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攻守兼备

第354章 攻守兼备

在沈兵和杨端和做进攻五原的准备时,直道就开工了。

之所以直道比驰道更早开工,沈兵认为嬴政是出于私心或者也可以说是那句预言……

“亡秦者胡也”,如果这预言是对的,就说明国内不会出问题,问题是在国外的胡人。

于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江山能坐稳同时也是为了仙人能尽早为他炼制“长生不老”药,当然得先对付北方的匈奴。

因此嬴政是毫不吝啬首批就将五万劳工分布在规划好的秦直道上。

嬴政共将秦直道分为十一段,每段视情况百余里分配四千余劳工。

十一段同时动工,后期还会不断投入更多劳工,计划在一年到两年内完工。

听到这个后沈兵不得不感叹嬴政的大手笔,动不动就是数万劳工整一个大工程。

不过想想也觉得不奇怪。

战争刚结束,那大批不放心使用的战俘马上就可以转为劳工。

另外还有犯了秦律的百姓……此时整个中原都是秦国的,犯了什么事动不动就充作劳役,另外还有连坐制度,那劳工可以说是源源不断。

而且这还只是劳役,普通百姓每年也要定期服遥役,于是秦国大工程是一个接着一个来。

只不过这其间,却不知要累死、饿死多少百姓了。

这其实是法家制国的缺陷,统制阶级可以随意制定、更改和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然后堂而皇之的用这些法律剥削百姓,使百姓在“恶法”之下苦不堪言却无力反抗。

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

此时的沈兵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而且还需“尽力”才能做到,当然无暇顾及其它。

后勤有杨端和坐镇,沈兵还是比较放心的。

毕竟是一路从咸阳打过来的秦国老将,在指挥方面自有过人之处。

于是九原屯积了半月粮草,沈兵就领兵出征了。

这一回沈兵原打算以骑兵突袭,也就是派出三千神武军多带马匹日夜兼程紧赶两日先攻占了五原扎下一个据点再说。

然而探子却回报:

“将军,我等发现五原匈奴在修筑城墙并造了城门!”

这倒让沈兵有些意外,这意思是说匈奴打算守城了?

王贲奇道:

“匈奴人会修筑城墙?”

探子回答:

“却是用大批奴隶修筑,其中大多是中原百姓!”

王贲不由“哦”了一声。

王贲是没什么感觉,但王柏眼神就透出愤恨之色,忍不住骂了声:

“匈奴可恨!”

那匈奴长期在中原劫掠,劫去的不只是财物还有百姓,这些百姓到了匈奴手里就成了奴隶,是毫全没有人生自由甚至性命都不在手里的那种。

王柏就有过在匈奴那做奴隶的经历,自然对其深恶痛绝。

考虑一番,沈兵就下令将已派出突袭的骑兵追了回来。

王贲还有些不甘心,说道:

“大将军,匈奴或只是虚张声势。”

“且匈奴擅攻不擅守此时又立足未稳,我等三千骑未必不能将五原夺回。”

沈兵则摇了摇头:

“匈奴又岂能不知其擅攻不擅守,是以你道他们会只守不攻?”

王贲霎时就反应过来:

“大将军的意思是……”

沈兵回答:

“匈奴依旧以攻为主。”

“其守城一来可以不让我军得到轻易得到城池,二来可以里应外合、攻守兼备。”

“是以其城外必定布有骑军。”

“若我骑军贸然偷袭,只会遭其内外夹攻乃至全军覆没。”

“这冒顿……确是个不可忽视的对手!”

王贲听沈兵这么说就不敢多言了。

因为沈兵说的对,匈奴如果真这样布置的话,那就别说三千骑兵了,只怕是三万骑兵去攻五原都攻不下来。

于是沈兵只能按部就班的继续步骑结合往五原推进,杨端和的部队则跟在后头每百里建一座城寨一路往五原方向延伸。

每百里建一座城寨自然是为了保护补给路线。

之所以百里,是因为以步兵一日行五十里计算,分成两城寨出发就可以在一日之内增援至任意一点。

而骑军日行百里就更不用说了,可以作为快速反应部队机动增援。

于是,保护补给的模式就是:

