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

李诚中在窑洞中倾听着王大郎对解里的控诉,解里没有出现,他一回来便猫到了自家的小窑洞中没有露面,只剩王大郎在这里气冲冲的怒斥着解里。

李诚中对王大郎的指控并没太上心,他关注的重点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解里教官的教导是否尽心?有没有逃跑的心思?”对这个问题,王大郎思索片刻,老老实实的回答:“教官很用心,教导了很多东西,弟兄们收获很大。一路上故意留了些机会给教官,也没见他动心思逃跑。”

第二个方面是:“那处过冬营地有多少契丹人看守?周围有没有其他契丹人支应?离白狼山有多远?”王大郎的回答是:“看不出有多少契丹人守卫,但发现许多汉人在营地外劳作。周围至少十里范围也没发现其他契丹人的营地,这座营地离白狼山后山山口不算太远,骑马约摸一个多时辰,徒步则需半日。”

李诚中听完以后在窑洞内来回踱着,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整个冬天,李诚中所部都没有迈出白狼山一步,因此,他判断这应该不是契丹人的诱饵。契丹人的游骑哨探范围集中在南面的白狼山口,对于后山向北的小路并不知情,再加上李诚中所部的龟缩防守战略,因此,契丹人过于大意,对过冬营地守卫松懈的可能性反而很大,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击机会。至于那些营地中被王大郎描述为“成群”、“数不清”的牛羊,李诚中同样眼红,而且红得比王大郎还厉害!

“集合全营,准备出击!”李诚中狠了狠心,咬牙发布了命令。

王大郎精神一振,随即又问:“那解里……”

李诚中道:“慢慢来吧,易地而处,咱们也同样如此,说不上什么错。”

……

解里回到自家窑洞里,躺在干草堆上睁着双眼发呆。他给王大郎的解释看似冠冕堂皇,但实际上不经推敲,连他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因此,他越想越觉得李诚中不会放过自己的“背叛”行为,很可能会将自己解职。自己重头去做那些体力活倒也没关系,大不了少吃一些,可是,女人和孩子怎么办?

而且,自己真的是“背叛”吗?到底什么才是“背叛”呢?

解里记得冯司士的课堂上专门讲过,做人必须“仁义礼智信”,仁者,要亲要爱,要关心他人、心怀苍生百姓。解里自从学到这个字眼的时候,就在白狼山中按照这个字眼的意思来做,他在劳动中帮助别人,在生活中关心那些弱者,尤其是女人和她的两个孩子……想到那个女人,解里脸上微微有些发烫。

义者,要处事公正、做事合理,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在这一点上,解里也觉得自己没有哪方面有所错失。他在劳动中从来不留力气,做了多少事情便拿多少工分,有多少工分,就换多少粮食。在教导士兵训练中,也从不偷懒、从不马虎,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完全对得起自己挣得的那些工分。

礼和智姑且不论,这两个字的意思太复杂,解里还在琢磨和学习,但“信”字,如何才算信呢?按照他和李诚中的约定,他既然承诺了要训练好这些士兵,就一定会完成这个承诺,他也是这么做的。这次赴山外拉练,他有很多次机会逃跑,但一想到自己的承诺,解里就打消了逃跑的念头。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做一个严守信义的君子。

在今天之前,解里一直认为自己做得不错,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不让斥候队进攻族人的营地,算不算违背了冯司士所教导的做人道理呢?

白狼山的窘迫情况解里是知道的,看到营地里那些牛羊的时候,解里也同样眼红。如果能把那些牛羊带回山里,百姓们就不用为吃穿而发愁了,那个女人和她的两个孩子就能过上很好的日子。解里觉得作为一个手上沾过汉人鲜血的契丹人,能够得到汉人百姓的理解,能够得到那个女人的认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为此相当惶恐,每次听到两个孩子欢快的喊他“解里大叔”,他在感动之余,都会由衷的不安和内疚。

想到那些对自己和颜悦色的百姓,想到那些对自己尊重而听令的士兵,解里深深叹了口气。

可是……自己能向自己的族人挥刀么?

解里脑子乱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去寻冯司士,冯司士是有大学问的人,懂得很多东西。解里自从听了冯司士的课后,觉得自己的天也开了、地也广了,见识不知道比以前多了多少。在这个心情苦闷,找不到方向的时刻,他要向冯司士寻求一个合理的解答。

解里出了自家窑洞,却听见一阵急促的木哨声,就见士兵们纷纷从窑洞中闪出来,很快便在校场内集结成整齐的队形,人人手持利刃,全副装备。解里心头一紧,也顾不上去寻冯司士,赶到校场边,找到了李诚中。

“大人,这是要……”解里硬着头皮问,其实他已经有所预料了。“大人”这个称呼在中原地区是“父亲”的意思,但在草原上,却是对有权有势的贵人们的称呼,解里自从担任前营箭术和骑术教官以后,便一直按照草原的习惯来称呼李诚中。

“去打草谷。”李诚中也不避讳,微笑着向解里解释。

“打草谷”是什么意思,解里太清楚不过了,这一直就是契丹各部对外掠夺的说法,听李诚中用这个词来回答自己,解里不由一阵尴尬。尴尬之后,又是一阵沉默。沉默了片刻,解里喃喃道:“大人,我今天没有命令斥候队攻击品部的营地……”

李诚中道:“没事。你不用太过在意,毕竟你是契丹人,能够帮助我训练士兵抵抗外侮,已经很不错了。再让你向自己的同族挥刀,确实难为你。你也不要有什么惶恐和不安,契丹人今后再来攻打我们,杀我们的人,抢我们的财货,掳掠我们的女人……我也特许你不用参加作战。你也不用担心我会处罚你,今后一如既往的给我训练士兵,该拿的工分,我绝对不会克扣的。”

这番话语气平淡,却说得解里脸上一阵火辣,他有些无地自容,却又松了口气,讪讪的没有接口。略微犹豫,他壮着胆子问:“大人领兵前往……是否可以少些……杀戮?”问完以后,他自己都觉得惭愧,低下头来不敢看李诚中。

李诚中一笑,道:“我答应你,只要放下兵刃者,不杀!”

