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补水点

第417章 补水点

即便如此,秦军此行还是轻装简从将许多可有可无的装备撤掉。

比如原本枪兵、刀盾兵都随身带着一张弓及几个箭壶,现在一律取消,全部改成干粮和水。

除侦骑外,骑兵全都下马步行,马背上驼的就是一个个装满水的水袋。

这么做一是考虑到初期不太可能遭遇匈奴骑兵。

且即便遭遇匈奴骑兵也有准备,骑兵一旦收到侦骑的示警,只需将马背上的水袋一松将其翻在地上,然后就可以上马作战了。

另一方面,战马部队最先消耗的就是战马驮运的物资,于是用不了多久战马就会“解放”出来。

干粮主要是在月氏被称作“馕”的东西,秦人称其为“胡饼”,也就是胡人所制的饼之意。

胡饼应该说在沙漠及缺水的戈壁长途远行时最好、最方便的食物。

一方面它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携带。

同时它也包含了一定的水分……炒面粉也方便携带同时体积还小,但它完全是干炒,以其为干粮的话显然需要消耗很多水,在缺水时便极难下咽。

更重要的还是胡饼营养较为全面,其制作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盐等原料,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

所谓的“斯亚旦”就是西域特有的黑草籽,很像黑芝麻。

沈兵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

最后再赶上一万头西域特有的“阿勒泰羊”。

这种羊是西域特有的,其优点是四肢刚劲有力肌肉发达、不仅能长途跋涉还能忍饥耐渴、抗严寒、耐暑热,抗病力强。

路上碰到有些干草让它们啃啃也能生存,若是饿死了当晚就可以做为食物用于补充军粮。

做了这些准备后,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开始几天还好,虽说没有水但路上偶尔还能见到杂草。

第三天起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沙,烈日一晒温度就蹭蹭往上涨,脚下踩的就像是一个铁锅似的。

听剺介绍,这片沙漠被称为“库姆塔格”,也就是“沙山”之意。

这名字倒是贴切,因为目光所及到处都是一座座由沙组成的山峰,秦军就在山脚下绕来绕去穿行,有时还不得不翻山而过……所以在地图上沙州距离楼兰看起来没那么远,但实际距离却要远得多。

一路上倒是无惊无险,只是行军第十三天到达第一个补水点时,发现该处已被匈奴下毒,水里到处是翻着白肚皮的鱼,周围还有一些饮水中毒而死的动物。

这早在秦军的意料之中。

因为此战争夺的就是水源,包括秦军要拿下楼兰也是如此。

匈奴想要尽可能的让秦军无力攻城,当然就要阻止秦军补充水。

李岩有些担心的问了沈兵一声:

“大将军,剺所言的第二个补水点,若也被匈奴下毒……”

这就是进攻楼兰的缺点、

凡事有利就有弊,进攻楼兰虽说能使补给线更安全面对的敌人更少,但问题就在于行军及补给线过长……一千五百里。

秦军已经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能带的水也只能坚持三十日,这还是以最小配给计算。

若以每天五十里计算,这水量恰好能让秦军走出沙漠。

但走出沙漠之后呢?

缺水的秦军是否能马上攻下楼兰?

或者说那时已疲惫不堪且知道饮水不足的秦军还有没有能力攻下楼兰?

若不能,则等待秦军的很有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即便拥有火炮也不例外。

所以途中有一个补水点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体能的问题,还关系到秦军士气问题。

沈兵也有些担心,于是他就找来了剺。

沈兵没有问剺确不确定第二补水点是否安全这些废话,因为剺也无法确定。

剺只是说第二补水点比较隐密,就连西域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原因是它是在一处山崖断谷中岩石中渗出的一点水流,且还没流出谷外就已干涸了,没有深入其中根本发现不了。

但此时的匈奴已全面掌握了姑师和楼兰,这其中尤其是楼兰……楼兰更靠近这补水点,百姓知道的必定更多。

若匈奴从楼兰百姓那知道这补水点呢?

剺无法确定这一点。

所以沈兵直接下令道:

“你即刻带上蒲类军赶往第二补水点查看情况!”

“若匈奴没有发现,便在周围保护。否则即刻回报!”

