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水攻

第124章 水攻

第二天,沈兵就在帐蓬里看到蒙良拿着一张羊皮地图在那翻着。

沈兵有些奇怪,这蒙良“上班”这段时间除了讲吃的就是喝酒,什么时候会看地图了?

不过沈兵没去搭理他,自顾自的从蒙涣那接过文书签字。

这是身为啬夫的麻烦事之一。

事情可以由蒙涣去做、去安排,但所有事都要沈兵过目并签字才算数。

这时蒙良就凑了上来,手里拿着地图说道:

“啬夫请看,你说……我等若要出兵魏国该如何进攻才好?”

沈兵瞄了一眼就感到有些意外,居然是张魏国地图。

这地图如果是在现代那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愿意谁家都能有一张。

但在这时代……一张标有准确的交通线路及水文、城池的地图就只有像杨端和那层级的人才可能有。

尤其敌国的地图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不过想了想沈兵就觉得不奇怪,要知道蒙良可是宠臣蒙嘉的儿子,弄张地图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只不过……

“左啬夫,你把这地图拿反了吧!”

蒙良愣了下,然后“哦”了声:

“我就说怎么看起来有些别扭,却是拿反了!”

说着将地图掉转过来居然还面不改色。

沈兵笑道:

“左啬夫,你若是不懂地图又何必要关心战事?”

蒙良“唉”了一声:

“啬夫有所不知,属下确是不想关心战事。”

“可此时属下身在军中随时有战事,且家父还要求属下来此学习行军布阵之法。”

“若是回去连地图都看不懂,那可就……”

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不过沈兵知道这蒙良的话只能信一半,所以也没当真。

为了把这烦人的蒙良打发走,沈兵一边翻着竹简一边想随口回答道:

“还能怎么攻?水攻呗!”

蒙良不由瞪大了眼睛:

“水攻?”

“为何可以用水攻?”

沈兵当然不会回答历史上王翦的儿子王贲就是水淹大梁坚城灭了魏国的。

不过那得是几年后,此时的王贲应该还只有十六岁……

秦时男丁一般十七岁服役,特殊情况急需用兵时会提前。

比如长平之战时秦昭王就发动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赶赴前线。

十五岁,而且还是在古时普遍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情况下,可以想像那几乎就是一群娃娃兵。

贵族子弟在这方面更为自由,他们会在军事学校里学会各种技能和兵法,然后再上战场体验。

此时的王贲应该还是弟子籍在读书,不久后便学成出师跟着王翦上阵体验,再几年便可独挡一面。

到他攻下楚国十几城并灭了魏国时据说才不过19岁。

这些都是题外话,沈兵拿着笔在竹简上签字,朝地图扬了扬头,说道:

“大梁城引黄河及汴河水为护城河。”

“我等何不筑堤积水来个水淹大梁?”

蒙良愣了好一会儿,才问了声:

“此计,当真可行?”

沈兵回答:

“试试便知!”

说着将竹简递还给蒙涣便带着仞出门了。

咸阳来的那些秦军兵士大多是旱鸭子,要想让他们搭设浮桥首先还得让他们学会游泳,真是个麻烦事。

当晚蒙良就将沈兵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转告了嬴政。

嬴政听着当时就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特么的还是人吗?

他与王翦、杨端和几人研究了半天,又是水网又是攻城的,好不容易才定下了以投石机攻城以浮桥克水网之计……

没想到沈兵随口一句话就把所有方案都推翻了!

水攻!

为什么就想不到用水攻呢?

大梁坚城已经在那百余年,黄河、汴河也在两侧流了百余年。

所有人打到大梁城的都是攻城、破水网,就没人想过水攻!

嬴政当下就使人去把王翦与杨端和叫来。

是时王翦与杨端和都已睡下了,听到大王召见马上穿了常服就匆匆赶来。

嬴政把地图往两人面前一放,问:

“依你等这见,水淹大梁城是否可行?”

王翦与杨端和仔细看了看地图,然后面面相觑。

深吸一口气,王翦才回答道:

“启禀大王,黄河乃地上河,水攻或许可行!”

所谓的地上河指的就是黄河的水位高于地面。

这是由黄河含沙量高造成的。

因为含沙量高所以每年都会在河底于积大量沙石,于是黄河水位每年都在增高有漫过两岸堤坝之势。

为了不致河水泛滥,黄河两岸的百姓每年都要将堤坝加固加高。

时间一久,黄河水位便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此时已高于地面几步被称为悬河。

有了这高度差当然就可以水淹大梁。

杨端和接着说道:

“大王英明。”

“若是水淹大梁城我等便无需制投石机和浮桥。”

“便是那楚军来援只怕也只能望水兴叹无可奈何。”

“此乃上上之策!”

