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鲶鱼效应

第278章 鲶鱼效应

杨端和听到这消息时初时一阵意外,但一想到这是沈兵负责的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接着他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如果沈兵这计策能行,楚民就会一拔接着一拔的从楚境转移到淮北。

那么他还需要这么着急这么紧张的担心楚军来攻么?

最后知道这消息的却是沈兵。

一名亲卫飞奔沈兵的营帐报道:

“副将,楚民……楚民来降了,有数千人!”

其实就连沈兵也没想到第一批就会来这么多楚民。

因为他知道人天生就对陌生的东西感到恐惧。

楚民不了解秦国,他们无法确定秦国开出的这些条件是否是骗他们的,而等他们到了淮北之后那时再后悔只怕就迟了。

因此,沈兵以为一开始只会是小批量的,稀稀啦啦的几十上百个,顶多不会超过一千个。

这些都是胆子大敢于尝试的,或者是没有活路的。

他们成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之后,才会带来越来越多的迁往淮北。

另一个困难就是楚国的封锁……楚国是不会任由百姓这么迁移到淮北的,于是必定会采取一些措施。

所以这需要一个过程。

但第一批就来了数千人,仅寿春一地陆陆续续的就有八千,若统计全线的话,就有一万两千余人……却是沈兵始料不及。

后来沈兵一问,才知道这其实是楚国贵族自己乱了阵脚。

三大族就不用说了,他们封地宽广几乎占据了淮南半壁江山,于是人人自危都担心秦军会先拿他们开刀。

他们的对策就是“广积粮、高筑墙”。

这策略并没有错,而且就应该这么做。

问题在于他们的粮食之前已大批增援项燕作战此时已所剩无几,然后城外的粮食还没到收成时间……他们如何才能“广积粮”呢?

方法很简单,却百姓手里抢呗。

他们当然不会明抢,而是临时巧立名目征税。

昭氏的是“抗秦税”,屈氏的是“备战税”,还有“强兵税”等等。

总之只要取个名就派兵下去按人头征税就成。

如何才能“高筑城”呢?

就是征劳力,到处拉壮丁……这在楚国境内是没道理可讲的。

秦国要是征遥役、服兵役的话,那还有秦律摆在那,多少多少岁需服兵役,什么时候要服遥役,犯了什么事要被罚多少年等等。

虽然百姓负担也重,但至少法律条文在那大家有心理准备大家都一样,于是还能接受。

但楚国百姓就是贵族私人财产,平时还好,他们也知道需要人种田不会乱抓壮丁。

但是到了这紧张备战时……全族都要被灭了,哪还顾得上什么来年种田之类的,于是见到青壮就抓,要么去做苦力要么去当兵。

更严重的还是……城外大片要熟的粮食怎么办?

等粮食熟吗?

那时来收粮的是不是就是秦军而不是他们了?

甚至有可能秦军已经在等着那一刻了!

到时楚军出城护粮?

开玩笑,谁不知道秦军野战天下第一,有城不守出城作战那还不是送死?

昭氏和屈氏因为实力尚可有一战之力,于是决定再等一等。

实力较弱的景氏一咬牙,就把城外未熟的粮食抢收了。

这一来百姓的损失可就大了……他们可是等了半年就指望着这些粮食过日子,这一收让他们哪里还有活路?

而且是税收加重的同时抢收了田里的粮,这就是要活生生将百姓逼上绝路啊。

却在这时,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告示。

这无异于给这些楚民指明了一条出路,于是就寻了各种机会出城投秦。

扶苏再次见到沈兵时表情就有些尴尬……他原本不想来,但监军的职责就是参与部队的指挥和决策,否则如何“监军”?

这是父王的命令,扶苏不敢违抗,于是每天至少都会到沈兵的帅营来过问一番。

沈兵没说什么,只是施礼后说了句:

“禀公子,诸项事务皆顺利。”

沈兵这话让扶苏十分意外。

原本扶苏还以为沈兵会炫耀几句,就算不敢明说也会话中带刺,不想沈兵言语中却没有半点嘲讽,全然没将之前扶苏的不屑放在心上。

扶苏也没多说什么,只“嗯”了一声,然后便跪坐到案前随手翻看着名册……

然后越看越是心惊。

只因这名册不仅纪录着来降楚民的名字、姓名等户籍所需的常用信息,还附录了一份有价值的信息册。

比如山川、水文、守军人数、驻军情况等等。

看着这些,扶苏就感叹道:

“副将心思竟如此慎密,扶苏佩服。”

沈兵拱手回答:

“每一点心思均有可能是成百上千条人命,属下不敢疏忽。”

扶苏点了点头,然后又不解的问了声:

“副将既是如此宅心仁厚,又何苦醉心于战事?”

