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攻守兼备

第306章 攻守兼备

若是以前的秦军,这一千步卒另加两千骑军出城面对一万余匈奴不仅无法成功逼退匈奴反而自身还会处在危险中。

初时秦军或许能打乱匈奴进攻城寨的节奏。

但匈奴很快就会将目标转向这出城的三千秦军,接着便会分成几队将其包围从几个方向朝秦军转圈射箭。

秦军虽说有装备盾牌,但盾牌大多都是防护力不佳的圆盾。

防护力最强的应属罗马的方形大盾,不仅面积大还可以拼接成龟甲阵使敌人弓骑无法发挥作用。

但即便是这样单纯使用盾牌防御对弓骑也是无法取得优势。

罗马帝国以为可以,克拉苏率领数万大军远征帕提亚。

帕提亚的军队则是更灵活的弓骑,他们应对武装到牙齿的罗马大军的策略就是诱敌深入……

罗马多为步兵,深入敌境后补给就拉长。

其面对帕提亚弓骑时虽然方形大盾能完美的挡住箭矢,但同时也使自己无法机动……一走动龟甲阵就松动,一松动就有人伤亡,有人伤亡龟甲阵就会出现新的漏洞。

于是此战罗马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克拉苏也因他的自大、轻敌而客死异乡。

所以真正有效的防御弓骑的方式不应该片面强调防守,而应该攻守兼备甚至还需机动。

像罗马军队一样片面强调防守就意味着将所有主动权都交到敌人手里……给自己整个无法动弹的龟壳,敌人可以轻松的在外围遛达包括运送补给等,而已方除了躲在龟壳里什么也干不了,那不就是等死?

所以现代网络上总是出现大量猜测,若西方最强大的罗马与东方鼎盛时期的汉朝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

两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战术、不同的风格,谁输谁赢?

这其实毫无悬念。

罗马军队在战略上或许是进攻型的,但在战术上却被动防御,无论攻城掠地还是行军作战都是如此。

而汉军自汉武帝起却十分注重骑兵,他们甚至用骑军打败了强悍的匈奴使其“漠北无王庭”。

再加上汉军对“孙子兵法”之类的已运用的滚瓜烂熟,于是这两支军队要是撞到一块……不难想像,罗马军队就会面临“打不到跑不掉”的情况。

尤其罗马军队那一身重装备,被汉军调戏几下只怕累也累死了。

沈兵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原本可以像罗马一样装备方形盾并学着摆龟甲阵,甚至还可以用轻便得多的藤盾为支撑。

但沈兵没有这么做。

汉朝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匈奴包围为什么还可以且战且走数百里杀敌上万最终因箭尽被俘?

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主动权。

若是像罗马军队那样组成龟甲阵如何能且战且走数百里?

如何能杀敌上万?

