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左右为难

第350章 左右为难

沈兵两侧分立两排将领。

左边是魏呴领着的步卒,右边是王贲领的骑军。

沈兵将嬴政的命令一说,下面便鸦雀无声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大梁军和神武军因为对匈奴不了解于是信心十足的话,此时打过几场仗就越发显得谨慎,尽管这几场仗都是胜仗而且还是大胜。

这其实是新兵与老兵的区别。

新兵是“外行看热闹”,打了几场胜仗后就不知道自己在哪了,于是想当然的就以为匈奴算得了什么?九原一战只万余北地军就能大破数万匈奴连其单于都被斩于马下……这打单于的儿子又有什么好难的?

再加上还有杨端和的十万精兵,那对阵数十万匈奴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像王贲及魏呴这样的内行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魏呴是因为老沉稳重,思想上更能客观分析敌我利弊。

而王贲则是因神武军一直在追求与匈奴同样的骑射本领,于是越学越觉得匈奴不简单。

沉默了好一会儿,沈兵才问了声:

“你等有何想法?

剺站了出来,说道:

“将军,皇上只下令我等北上,可北上进军何处?”

“匈奴居无定所,不若中原有若干城池无法移动。”

“他若是得知我军北进而退走,我等又去何方找寻?”

剺深知游牧民族的习性,所以寥寥数语就说到重点。

匈奴那所谓的什么单于庭,说到底也就是搭起几个帐蓬,顶多就是在周围圈起几道木栅栏以防有敌骑偷袭。

别说秦军进攻时他们会转移了,就算秦军不进攻他们也会经常迁徒……这片地区的草吃得差不多了,他们得换一片区域放牧,否则这么多的牛、羊、马吃什么去?

另外还有气候冷暖的问题,以及战略重心的问题等,甚至一个心情不好就换个地方也可能。

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在什么地方,秦军又如何能知道?

如果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又谈何“剿灭”?

王贲紧接着说道:

“据闻阴山以北地域开阔皆是草原及沙漠适合匈奴骑军作战。”

“我军若是深入匈奴腹地作战,只怕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王贲说的也没错。

沈兵之所以能在北地屡战屡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九原及云中两郡城池的依托。

比如九原之战沈兵就用五千新兵守云中郡并以云中郡为补给基地。

否则,如果让神武军及大梁军也像匈奴一样在草原扎营……只怕不出几日就会被匈奴给偷袭得不成样子了。

魏呴则说道:

“我军对匈奴地形不熟,到时只怕连补给都无法寻到我军主力,又如何能战而胜之?”

这当然也是个问题。

如果是在中原,两支部队互相寻找还是比较容易的,一封信过去告知对方在某城以北多少多少里,差不多就知道在哪了。

但是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沙漠,又不像现代可以定位或是东经、北纬多少多少度,如何能确定友军在哪个方位?

不知友军在哪个方位后续如何补给如何增援?

所以嬴政那是完全搞不清状况,只是一拍脑袋听信了那什么“亡秦者胡也”,就不分青红皂白的下令北击匈奴。

这一仗根本没法打,就算像史上的蒙恬一样有三十万军队也是如此……三十万军队丢到北面20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高原里就是苍海一粟。

最终蒙恬还不是北上瞎折腾一阵然后就回来修长城么?

要不……

沈兵心下暗想,北地军也像蒙恬一般,出去转上一圈就说已将匈奴驱逐,然后回来修长城?

这倒是一个选项。

只要不离开九原太远,以九原为补给基地往外行军三、五日,保证补给线的安全还不是很困难。

但沈兵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这做法似乎很安全也很容易,甚至还可以平白多一场胜仗另外还可以控制更多的兵力及劳工……修筑长城当然需要劳工,修好的长城需要兵士驻守当然会有更多兵力。

问题就在于……

此时的秦国又修驰道又修直道,同时还修长城,另外嬴政再修个什么阿房宫……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小工程。

驰道和直道可以说是必须的。

驰道是郡县制的基础,没有它郡县制就无法实施。

直道是边疆军力及物资的保障,没有它就很难对抗匈奴。

长城……

长城也是必须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一道界限,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发挥出作用。

但它并不是一定得在这时候建。

沈兵想的,是把长城的修建与驰道、直道错开。

另外再尽量避免阿房宫这个非必须工程以其人力、物力代替长城。

否则,秦王朝岂非还是像历史一样短短十余年便崩溃?

