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溃逃

第206章 溃逃

楚军的冲锋就像洪水撞到堤坝似的被秦军挡在外围,一波又一波的涌上来,又一波接着一波的被打了回去。

而且前方的楚军在冲着,秦军后头还在不断放箭射杀后续的楚军。

这就是鸳鸯阵的另一个好处,它能远近、长短配合。

比如长枪、狼筅与剑盾兵配合,弓弩手在后方也没闲着。

甚至再后方还有投石机不断发射石弹。

而楚军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时代大军的冲杀,为了保证冲锋兵力的延续性及担心误伤等原因,后方弓弩手只在接敌前以及接敌之初放箭,接敌之后就后退以免成为障碍。

而秦军确切的说是大梁军的阵形显然更为灵活。

此外这些弓箭手还随时都可以转换为剑盾手……盾是重量轻的藤盾,青铜剑则是挂在腰间用于防身的标配。

一旦前方狼筅被敌人攻破,只需队长一声令下,弓弩手就收弓拔剑上前增援。

这时大梁军这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就正好用上了,他们或用剑劈或用盾推,死死的将楚军兵士挡在防线外。

后方狼筅队就乘这时候顶了上来。

项梁见此不由大惊。

如果他这时认识到自己轻敌就此撤军还好,损失还不至于太大。

然而项梁却心有不甘。

项梁心下暗想:

这仗没道理不胜啊!

以有备打不备,又是以精锐的甲士对无甲之军,再加上楚军兵力又多,不胜还有天理吗?

于是项梁不仅没有撤军,反而下令设在两头的伏军赶来增援。

这两头的伏军各有两万,他们原本是用来防止大梁军逃跑的。

但现在大梁军全阵严整不需逃跑,他们当然也就没必要继续埋伏下去,得令后就从两头朝大梁军包抄过来。

也难怪项梁会对此抱有希望。

古时作战被敌人包围是大忌。

原因是敌人位于外围,在单位时间内兵力能尽可能大的投入战斗。

而被包围的部队其活动空间却十分有限,一旦外围防线后撤内部空间就会再次被压缩,里头就是人挤人乱作一团发挥不出应有的战力。

但项梁不知道的是,大梁军却不需要担心这样的包围,至少不需要担心被三面包围。

首先是大梁军手中的狼筅与长枪的组合是防御利器,它可以轻松挡住敌人的冲锋避免空间被压缩。

其次是后方的汴河中还有黑甲军。

这场仗如果说有谁最占优势的话那就要属黑甲军了。

楚军要三面包围大梁军,其前后两军的侧翼就必然暴露在黑甲军面前。

黑甲军又是驾着车轮战船在河里不需要担心敌人近身,全身藤甲又不惧弓矢……

于是完全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危,只需放开了胆在河水中朝楚军侧翼放箭。

反观这新加入战团的前后两支楚军……他们一没法冲破大梁军的阵势,二对付不了黑甲军的弓矢,不仅没能“夹击”大梁军反而处于大梁军和黑甲军的夹击之下。

楚军一时被打得哀号一片死伤无数。

更为致命的是此时是黑夜,位于战阵后方的项梁根本就看不到靠近汴河这一侧楚军的惨状。

项梁还只道秦军在他的围攻下不久就会崩溃了,于是只顾大声喝令:

“进攻,继续进攻!”

“奋勇杀敌者皆有封赏!”

直到两军血战过一柱香时间后,才有一名浑身是血的信使来报:

“将军,前军死伤无数,李副将请求增援!”

这时项梁才惊觉战场情况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忙问:

“前军如何会死伤无数?”

信使回答:

“我军无法突破秦军防线,侧后又遭汴河秦军夹击……”

项梁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有气无力的对部将下令:

“收兵,鸣金收兵……”

大梁军之所以一直采取守势便非怕了楚军,而是楚军像飞蛾扑火似的冲上来自寻死路,他们又何乐而不为。

此时楚军一撤,沈兵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追,十里回军!”

霎时大梁军就喊杀震天发起了反攻。

楚军原本就打得士气全无,此时一见大梁军反攻的势头如此凶猛,哪里还敢抵挡,拔退就四处逃散。

但楚军便是逃跑也跑不过大梁军……楚军个个都穿着盔甲,而大梁军却是轻装,尤其这段时间大梁军隔天就继慢跑早就习以为常了。

楚军却极少有这样的训练,便是有也没大梁军的强度,于是没几里便气喘吁吁的跑也跑不动了。

于是后头大梁军便一波接着一波有如潮水般的涌了上来……

若不是沈兵担心黑夜中有埋伏只允许他们追十里,只怕今晚就要一路追到陈城了。

不过大梁军返回时沈兵却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许多人手里都抓着楚军的首级然后高举着欢呼……

沈兵暗道莫非这野蛮和凶性这东西也是会传染的?

