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伴读

贾赦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表现有些超出史太君的预料,让她一下子语塞了。在史太君的设想里,她说出不搬出荣禧堂的话,贾赦应该是会竭力劝阻她的。一来,这是京城世家的不成文的规定,当家之人住正房,谁家都没有例外的;二来就是,当日的贾代善也是个孝顺的,贾源去了以后,徐太夫人晚年养静的五进院子,被他修缮的比正房还要精致,贾赦十有八、九会劝她搬过去住。

只有贾赦开了口,她接下去的话才好说,谁知贾赦竟然不上套,不仅不劝阻,还说自己也要搬来荣禧堂,顿时就打乱了史太君的原有计划。不过史太君当了几十年的国公夫人,临机应变的本事还是很强的,她稍微愣了一瞬就笑道,只说大儿媳妇身体不好,太医都说了要安心养着,不能操劳,他们搬来伺候她,孝顺是孝顺了,可要是传了出去,岂不是有人说她故意为难儿媳妇。

史太君这番话是笑着说的,可贾赦听了,却是背上的冷汗都出来了。直到这一刻,他才彻底地意识到,史太君的偏心,已经到了家法和国礼都不放在眼里的地步。史太君坚持不肯搬出荣禧堂,也不让他和张氏搬进去,就是住厢房也不可以,她是为了什么,肯定为了贾政。如今的贾家,贾赦虽是袭爵之人,却无官职,贾政官位不高,好歹也是实职,他若住了正房,其他人会怎么想。

贾赦若不是前几天得了张氏的提醒,做了些应对的准备,此时只怕都不知道要该如何开口。他见史太君拿张氏的身体说事,忙说张氏的身体休养了这些年,早已恢复许多,虽然不能住持中馈,操持家务,但是给史太君端茶递水是没问题的,而且贾政进了工部任职,每天要去上班,王氏管着家里诸多事务,他和张氏正好闲着,孝顺母亲是必须的,倘若他们推脱,必定被人千夫所指。

贾赦言之凿凿,说得掷地有声,史太君就不好强求了。再说孝字当头,可三从四德里面还有一条“夫死从子”,况且贾赦也不是要她做什么为难之事,她说舍不得荣禧堂,他就让她不必搬走,还说亲自搬来伺候,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史太君无论如何,也都说不出让贾政和王氏搬过来的话了。

此时此刻,史太君不由深恨起已经去了的贾代善来,若非他偏心不成器的长子,让贾赦袭了爵位,她又何必如此为难。在史太君的心中,贾赦从来都是比不上贾政的,哪怕贾政自诩酷爱读书,却没考上任何功名,最后还是靠着父荫谋了个终生无法升职的从五品小官,她也觉得他比承袭了爵位却没有一官半职的贾赦要强许多。她甚至认为,若是贾政袭了爵位,定能将贾家发扬光大。

岂不料在贾代善心中,两个儿子都是一般货色,都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贾赦已经有爵位了,何必还要官职,要是他把事情办砸了,岂不更加糟糕,不如就在家里待着,只等贾瑚长大就好。他给贾政求官,那是没有办法了,谁让他死活考不上,有了官职在身,贾珠和元春的前途,也能稍微好些。

史太君见贾赦言辞有据,挑不出什么漏洞,只得打发他下去了,日后再想法子。贾赦不肯坐以待毙,就和张氏商量过了,两人每天带着贾琏到史太君跟前请安,陪她说笑。儿子儿媳如此孝顺,史太君能说什么,她真要说给别人听,人家也会觉得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竟是被他们缠得有些无奈了。

贾瑚回了家学读书,第一次月考就让胡先生大吃一惊,说他的水平已经可以去进学班了,于是跟贾代儒商量了下,把他送了过去。贾瑚闻言比较冷静,吩咐书童收拾东西就换了教室,比他早了一年多回来,却还留在四书班的贾珠,此时的表情就比较复杂了。他明明已经很用功了,读书从来都不敢偷懒,为什么他和贾瑚之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他要怎么做才有追上贾瑚的可能。

贾珠想不明白的问题,贾瑚是有答案的,原因还很简单。一是思维能力不同,同样的知识点,成年人理解起来,总是要比小孩子快一些;二就是师傅不同,贾瑚在家读书,请教的对象是贾敬,而贾政给贾珠请来的先生,不过是个没考上举人的老秀才。两榜进士和落第秀才的差别,说是天壤之别绝不过分,贾瑚的□□就比贾珠高了,成绩在他之上不足为奇,贾珠输得并不冤枉。

