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消息

第252章 消息

沈兵隐隐意识到昌平君依旧在摇摆中,甚至昌平君还有可能想借项燕之手除掉自己。

所以他才会直到这时也没声音。

不过沈兵又觉得这很正常。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这原本就是个物竞天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这么做的坟头草都有几尺高了。

所以沈兵不认为昌平君这么做有什么错,甚至沈兵还在想……如果自己是昌平君,只怕也要为是否降秦感到为难。

沈兵要做的,就是让昌平君明白站在秦国的对立面是没有前途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死了复国的心。

一切布置妥当后,沈兵就这么等着。

第三天夜里,老天像知道有事发生似的又下起了小雨。

楚国地处南方雨量较大……确切的说这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

淮河以北雨量较小,淮河以南雨量较大,气温也差不多是这样……秦岭淮河大致就是零度等温线,一月时淮河以南气温在零度以上,以北则在零度以下。

不过当然,这时代还没有气温多少度之说。

此时已进入春季,于是绵绵春雨首次在淮河一带体现。

是时沈兵正在帐蓬内睡觉,睡的是吊床。

因为沈兵实在习惯不了这时代那种硬梆梆的床,第二早晨一起来不是这痛就是那痛的,有时脖子都是歪的扭不回来。

相比起来吊床就好多了,只需要将麻绳四脚拉紧一些,再铺上一层粗布……一张松软适宜的棕床就制成了。

至于枕头,沈兵可不会像古人一样用木枕。

随便拿个袋子来,将用来填充被子的芦苇、柳絮往里一塞……这不就是枕头吗?

哪一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沈兵还希望弄个鸭绒枕头来享受一下,现在是战时前线,整这玩意就有点过了。

就在沈兵睡得正香时,仞在帐外叫了声:

“副将,有敌情!”

见帐蓬里没动静,仞又加大音量重复了一遍。

这时沈兵才应了声:

“进来!”

身在军营可不是开玩笑的,任何人包括亲卫在内没得到允许都不得进入帐蓬,否则这要是有刺客混进来,沈兵稀里糊涂的在睡梦中就要丢掉性命了。

仞得到允许后就进帐拱手道:

“副将,寨北三十里处发现大批楚军,正朝寿春逼近。”

寿春以北就不是秦军控制的地盘了。

原因是秦军兵力不足……出征时七拼八凑才凑到了二十七万,被蒙武攻城父浪费了几万,接着又一路与项燕军拼杀折损了几万,此时只剩下不足二十万人。

这二十万人原本根本就不足以灭楚,因为楚国的地盘太大了,一路占领那些城邑以及保护补给线就要十万人。

所以杨端和就采用集中兵力围寿春的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寿春附近的城邑不攻也不占,就攻寿春把楚王包围在里头就成了。

这策略当然是对的。

秦军的特点就是擅长野战,在野外开旷地区摆开阵势对决几乎是天下无敌。

于是只围寿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什么人多少兵力来都被挡在外头。

这战术的缺点就是消息不灵通……周围都没有预警的城邑及缓冲地带,敌人大军一来就是兵临城下。

然而沈兵却不愿意这么被动。

想要知道消息其实也简单,就是让大梁军兵士假扮成楚民之后分散到各地去打探。

大梁军原是魏兵,魏地距淮北一带楚地不过,生活习惯甚至说话口音都十分相似,只要换上一身褐衣就差不多了。

不过这也是因为楚国,在秦国若是想这么做就是难如登天:秦国就算是百姓也是每五户编为一伍有个伍长,然后这五户还有连座制……

在连座制的威胁下,百姓为了不被波及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去告奸。

他国奸细要是混在秦国百姓里头,只怕还没几个时辰就被那多事的三大姑八大姨给揪出来了。

但楚国却并非如此,尤其是战时百姓到处乱窜的楚国……时而这个村的难民,那个村的劳力,根本无法清点。

探子只需要往里一混,基本就是如鱼得水没人分辩得出。

然而这样的布置依旧有问题,探子知道消息后必须快速将消息送到沈兵手里,否则这消息也没什么意义。

这消息就是由隐藏在丛林中的骑手负责。

情报转交需要时间,送到沈兵手中也需要时间。

所以这么一估计,此时项燕的军队距离寿春只怕就十余里了。

沈兵没有迟疑,当下就下了两道命令:

“准备应战。”

“将消息转告上将军及李岩将军。”

仞应了声就去传令了。

沈兵对这一战还有些期待,因为他有些好奇楚军是怎么断浮桥已绝淮北淮南的联系的。

这个答案是仞给出的,他才跑出去没多久就折返回来,报道:

“副将,浮桥已断,属下无法过桥通知上将军。”

沈兵不由奇道:

“浮桥为何会断?”

