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将在外

第424章 将在外

其实这不怪楼兰王没有智慧,要怪就只能怪楼兰太弱。

所谓的“弱国无外交”说的就是这意思。

本身是个弱国,生死都在别国的一念之间,又哪里还有筹码跟别国谈条件?

别国也没有必要和弱国谈条件。

就算会跟你谈条件,那也只是做些表面功夫演戏给别人看而已。

比如沈兵跟楼兰王费那么多事就是在演戏给西域三十六国看。

若楼兰王不上当没往坑里跳,沈兵就直接派兵“保护”楼兰王了。

不过当然,此时的秦军就获得了更好的名声。

因为秦军不仅为西域赶跑了匈奴这个侵略者,还会派兵与西域各国一同驻防保障其安全,然后还会与各国经商,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么?

至少沈兵表面上是信守承诺的。

比如他当晚就将秦军拉出了城外驻防。

其实对楼兰那小城而言,有城跟没城没多大区别,尤其那城墙还被秦军炸塌了一段。

另一方面,秦军就算驻城外又能如何?

那被封为“护楼兰使”的张粕正领着一千凶神恶煞般的秦军在其中盯着楼兰王,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里应外合将楼兰掀个底朝天。

至于那两千余的楼兰兵……有“开花弹”的秦军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再加上楼兰王还要以秦军为教官练兵及构筑城防……

这原本也是楼兰王的意思,就算他想反悔也不行,因为适当的时候“护楼兰使”就会给他建议,而且这建议不听还不行。

这并不是说“护楼兰使”会用强,而是若楼兰王不这么做,秦军就无法保护其安全,甚至还有可能撤出楼兰让其独自面对匈奴。

到时楼兰王就尴尬了。

像以前一样做墙头草倒向匈奴吗?

秦军势力虽然撤出楼兰但却依旧有攻陷楼兰的能力,借楼兰十二个胆也不敢。

依旧站在秦军一方吧,又要被匈奴敲打……

于是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只能将秦军留下。

此时的匈奴其实已经撤出楼兰地界了,只是楼兰不知道而已。

下令撤出楼兰的右贤王熏狁。

因为匈奴只有这个选择。

秦军进攻楼兰的情景,游散在外的匈奴骑军是看得一清二楚,他们当即就报给了熏狁。

熏狁一看到消息就惊得直抽冷气:

“秦军竟能以火器摧毁城墙?”

“且在三百步外?”

“若是如此,那姑师又怎能守住?”

此时的熏狁对情报有些半信半疑。

这主要是因为秦军这武器已超出其想像范围了,如果说用投石机他还能理解,但用几根会冒烟冒火的粗铁棒对着城墙就能将其炸塌……那是闻所未闻。

还有一部份原因,是熏狁以为那不过是部下被秦军的“霹雳火球”给吓坏了于是乱说一通。

古时的情况就是如此,往往会因为信息传播落后于是产生某种不信任。

比如匈奴是以赵国文字书写在牛皮上以快马送至熏狁手中,其中的描述就存在许多问题……

粗铁棒,冒烟冒火,对着城墙一阵轰响,城墙就倒塌。

不明就里也不知道火炮的人看了这些文字哪里会相信,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是巫术。

然而,即便不信归不信,他还是命将包括援军在内的部队尽数撤了回来。

之前派出两万援军增援楼兰,那是在楼兰在匈奴手里的情况下。

楼兰在匈奴之手就意味着匈奴不缺水,缺水的是秦军,于是两万援军生存和作战就不是问题。

哪想到秦军居然能在几个时辰内就将楼兰攻下并牢牢控制在手中。

于是情况马上就不同了:秦军不缺水,缺水的是匈奴。

因此匈奴继续增援楼兰只有一种可能能获胜……速战速决在几天内攻下楼兰,否则匈奴就会因为缺水而不得不撤军。

而不擅强攻的匈奴想要几天内攻下秦军驻守的楼兰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匈奴的兵力是秦军的两倍。

于是熏狁就只有一个选择,撤军。

但熏狁却不愿意从姑师撤军。

虽然从战略目标上看匈奴应该从姑师撤军。

匈奴占领姑师和楼兰的本意,是阻止秦军跨越沙漠获得水源在西域站稳脚跟。

秦军占领楼兰就意味着匈奴的战略目标已彻底失败。

按常理,匈奴就该回到草原也就是属于他们的战场而不是继续驻守姑师。

但熏狁却不甘心。

原因正如之前所言,楼兰、姑师两国非同小可,可以说是西域的门户。

楼兰已失还好,若再丢了姑师……

那匈奴进入西域的通道就被截断了,差不多也意味着失去整个西域。

因此熏狁打算守一守姑师,守不住到时再北逃进入草原也不迟。

再加上熏狁又考虑到匈奴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

秦军跨过沙漠赶到楼兰的只有一万余人,而匈奴却有九万余兵力……原本是十万,有六千在楼兰被全歼。

这九万兵力有五万位于姑师,另四万则由熏狁带领一直在侧翼静待战机。

熏狁不相信以这样的兵力比还是无法击败秦军!

