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纪念碑

龟兹古城旧址,无数的人群来来往往在这片亘古未变的天地间来来回回持续了整整两个多月,一座巨大无比的广场逐渐成型,平整的地面上一块又一块的新式建筑建材水泥板从远处被人拉马驮运了过来然后一块块拼接成型,规模宏大,广漠无比。而旁边还有一堆堆其他的建材被不断的从城外运过来填补。广场的西北角正是如今的龟兹城,从城墙开始不断延绵起伏的新式建筑在建设广场的时候就被逐步的建造出来,赫然是一座座新式的高楼大厦。龟兹城楼上一面明黄色团龙图案的黄旗在高高飘扬,彰显着一个新生帝国的强势和威严。天启四年的八月底,龟兹城在紧张的建设高潮之余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这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告知暂时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在刚刚完工的广场上列队而立,盯着八月份西北已经逐渐失去炎热的风沙伫立不动。不光是龟兹城本地的百姓,还有之前就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其他百姓、商人、贵族和来自东方的官员此时都静静等待。甚至那些从大唐西征开始就一直征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铁血战士此时都沉默而立排列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每个人都换上了咱新的军服,挎着让所有人都感到害怕战栗的新式武器在等待。而在这一片乌泱泱的人群最前沿,是静静伫立的两个中年人,一文一武穿着新式的军装官服带领着所有人在等待。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整个广场虽然人如潮水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也没有一个人走动,所有人都在沉默面对东方傲然挺立,几乎所有人的面容都是一脸的沉静肃穆。而在这片死寂一般的寂静之中,渐渐的传来了轻微的震动声,夹杂在风沙之中渐渐传来,遥远的东方天际间渐渐的出现了一条流动的线条从地平线上出现朝着龟兹而来。而迎头而立的两人在这一刻猛然间抬起头来看着那由远而近的线条深深的吸了口气,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这两人就是此刻大唐帝国西北军政最高领导人西征军统帅万毅和帝国副首相拓跋思谏。两人在见到远处的人流逐渐清晰可见之后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神之中那股由衷的喜悦和放松。西北在时隔百年之后甚至时隔千年之后第一次迎来了中央王朝的统治者,如今的大唐皇帝陛下亲自驾临西北,来龟兹了。

“臣万毅、拓跋思谏携大唐西北全体军民恭迎大唐皇帝陛下驾临安西,天佑大唐,汉军威武。”等到近前当一面同样是明黄色团龙黄旗从来者的队伍之中飘出的时候,万毅和拓跋思谏带头跪倒在地,声音惊天动地,刹那间广场之上无数的百姓和天策军官兵在这一刻跟随自己的主帅主官双膝跪地,纵声高呼,“天佑大唐,汉军威武”犹如亘古传来的一道雷霆之音在龟兹古城上空腾空而起,发出龙吟一般的呐喊,让这一片天地都因此鼓荡震动不已。无数的身影跪倒在地的同时仿佛压塌了万古长空,无数的声音仿佛跨越时空而来,让来者的队伍生生的停在了众人眼前。

“天佑大唐,汉军威武。”为首之人正是李玄清,大唐的皇帝陛下。此时的李玄清带着巧兮飞身从胯下玉狮子身上冲天而起,清朗的声音在这一刻滚滚而来呼应着此地万人的呐喊,“大唐的诸位将士、各位安西的父老乡亲,李玄清来迟让诸位辛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此时广场之上所有人都潸然泪下,无数铁血战士眼中热泪滚滚,果然,这位带领着自己从四战之地崛起横扫乾坤的领袖来看自己了,那道从空中缓缓落下的白衣身影让所有战士这一年多以来鏖战边荒百战不悔的疲倦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战士百战沙场得到了自己的领袖的回应,得到了帝国的肯定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肯定,对于他们这群帝国的守护者来说没有什么表扬比得上皇帝陛下的肯定了。一句简简单单的辛苦让在场的几万名西征军战士齐齐高呼万岁,甚至连带着站在最前方的万毅都是眼神湿润,鏖战西北一年多,几乎没有任何停息的时候,他带领的这群将士真正做到了收复国土,百战不悔,马革裹尸。无数的将士为了帝国一统壮烈牺牲在这片黄沙大漠之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至今日,西征军前线的将士依然在无怨无悔的为了安西为了帝国征战不休,这是军人的悲哀,但是更是他们的无上荣耀,无数的汉家子弟千百年来从这里路过前往更加遥远的西方边陲开疆拓土,书写中央王朝的传奇,将自己和帝国的烙印永远的留在这这片土地上。