嬴政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

“此计却不是出自寡人之手。”

嬴政虽是位高权重残暴嗜杀,却不屑将别人的功劳强引到自己身上。

杨端和心下一惊,说:

“难道……这又是出自沈兵的计策?”

嬴政缓缓点了点头:

“此前寡人虽道这沈兵是不世奇材,却以为他不过是长于木艺。”

“可是现在,此子随口一句魏国便将灰飞烟灭。”

“便以经天纬地形容也不为过吧。”

王翦与杨端和暗暗点头表示同意,这沈兵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

此时嬴政心下就暗想:

“有朝一日若是无法保护沈兵周全,也定不能让他落入它人手中!”

这不需要怀疑,因为像沈兵这样的人如果有一天被它国掳去……是不是随口说上一句话就把秦国给灭了呢?

不过这只是嬴政这些不知情者的担心而已。

若是沈兵知道这些,肯定会回上几句:

“放心!”

“用不了多久天下就都是大秦的,我沈兵还能跑到哪里去?”

“何况我也没那能力一句话就把秦国给灭了啊!”

“所以,用不着派人既保护又监视然后最后还要痛下杀手吧?”

但沈兵想的可不算数。

第二天,沈兵就发现蒙良置下的亲卫突然多了三倍达到两百人。

(本章完)

第420章 城墙第452章 英明第139章 出战第501章 炮战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60章 西域第91章 代田法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340章 忽悠第448章 联军第408章 难题第191章 点兵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16章 方略第310章 迁民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77章 脂膏第261章 劳力第299章 圈地第467章 龙城第313章 纺织第79章 挖坑第539章 咛泉第294章 矿石第517章 文明第20章 精锐之师第147章 战略第537章 杨端和第201章 鸳鸯阵第165章 骑射第130章 郑国第534章 马店第150章 使节第136章 红烧第476章 劝降第185章 牵城第292章 涅石第315章 定价第53章 军心第165章 骑射第451章 交易第530章 兹阳第32章 变故第107章 合纵第252章 消息第305章 反包围第356章 奴隶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474章 西北第331章 补给第507章 出逃第197章 活路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214章 较劲第539章 咛泉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131章 淳于越第297章 床弩第56章 北地骑兵第107章 合纵第396章 陷马坑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317章 工人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296章 弩第142章 大水第494章 蓝氏第292章 涅石第501章 炮战第179章 牵城第249章 神武军第179章 牵城第29章 儿女私情第329章 训练第137章 围城第182章 拍竿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336章 配方第419章 试射第460章 联军第332章 骚扰第172章 制法第317章 工人第457章 信任第426章 绿洲第27章 以逸待劳第112章 浮桥第121章 蒙良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530章 兹阳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532章 西域第109章 修桥
第420章 城墙第452章 英明第139章 出战第501章 炮战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60章 西域第91章 代田法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340章 忽悠第448章 联军第408章 难题第191章 点兵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416章 方略第310章 迁民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77章 脂膏第261章 劳力第299章 圈地第467章 龙城第313章 纺织第79章 挖坑第539章 咛泉第294章 矿石第517章 文明第20章 精锐之师第147章 战略第537章 杨端和第201章 鸳鸯阵第165章 骑射第130章 郑国第534章 马店第150章 使节第136章 红烧第476章 劝降第185章 牵城第292章 涅石第315章 定价第53章 军心第165章 骑射第451章 交易第530章 兹阳第32章 变故第107章 合纵第252章 消息第305章 反包围第356章 奴隶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474章 西北第331章 补给第507章 出逃第197章 活路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214章 较劲第539章 咛泉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131章 淳于越第297章 床弩第56章 北地骑兵第107章 合纵第396章 陷马坑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317章 工人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296章 弩第142章 大水第494章 蓝氏第292章 涅石第501章 炮战第179章 牵城第249章 神武军第179章 牵城第29章 儿女私情第329章 训练第137章 围城第182章 拍竿第513章 线式战术第336章 配方第419章 试射第460章 联军第332章 骚扰第172章 制法第317章 工人第457章 信任第426章 绿洲第27章 以逸待劳第112章 浮桥第121章 蒙良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530章 兹阳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532章 西域第109章 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