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公子扶苏

第267章 公子扶苏

就在嬴政为解决了粮食问题形势一片大好而得意洋洋的时候,赵高就进来报道:

“大王,公子扶苏求见。”

嬴政想也不想就回道:

“见。”

扶苏是嬴政的长子,此时已十四岁,在嬴政的培养下已颇有些少年老成,再加上营养充足,是以看起来就像十六、七岁一般。

此时正是由淳于越带着出宫历练,经过邯郸时自然要来拜见。

扶苏进殿先是问候了嬴政一番,然后就说道:

“父王,据闻楚国劳力不足将来恐有饥荒。”

“儿臣以为究其根由……在于各国连年征战致使劳力不足百姓无心生产。”

“为今之计,应暂缓兵端与民生息才是上策。”

嬴政一听这话心下就有些不爽了,他不答反问道:

“这又是太傅教你的?”

扶苏拜道:

“这是儿臣的理解,若有不对之处……儿臣愿闻父王教诲。”

嬴政只是“哼”了一声。

他心下其实是有些后悔的。

嬴政之所以当初让淳于越做扶苏的老师,更多的是因为他认为应该“以法家打天下而用儒家治国”。

这么想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打天下时处处都要讲法,要用法来规范军队和百姓,只有这样才能将百姓、军队甚至是贵族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成为一个战争机器……

客观的说,秦时统治阶级以法家治国更多的是为了集权。

比如对统治阶级不利的就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摒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就发扬光大,就算是贵族势力也可以通过法律限制他们的权力。

于是全国上下一条心,每个阶层每一份子都能成为战争机器的一部份。

如果像楚国那样,其内部各阶层甚至阶层内部都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那么就算有再多的兵再广阔的土地也是形同一盘散沙。

所以打天下是必须要用法家,因为法律会像一根绳一样将所有力量各个阶层串在一起。

但若这天下已经打下来了,还需要像如今这样保持着这战争机器?

到时更应该休兵止戈、与民生息。

然而却不应是这时候,至少不是在这打天下的时候。

扶苏还想说什么,却被嬴政制止了:

“够了!”

“劳力问题已经解决,也不会有什么饥荒,或许你应该去看看!”

“打天下或是治天下,绝不会是只动动嘴就可以的。”

说着嬴政也没明说,就拂袖而去,只留下扶苏一个人在殿内发愣。

扶苏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他疑惑的将目光投向赵高,赵高也只是拱手不言语。

嬴政要是不说,赵高又哪里敢多事。

不过这疑惑没持续多久,正在扶苏手足无措时,就见一名侍卫匆匆进得殿来,对扶苏说道:

“公子,大王命你即刻前往寿春,任大梁军监军。”

公子扶苏心下又是一阵疑惑:

“监军?”

公子扶苏一直以来学习的都是治国之道,跟军队没多大关系,是以对行军作战没多少了解。

为何父王会突然在这时候派他前往寿春任监军?

不过既然是父王的命令,而且还是“即刻”,是以扶苏也不敢违抗,稍事整理下行装就出发了。

在扶苏临上船前,淳于越终于知道了原因。

“公子。”淳于越匆匆赶来对扶苏说:“外界传闻沈兵以水车舂米,并以舂米换百姓屯田,于是……”

扶苏不由皱了皱眉头,说道:

“哪有这等好事?”

“水车还能舂米?这多半是以讹传讹。”

“太傅莫要为此操心,我去看看就来。”

于是扶苏便一路沿水路赶往寿春。

却是那许应先赶到的。

他一看到沈兵就像老熟人似的远远对沈兵拱手道:

“五大夫别来无恙?”

“我等相别不过数月,据闻五大夫又制出新物事,我许应特来一开眼界。”

沈兵哪里还会拒绝,当下就领了许应去看那水车舂米。

许应在路上对水车舂米一事也是颇有疑惑,因为这过于神奇了……许多事在现代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古时却往往是不可思议。

就像之前水车可以自行引水,如果不是真制出了实物,说出来也没人相信。

不过许应还是相信的,因为沈兵早就制出了水车、翻车等物事。

此时许应一看到水车舂米,接着马上就明白了它的原理。

发明创造往往就是这样,没想到时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真看到实物时就发现其实也很简单。

许应一边看着水车一边频频点头,对沈兵拱手赞道:

“五大夫大才,此水车舂米着实简单。”

“可叹我等有水车也会舂米,却不知将水车与舂米如五大夫一般将其连起来。”

沈兵当然又要谦逊一番。

许应又问:

“我等是否可以详录其制法并将其传到各地?”