李玄清和巧兮落地之后走上前来亲自扶起万毅和拓跋思谏,重重的握着两人的手随即带着几人快速往后走去,边走边扶起身边跪着的将士和百姓官员,温和的话语让所有人心头都刹那间涌上了一股难以言明的感慨,更有甚者,很多人都激动不已,那些来自中原各地的战士见到了自己的皇帝,还跟皇帝握了手,这让这些战士再次呼喊万岁,无数的声音在广场之上汇成了万岁的海洋。伴随着李玄清走到广场中央,那里竖立着一块巨大的方尖碑,高十余丈,底座为方形,单面长达三丈有余,伫立在有五层台阶竖立起来的一个基台之上。方尖碑底部四面刻画着四幅镂刻的浮雕,一笔一划铁钩银划笔法苍劲有力。李玄清和巧兮走到方尖碑旁边,转过身来看着四周助力人群军队心头充满了万丈的豪情和莫名的感慨。

“各位大唐帝国的父老乡亲们、天策军英勇的将士们。我是李玄清,今天我将在这里和大家一同见证,千年以前我们大汉的英雄先烈张骞从长安出发来西北,带回去遥远的安西各地的消息,让中原第一次真正了解西北,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大漠风沙。”李玄清单足一跃身形腾空而起站在了方尖碑的顶端,白衣胜雪声音犹如九天神雷滚滚而来,“从那时起,我汉军从此踏上了经略西北,守护安西的征程,千年以来无数的将士将热血和青春留在了这一片大漠之中,凿空拓荒,筚路蓝缕,前赴后继。汉军出塞,震动环宇,有定远侯平定三十六国的豪情,也有陈汤示明万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前辈先烈,英雄热血代代传承。西北百姓从此和我中原之地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相互联成一体。其后更有盛唐时代,安西军纵横西北,封疆万里,创造了一个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安西大都护府,让整个西北,整个安西从此都纳入到我大唐的版图之中,安西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我汉唐雄风的映照,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这里早就是我大唐的疆土,是当年安西军孤军坚守绝域古城,满城白发誓不投降的悲壮,更是我大唐不屈不挠的将士为国守边,生死不移的见证。这一片苍茫大漠就是我等西征将士永恒的丰碑,也是你们可以传承千古的不灭战魂。”李玄清的声音雷鸣般响彻在所有人的耳边,无数的将士齐刷刷的跪倒在地,在呼应自己统帅对于千百年来无数汉军出塞做出的功绩的肯定,也是呼应大唐的皇帝陛下对于自己这一代人收复西北的肯定。

“我英雄的将士们,西北心向大唐的百姓们,我李玄清今天以大唐皇帝之尊敬告天地玄黄,大唐收复西北是承天命顺人心,是继汉武唐宗一来西北最盛大的大事,后世煌煌青史必为尔等树碑立传,传承万古,这是我们这一个时代所有人的永耀,更是身处其中为了帝国辉煌再现,收复安西功德圆满的万世功名。我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见证。”李玄清从方尖碑上缓缓飘落,声音滔滔不绝,“后世子孙因为你们的努力可以不用再历史重演,可以不用担心当年龟兹故事有一天再现。因为有你们由历史上无数的汉军英灵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从这里将我汉家文明带往四极八荒,传承薪火代代不绝。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召唤千年以来我汉家英灵不灭的战魂回归,召唤前赴后继传承文明发展西北的大汉子民的精神再现,让所有后世子孙永远记得,我们的先辈为了安西为了这片塞外广袤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奉献牺牲将自己的一切都留在了这片热土之上,让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永远传承在给帝国后辈子孙,沿着先辈的脚步,出塞了。”李玄清激昂的声音中原本覆盖在方尖碑上巨大的绸布被一把撤了下来,方尖碑主体呈现三角锥形,正对着东方的碑体之上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安西战魂永垂不朽。”伴随着无数百姓和战士的呼喊之声,李玄清带头跪倒在地,恭敬叩首。安西战魂代表着一辈辈汉军、唐军经略西北守卫疆土的意志,也是天策军从成军开始就一直恪守和继承的不灭传承,虽然百年前就在此地,在龟兹安西军最后的力量被吐蕃围攻,沉沦西北,但是在李玄清等一个又一个始终牢记安西军历史的先行之人发扬之下,帝国上下对于当年的安西旧事始终是难以忘怀,如今这块方尖碑向东的方向上这几个大字让所有的天策军将士都泪如雨下,长流的泪水之中是对于先辈那种无怨无悔,誓死保卫疆土的感慨和不平,当年的大唐没有能力支援他们导致大唐的象征在这里湮灭,如今随着李玄清等人的到来,这不灭的战魂和百年前先辈的遗憾终将得到洗雪。

