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国

“官人回府了!”

夕阳装扮下的华亭城,仿佛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衣裳,华丽而炫目。上海是一座臭气熏天的城市,但绝不包括华亭城,这里有的只有阳春白雪、舞榭歌台。

自王安石履任上海之后,为了便于管理,纠治乱象,又将办公场所迁回了港区的老衙门,就近理政,察民情,听民声。

这个举措,自然让上海衙门的高官大吏们十分不适,乃至不满,毕竟港区的硬件设施、环境条件,如何能与华亭相比。

但是没办法,一把手做下了决定,作为下属岂能不跟随,尤其是王安石这样的一把手。虽然王安石并没有强求.

不过,王安石家居府邸,依旧设在华亭城内。府邸是此前华亭城兴起之时,由上海衙门专门为市长修建的官邸,很是气派。

毕竟堂堂市君,不能太寒酸了,为市内几十万士农工商、良民百姓操劳,住得好一点,也是应该的,这也是显示威严的一种措施。

如果统治阶级想要堕落享受,是能想出足够冠冕堂皇理由的!王安石虽然看不惯这些,但既有的成例,也不好贸然打破,于是还是把家人安置其中,他更在意的,还是能否践行自己的治政理念,是否影响他经世致用。

履任三载,华亭城的官邸,王安石每月也就回个三两次。今日,趁着珠算大会顺利落幕,秋风正好,心情正佳,王安石再归府邸。

他的归来,对府中的男男女女、管事僮仆来说,自是件喜事,就差张灯结彩了。归府,其妻吴氏率一众内宅妻妾子女相迎。

目光一扫,落在一名青年身上,难得地,面露讶然,语气中不免惊喜:“元泽!”

青年长相甚是俊雅,显是大家出身,从容举止间,带着一股自信意气,在王安石的注视下,上前躬身拜道:“拜见父亲大人!”

他名唤王雱,乃是王安石长子,年十八。继承了王安石的禀赋,打小就聪敏,学习能力极强,善属文,受到乃父影响,对政论吏学,十分感兴趣,年纪虽轻,论事对人,常有惊人见解。

王安石履职东南期间,王雱也随父宦游,幼学蒙冲,少入官学,十五岁的时候,便考入娄江学院,由于世宗皇帝的影响,这是江南道最好的学校,江南官吏的后备人才库。

而王雱,前者才以院试第一名,顺利从娄江学院毕业。虽然一向忙于公务,但在长子身上,王安石同样倾注了不少心血,王雱的归来,让他很是喜悦。

“元泽,今已毕业,接下来有何打算?”花厅内,一番察问过后,王安石平和问道。

闻问,王雱不答反问:“不知父亲有何见教?”

王安石说道:“如欲学以致用,可入江南官府,锻炼吏能,积累经验;如欲继续学业,可进京,入政法大学堂修习。待得五六年后,你学问、见识、经验皆有所成,自可参加科考,学优登仕!”

王安石所指两个方向,实则殊途同归,关键就在于那四个字:学优登仕。当然,这是有别于普通士子的,别看大汉帝国六畜兴旺、百业俱兴,但当官掌权,依旧是绝大部分人的最终前途目标,只要有那个机会的话。

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固然带来了一批工商阶层的兴起,但权贵官僚阶级的规模扩张,还要更大、更广。

而像王安石这样真正闯出来了的官僚,他们的子孙,比起普通人,自然能够更从容地入学、科举、参政,那些限制天下学子发展的门槛问题,基本不会存在于权贵子弟身上,而能够走到哪儿一步,只是看他们的综合政治素质。

三言两语间,王安石实则把王雱未来参加科考前的“学仕”计划都给安排了,按着两条路走,如无意外,王雱将来的仕途起点,只是看他科考能考几名.

而王雱的科考资格,早在娄江学院内,便获得了。大汉科举发展到如今,比起最初的形态,也有了很大变化,地方上道、州二级考试制度,依旧在施行,给天下普通学子获取进京会考资格。

但是,到了世宗后期,朝廷能才干吏的来源,已呈现“多元化”,而其中,成材率最高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各地的吏政、政法学堂,二则是全国各县级以上衙门,每届科考都有固定的推荐参考名额。

聪慧的王雱,能够理解父亲安排中的用意,不过,稍作思吟后,却拱手道来:“父亲一番苦心,儿感激涕零!只是,儿已与同学好友相约,打算外出游学!”

