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降兵

第190章 降兵

没兵当然就只能征兵。

但却上哪征兵呢?

魏国、赵国或是韩国?

如果纯论征兵应该是魏国最好。

韩、赵对秦的仇恨最深,千方百计的想搞出些乱子。

魏王假最为昏庸,大王昏庸民心就思变,民心思变就更容易倒向秦国。这段时间黑甲军及大梁百姓的表现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征兵或许不是问题,也能征得一定数量的兵。

问题在于这些新征的兵需要时间训练,而秦军攻楚就在眼前。

所以要征就要征会打仗的兵……

于是杨端和与沈兵几乎同时想到了一点:

“魏国降兵!”

沈兵问:

“降兵还在蒙山营么?”

杨端和回答:

“大多已被送去服劳役。”

秦军当然不会这么白养着这些俘虏,所以就像之前处理俘虏的方式一样将其拉去做苦工。

这时恰好也有许多事可以做,比如上次水淹楚军时就冲毁了大量的民宅道路,十余万俘虏就用于修复设施。

做苦役的日子当然不会好过,吃不饱穿不暖不说,每天还有繁重的劳作,一年下来非累死一半不可。

这些不是沈兵需要考虑的,沈兵只是担忧:

“他们是魏国降兵,只怕……”

杨端和则笑着摇头道:

“你已训练了黑甲军且大败楚军,却还不信他们?”

沈兵回答:

“此一时彼一时。”

“黑甲军不过三千人,其在我大秦十万人间便是想作乱也无处下手。”

“但如果是十万甚至二十万人……”

杨端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三千魏军若是要叛秦那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没有希望就不会去想。

但如果是十万、二十万,这兵力甚至与秦军不相上下,那要叛秦复国就有希望了,有希望自然就会作打算……

杨端和迟疑了下,说道:

“不若,将这些魏兵配属到秦军中去……”

沈兵知道杨端和这话的意思。

所谓的“配属”,其实是将他们编入陷阵之士也就是做敢死队。

这或许是一种好办法,陷阵之士一不需要盔甲二也可以冲在前方杀敌,这就大量减少秦军兵士的消耗同时又把魏降兵这些不稳定因素消耗掉……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但沈兵却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沈兵回答:

“上将军,此次是去攻楚。”

“自我军攻赵以来楚魏屡屡联手抗秦,魏国被秦攻时楚国也一再相救,这使魏人对楚国颇有好感。”

“若我军再以魏降兵为陷阵之士攻楚……”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站在魏降兵的角度去想:

秦国若是不能容我活命,何不降了楚国?

杨端和当下就点头道:

“不妥,确是不妥。”

“这要是魏兵阵前降了楚国,我军必定阵脚大乱。”

沈兵道:

“所以我等必须做出决定:要么不用,要用便完全信任魏降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就是这道理。

如果有疑心就不用,但若用了却半信半疑,则是逼着他反叛,那还不如不用。

杨端和叹了口气:

“如此说来,我等岂非没有选择的余地?”

的确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要攻楚就必须有更多的兵,要更多的兵就必须用魏降兵,要用魏降兵就必须信任他们……

但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反呢?

这魏兵要是反了那就不只是能不能灭楚的问题了,而是连大梁都保不住要断送目前这大好形势的问题了。

杨端和轻抚了下胡须,就皱眉说道:

“我再问问大王,希望能多派些兵士来,如此我等便勿需冒险用魏降兵了。”

沈兵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嬴政那能再派些兵来就最好,就怕没这么好的事。

果然不出沈兵所料,没几天杨端和那传来的消息就让人绝望了:“只有二十万兵。”

也难怪嬴政只能出二十万兵。

秦国因连年征兵损兵甚巨,新灭的几国韩、赵又不敢轻言征兵,于是举国之兵只有四十万。

这四十万兵既要防匈奴又要防燕、代。

此时能给杨端和二十万兵攻楚几乎已是极限。

Www¸тт kǎn¸c ○

史上王翦之所以能带六十万兵攻楚,那是因为经过四年的休生养息韩、赵、魏等地都已稳定并可放心征兵。

沈兵没多说什么,他知道这消息后先唤来了魏呴。

魏呴在牵城水战后已晋爵上造,此时束着秦军兵士的中束发髻,听到传唤便神采奕奕的走了进来向沈兵拱手道:

“属下参见校尉。”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左校尉请起。”

“此次唤左校尉来是有一事相询。”

魏呴拱手道:

“校尉请问。”

“若属下知情必如实相告。”

沈兵问:

“你可知蒙山营的魏降兵已被征为苦役?”

