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主线

良久,张氏好不容易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颤抖道:“瑚儿,你说的可是真的?”贾瑚在跟东瀛人的谈判结束之后曾遭遇刺客一事,张氏在接旨的时候就知道了,不过传旨的天使也说了,贾瑚伤得不重,且已经痊愈,她心下虽然忐忑但也没有太过不安,昨天终于见到儿子,尽管醉如烂泥,却是全须全尾的,没有缺胳膊少腿不说,还比出征前胖了些,张氏彻底放下心来。

不料今天却收到这么一个重磅消息,贾瑚的确伤得不是很重,就是受伤的位置不太好,竟然伤得那处了,张氏想着就伤心,还拿着手帕抹起眼泪来。贾瑚见到张氏难过的样子,不是不心虚的,可再想到不撒这样的谎,媳妇过两天说不定就要进门了,为了不让人家姑娘搭上无辜的一辈子,也为了他和司徒景之间毫无芥蒂,贾瑚咬牙想着,长痛不如短痛,就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

张氏误以为儿子是心里难过,就安慰他说,军医水平有限,让他不要着急,他们再找太医看看,说不定就能治好呢。贾瑚忙道,说这次出征东瀛,圣人是下了大力气的,随行的军医都是太医院精挑细选的,再没有比他们医术更好的了,再说这种情况,也不能嚷嚷地尽人皆知啊。其实,贾瑚就是跟一位太医勾兑好了,原因是他以前无意中拿过人家的把柄,逼得人太医帮着他圆谎。

要是张氏多请几个太医来,贾瑚的谎言可就兜不住了,不过伤了子孙根这种事情,不要说现在了,就是三百多年以后,人们也是比较忌讳的,看病绝对是悄悄咪咪去,不会闹得众人都知道。

果然,张氏闻言沉默下来,陷入深思熟虑之中。贾瑚原本就有克妻的名声,虽说也不好听,可比起不能人道,却要好得多,不然硬把人家姑娘娶了来,她不可能不知道真相,假如不幸闹开了,对大家来说都不好。张氏开始考虑贾瑚的话,是不是要跟那户人家说算了,反正他们还没正式提亲,现在喊停不影响人家姑娘以后嫁人,否则让人守一辈子活寡,才真的是造孽呢。

张氏从来不怀疑贾瑚会对自己说谎,可这件事实在太重大了,她还是悄悄问了贾瑚,跟他确诊的是哪位太医,她要亲自见见。贾瑚马上就把挡箭牌推了出来,太医是专业人士,在张氏面前说了一串医学名词,听得张氏云里雾里,不过大意还是懂了,就是贾瑚这个情况,属于外力所伤,很难治的。张氏原本抱着一线希望,听了太医的话绝望了,要不是教养够好,当时就能哭出来。

成功说服了张氏,太医告辞回家,临行前意味深长看了贾瑚一眼,明明好端端的,非说自己不行,真是个怪人,不过他有致命的把柄在贾瑚手里,也欠他救命之恩,只能乖乖听命,不敢多话。

没过几日,张氏就托人给她原来看好的那户人家传话了,说是她又问了高僧,还是觉得这桩婚事不适合,大家好聚好散吧。那家人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不过他们觉得,张氏说的都是借口,贾瑚立了如此大功,又三代都能承爵国公之位,肯定是看上家世更好的人家了,他们底气不足,只得作罢。

不想很多年过去了,就是贾瑚的胞弟贾琏都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贾瑚还是没有成亲,而且在贾琏的二儿子出生以后,贾瑚把大侄儿过继了去,那家人才终于相信,张氏说的全是真话。

贾瑚的婚事悬而未决,史太君和贾赦也都很担心,他们原以为,张氏推了先前那家是想找家更好的,不料从此没了下文。史太君急得不行,就把张氏叫去问话了,过去这些年,由于贾瑚的争气表现,她们婆媳的关系好了不少。张氏心里压着那么大的秘密也难受,就跟婆婆和丈夫说了实话。史太君听了沉默不语,半晌方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要是太满了,也就……”