闻言,王安石眉头微蹙,看了长子一眼,见他神态从容,目光平静,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打算。

也未直接拒绝,琢磨了下,王安石问道:“准备去何处?”

王雱道:“儿计划,先回家乡(江西抚州临川),再南下福建,求教闽学,经广南北上长沙,拜访岳麓书院,再西行剑南,一路往西北”

听王雱的描述,王安石明显来了兴趣,以一种提醒的语气说道:“如依你所言,行程既长,时间亦难短,个中辛苦、危险,恐怕非你所能想象!”

王雱慨然道:“书籍、公文中的大汉,儿已听得、见得太多,正欲以千里之行,应证所学所知。另外,儿尚年轻,正该以游促学,增长见识,否则待得他日,儿入朝为官,忙于公务,那时纵有心思,却是再难抽出闲暇了.”

观其自信之态,王安石不由笑了,忽觉让他出去见识见识,并非坏事,说道:“如按照你的计划,已有万里之遥,纵然给你一年半载,也未必能够走完!纵然你能够坚持,你的同学好友,也能吗?”

对此,王雱微笑道:“同学未必同道,此一行,若能寻到能够一同走到终点的挚友,岂非一大快事?”

“你既已考虑仔细,那便去吧,为父不设阻,只是你母亲那边,你自去说!”王安石道。

“多谢父亲!”王雱郑重拜道。

夜深,王安石待在书房里,久久不愿回房,实在是夫人吴氏哭哭啼啼,让他难以招架,但舐犊情深,又不便责难,只能躲个清净。

书案后,王安石神色认真,阅读着一封书信。信来自洛阳,由他的胞弟王安礼发来。王安石兄弟甚多,或许是他的光环太重,使人往往忽视其他兄弟的才干。

比如王安礼,去年科考,名列明法科第一名,而以王安石对这个兄弟的了解,就是去考进士科,也能名列前茅。眼下,王安礼正在都察院观政,担任“预备御史”。

而王安礼此番来信,除了一叙兄弟之谊,更多还是抱有讨教、倾诉之意。朝廷从来是个大染缸,只不过,如今这个染缸,在无数次的涮洗过后,已经很是浑浊。

一个许久未曾清理过的染缸,对初入仕途、满怀报国壮志的王安礼来说,有些煎熬,一年多的所见所闻,对王安礼形成了巨大冲击。

从字里行间,王安石能够感受到自己兄弟那不平的心绪,叹息其见识少之余,内心之中,也难免生出忧虑。

比如王安礼提到的,首相专权,党争不休,贪污腐败,奢靡成风,还有隐隐提到的皇帝懒政,耽于女色,宠幸宦官.

这些情况,都让王安石在提笔回信的时候,倍感沉重。就在翌日,王安石又收到了一则噩耗,宰臣、都察使包拯去世了,他哀惋不已。

从这时起,一个念头已悄然在王安石脑中生起:大汉帝国,需要改变!

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36章 怪圈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41章 小风波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27章 不允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58章 善后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79章 大获全胜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62章 薨逝第1773章 质问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74章 帝崩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85章 少壮派第368章 荣宠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261章 大捷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62章 紧锣密鼓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52章 听政3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401章 老郭威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89章 威压王帅第127章 不允第173章 日常第22章 “郑州站”第2197章 仁宗篇14 从港区到华亭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64章 过韩府第1740章 农民苦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章 柩前继位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5章 瑶华春第118章 商贾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3章 新皇诏制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85 礼宾馆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304章 楚州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395章 大商人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6章 “座谈会”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50章 蜀亡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347章 谈话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474章 补漏匠第205章 辽国新君
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36章 怪圈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41章 小风波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27章 不允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58章 善后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79章 大获全胜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62章 薨逝第1773章 质问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74章 帝崩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85章 少壮派第368章 荣宠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261章 大捷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62章 紧锣密鼓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52章 听政3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401章 老郭威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89章 威压王帅第127章 不允第173章 日常第22章 “郑州站”第2197章 仁宗篇14 从港区到华亭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64章 过韩府第1740章 农民苦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章 柩前继位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5章 瑶华春第118章 商贾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3章 新皇诏制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385 礼宾馆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304章 楚州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395章 大商人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6章 “座谈会”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50章 蜀亡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347章 谈话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474章 补漏匠第205章 辽国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