沈兵笑了下就回答:

“属下若是能让天下皆不战,自是不至醉心于战事。”

“但若战争无可避免,便只能力求以最小损失结束战争。”

扶苏愣了下,然后就反问道:

“副将所言,可是指一统中原?”

沈兵心下暗赞了声。

这扶苏至少不像淳于越那么迂腐。

淳于越所认为的仁德指的是“保持现状”,也就是最好在现在这情况下大家就止战……这当然是损失及伤亡最小的情况,但基本不可能实现。

有句话叫“落后就要挨打”,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再比如像燕国那样虽是弱小但还是行刺嬴政甚至进攻秦国,这战争有可能避免?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持“互不吞并”反而是伤亡最大的。

扶苏显然也想过这一点,所以才会问这句话。

沈兵回答:

“正是。”

扶苏又问:

“副将以为……一统中原后便能止战?”

沈兵很干脆的回答:

“不能。”

扶苏有些意外,然后便面带怒意的望着沈兵:

“若一统中原之后也不能止战,副将南征北战岂非便是以百姓、兵士之命求功爵。”

“副将此举与他人又有何分别?”

沈兵不答反问:

“公子可听过鲶鱼效应否?”

(本章完)

第176章 藤甲第341章 云畋第425章 交河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451章 交易第388章 月氏王第493章 补给第342章 市场化第79章 挖坑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222章 追敌第8章 公士第230章 汝阴第221章 回师第5章 底牌第141章 陷阱第92章 家书第430章 生存空间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462章 费尽心机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403章 月氏王第517章 文明第31章 火攻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90章 窘况第525章第110章 任务第342章 市场化第440章 希望第272章 动摇第316章 工业化第193章 密信第257章 奇人第283章 仁君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76章 藤甲第448章 联军第90章 窘况第276章 传单第95章 宣传攻势第474章 西北第162章 锯子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70章 番木鳖第242章 撤军第251章 陷阱第424章 将在外第504章 援军第69章 一己私欲第177章 黑甲军第472章 交锋第383章 使者第166章 钱第328章 战车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320章 高人第157章 选兵第223章 准备第48章 定滑轮第77章 脂膏第67章 术数第395章 羊群第134章 困难第150章 使节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141章 陷阱第78章 七国第145章 楚军第475章 龙城第48章 定滑轮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47章 变数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200章 狼筅第113章 军粮第140章 楚军第105章 真相第1章 谁扔的炮仗第310章 迁民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184章 包围第511章 火绳枪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46章 配给制第378章 交集第384章 乌氏倮第108章 求放过第51章 错有错着第378章 交集第220章 撤军第145章 楚军第419章 试射第156章 官大夫第475章 龙城
第176章 藤甲第341章 云畋第425章 交河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451章 交易第388章 月氏王第493章 补给第342章 市场化第79章 挖坑第160章 匠石运斤第222章 追敌第8章 公士第230章 汝阴第221章 回师第5章 底牌第141章 陷阱第92章 家书第430章 生存空间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462章 费尽心机319.第319章 价格战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403章 月氏王第517章 文明第31章 火攻第471章 火球骑军第90章 窘况第525章第110章 任务第342章 市场化第440章 希望第272章 动摇第316章 工业化第193章 密信第257章 奇人第283章 仁君第94章 荆轲刺秦第369章 进退两难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76章 藤甲第448章 联军第90章 窘况第276章 传单第95章 宣传攻势第474章 西北第162章 锯子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70章 番木鳖第242章 撤军第251章 陷阱第424章 将在外第504章 援军第69章 一己私欲第177章 黑甲军第472章 交锋第383章 使者第166章 钱第328章 战车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320章 高人第157章 选兵第223章 准备第48章 定滑轮第77章 脂膏第67章 术数第395章 羊群第134章 困难第150章 使节第57章 我也想低调,但……第141章 陷阱第78章 七国第145章 楚军第475章 龙城第48章 定滑轮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47章 变数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200章 狼筅第113章 军粮第140章 楚军第105章 真相第1章 谁扔的炮仗第310章 迁民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184章 包围第511章 火绳枪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46章 配给制第378章 交集第384章 乌氏倮第108章 求放过第51章 错有错着第378章 交集第220章 撤军第145章 楚军第419章 试射第156章 官大夫第475章 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