沈兵回答:

“这是自然,否则制出此物又有何用?”

许应半信半疑的问了声:

“无需收取费用?”

沈兵打趣道:

“若是别人自是要收取费用,但先生要录我又哪敢收?”

许应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杨端和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说道:

“副将,公子扶苏要来了。”

沈兵不由奇道:

“公子扶苏?他来此作甚?”

杨端和没说话,只是将一封书信递给了沈兵。

这封信却是嬴政送来的,上面写着:

“着公子扶苏为大梁军监军!”

沈兵脑袋不由“哄”的一下就乱了。

这什么情况?

公子扶苏可是大秦的法定继承人,让他来这任监军?

话说“监军”一职在唐朝之后通常都是太监担任。

因为监军一职通常都是担心武将拥兵作乱,所以才要“监军”。

而太监是没有成为皇帝的可能的,所以太监不可能拥兵作乱抢夺皇位,于是太监任监军才能让人放心。

公子扶苏任监军当然也能放心,这可以说是个例外。

然而……这是担心沈兵拥兵作反吗?

www▪тт kan▪C〇

要任监军也要去杨端和那任,怎会到大梁军这任?

大梁军才多少人啊?

哪有谋反的可能?

这么点兵还需要监?

不过想想沈兵就明白了,嬴政这目的或许并不是监视,而是让扶苏历练。

(本章完)

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131章 淳于越第105章 真相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54章 突围第151章 破冰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310章 迁民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14章 水路第78章 七国第141章 陷阱第479章 挑明第190章 降兵第99章 使节第432章 道民君第151章 破冰第252章 消息第194章 副将第154章 谣言第353章 学习第453章 拒亲第6章 眼见为实第446章 巧合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207章 王贲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103章 逆鳞第193章 密信第86章 样式第230章 汝阴第182章 拍竿第407章 据险而守第40章 阻敌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289章 北地第125章 心理第71章 落幕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323章 利润第125章 心理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99章 圈地第35章 马头山第242章 撤军第172章 制法第158章 骑兵第173章 天意第196章 昌平君第18章 主动防御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217章 项络第199章 蒙武第212章 急功好战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147章 战略第5章 底牌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5章 底牌第248章 两面夹击第75章 乐趣第24章 矛盾第173章 天意第299章 圈地第276章 传单第420章 城墙第330章 重点第148章 办法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366章 矿第378章 交集第147章 战略第347章 驰道第512章 训练第358章 潜力第152章 破冰第155章 水军第216章 截杀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450章 控制第184章 包围第16章 变局第35章 马头山第205章 冲阵第65章 厚礼第198章 求降第403章 月氏王第304章 狼群第446章 巧合第34章 劝降第315章 定价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127章 魏獒第209章 权力
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131章 淳于越第105章 真相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54章 突围第151章 破冰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310章 迁民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14章 水路第78章 七国第141章 陷阱第479章 挑明第190章 降兵第99章 使节第432章 道民君第151章 破冰第252章 消息第194章 副将第154章 谣言第353章 学习第453章 拒亲第6章 眼见为实第446章 巧合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207章 王贲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103章 逆鳞第193章 密信第86章 样式第230章 汝阴第182章 拍竿第407章 据险而守第40章 阻敌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289章 北地第125章 心理第71章 落幕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323章 利润第125章 心理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99章 圈地第35章 马头山第242章 撤军第172章 制法第158章 骑兵第173章 天意第196章 昌平君第18章 主动防御第263章 舂米水车第217章 项络第199章 蒙武第212章 急功好战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147章 战略第5章 底牌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5章 底牌第248章 两面夹击第75章 乐趣第24章 矛盾第173章 天意第299章 圈地第276章 传单第420章 城墙第330章 重点第148章 办法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366章 矿第378章 交集第147章 战略第347章 驰道第512章 训练第358章 潜力第152章 破冰第155章 水军第216章 截杀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435章 机关算尽第450章 控制第184章 包围第16章 变局第35章 马头山第205章 冲阵第65章 厚礼第198章 求降第403章 月氏王第304章 狼群第446章 巧合第34章 劝降第315章 定价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127章 魏獒第209章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