没想到这位以前心目中的“狼魔”如今却对自己这般宽容,竟然答允了这么无礼苛刻的请求,解里顿时一呆,有些不敢置信。

只听李诚中又道:“就怕他们听不懂我的话,拼死反抗……还有,若是攻击之前惊动了营地的警戒和哨探,到时候就难说了。也不知道你这些天教导的效果如何,我手下这些兵,能和你们契丹人硬撼么?这次出击,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唉……”

解里听着李诚中的话,看着眼前站立成队的士兵,内心挣扎片刻,深深吸了口气,大声道:“大人,我……带上我吧。”

李诚中侧过头来看了一会儿解里,微笑道:“好!”没等解里说话,忽然脸色一正,命令道:“解里教官,斥候队现在由你指挥,一,清除前路上的游骑和警戒,二,攻击前遮蔽战场,三,必要时率队追击逃敌,四,返回时殿后阻击。”

解里原本只是想到时候在一旁出出主意的,既然出兵不可避免,那就帮助李诚中顺利拿下那个营地,尽量减少一些伤亡,既包括前营士兵的伤亡,也包括契丹人的伤亡,同时也算回报了李诚中的宽宏。他完全没想到会肩负起如此重任,这位“大人”竟然对他如此信任,霎时间只觉无以为报,连呼吸都有些不畅了。

李诚中等前营士兵集结完毕,大声道:“弟兄们,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我之前答允过大伙儿,年三十晚上,在校场内举办篝火盛宴,军民同乐,弟兄们应当都记得……”

说到这里,台下的前营士兵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李诚中续道:“想法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很残酷。山里的粮食并不多,肉也少,我原来想再往平州跑一趟,为弟兄们求肯些过年的吃食。可如今看来不成了,契丹人在山外加紧了封锁,咱们的补给线路被掐得严严实实,从关内要粮食的想法是行不通了。眼看着大过年的,弟兄们锅里没肉没粮,我心里过不去啊!大伙儿说,怎么办?”

前营士兵们顿时愕然,相互间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

“我想了一个法子,既然契丹人不让关内给咱们送粮,咱们就去向契丹人要!契丹人不给,咱们就抢!契丹人不是一直在打咱们汉人的草谷吗?咱们也去打契丹人的草谷!”李诚中说到这里,手指着台下的众士兵,大声喝道:“就不知弟兄们敢不敢去!”

台下一阵哗然,随之而起的是众人的齐声高呼:“敢!”

李诚中振臂高呼:“没有吃,没有穿,抢了牛羊来过年!”

……

光化二年十二月二十八,驻扎在白狼山的平州军前营主动出击,从后山小路出山,袭破契丹品部在山北的一处牛羊过冬营地,斩首二十四具,俘虏六十九人,得牛一百二十头、羊三千余只,马九十匹。随同解救汉人奴隶三百余口。

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41章 春夏(七)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49章 卢龙节度(十八)第77章 转折(九)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45章 春夏(十一)第40章 蓟州(二)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27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第66章 两河轮战(十二)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9章 西京变(九)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18章 整军(一)第44章 卢龙节度(十三)第39章 双极(十一)第60章 饶乐山巅(十四)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78章 转折(十)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34章 诸侯之定(十三)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42章 双极(十四)第28章 插曲(五)第72章 转折(四)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71章 钉子(四)第140章 国器(二)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第73章 钉子(六)第7章 魏州(二)第109章 南北战策(三)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35章 白狼山水间(二)第3章 贝州(上)第28章 诸侯之定(七)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1章 西京变(四)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81章 钉子(十四)第56章 饶乐山巅(十)第33章 榆关风云(十二)第76章 转折(八)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69章 钉子(二)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71章 非常规战争(八)第122章 南北战策(十六)第41章 春夏(七)第77章 钉子(十)第37章 春夏(三)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34章 卢龙节度(三)第30章 诸侯之定(九)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45章 双极(十七)第73章 非常规战争(十)第44章 双极(十六)第19章 大河之东(四)第39章 双极(十一)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41章 春夏(七)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49章 卢龙节度(十八)第77章 转折(九)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45章 春夏(十一)第40章 蓟州(二)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27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第66章 两河轮战(十二)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9章 西京变(九)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18章 整军(一)第44章 卢龙节度(十三)第39章 双极(十一)第60章 饶乐山巅(十四)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78章 转折(十)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34章 诸侯之定(十三)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42章 双极(十四)第28章 插曲(五)第72章 转折(四)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71章 钉子(四)第140章 国器(二)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第73章 钉子(六)第7章 魏州(二)第109章 南北战策(三)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35章 白狼山水间(二)第3章 贝州(上)第28章 诸侯之定(七)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1章 西京变(四)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81章 钉子(十四)第56章 饶乐山巅(十)第33章 榆关风云(十二)第76章 转折(八)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69章 钉子(二)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71章 非常规战争(八)第122章 南北战策(十六)第41章 春夏(七)第77章 钉子(十)第37章 春夏(三)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34章 卢龙节度(三)第30章 诸侯之定(九)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45章 双极(十七)第73章 非常规战争(十)第44章 双极(十六)第19章 大河之东(四)第39章 双极(十一)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