李玄清站起身来走到方尖碑的第二面,朝向北方的一面,震慑人心的声音再次在广场回荡: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如果说安西战魂永垂不朽是继承先辈不灭的战魂,那么这句话就是此刻广场所有将士和百姓的心情写照,如今大唐的鼎盛在西北走到如今的这一步是无数的战士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大唐从东面迤逦而来靠着将士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战绩将这失落百年的故土收入版图之中,失而复得的疆土和大唐如今鼎盛的国势和军势让这句话伴随着李玄清的声音宣告在世人耳中的时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回应,无数的军民齐声欢呼,铁血将士打造出来的鼎盛国势让大唐的尊严在西北重新竖立,那些站在帝国敌对面的所有人都会被这股洪流扫荡进入历史的尘埃之中。这是曾经历史上陈汤对于那些胆敢对抗大汉的异族发出的怒吼,但是在如今确实浴火重生的大唐帝国在西北发出了最强势的宣言,帝国的新生和尊严需要铁血来洗礼和浇筑,这是一道永恒的丰碑,将永远竖立在大唐所有人的心头,伴随着帝国军容的鼎盛和天策军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战绩必然将永远震慑住所有人,帝国的尊严从来都是需要一场又一场生死战斗来从战场之上赢得。

“传承之火,绵绵不绝。”这一次最后一面碑体之上的字迹所有人跟随李玄清一起呐喊出声。这一次相对于之前铁血铸就的国魂和战魂呈现,文明传承的誓言被镌刻在方尖碑上得到了所有百姓的认同,百年重归的大唐中央王朝在铁血之后依然一如千年以来那样给西北高原百姓带来最新的文明之火,带来生活的希望和富足,这一次拓跋思谏看着自己身前无数自发欢呼起来的各族百姓,脸上浮现出一股轻松的写意,果然这个帝国在铁血重生之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展示着自己博大的胸怀和先进的文明,开始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其他部族,给予他们共同生活和发展的契机,带动西北和中原共同发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一次所有的百姓开始下跪山呼万岁,帝国皇帝亲自宣告等于是这个中央王朝开始重新接纳他们成为帝国的一员,成为这个无上帝国的一部分。这让之前被肃杀和铁血震慑住的所有人都开始重新欢呼,看着方尖碑下面那道白色的身影纵声高呼。

万毅右手一挥,广场外面早已经待命的百余门大炮开始发出怒吼,腾空而起的炮火让这场祭奠大典彻底进入高潮,那块被命名为安西英雄纪念碑从此以后永远的竖立在了西北,竖立在了龟兹成为整个西北安西的中心,其后千百年不论岁月流逝,潮起潮落,龟兹的这座纪念碑都吸引着帝国各地的百姓前来瞻仰。而此时李玄清带着巧兮在人群之中再次感受着自重生以来这个帝国精神腾飞的时刻。

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动作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临德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会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贡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战起(上)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阳攻坚战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观战团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四百八十三章 两部合一(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颠倒乾坤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四十二章 归义军东进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战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二百三十九章 长洛铁路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启后(上)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难干(一)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军心大乱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观战团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十六章 灵州军营(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袭太原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计划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贸易协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六百二十四章 异域战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湾开发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国并立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罗岛海战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二百零六章 风起洛阳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击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象骑兵的盛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八十章 重骑营首秀第五百一十章 狂飙突进(下)第六十九章 错综复杂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后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战(三)
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变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二百九十章 编修唐史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动作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第三百零三章 长金线开工第二百一十章 钓饵战术(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临德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会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夺食(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贡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战起(上)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阳攻坚战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观战团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钱第四百八十三章 两部合一(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后的回鹘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颠倒乾坤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联盟(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发疏勒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四十二章 归义军东进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战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二百三十九章 长洛铁路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十九章 长安之战(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启后(上)第二百八十章 兵临广州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难干(一)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国力(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乱世清流(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军心大乱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观战团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儿井和井渠第十六章 灵州军营(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袭太原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计划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贸易协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难题第六百二十四章 异域战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湾开发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声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国并立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罗岛海战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京汉线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二百零六章 风起洛阳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击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象骑兵的盛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八十章 重骑营首秀第五百一十章 狂飙突进(下)第六十九章 错综复杂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后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群狼战术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