡次领兵抗秦皆以失败告终,莫不是担心寡人怪罪于他吧?”

“亦或是项燕已被秦军打寒了胆,知道抗秦无望想借此机会自立?”

这想法合情合理。

因为项氏地处江东水网之处且山多林密,项氏又是多年来在此地坐镇百越,若联合了百越抗秦也极有可能再如以往一般偏安一隅。

于是楚王便又迟疑了。

就在这时就有下人来报:

“大王,项伯将军求见。”

楚王负刍心下一惊,但还是强自镇定说了声:“见。”

项伯风风仆仆的进殿来,朝楚王负刍行了个礼后便开门见山的问:

“大王,据闻有人密告我项氏谋反,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原来项燕料到寿春迟迟不发兵定有内情,于是就命项伯亲自赶往寿春打探。

这项伯也是性急,探得消息后当下就进宫质问楚王负刍来了。

楚王负刍心下一凛差点没吓出一身汗来,定了定神才回答:

“确有人告密。”

“不过将军勿要多心,寡人若是疑忌项氏,岂能不先解项氏兵权?”

项伯眼里杀机稍瞬即逝,昂首说道:

“项氏若图谋作乱,秦军南下便是时机!我等又何须抗秦自伤?”

“不过若有人定要逼项氏反楚,则项氏未必不反!”

“项氏反楚,第一便要杀那逼我反者!”

“国难当头,王族大族不顾楚国安危,项氏又何须为楚国劳神?”

这番话威胁的口气已十分明显。

这要是在平时,楚王负刍只怕马上就要治项伯甚至治项燕谋反之罪。

但是现在……项燕重兵在握并且已把话挑明了:

别逼我项氏,再逼那就真的反了。

于是楚王负刍只能回答:

“将军言重了,大军及粮草已准备妥当,将军自可领去。”

(本章完)

第372章 西套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30章 兹阳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329章 训练第508章 霍木桑第460章 联军第460章 联军第50章 虚张声势第23章 劓刑第299章 圈地第74章 这只是客套话……第379章 党项第143章 降兵第153章 水德第248章 两面夹击第347章 驰道第377章 误会第216章 截杀第365章 原料第457章 信任第467章 龙城第97章 狼来了第507章 出逃第525章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96章 宵禁第164章 设计第399章 三危山第3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269章 狼 鹿 花第82章 许应第349章 直道第367章 偷袭第185章 牵城第450章 控制第29章 儿女私情第261章 劳力第87章 翻车第208章 虎父无犬子第101章 荆轲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04章 好奇心第430章 生存空间第81章 高田第448章 联军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535章 先机第461章 改革第547章 暴乱第66章 凳子第415章 引信第88章 论农第349章 直道第106章 一举数得第94章 荆轲刺秦第85章 水车第461章 改革第224章 叛秦第202章 弃城第390章 奇军第16章 变局第346章 骑军第104章 好奇心第549章第378章 交集第454章 大将军第207章 王贲第543章 杨婷第21章 火力封锁第307章 索箭第370章 收购第498章 各个击破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290章 门客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77章 结果第477章 分割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209章 权力第97章 狼来了第72章 面粉第194章 副将第47章 变数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112章 浮桥第170章 收购第300章 床弩兵第55章 伐木第314章 织布机第481章 试探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78章 七国第325章 骑军第40章 阻敌第543章 杨婷第514章 训练
第372章 西套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30章 兹阳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329章 训练第508章 霍木桑第460章 联军第460章 联军第50章 虚张声势第23章 劓刑第299章 圈地第74章 这只是客套话……第379章 党项第143章 降兵第153章 水德第248章 两面夹击第347章 驰道第377章 误会第216章 截杀第365章 原料第457章 信任第467章 龙城第97章 狼来了第507章 出逃第525章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96章 宵禁第164章 设计第399章 三危山第3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269章 狼 鹿 花第82章 许应第349章 直道第367章 偷袭第185章 牵城第450章 控制第29章 儿女私情第261章 劳力第87章 翻车第208章 虎父无犬子第101章 荆轲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04章 好奇心第430章 生存空间第81章 高田第448章 联军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535章 先机第461章 改革第547章 暴乱第66章 凳子第415章 引信第88章 论农第349章 直道第106章 一举数得第94章 荆轲刺秦第85章 水车第461章 改革第224章 叛秦第202章 弃城第390章 奇军第16章 变局第346章 骑军第104章 好奇心第549章第378章 交集第454章 大将军第207章 王贲第543章 杨婷第21章 火力封锁第307章 索箭第370章 收购第498章 各个击破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290章 门客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77章 结果第477章 分割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209章 权力第97章 狼来了第72章 面粉第194章 副将第47章 变数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112章 浮桥第170章 收购第300章 床弩兵第55章 伐木第314章 织布机第481章 试探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78章 七国第325章 骑军第40章 阻敌第543章 杨婷第514章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