然而不幸的是,贾政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看来,贾瑚读书不算刻苦,每天不过念上大半天,其余时间不是舞刀弄剑,就是带着贾琏到处玩耍,实在是悠闲得很。要是贾瑚知道贾政的想法,他肯定会为自己叫冤的,他每天读书三个时辰,练武两个时辰,就是上辈子,除了高三那年,他也没这么认真过,居然还被贾政嫌弃自己沉溺玩乐,贾瑚由此感到庆幸,自己没有穿成贾珠。

贾瑚是否勤勉,贾政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看似刻苦努力的贾珠竟然在功课上比不过游手好闲的贾瑚,折损了他的颜面。贾政一怒之下,对贾珠又恢复了原来的高压政策,他深深觉得,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自己就是对儿子太过和颜悦色了,才让他没了上进之心,在学业上进步不够。眼看贾瑚进了进学班,贾政给贾珠下了最后通牒,一年之内,必须也进到进学班,此事没得商量。

贾瑚和贾珠在家学如何苦读,此时暂时不提,再说史太君,她被贾赦和张氏给烦的,都不想住在荣禧堂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史太君想明白了,想要贾政和王氏搬到荣禧堂来,多半是不成了。而且贾赦和张氏每天过来请安,她看着也烦心,偏偏还不好说什么。史太君不是没想过为难张氏,不过现任的工部尚书,就是张九莘的学生,她能对张氏做什么,说话都不敢太重了。

最终,抱着以退为进的想法,史太君自己提出了搬家的事。从一开始,她就没想过要在荣禧堂常住的,她想到是,自己先留下,好给贾政和王氏搬来寻个借口,等他们住上一段时间,她就搬去徐太夫人原来的五进院子,要说环境,其实那边更适合修生养性。如今,贾赦和张氏一口一句孝顺她,除了晚上不在这边睡,也跟住在荣禧堂差不多了,她天天被他们缠着,反而显得不自在。

史太君自己说要搬走,贾赦和张氏没有不乐意的,还把新住处给她收拾地富丽堂皇的。由于她之前跟贾政和王氏透过口风,说有办法让他们搬到荣禧堂,两人都很期待,不想一段时间等下来,史太君自己搬走了,贾赦和张氏搬了进去。贾政和王氏顿时傻眼了,贾政碍于面子不好去问,王氏忍不住,就找史太君跟前的大丫鬟打探,结果才知道,长房用孝道二字堵住了史太君的嘴。

贾政和王氏同时被敲醒了,说来也有他们的疏忽,贾赦和张氏天天在史太君面前奉承,他们再是忙,也该经常去的,要是让长房把史太君的心笼络了过去,他们可就什么都没有了。想到这里,贾政和王氏再不敢怠慢,往史太君处请安比从前更加频繁,他们的女儿元春就养在史太君跟前,使得他们能及时了解老太太的想法,而史太君对二房本就有些愧意,彼此关系倒是更亲密了。

张氏对史太君的偏心早已是见惯不怪,贾赦经过这件事,也把对史太君的心思看淡了。母亲和父亲不一样,他做得再好,在她心里也是比不过二弟的。贾赦想通了这一点,对史太君再无奢求,该他尽的孝心,他绝不会少做,不过史太君要是想用孝道逼他,帮贾政谋取什么,恕他难以从命。

年初,东府的贾珍被贾敬打发回金陵参加童生试,结果一路涉险过关,竟然中了秀才。贾珍今年十六,取得这个成绩只能算是中平,可贾政还是被他刺激地冲着贾珠数落了顿,要他必须努力,务必比贾珍更早地考上秀才,贾政对自己输给贾敬一事,耿耿于怀十好几年,自己找不回面子,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贾珠长到八岁,不知被贾政骂了多少回,只得老老实实点头应了。

贾珍从金陵回来,贾敬和李氏就开始给他说亲事,两人挑来选去,竟然看上了张氏娘家的二侄女。

张氏的大哥是吏部的右侍郎,品级比贾敬高了好几等,要不是东府还有超品的爵位在身,又有张氏这层亲戚关系在,李氏都不敢上门打听。张氏听了李氏说的,只笑着说,她是嫁出门的女儿,侄女儿的婚事需得哥哥嫂子做主,她只能帮着在中间传个话,成与不成就不晓得了。李氏忙道:“一家有女百家求,谁说一定就能求到,弟妹有空回娘家帮我问一声,嫂子就感激不尽了。”

