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困难

第134章 困难

之后的情况的确像杨端和说的那样,一路都没有魏兵阻挡,到处都是被抛弃的城寨和村庄。

其实就别说路上了,秦军第九天赶到了大梁城下时发现便是城外的小堡都无人防守。

这些小堡是魏军建在城外与大梁城遥相呼应的据点。它们大多建在高处可以居高临下的防守,而且还靠近河流,很容易就能得到魏水军及步军的策应。

魏军连这些险要小堡都拱手让人,都让接手它的秦军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秦军当然也不会客气,分成几个部份在几个方向散开抢占了城外制高点及要地将大梁城团团围住。

这其中有个叫广武山的地方在大梁北面。

这广武山分成左右两个小山丘,中间一条百余步宽的山涧叫广武涧。

黄河水便是从这里开了个河口经过天然的广武涧注入环绕大梁城的汴河。

像其它地方一样,这广武山也建有小堡:

东西两座山丘分别建有一个可容下五十余人的小堡,堡中还设有几具投石机。

这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山丘上的小堡可以用弓弩投石机互相增援:

秦军若是攻东堡,西堡的魏兵可用弓弩及投石机击其侧后。

反之秦军攻西堡亦然。

同时此处距离大梁城不过三十余里,也就是魏援军半日便能赶到,水军甚至只需一个时辰。

要知道秦军是打算水攻大梁的。

若有魏军死守这处入水口并源源不断的派出援兵,只怕秦军的策略还没开始便胎死腹中了。

但魏兵依旧是撤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堆烧毁的房舍和投石机。

小堡的结构倒是十分完整一点都没有毁坏。

沈兵猜想,这应该是魏军以为用不了多久秦军便会无功而返,所以不舍得将小堡毁坏,只等秦军撤退后再回来接收。

可叹这些魏军根本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们放弃的这些城堡只怕再也回不到他们手里了。

沈兵的工兵部队就分成两部暂时驻守在这两座小堡里。

郑国随后也带着他的一班水工赶到……他们的任务是勘探河口水文。

接着杨端和及其亲卫也在附近扎营。

原因无它,这广武涧是水攻的第一段,也就是汴河与黄河的接口,其关系到水势能否大到冲毁大梁城。

沈兵被派作郑国的助手跟着勘探,但沈兵对水文了解不多,只看着郑国一行人乘小舟在那测流速、水深,时不时还潜下水去测淤泥之类的。

半日后郑国心中就有了数,几人聚在杨端和的帅帐内商议。

“如何?”杨端和问:“水攻是否可行?”

郑国回答:

“正如之前所料,河口淤塞严重,若要水攻必先掘泥除淤。”

杨端和回答:

“如此事不宜迟,水工只管发令,我等马上着手清淤。”

郑国迟疑了下,就说道:

“只怕没将军想的那么简单。”

杨端和奇道:

“为何?”

郑国将一张水文图摊在面前,说道:

“将军请看,属下将除淤大至分成三段。”

“第一段便是广武涧,我等要将涧口拓宽并除河底淤泥,如此才能使水量足够且水势汹涌。”

广武涧涧口被魏人有意用岩石填堵,这倒不是防秦军水攻,而是控制水量……黄河泛滥时流入汴河的水也太多,魏人就用岩石堵涧口调节。

此时秦军若要水攻,水势当然是越猛越好,所以要把这些岩石清空。

“其二便是中段。”郑国继续说道:

“此处只需清河底淤泥。”

“最难的是第三处……此段河水靠近魏军大梁城,我等如何能在敌人城下清淤?”

杨端和闻言不由眉头大皱,问:

“此段河水非清淤不可么?”

郑国回答:

“我虽没有实地勘测,但从河道走势及河底淤积程度判断……”

“若是不清除此段淤泥,河水可能冲进大梁之前便四处漫溢。”

“到时,水攻大梁不过是让城外大片田地化为一片沼泽而已,反而更不利攻城。”

郑国说的话是权威,所以也由不得杨端和不信。

但就像郑国说的,在城墙下清淤?

如何清淤法?

没死过吧?

城头随便射下一排箭矢都能让清淤的秦军死伤惨重。

于是就有这样一个问题:

若第三段也就是在大梁城下的那一段无法清淤的话,其它段还有必要清吗?

若其它段清了,最终还是因为第三段而无法水攻大梁城,那岂不是做无用功?