仞回道:

“淮河水量突然急剧减少,浮桥扯断绑缚的绳索被冲走……”

沈兵不由一愣,此时正是下雨河水增长的时候,河水怎么会突然急剧减少?

然后沈兵就明白了……这是楚军搞的鬼,他们在上游控制水量。

果然是个好方法。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秦军就算是站在河边或许都不会注意水量在减少。

直到浮桥下沉依靠其重力扯断了绳索……

沈兵没有迟疑,下令道:

“乘船渡过淮河将情报送至上将军手中。”

仞应了声就去安排了。

此战主要是沈兵部,看起来似乎与杨端和没多大关系。

但事实并非如此。

之前沈兵与杨端和就定下计划,一旦出现状况杨端和军就应全力攻城牵制楚军以减轻沈兵部的压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秦军进攻寿春的好时机……楚军想逃就意味着无心防御,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万一沈兵引蛇出洞的计策没成功让楚王又逃了回去,杨端和那边攻城若有收获也不吃亏。

(本章完)

第89章 以农治国第433章 复国第508章 霍木桑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143章 降兵第164章 设计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158章 骑兵第298章 战法第256章 新王第548章 书信第16章 变局第31章 火攻第172章 制法第76章 简在帝心第492章 远征军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329章 训练第185章 牵城第400章 算盘第475章 龙城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460章 联军第174章 亲卫第84章 桔槔第134章 困难第274章 失衡第544章 真相第542章 补给第105章 真相第63章 王翦第121章 蒙良第252章 消息第539章 咛泉第91章 代田法第133章 灭国战法第340章 忽悠第22章 一雪前耻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71章 敌人第214章 较劲第72章 面粉第272章 动摇第142章 大水第391章 炒面第283章 仁君第66章 凳子第414章 炮弹第424章 将在外第312章 探矿第296章 弩第408章 难题第59章 工师第4章 工丞第164章 设计第441章 问题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457章 信任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218章 骑射第10章 摩擦力?第113章 军粮第261章 劳力第92章 家书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291章 二选一第500章 接敌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420章 城墙第332章 骚扰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476章 劝降第142章 大水第346章 骑军第189章 上将军第337章 发展第277章 结果第460章 联军第99章 使节第416章 方略第461章 改革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488章 为难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393章 肃州第185章 牵城第224章 叛秦第145章 楚军第19章 为师老了第313章 纺织第393章 肃州第361章 封禅第53章 军心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50章 左右为难第339章 “农业部长”第159章 希望第300章 床弩兵
第89章 以农治国第433章 复国第508章 霍木桑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143章 降兵第164章 设计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158章 骑兵第298章 战法第256章 新王第548章 书信第16章 变局第31章 火攻第172章 制法第76章 简在帝心第492章 远征军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329章 训练第185章 牵城第400章 算盘第475章 龙城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460章 联军第174章 亲卫第84章 桔槔第134章 困难第274章 失衡第544章 真相第542章 补给第105章 真相第63章 王翦第121章 蒙良第252章 消息第539章 咛泉第91章 代田法第133章 灭国战法第340章 忽悠第22章 一雪前耻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71章 敌人第214章 较劲第72章 面粉第272章 动摇第142章 大水第391章 炒面第283章 仁君第66章 凳子第414章 炮弹第424章 将在外第312章 探矿第296章 弩第408章 难题第59章 工师第4章 工丞第164章 设计第441章 问题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457章 信任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218章 骑射第10章 摩擦力?第113章 军粮第261章 劳力第92章 家书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291章 二选一第500章 接敌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420章 城墙第332章 骚扰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476章 劝降第142章 大水第346章 骑军第189章 上将军第337章 发展第277章 结果第460章 联军第99章 使节第416章 方略第461章 改革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488章 为难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393章 肃州第185章 牵城第224章 叛秦第145章 楚军第19章 为师老了第313章 纺织第393章 肃州第361章 封禅第53章 军心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50章 左右为难第339章 “农业部长”第159章 希望第300章 床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