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宣传攻势

第95章 宣传攻势

沈兵这边碰到了些麻烦事。

不是因为粮食。

事实上粮食已经因为王翦派出大批军队护粮情况已明显好转。

麻烦是他们这些负责守城的部队又多了个艰巨的任务……看守粮仓。

这依旧是因为兵力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因粮仓分散布设而不是集中。

粮仓之所以分散布设,是因为几天后粮食就要运出城播种,粮种更适合就近堆放在城门附近而不是运至城内兵营集中。

同样,各个城门都有大大小小十数幢民舍用于临时堆放粮种。

砲师负责看守其中一幢,其中堆着数百袋粮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原本砲师上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过就是增加点人手在夜间轮番巡逻。

但沈兵从一开始就感到了压力。

仞见沈兵愁眉不展,便主动请缨道:

“此事勿需工师操劳,交给属下处理便是。”

仞及其置下的五名亲卫是砲师中仅有的带甲兵士,自然这方面的主力。

但沈兵却摇了摇头,说道:

“这只怕不是你等能应付得了的。”

仞一阵疑惑:

“工师之意思是……”

也难怪仞不理解。

此时邯郸已在秦军的控制下,粮种安置在城内再加上有人护卫,哪还有什么不安全?

沈兵解释道:

“若流匪在城外无法夺粮,他们很可能会铤而走险混入城内。”

仞回答:

“工师怕是多虑了。”

“我等在城门严察来往人员,流匪即便得以混进城内也为数不多。”

“他们更无法将兵器带进城内,属下认为无须为此担忧。”

沈兵又摇了摇头:

“若只是几个流匪或许不须担忧。”

“但城内有这许多忍饥挨饿的百姓,而我等却守着堆积如山的粮种。”

“此时若混进来的流匪若是蛊惑一番,百姓为争粮群起而攻之……”

众人闻言不由纷纷色变。

他们也是饿过肚子的人,当然知道饿肚子的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而现在秦军还有如此多的粮食在他们面前来来回回晃来晃去。

同时城内百姓又痛恨秦人……

若城内的秦军兵多将广也就罢了,至少还能起到威摄作用。

但军队大多都出去护粮只留下几个千人队正规军,再加上一众工匠等总兵力还不足五千。

这百姓要是被蛊惑了发生民变,那邯郸可就要易主了。

仞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以为不至如此。”

“此时我等已为邯郸百姓编好户籍并分了田地。”

“除此之外还下发了稻种……”

还没等仞说完,浍就打断仞的话道:

“那全是租借而非分发。”

“且租税高达六税一。”

秦国税制是十二税一,也就是收成的十二分之一用来缴税。

而三郡之地的租税竟高达六税一是秦国的两倍……

这虽然可以理解,嬴政希望明年三郡有大收成于是将租税提至更高。

但这同时也给三郡埋下了危机。

苍在一旁问了声:

“这……该如何是好?”

沈兵没有回答。

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或许这有些运气问题。

没暴发就没事,但等到暴发那一刻就太迟了。

而且可能还不只是邯郸一地,还有巨鹿和太原。

一不小心之前所有的努力都要灰飞烟灭。

这些沈兵可以不关心,但有可能要搭上自己的小命……沈兵就不能不关心了。

这事只有找杨端和这样的决策者才有用。

好在沈兵现在配了马车,于是叫上马夫“驾”一声就朝城内的兵营疾驰而去。

是时杨端和王翦正在帅帐内商议着护粮剿匪的进展。

邯郸附近多山,尤其是西部运粮方向更是如此。

流匪总是突然出山袭击,抢了粮后又逃入深山,让秦军十分头疼。

此时情况虽有好转,但粮队、驿站被偷被抢甚至出现人员伤亡依旧十分频繁。

就在这时亲卫来报:

“大将军,将军,砲师工师沈兵求见。”

杨端和把目光投向王翦。

王翦在这他可不敢下令。

王翦眼盯着地图头也不抬的回了声:“见!”

亲卫应了声就领命而去。

当沈兵站在帐内时就看到了王、杨二人。

这还省了些功夫,免得还要再说一遍。

王、杨两人听了沈兵分析的一番话后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一心扑在护粮、剿匪及屯田上,不知不觉就把城内给忽略了。

杨端和暗自抹了一把汗,道:

“真是攻城容易守城难。”

“若非工师提醒,今趟我等只怕要铸成大错了。”

王翦也连连点头:

“工师说的有理,我等应谨防城内民变!”

