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迁民

第310章 迁民

接着是什么情况就不用说了。

头曼单于去打探一番后兴奋的发现事实果然像他们猜测的那样,云中郡兵士手里对付骑兵的利器诸如新弩、床弩以及索箭在中原其它地方都没有。

冒顿一度还觉得困惑:如果云中郡有这些东西的制法,为何中原地区不知仿制?

冒顿不知道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实际制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难处是在铁的制法……所有这些甚至包括箭矢在内都是建立在新铁的基础上。

没有新铁而以青铜器制这种脚踏弩、床弩或是索箭,虽有其表却无其里,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没用几下就断裂损坏了。

沈兵甚至已找好了借口……其它人要是听到消息来问,沈兵就回答是以水排冶铁改善铁质制出的。

事实是水排冶铁的确可以改善铁质,只不过没改善到这程度而已。

但沈兵要是不说,欠等铁匠又处于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谁又知道是怎么回事?

头曼单于和冒顿不需要知道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中原没有这些恐怖的装备就够了。

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机会,大喜之下立时就派出部队南下劫掠。

不过因为担心云中郡突袭截断他们的退路,所以不敢大举南下,而是陈兵三万在云中郡以北驻防。

这正是沈兵所乐见的,他所做的就是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步骑保护云中郡自己的补给线,其中尤其是涅石采取地河曲村。

其实保护河曲村也就是保护补给线,因为从中原到云中郡的增援物资大多沿黄河北上当然要经过河曲村。

匈奴像是与北地兵“心有灵犀”,只要远远见到“沈”字大旗就绕道走……

开玩笑,上回三千人的队伍就打败匈奴上万精骑,匈奴那些游散劫掠的队伍又怎么惹得起?!

被劫掠的主要是雁门郡,再往南就是太原、邯郸两郡,以匈奴此时的实力以及新败于沈兵,借他们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深入。

雁门郡郡守名叫吴肖,是个公大夫。

这吴肖是燕国降将……他带着部队来降于是给了爵位,同时因为他在燕国长期驻守边疆有与匈奴作战的经验,于是被派到雁门郡做郡守。

吴肖对有匈奴到雁门郡劫掠没有怨言,相反还松了一口气。

他向嬴政是这么汇报的:

“云中郡不过万余人马而匈奴却有近七万大军。”

“臣原以为匈奴会大举来犯并做好抗敌准备,不想匈奴却忌惮云中郡人马不敢放手劫掠……”

“之前臣还道沈兵放任要道不守有怯战之嫌。”

“如今看来沈兵此举乃量力而行。”

“雁门郡虽受劫掠之患却远轻于预想!”

……

嬴政看了这报告不由“哈哈”大笑,他把这情报丢给赵高,面带得意之色:

“你不是说沈兵怯战么?”

“看看雁门郡郡守的说法!”

赵高看着情报心下直泛苦水,但面上还要附和:

“大王英明,一切都在大王意料之中!”

“属下却是误会沈兵了!”

嬴政想了想,就说道:

“如此运粮也非长久之计。”

“中原长期往云中郡运粮、运矿路上损耗过甚。”

“若要消除匈奴之患……我等应做长远打算。”

想着嬴政就问赵高:

“大秦地界何处可迁民至云中郡?”

赵高不由一惊:

“迁民?”

嬴政点了点头:

“迁民。”

“赵王嘉带走北地百姓,若无百姓北地便无从发展。”

“且北地地处塞外偏远之地,只万余驻军就使我等疲于奔命。”

“既是如此何不将百姓迁往北地从事生产?”

“如此北地至少粮食就可自给自足,若是能再寻到铜矿自行冶炼兵器就更为理想了!”

赵高拱手回答:

“大王所言甚是,然而……”

说到这就有意停了下来,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嬴政奇道:

“然而什么?”

赵高小声回道:

“大王恕罪。”

“当年李牧便是在北地自治这才受赵王忌惮……”

嬴政“哼”了一声打断了赵高的道:

“你把沈兵比李牧是对的,但寡人又岂是那昏庸的赵王?”