剺应了声是,领着一千蒲类军带上水和食物就出发了。

等剺一行走了之后,沈兵考虑一番,又让仞追上剺,交待道:

“密报!”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剺却明白这其中的用意。

沈兵担心第二补水点也被匈奴破坏到时会影响士气。

结果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

就在沈兵一行人往楼兰进发时,剺就派了个信使将密信亲自递给了沈兵。

原来第二补水点也被匈奴发现,匈奴让人用乱石将补水的山谷给封上了。

沈兵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就对信使点了点头下令道:

“很好,你这便回去告诉校尉,令其守着水源,不可让匈奴造次!”

信使听着一阵疑惑,但在沈兵的注视下还是应了声,接着就原路返回了。

李岩问了声:

“大将军,补水是否出了状况?”

沈兵回答:

“只是遭遇少量匈奴,不过幸运的是校尉已将其击退!”

“你马上派出一千军士前去接应。”

李岩应了声,然后就指派了一千步卒前去寻找剺的部队。

同时沈兵大张旗鼓的下令:

“补水点已在我军控制之中,我军已无补水之忧!”

“加快速度赶路,全力拿下楼兰!”

将士们哄然应声,信心满满的朝楼兰方向前进。

沈兵或许是在骗他们,但在战场上有时就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时让他们知道真相并不是什么好事。

更何况,沈兵认为秦军携带的水足够使用……

沙漠白天热夜晚冷,只要安排好避免在最热的时间段行军,晚上再多行军几小时,那么就会在赶到楼兰时多出些补给。

到时,就看楼兰城墙能在秦军的火炮下坚持多久了。

(本章完)

第217章 项络第504章 援军第262章 水排第305章 反包围第105章 真相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92章 独轮车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383章 使者第411章 信第458章 夜袭第493章 补给第82章 许应第247章 浮桥第300章 床弩兵第449章 改革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400章 算盘第416章 方略第371章 控制第244章 心计第414章 炮弹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26章 命令第463章 马镫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341章 云畋第495章 嫁衣第287章 分别第405章 市场第80章 薄礼第40章 阻敌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195章 力量第357章 勇气第367章 偷袭第530章 兹阳第504章 援军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289章 北地第251章 陷阱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182章 拍竿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452章 英明第46章 不世功勋第519章 火器第384章 乌氏倮第397章 丘就却第59章 工师第266章 喜讯第7章 除非……第416章 方略第220章 撤军第93章 姬丹第85章 水车第389章 沙州第58章 锦囊妙计第124章 水攻第544章 真相第256章 新王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44章 通敌第454章 大将军第480章 请辞第495章 嫁衣第280章 变法第292章 涅石第487章 赐婚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500章 接敌第315章 定价第385章 保命第481章 试探第59章 工师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490章 重甲骑兵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405章 市场第285章 议和第62章 举荐第35章 马头山第536章 龟兹王第190章 降兵第294章 矿石第347章 驰道第252章 消息第198章 求降第124章 水攻第288章 请降第147章 战略第23章 劓刑第163章 藤甲第293章 收缩防线
第217章 项络第504章 援军第262章 水排第305章 反包围第105章 真相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92章 独轮车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383章 使者第411章 信第458章 夜袭第493章 补给第82章 许应第247章 浮桥第300章 床弩兵第449章 改革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400章 算盘第416章 方略第371章 控制第244章 心计第414章 炮弹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26章 命令第463章 马镫第204章 围追堵截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341章 云畋第495章 嫁衣第287章 分别第405章 市场第80章 薄礼第40章 阻敌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195章 力量第357章 勇气第367章 偷袭第530章 兹阳第504章 援军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289章 北地第251章 陷阱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182章 拍竿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452章 英明第46章 不世功勋第519章 火器第384章 乌氏倮第397章 丘就却第59章 工师第266章 喜讯第7章 除非……第416章 方略第220章 撤军第93章 姬丹第85章 水车第389章 沙州第58章 锦囊妙计第124章 水攻第544章 真相第256章 新王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44章 通敌第454章 大将军第480章 请辞第495章 嫁衣第280章 变法第292章 涅石第487章 赐婚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500章 接敌第315章 定价第385章 保命第481章 试探第59章 工师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490章 重甲骑兵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405章 市场第285章 议和第62章 举荐第35章 马头山第536章 龟兹王第190章 降兵第294章 矿石第347章 驰道第252章 消息第198章 求降第124章 水攻第288章 请降第147章 战略第23章 劓刑第163章 藤甲第293章 收缩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