以步兵跟随粮草前进,一旦遭到攻击,从两头城寨第一时间派出骑兵增援,至多只需半日可至,随后的步兵也将在一日之内赶到。

杨端和的河内兵有十万人,有充足的兵力做到这一点。

这种步步为营的模式再加上“霹雳火球”及三弓床弩,使匈奴无机可乘,补给线十分安全。

甚至就连沈兵率领的进攻主力也没有遭到匈奴的骚扰……骚扰只是初期一两波,被秦军用新弩击退之后就再也没出现了。

这或许是因为冒顿意识到在这情况下实施骚扰不会有什么用……

之前九原一战时秦军兵力不足补给线脆弱,于是可以打秦军补给的主意。

但现在秦军以大量的兵力保护补给线,可以预见秦军不会有补给之忧,再实施骚扰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

几天后沈兵就率队赶到了五原。

来到城下一看,果然就见被烧毁的城门已被修好此时大门紧闭,城墙的女墙也被整高,其后站着一排排手持弓箭的匈奴人。

让沈兵意外的是他还看到投石机的影子,似乎还是新型配重式投石机。

想了想,沈兵又觉得并不奇怪。

北地一带包括雁门郡原本都是赵国地界。

沈兵发明新型配重投石机后,攻打的一个国家就是赵国。

那些见识过配重投石机的赵兵及百姓,在秦军的攻打下有亡国之忧时自然就是往北逃……就连赵王嘉都是逃到北地然后迁往代国。

而匈奴却是自北往南劫掠,这其中当然会虏去一些赵兵或是百姓。

在死亡的威胁之下,这些赵兵或百姓就会将所知道的合盘托出。

于是……配重投石机就出现在五原城头匈奴人手中。

沈兵甚至相信,操纵这些投石机的可能都是中原人。

在匈奴手中与中原为敌,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无奈!

然而这就是战争。

沈兵没有多想,一挥手就下令道:

“围城!”

(本章完)

第342章 市场化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358章 潜力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389章 沙州第358章 潜力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182章 拍竿第452章 英明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11章 工业区第356章 奴隶第457章 信任第493章 补给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61章 火弹第140章 楚军第468章 目标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1章 福祸相倚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227章 反攻第272章 动摇第189章 上将军第467章 龙城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156章 官大夫第531章 推测第5章 底牌第541章 姑师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173章 天意第23章 劓刑第317章 工人第487章 赐婚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36章 暗箭难防第275章 宣传战第46章 不世功勋第249章 神武军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463章 马镫第126章 水网第207章 王贲第24章 矛盾第249章 神武军第209章 权力第420章 城墙第211章 百越第16章 变局第186章 仙人第374章 服务业第92章 家书第107章 合纵第36章 暗箭难防第144章 人质第407章 据险而守第515章 罗马的心思第475章 龙城第202章 弃城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07章 王贲第311章 工业区第425章 交河第453章 拒亲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203章 陈城第312章 探矿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443章 改革第210章 拉拢第499章 出兵第431章 利益第464章 练兵第37章 借刀杀人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329章 训练第100章 由头第96章 宵禁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182章 拍竿第347章 驰道第129章 变数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30章 禁民二业第449章 改革第507章 出逃第147章 战略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502章 骑战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98章 枭首示众第548章 书信第30章 禁民二业第343章 资本第64章 选择第327章 霹雳火球
第342章 市场化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358章 潜力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389章 沙州第358章 潜力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182章 拍竿第452章 英明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11章 工业区第356章 奴隶第457章 信任第493章 补给第486章 草原丝路第61章 火弹第140章 楚军第468章 目标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1章 福祸相倚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227章 反攻第272章 动摇第189章 上将军第467章 龙城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156章 官大夫第531章 推测第5章 底牌第541章 姑师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173章 天意第23章 劓刑第317章 工人第487章 赐婚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36章 暗箭难防第275章 宣传战第46章 不世功勋第249章 神武军第345章 匈奴中兴第463章 马镫第126章 水网第207章 王贲第24章 矛盾第249章 神武军第209章 权力第420章 城墙第211章 百越第16章 变局第186章 仙人第374章 服务业第92章 家书第107章 合纵第36章 暗箭难防第144章 人质第407章 据险而守第515章 罗马的心思第475章 龙城第202章 弃城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07章 王贲第311章 工业区第425章 交河第453章 拒亲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203章 陈城第312章 探矿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443章 改革第210章 拉拢第499章 出兵第431章 利益第464章 练兵第37章 借刀杀人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329章 训练第100章 由头第96章 宵禁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182章 拍竿第347章 驰道第129章 变数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30章 禁民二业第449章 改革第507章 出逃第147章 战略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269章 狼 鹿 花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502章 骑战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98章 枭首示众第548章 书信第30章 禁民二业第343章 资本第64章 选择第327章 霹雳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