或者说守住姑师。

这原不是熏狁能决定的,因为它擅自更改了战略目标。

但熏狁所处的位置与冒顿单于相去甚远,若是一来一返的报告一番,只怕早就失去守姑师的时机了。

于是熏狁决定自作主张守姑师。

他咬着牙恨恨的对部下说道:

“我等若是以九万兵力还不能击败一万秦军,那便是避入草原只怕也要败于秦军之手!”

部下纷纷表示赞同:

“此战我军必胜!”

“九万对一万,若不能战而胜之,我等便死了干脆!”

“今趟那沈兵便是有通天本领,也要被我等斩于马下!”

……

不过还是有些部下担心的问道:

“可是右贤王。”

“单于有令,我等若是丢了楼兰便要弃守姑师……”

熏狁打断了部下的话:

“是时单于并不知道秦军只有一万之数。”

“我相信,若单于在此也必会支持我等全力一战!”

一众部下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个个都磨拳擦掌准备大战一场。

(本章完)

第243章 寿春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152章 破冰第227章 反攻第463章 马镫第441章 问题第142章 大水第53章 军心第48章 定滑轮第289章 北地第148章 办法第9章 矛盾第358章 潜力第137章 围城第152章 破冰第64章 选择第40章 阻敌第214章 较劲第397章 丘就却第81章 高田第276章 传单第450章 控制第472章 交锋第30章 禁民二业第114章 首级第467章 龙城第247章 浮桥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41章 姑师第89章 以农治国第142章 大水第392章 独轮车第365章 原料第82章 许应第94章 荆轲刺秦第210章 拉拢第147章 战略第532章 西域第399章 三危山第146章 配给制第72章 面粉第393章 肃州第156章 官大夫第443章 改革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386章 属国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60章 水力第72章 面粉第420章 城墙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485章 迁移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439章 降军第494章 蓝氏第62章 举荐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214章 较劲第11章 上坡下坡第323章 利润第460章 联军第139章 出战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328章 战车第21章 火力封锁第330章 重点第49章 许昌第367章 偷袭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158章 骑兵第161章 车轮战船第524章 懦夫的借口第468章 目标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166章 钱第48章 定滑轮第288章 请降第222章 追敌第510章 联盟第330章 重点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451章 交易第140章 楚军第207章 王贲第542章 补给第102章 绊马索第14章 水路第292章 涅石第414章 炮弹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251章 陷阱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74章 失衡第329章 训练第384章 乌氏倮第483章 汗血马第148章 办法第63章 王翦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
第243章 寿春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152章 破冰第227章 反攻第463章 马镫第441章 问题第142章 大水第53章 军心第48章 定滑轮第289章 北地第148章 办法第9章 矛盾第358章 潜力第137章 围城第152章 破冰第64章 选择第40章 阻敌第214章 较劲第397章 丘就却第81章 高田第276章 传单第450章 控制第472章 交锋第30章 禁民二业第114章 首级第467章 龙城第247章 浮桥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41章 姑师第89章 以农治国第142章 大水第392章 独轮车第365章 原料第82章 许应第94章 荆轲刺秦第210章 拉拢第147章 战略第532章 西域第399章 三危山第146章 配给制第72章 面粉第393章 肃州第156章 官大夫第443章 改革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386章 属国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260章 水力第72章 面粉第420章 城墙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485章 迁移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439章 降军第494章 蓝氏第62章 举荐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214章 较劲第11章 上坡下坡第323章 利润第460章 联军第139章 出战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328章 战车第21章 火力封锁第330章 重点第49章 许昌第367章 偷袭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158章 骑兵第161章 车轮战船第524章 懦夫的借口第468章 目标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166章 钱第48章 定滑轮第288章 请降第222章 追敌第510章 联盟第330章 重点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451章 交易第140章 楚军第207章 王贲第542章 补给第102章 绊马索第14章 水路第292章 涅石第414章 炮弹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251章 陷阱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74章 失衡第329章 训练第384章 乌氏倮第483章 汗血马第148章 办法第63章 王翦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