魏呴面带戚容回答:

“属下自是知道,只是……”

说着就叹了一口气,这是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

沈兵又问:

“左校尉可知征为苦役的结果是什么?”

魏呴沉重的点了点头:

“属下知道。”

沈兵又问:

“若我有一法救他们于苦难之中,左校尉以为如何?”

魏呴闻言不由双目一亮,抬头望向沈兵:

“校尉的意思是……”

沈兵干脆直说了:

“攻楚,我只想知道可否放心用他们攻楚!”

魏呴马上就明白沈兵这话的意思了。

他没有任何迟疑就回答道:

“魏呴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校尉可放心用他们与楚军作战。”

沈兵回答:

“我自是信得过你,也信得过黑甲营。”

“但如何信得过他们……”

魏呴赶忙说道:

“属下认为校尉勿需为此担忧。”

“秦军纪律严整、赏罚分明,于是万众无不归心。”

“黑甲军便是先例,战场杀敌便能论功晋爵与秦人无异。”

“降兵若是叛秦又能有何出路?”

“投楚?复国?”

“楚国又岂能给予我等如此待遇?”

“魏王假更是视人不如狗。”

“我等又何苦来哉?”

说着便再朝沈兵行了个大礼,说道:

“魏呴恳请校尉准许降兵脱离苦役上阵杀敌。”

“若校尉愿予降兵机会,降兵必会奋勇杀敌勇敢争先。”

“若他们有半点叛秦之心,到时勿需秦军出手。魏呴及黑甲营上下便饶不过他们。”

(本章完)

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385章 保命第312章 探矿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481章 试探第257章 奇人第276章 传单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401章 暗渡陈仓第51章 错有错着第406章 骑军第547章 暴乱第464章 练兵第217章 项络第378章 交集第183章 水战第412章 试炮第474章 西北第403章 月氏王第549章第102章 绊马索第402章 劝降第518章 局势第140章 楚军第159章 希望第289章 北地第6章 眼见为实第344章 齐国亡第421章 巫术第375章 野人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388章 月氏王第303章 猎鹰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372章 西套第365章 原料第251章 陷阱第405章 市场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525章第402章 劝降第155章 水军第54章 休整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94章 副将第175章 分工合作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332章 骚扰第394章 智慧第9章 矛盾第423章 请神容易第480章 请辞第381章 交易第197章 活路第91章 代田法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477章 分割第35章 马头山第43章 知己第256章 新王第343章 资本第402章 劝降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414章 炮弹第212章 急功好战第90章 窘况第394章 智慧第370章 收购第495章 嫁衣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140章 楚军第101章 荆轲第389章 沙州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157章 选兵第51章 错有错着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39章 奸细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125章 心理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185章 牵城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16章 截杀第133章 灭国战法第173章 天意第207章 王贲第211章 百越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105章 真相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242章 撤军第266章 喜讯第151章 破冰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66章 凳子第241章 援军
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385章 保命第312章 探矿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16章 围而不攻第481章 试探第257章 奇人第276章 传单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401章 暗渡陈仓第51章 错有错着第406章 骑军第547章 暴乱第464章 练兵第217章 项络第378章 交集第183章 水战第412章 试炮第474章 西北第403章 月氏王第549章第102章 绊马索第402章 劝降第518章 局势第140章 楚军第159章 希望第289章 北地第6章 眼见为实第344章 齐国亡第421章 巫术第375章 野人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388章 月氏王第303章 猎鹰第526章 玛尔山丘第372章 西套第365章 原料第251章 陷阱第405章 市场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525章第402章 劝降第155章 水军第54章 休整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94章 副将第175章 分工合作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332章 骚扰第394章 智慧第9章 矛盾第423章 请神容易第480章 请辞第381章 交易第197章 活路第91章 代田法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477章 分割第35章 马头山第43章 知己第256章 新王第343章 资本第402章 劝降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414章 炮弹第212章 急功好战第90章 窘况第394章 智慧第370章 收购第495章 嫁衣第270章 道德规范第140章 楚军第101章 荆轲第389章 沙州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157章 选兵第51章 错有错着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39章 奸细第447章 恨铁不成钢第125章 心理第527章 调虎离山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185章 牵城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16章 截杀第133章 灭国战法第173章 天意第207章 王贲第211章 百越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105章 真相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242章 撤军第266章 喜讯第151章 破冰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66章 凳子第241章 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