李陵军这主动权绝不是用盾牌组成龟甲阵打出来的,而是用弩箭射出来的,用射程比弓箭远得多的弩。

因为弩的射程比弓箭远,尤其比马背上小拉力弓箭射程远……

这一点无法避免。

虽然匈奴骑术高明骑射了得,但马背上下盘不稳决定了其弓箭拉力不如地面大重量弓箭。

而秦弩则是用脚蹬着用腰力撑开的,其射程要弓箭远上数十步。

若是以前,秦军还要坐在地面蹬弩,这同样也使丧失机动性放弃主动权,且这么一来反应还更慢还真增加被弹面……

尤其是开弩的那一刻,整个人几乎完全伸展着面朝天空。

这时匈奴要是射一排箭雨过来……那个酸爽,随便也要中上几箭。

但沈兵改进了弩之后,这些缺点就全都没了,而且可以边走边射,于是拥有主动权。

匈奴从这边围上来,一片箭雨就其射回去。

匈奴又从那边围上来,再来一片箭雨教他做人。

若有时反应不及应付不过来……这在战场上是常有的事,尤其对阵来去如风的匈奴。

正如之前所言,匈奴会像狼郡捕猎一般配合作战。

比如前方吸引秦军火力,左右及后方突然同时发起攻击。

若是中原各国实施这战术时就需要以旗号指挥,而匈奴则完全是依靠本能或也可以说是“心有灵犀”。

这时秦军往往就反应不及同时也无法同时逼退四个方向的敌人,于是各方面的箭雨过来秦军就要死伤惨重。

但王贲所领的这支军队却是步骑混编、远近搭配、快慢结合。

步兵射程远,但速度慢。

骑兵射程近,但速度快。

平时硬碰硬时就以步卒的强弩对敌,碰到应变不及时就以骑军出战将匈奴挡在射程之外。

神武军也不是普通骑军,尤其是剺所领的那支骑军,他们便是连马匹都备上了藤甲防护。

他们几乎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危放心朝敌人放箭。

如果说有什么要担心的话,那就是骑术不够精在作战时掉下马来。

这情况还真有,而且还不少,一场仗下来就有数十人掉下马负伤。

之前与楚军对阵时很少这情况,究其原因,是匈奴骑术高超速度很快,神武军想要追上他们与之作战就不得不加快速度,于是掉下马的概率就成级数增加。

不过即便如此,神武军还是让匈奴人见识到了藤甲的厉害。

匈奴的箭矢射在神武军身上便如射在铁墙上似的被弹开,骑手毫发无损,就算射中头部、脸部也不例外……藤甲带有面具。

而秦军用的却是更为锋利的新铁箭矢,所及之处匈奴无不应声而倒。

其实这还只是小处,神武军的主要作用并非伤敌而是作为移动的盾牌在前方挡上一挡使匈奴无法靠近秦军步卒。

接着等步卒那边反应过来之后,王贲旗号一打,神武军就与敌骑拉开距离,接着步卒那就再次飞来一批批的弩箭,且弩箭中还夹杂着可以将匈奴吓得肝胆俱裂的铁弩箭……

匈奴何曾见过这样的打法,几次冲锋下来不仅没能将这三千秦军逼退反而死伤惨重尸横遍野。

于是当然无法再对城寨防线发起攻击更不用说去救援冒顿了。

(本章完)

第309章 炫耀第104章 好奇心第402章 劝降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380章 火神第254章 突围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103章 逆鳞第375章 野人第277章 结果第22章 一雪前耻第85章 水车第492章 远征军第114章 首级第422章 楼兰王第443章 改革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440章 希望第320章 高人第75章 乐趣第485章 迁移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83章 农家第408章 难题第283章 仁君第288章 请降第272章 动摇第543章 杨婷第237章 围城第406章 骑军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23章 劓刑第404章 教育权第328章 战车第262章 水排第129章 变数第317章 工人第252章 消息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254章 突围第163章 藤甲第439章 降军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67章 术数第380章 火神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454章 大将军第479章 挑明第337章 发展第440章 希望第419章 试射第136章 红烧第80章 薄礼第96章 宵禁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194章 副将第247章 浮桥第378章 交集第415章 引信第61章 火弹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37章 借刀杀人第124章 水攻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227章 反攻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285章 议和第276章 传单第137章 围城第420章 城墙第125章 心理第162章 锯子第84章 桔槔第391章 炒面第237章 围城第381章 交易第98章 枭首示众第109章 修桥第343章 资本第97章 狼来了第550章 大结局第32章 变故第374章 服务业第96章 宵禁第163章 藤甲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99章 使节第330章 重点第479章 挑明第449章 改革第500章 接敌第202章 弃城第40章 阻敌第420章 城墙第237章 围城
第309章 炫耀第104章 好奇心第402章 劝降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380章 火神第254章 突围第333章 围三厥一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103章 逆鳞第375章 野人第277章 结果第22章 一雪前耻第85章 水车第492章 远征军第114章 首级第422章 楼兰王第443章 改革第231章 擒贼擒王第440章 希望第320章 高人第75章 乐趣第485章 迁移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83章 农家第408章 难题第283章 仁君第288章 请降第272章 动摇第543章 杨婷第237章 围城第406章 骑军第497章 马其顿方阵第117章 兴致寥寥第23章 劓刑第404章 教育权第328章 战车第262章 水排第129章 变数第317章 工人第252章 消息第335章 头曼之死第254章 突围第163章 藤甲第439章 降军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465章 杀鸡骇猴第67章 术数第380章 火神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454章 大将军第479章 挑明第337章 发展第440章 希望第419章 试射第136章 红烧第80章 薄礼第96章 宵禁第213章 尚在谋划第268章 仁义之道第194章 副将第247章 浮桥第378章 交集第415章 引信第61章 火弹第278章 鲶鱼效应第37章 借刀杀人第124章 水攻第489章 兹阳公主第227章 反攻第545章 擒贼擒王第285章 议和第276章 传单第137章 围城第420章 城墙第125章 心理第162章 锯子第84章 桔槔第391章 炒面第237章 围城第381章 交易第98章 枭首示众第109章 修桥第343章 资本第97章 狼来了第550章 大结局第32章 变故第374章 服务业第96章 宵禁第163章 藤甲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99章 使节第330章 重点第479章 挑明第449章 改革第500章 接敌第202章 弃城第40章 阻敌第420章 城墙第237章 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