到时就算自己助扶苏上位又能如何?

还不是要面对一个分崩离析的秦国?

战略方向是这样没错。

但如果要让嬴政暂时没有修筑长城之心,那就必须得有能力反击,也就是有能力剿灭匈奴,至少也要把匈奴给打得元气大伤。

否则嬴政大手一挥……将长城连起来,看那胡人还如何亡我大秦?!

于是沈兵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时十分为难。

王贲见沈兵如此,就建议道:

“将军,我等何不向皇上说明实情并痛陈利害?”

“若皇上了解这些难处……”

扶苏却在一旁摇了摇头,说道:

“要父皇收回成命,只怕……”

接下来的话扶苏就不敢再说了,尤其扶苏身份敏感,议论嬴政的性格什么的要是传到咸阳那就大事不好。

不过沈兵还是明白扶苏的意思。

这嬴政可是一国之君,他发布的命令就是相当于公布天下。

所以北击匈奴就得北击匈奴,就算像蒙恬一样在外转一圈也算对天下有个交待,否则他嬴政岂不是对匈奴示弱在天下人面前损了颜面了?

但沈兵却觉得这可以一试。

因为沈兵觉得,以北地将军的身份或许无法让嬴政改变战略。

但此时的嬴政已迷上了仙术,利用一点未卜先知……让嬴政在战略方向上做点小改变或许还是没问题的。

(本章完)

第72章 面粉第208章 虎父无犬子第152章 破冰第522章 奴隶第150章 使节第419章 试射第201章 鸳鸯阵第238章 狼烟第87章 翻车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54章 谣言第367章 偷袭第125章 心理第104章 好奇心第154章 谣言第76章 简在帝心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293章 收缩防线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303章 猎鹰第114章 首级第328章 战车第66章 凳子第507章 出逃第189章 上将军第375章 野人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239章 奸细第328章 战车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56章 北地骑兵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150章 使节第512章 训练第10章 摩擦力?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91章 代田法第28章 能人第81章 高田第444章 沙尘暴第144章 人质第38章 调虎离山第439章 降军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433章 复国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386章 属国第493章 补给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510章 联盟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61章 火弹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156章 官大夫第463章 马镫第288章 请降第415章 引信第495章 嫁衣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170章 收购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122章 浮力第508章 霍木桑第151章 破冰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427章 矛盾第55章 伐木第75章 乐趣第524章 懦夫的借口第299章 圈地第141章 陷阱第537章 杨端和第177章 黑甲军第495章 嫁衣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38章 调虎离山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409章 火炮第286章 难题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457章 信任第444章 沙尘暴第56章 北地骑兵第280章 变法第254章 突围第243章 寿春第8章 公士第379章 党项第45章 恩威并施第426章 绿洲第472章 交锋第79章 挖坑第290章 门客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7章 借刀杀人第58章 锦囊妙计第46章 不世功勋
第72章 面粉第208章 虎父无犬子第152章 破冰第522章 奴隶第150章 使节第419章 试射第201章 鸳鸯阵第238章 狼烟第87章 翻车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54章 谣言第367章 偷袭第125章 心理第104章 好奇心第154章 谣言第76章 简在帝心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293章 收缩防线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303章 猎鹰第114章 首级第328章 战车第66章 凳子第507章 出逃第189章 上将军第375章 野人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239章 奸细第328章 战车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56章 北地骑兵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150章 使节第512章 训练第10章 摩擦力?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91章 代田法第28章 能人第81章 高田第444章 沙尘暴第144章 人质第38章 调虎离山第439章 降军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433章 复国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386章 属国第493章 补给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510章 联盟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61章 火弹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156章 官大夫第463章 马镫第288章 请降第415章 引信第495章 嫁衣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170章 收购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122章 浮力第508章 霍木桑第151章 破冰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427章 矛盾第55章 伐木第75章 乐趣第524章 懦夫的借口第299章 圈地第141章 陷阱第537章 杨端和第177章 黑甲军第495章 嫁衣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38章 调虎离山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409章 火炮第286章 难题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457章 信任第444章 沙尘暴第56章 北地骑兵第280章 变法第254章 突围第243章 寿春第8章 公士第379章 党项第45章 恩威并施第426章 绿洲第472章 交锋第79章 挖坑第290章 门客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37章 借刀杀人第58章 锦囊妙计第46章 不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