这倒不是王、杨二人守城经验不足。

而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之前秦国顶多就是攻城掠地拿下一城一地,然后派重兵把守就差不多了。

而此时却是灭了赵国。

灭赵时本身损失惨重全军不过十余万人。

且这十余万人又要分三郡防守。

分了三郡之后还要屯田,又要护粮剿匪……

也难怪就连沈兵一干人都成为守城主力。

这情况让王、杨二人一时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个兵掰成两个用。

想了想,杨端和就建议道:

“为今之计……把部队调回城内?”

王翦马上就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若把部队调回城内,城外便无法护粮,且屯田人手也不足。”

杨端和皱眉道:

“可至少能保证城池安全!”

如果连城池都丢了,那么城外的屯田和护粮依旧无用。

只不过,要调多少部队回来才够呢?

一万?

两万?

还是全调回来?

谁也不知道城内百姓是否会暴动,或者万一暴动了会是多大规模。

所以调兵回来也不是个办法。

沈兵在路上已想好了方案,他拱手建议道:

“大将军,将军!”

“属下以为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减税。”

王翦脸色一沉,说:

“工师之意,是将租税减至十二税一?”

沈兵摇头道:

“属下以为,应以赈灾为名免去田税。”

“另外再将租税减至十二税一,并承诺将来也与秦同制。”

“除此之外,另需一些粮食无偿赠予并加强宣传攻势。”

王、杨二人不约而同的朝沈兵投去疑惑的目光。

宣传攻势?

什么鬼?!

(本章完)

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460章 联军第237章 围城第266章 喜讯第440章 希望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309章 炫耀第518章 局势第75章 乐趣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328章 战车第252章 消息第14章 水路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191章 点兵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254章 突围第292章 涅石第211章 百越第144章 人质第324章 补贴第107章 合纵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280章 变法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102章 绊马索第525章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59章 工师第449章 改革第50章 虚张声势第550章 大结局第170章 收购第514章 训练第385章 保命第391章 炒面第206章 溃逃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317章 工人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40章 忽悠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329章 训练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394章 智慧第92章 家书第543章 杨婷第9章 矛盾第495章 嫁衣第256章 新王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62章 举荐第403章 月氏王第224章 叛秦第34章 劝降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388章 月氏王第330章 重点第211章 百越第247章 浮桥第328章 战车第18章 主动防御第16章 变局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201章 鸳鸯阵第112章 浮桥第514章 训练第300章 床弩兵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531章 推测第17章 攻大于守第101章 荆轲第41章 福祸相倚第376章 笼络人心第479章 挑明第433章 复国第123章 探子第515章 罗马的心思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95章 宣传攻势第536章 龟兹王第140章 楚军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401章 暗渡陈仓第460章 联军第425章 交河第366章 矿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9章 矛盾第91章 代田法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383章 使者第317章 工人
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460章 联军第237章 围城第266章 喜讯第440章 希望第264章 舂米换屯田第309章 炫耀第518章 局势第75章 乐趣第228章 顺流而下第328章 战车第252章 消息第14章 水路第118章 一石二鸟第191章 点兵第308章 胜者为王第254章 突围第292章 涅石第211章 百越第144章 人质第324章 补贴第107章 合纵第42章 见坑往下跳第280章 变法第354章 攻守兼备第215章 久战速战?第267章 公子扶苏第102章 绊马索第525章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520章 小试身手第59章 工师第449章 改革第50章 虚张声势第550章 大结局第170章 收购第514章 训练第385章 保命第391章 炒面第206章 溃逃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317章 工人第455章 节外生枝第340章 忽悠第306章 攻守兼备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329章 训练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394章 智慧第92章 家书第543章 杨婷第9章 矛盾第495章 嫁衣第256章 新王第169章 以物抵债第62章 举荐第403章 月氏王第224章 叛秦第34章 劝降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388章 月氏王第330章 重点第211章 百越第247章 浮桥第328章 战车第18章 主动防御第16章 变局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56章 进退两难第201章 鸳鸯阵第112章 浮桥第514章 训练第300章 床弩兵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531章 推测第17章 攻大于守第101章 荆轲第41章 福祸相倚第376章 笼络人心第479章 挑明第433章 复国第123章 探子第515章 罗马的心思第327章 霹雳火球第95章 宣传攻势第536章 龟兹王第140章 楚军第436章 进退两难第401章 暗渡陈仓第460章 联军第425章 交河第366章 矿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9章 矛盾第91章 代田法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383章 使者第317章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