以前秦军是这样,这些魏兵投降之后也是这样!

不过想想就觉得并不奇怪……他们是在战场与敌人对阵拼杀的兵士,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野蛮和凶性,而是勇敢和血性。

更重要的还是这些首级还代表着功劳和荣耀,代表着他们亲人能获得自由会以他们为傲并获得封地和宅地等好处。

所以他们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甚至就连魏呴都难掩喜色,他感叹的拱手对沈兵说道:

“副将英明,属下佩服!”

“副将这两月对大梁军所有的训练都派上用场且恰到好处,便有如预知有此一仗……”

其实沈兵又哪里会知道有此一仗。

这场仗应该没在历史里……具体史上有没有记载这一仗沈兵不是很确定,就算有沈兵也不知道。

沈兵之所以那样训练,完全是捡军队作战最重要的项目练,如此而已。

另一面的项梁就被这一仗给吓坏了。

他逃到陈城后甚至都不敢回城。

因为一收兵回城,后方的秦军追上来就有可能将他们堵在城里,这一来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项梁在城外整军,然后命陈城里的五千兵士将粮草运出来,然后直奔下一道防线汝阴。

(本章完)

第90章 窘况第262章 水排第173章 天意第30章 禁民二业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425章 交河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360章 西域第302章 鸣镝弑父第441章 问题第50章 虚张声势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227章 反攻第366章 矿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211章 百越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418章 援兵第150章 使节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31章 火攻第503章 选择第49章 许昌第312章 探矿第370章 收购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23章 劓刑第79章 挖坑第141章 陷阱第316章 工业化第406章 骑军第252章 消息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209章 权力第374章 服务业第374章 服务业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241章 援军第146章 配给制第104章 好奇心第122章 浮力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124章 水攻第194章 副将第500章 接敌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405章 市场第365章 原料第374章 服务业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229章 闪电战第8章 公士第358章 潜力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30章 禁民二业第28章 能人第420章 城墙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35章 马头山第448章 联军第477章 分割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74章 亲卫第522章 奴隶第485章 迁移第92章 家书第488章 为难第29章 儿女私情第174章 亲卫第62章 举荐第110章 任务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82章 许应第60章 贿赂第262章 水排第375章 野人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80章 火神第330章 重点第423章 请神容易第422章 楼兰王第220章 撤军第500章 接敌第466章 出兵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7章 以逸待劳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52章 李牧亡第17章 攻大于守第389章 沙州第539章 咛泉第132章 最强虎狼第401章 暗渡陈仓第468章 目标第234章 以攻代守
第90章 窘况第262章 水排第173章 天意第30章 禁民二业第284章 俯首称臣第425章 交河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360章 西域第302章 鸣镝弑父第441章 问题第50章 虚张声势第505章 声东击西第227章 反攻第366章 矿第233章 都城护卫军第187章 先楚后齐第211章 百越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418章 援兵第150章 使节第482章 不败之地第31章 火攻第503章 选择第49章 许昌第312章 探矿第370章 收购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23章 劓刑第79章 挖坑第141章 陷阱第316章 工业化第406章 骑军第252章 消息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209章 权力第374章 服务业第374章 服务业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540章 将计就计第241章 援军第146章 配给制第104章 好奇心第122章 浮力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124章 水攻第194章 副将第500章 接敌第442章 楼兰兵变第428章 骑兵冲阵第529章 长生不老药第405章 市场第365章 原料第374章 服务业第245章 瓮中之鳖第229章 闪电战第8章 公士第358章 潜力第116章 百利而无一害第523章 大将风度第30章 禁民二业第28章 能人第420章 城墙第171章 了如指掌第35章 马头山第448章 联军第477章 分割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74章 亲卫第522章 奴隶第485章 迁移第92章 家书第488章 为难第29章 儿女私情第174章 亲卫第62章 举荐第110章 任务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82章 许应第60章 贿赂第262章 水排第375章 野人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80章 火神第330章 重点第423章 请神容易第422章 楼兰王第220章 撤军第500章 接敌第466章 出兵第258章 不战而降第27章 以逸待劳第509章 唇亡齿寒第52章 李牧亡第17章 攻大于守第389章 沙州第539章 咛泉第132章 最强虎狼第401章 暗渡陈仓第468章 目标第234章 以攻代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