其实,在张氏看来,东府这门亲事是可以结的。首先,人口简单,就只有贾敬、李氏和贾珍一家三口,进门就是大奶奶,以后还是贾家的宗妇,婆婆是个温和客气的,也没有大姑子、小姑子;其次,贾珍个人的才能还是比较不错的,十几岁就中了秀才,再苦读个几年,考上举人的问题不大,他有爵位可以继承,便是考不上进士也能出仕,前程是很有保障的,算是可以托付之人。

张氏很看好这桩婚事,就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贾瑚和贾琏回了娘家。张氏跟母亲和大嫂说起了二侄女的婚事,两人一听都觉得还可以,不过张大太太也说了,嫁女儿不是小事,她前头生了四个儿子,就得一个闺女,务必要慎重考虑,暂时不能给张氏回话。张氏笑着说,她不急的,大哥哥和大嫂子慢慢拿主意就是,只是不管成与不成,都告诉她一声,她得给堂嫂一个交代。

张大太太忙说,这是应该的,哪有一直把人家吊着的,他们只要拿定主意,立即通知张氏。张氏点点头,略过这个话题不提,和母亲嫂子话起家常。张大太太说到一半,突然就想起一个前两天刚听到的新消息,说是宫里的几个小皇子、小皇孙到了读书的年纪,皇帝要给儿子、孙子选伴读,在勋贵世家里头挑八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少年,贾赦是超品的荣庆侯,贾瑚的年纪倒是刚好。

插入书签

第43章 宝玉第72章 完结第58章 弊案第67章 受伤第2章 偏心第22章 赐福第66章 战事第61章 纠结第35章 探病第47章 悲喜第14章 初见第41章 画像第43章 宝玉第34章 许愿第41章 画像第27章 秋狩第41章 画像第2章 偏心第27章 秋狩第39章 甄贾第67章 受伤第32章 劫数第31章 奇遇第48章 阿福第41章 画像第56章 误会第5章 抓周第43章 宝玉第72章 完结第48章 阿福第45章 大婚第5章 抓周第15章 再遇第25章 打脸第42章 征兆第13章 嫁女第36章 顿悟第49章 退婚第21章 进宫第59章 约会第22章 赐福第44章 欠债第4章 瑚琏第54章 表白第3章 清理第13章 嫁女第8章 还击第52章 选择第58章 弊案第59章 约会第72章 完结第69章 主线第16章 难产第54章 表白第66章 战事第7章 退让第65章 安排第54章 表白第63章 化解第65章 安排第5章 抓周第20章 面试第22章 赐福第41章 画像第11章 上学第66章 战事第20章 面试第58章 弊案第68章 交底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58章 弊案第17章 兄弟第49章 退婚第32章 劫数第67章 受伤第5章 抓周第15章 再遇第9章 因果第4章 瑚琏第61章 纠结第21章 进宫第67章 受伤第43章 宝玉第40章 作死第44章 欠债第19章 伴读第16章 难产第41章 画像第66章 战事第18章 逼迫第11章 上学第1章 穿越第40章 作死第10章 攀比第8章 还击第54章 表白第1章 穿越第54章 表白第63章 化解
第43章 宝玉第72章 完结第58章 弊案第67章 受伤第2章 偏心第22章 赐福第66章 战事第61章 纠结第35章 探病第47章 悲喜第14章 初见第41章 画像第43章 宝玉第34章 许愿第41章 画像第27章 秋狩第41章 画像第2章 偏心第27章 秋狩第39章 甄贾第67章 受伤第32章 劫数第31章 奇遇第48章 阿福第41章 画像第56章 误会第5章 抓周第43章 宝玉第72章 完结第48章 阿福第45章 大婚第5章 抓周第15章 再遇第25章 打脸第42章 征兆第13章 嫁女第36章 顿悟第49章 退婚第21章 进宫第59章 约会第22章 赐福第44章 欠债第4章 瑚琏第54章 表白第3章 清理第13章 嫁女第8章 还击第52章 选择第58章 弊案第59章 约会第72章 完结第69章 主线第16章 难产第54章 表白第66章 战事第7章 退让第65章 安排第54章 表白第63章 化解第65章 安排第5章 抓周第20章 面试第22章 赐福第41章 画像第11章 上学第66章 战事第20章 面试第58章 弊案第68章 交底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58章 弊案第17章 兄弟第49章 退婚第32章 劫数第67章 受伤第5章 抓周第15章 再遇第9章 因果第4章 瑚琏第61章 纠结第21章 进宫第67章 受伤第43章 宝玉第40章 作死第44章 欠债第19章 伴读第16章 难产第41章 画像第66章 战事第18章 逼迫第11章 上学第1章 穿越第40章 作死第10章 攀比第8章 还击第54章 表白第1章 穿越第54章 表白第63章 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