赵高赶忙回答:

“属下多嘴,属下并无此意……”

赵高想压制沈兵的用心是对的,只是太心急了些。

北地其实是有自治需求的。

原因是中原产粮地距离北地十分遥远且交通不畅……中原各国之间因为经常往来所以且因本国发展需要也必须修直道。

然而从雁门郡起就是偏远地区了,且连年战乱是以只有几条年久失修的小道通行,运输相当困难。

这么一来就会出现运一袋粮途中就需要消耗掉一袋粮甚至两袋粮的问题,另外铁矿之类也需要粮草支撑。

此时云中郡兵力不多只有一万余人,加上劳力、工匠等也不过三万,以大秦此时的国力勉强还能支撑。

但随着兵力增多所需的粮草也就成级数上升,总会到大秦撑不住的时候,尤其统一大业还未完成。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百姓迁往北地屯田自治……这样北地至少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将大量物资浪费在运输的路上。

至于赵高说的“提防”。

提防的确需要,但此时沈兵势力还微不足道,嬴政需要壮大沈兵的力量抵御匈奴,这才是此时大秦的利益所在。

真要提防,那也要沈兵强大到如李牧一般时才要考虑,现在说这个就太早了些。

想了想,赵高又说道:

“可是大王。”

“北地乃苦寒之地,只怕百姓不愿北迁。”

“若强行将百姓迁了去……”

不等赵高说完,嬴政就问了声:

“蒙武准备得如何?”

赵高回答:

“禀大王,就等粮食收成了!”

粮食收成之时就是进攻之日,这是各国大战的惯例。

这一方面是因为粮食收成了就有粮发兵,另一方面则是获胜之后缴获的物资也会更丰厚。

然后嬴政就点了点头:

“蒙武若是灭了代国,北地就不愁没有百姓了。”

赵高张着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原来大王却是为北地才问及蒙武的准备。

(本章完)

第412章 试炮第39章 连环计中计第288章 请降第357章 勇气第274章 失衡第143章 降兵第220章 撤军第39章 连环计中计第276章 传单第357章 勇气第468章 目标第326章 命令第214章 较劲第437章 人心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451章 交易第322章 招工第400章 算盘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415章 引信第338章 人才第142章 大水第49章 许昌第262章 水排第302章 鸣镝弑父第398章 肃州第417章 补水点第499章 出兵第150章 使节第512章 训练第437章 人心第33章 王柏第522章 奴隶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13章 睚眦必报第451章 交易第448章 联军第196章 昌平君第52章 李牧亡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182章 拍竿第543章 杨婷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329章 训练第2章 笑话第397章 丘就却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53章 水德第532章 西域第219章 战法第191章 点兵第76章 简在帝心第548章 书信第346章 骑军第73章 榨酱面第324章 补贴第328章 战车第532章 西域第389章 沙州第390章 奇军第336章 配方第429章 榜样第189章 上将军第246章 围城第148章 办法第412章 试炮第21章 火力封锁第384章 乌氏倮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167章 良商第81章 高田第417章 补水点第490章 重甲骑兵第351章 五原第232章 补给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21章 私斗第394章 智慧第229章 闪电战第182章 拍竿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360章 西域第53章 军心第324章 补贴第479章 挑明第381章 交易第483章 汗血马第154章 谣言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227章 反攻第311章 工业区第19章 为师老了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50章 虚张声势第542章 补给第532章 西域第467章 龙城
第412章 试炮第39章 连环计中计第288章 请降第357章 勇气第274章 失衡第143章 降兵第220章 撤军第39章 连环计中计第276章 传单第357章 勇气第468章 目标第326章 命令第214章 较劲第437章 人心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451章 交易第322章 招工第400章 算盘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415章 引信第338章 人才第142章 大水第49章 许昌第262章 水排第302章 鸣镝弑父第398章 肃州第417章 补水点第499章 出兵第150章 使节第512章 训练第437章 人心第33章 王柏第522章 奴隶第470章 孤注一掷第13章 睚眦必报第451章 交易第448章 联军第196章 昌平君第52章 李牧亡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182章 拍竿第543章 杨婷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329章 训练第2章 笑话第397章 丘就却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53章 水德第532章 西域第219章 战法第191章 点兵第76章 简在帝心第548章 书信第346章 骑军第73章 榨酱面第324章 补贴第328章 战车第532章 西域第389章 沙州第390章 奇军第336章 配方第429章 榜样第189章 上将军第246章 围城第148章 办法第412章 试炮第21章 火力封锁第384章 乌氏倮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167章 良商第81章 高田第417章 补水点第490章 重甲骑兵第351章 五原第232章 补给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21章 私斗第394章 智慧第229章 闪电战第182章 拍竿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360章 西域第53章 军心第324章 补贴第479章 挑明第381章 交易第483章 汗血马第154章 谣言第138章 兵行险着第227章 反攻第311章 工业区第19章 为师老了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50章 虚张声势第542章 补给第532章 西域第467章 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