沉默了一会儿,杨端和就说道:

“或许,我等可以乘着夜色清淤。”

但这话说出来便连杨端和自己都觉得不靠谱。

那可是魏军城下的护城河,就算秦军不点火把,魏军随便丢几个火把下来,然后就是一片箭雨……这样要将这段淤泥清完,得死伤多少秦军士兵?

这还只是困难之一。

接着郑国又说了一个坏消息:

“我等或许只有十余天时间!”

“若这十余天无法做到,只怕便要等到明年开春了。”

杨端和不解的问:

“这又是为何?”

郑国指着水文图解释道:

“黄河上游位于北面,北面天气寒冷是以会封冻。”

“若上游封冻,则河水水量便会急剧减少,到时……”

这方面沈兵倒是有所了解,黄河有种很奇特的现像叫“凌汛”。

“凌汛”是发生在自南往北流的河流上。

入冬后北面河段会结冰封冻,南面的河水继续往下流被阻塞,于是泛滥成灾。

这也是黄河动不动就泛滥的原因,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泛滥,时间还不一定,比如冬季的汛期就与气温、寒流有关。

黄河之所以说“奇特”,是因为它的河道呈“几”字形。

于是就有两段位置会发生凌汛现像。

一段是在几字头部,冰冻的位置就在河套平原也就是原赵国李牧置下的北地。

另一段会封冻的在几字尾的那一钩,也就是位于燕国的津口一带。

北地更先封冻,于是这段时间中下游水量都少。

只有等到明年开春北地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时,水量才会再次提升。

于是就有郑国说的,若是十余天内无法完成,只怕就只有等明年开春了。

(本章完)

第316章 工业化第31章 火攻第425章 交河第155章 水军第75章 乐趣第360章 西域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457章 信任第480章 请辞第355章 围城第326章 命令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261章 劳力第114章 首级第114章 首级第9章 矛盾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342章 市场化第530章 兹阳第150章 使节第472章 交锋第371章 控制第388章 月氏王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217章 项络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365章 原料第476章 劝降第43章 知己第413章 射程第324章 补贴第254章 突围第2章 笑话第339章 “农业部长”第37章 借刀杀人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469章 心理压力第47章 变数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85章 迁移第80章 薄礼第398章 肃州第63章 王翦第6章 眼见为实第86章 样式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96章 宵禁第427章 矛盾第2章 笑话第303章 猎鹰第238章 狼烟第19章 为师老了第251章 陷阱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22章 一雪前耻第256章 新王第65章 厚礼第380章 火神第83章 农家第408章 难题第78章 七国第330章 重点第120章 承功第422章 楼兰王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366章 矿第398章 肃州第150章 使节第243章 寿春第223章 准备第123章 探子第86章 样式第200章 狼筅第50章 虚张声势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182章 拍竿第382章 猎人第54章 休整第487章 赐婚第197章 活路第240章 渗透战第201章 鸳鸯阵第176章 藤甲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208章 虎父无犬子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452章 英明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93章 姬丹第439章 降军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429章 榜样
第316章 工业化第31章 火攻第425章 交河第155章 水军第75章 乐趣第360章 西域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457章 信任第480章 请辞第355章 围城第326章 命令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261章 劳力第114章 首级第114章 首级第9章 矛盾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342章 市场化第530章 兹阳第150章 使节第472章 交锋第371章 控制第388章 月氏王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217章 项络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365章 原料第476章 劝降第43章 知己第413章 射程第324章 补贴第254章 突围第2章 笑话第339章 “农业部长”第37章 借刀杀人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469章 心理压力第47章 变数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85章 迁移第80章 薄礼第398章 肃州第63章 王翦第6章 眼见为实第86章 样式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96章 宵禁第427章 矛盾第2章 笑话第303章 猎鹰第238章 狼烟第19章 为师老了第251章 陷阱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22章 一雪前耻第256章 新王第65章 厚礼第380章 火神第83章 农家第408章 难题第78章 七国第330章 重点第120章 承功第422章 楼兰王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366章 矿第398章 肃州第150章 使节第243章 寿春第223章 准备第123章 探子第86章 样式第200章 狼筅第50章 虚张声势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81章 打草惊蛇第182章 拍竿第382章 猎人第54章 休整第487章 赐婚第197章 活路第240章 渗透战第201章 鸳鸯阵第176章 藤甲第236章 恼羞成怒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208章 虎父无犬子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452章 英明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93章 姬丹第439章 降军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429章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