虽然不愿接受,可贾赦和张氏不得不承认,这话很有几分道理,只是他们宁可贾瑚少些功绩,也不忍看到他一生孤苦。把话说开以后,张氏等人就不打算逼着贾瑚成亲了,而是把贾琏和卓婉言的婚事提上了日程。长子不能生,次子必须多生几个,不然下一代的国公位置怎么办,尤其贾瑚的儿子是要承袭国公之位的,还得过继贾琏的长子才行,因此贾琏至少要有两个嫡子才够。

贾瑚对家人使的小花招,司徒衍和司徒景都很清楚,司徒景自然是又感动又愧疚,而司徒衍,心绪就很复杂了。说实话,要不是贾瑚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人聪明不说,还对司徒景忠心耿耿,绝无私心,否则就凭他勾引太子这一条,他就能让他消无声息地消失了。司徒衍爱才,舍不得废了贾瑚,就分别给他和司徒景指了婚事,想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分开,以后明君贤臣,相得益彰。

岂料苏悦早逝,可儿那个薄命的更是出家去了,司徒景和贾瑚重新成为孤家寡人,并且旧情复燃了。看在司徒睿的份上,司徒衍绝了再让司徒景成婚的打算,就是他自己,一生也只有简氏一个妻子。所有人都说圣人对先皇后情深意重,却不知他思念一生的,并非简皇后,而是另有其人。

司徒衍原以为,就是可儿出家了,为子嗣计,贾瑚也会成亲的,他问过司徒景,能不能接受。司徒景实话实说,不高兴是肯定的,不过传宗接代,无可厚非,贾瑚娶妻一事他是不反对的。

但是司徒衍没有想到的是,贾瑚为了司徒景,竟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先是在云来居的那次,据司徒景回宫所说,要不是贾瑚果断沉着、当机立断,他和睿儿有可能当时就被砸死了,而贾瑚却有一条腿被砸断了。地震发生以后,他们被埋在废墟里,司徒景经此剧变,哮症突然发作,也是贾瑚冷静行事,指挥在狭小空间内唯一能动的睿儿给他用了药,让他的病情缓和了下来。

还有就是后来的两桩婚事,贾瑚先是勾兑了一位想嫁给西洋来的画师却被家人反对的姑娘,两人合演了一出好戏。那件事之后,贾瑚的克妻之名响彻京城,再也没有门户相当的姑娘敢嫁给他。而那个大胆的女孩子,也成功左右了自己的婚事,并且由于高僧必须远嫁的批语,跟西洋画师事成了。

后来,贾瑚带人改良了蒸汽机,并在次年考中了传胪,让那些被他克妻名声吓跑的人重新围拢回来。司徒衍觉得,贾瑚抵抗到这个程度差不多了,再说他儿子也不反对他娶妻不是。不料他还有惊人之举,竟连不举这种理由都搬出来了,彻底打消了贾家的长辈想要他成亲的念头。如果贾瑚是自己的儿子,司徒衍肯定恨不得把他塞回去重生一次,可他是为了自己儿子这么做的,司徒衍就不能不动容了,好歹贾瑚是有亲弟弟的,日后还能过继儿子,不然他那道不降等袭爵的旨意,就没什么意义了。

从东瀛归来,贾瑚升了官,由詹事府从七品的主薄变成了从六品的赞善。别看赞善的品级不高,贾瑚的晋升速度却是很吓人的,旁人三年考评一次,合格了才能升半级,他考中进士才一年呢,好些同窗至今还在候官,他就一次升了两级,前途根本就是不可限量。更让贾瑚高兴的是,到了永和九年的年底,司徒衍竟然请他进宫赴了一次家宴,其中的含意,众人见仁见智。

当然,这是小家宴,参加的人除了贾瑚就是司徒衍父子和龙凤胎兄妹,可就是这样,也能让贾瑚美得冒泡。司徒衍竟然承认他的地位了,真是不可思议,这是贾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席间,司徒涟漪语出惊人,她说司徒昱告诉她,在遥远的欧洲,公主也是可以当女王的。她开始还不信,可是司徒昱证据确凿,说是褚为在游历西洋某国的过程中跟一位公主好上了,原想把人娶回来的,但是那位公主不肯,因为她是国王的长女,以后是要继承王位的,还说要褚为留下,给她当王夫。最终,由于观念相差甚远,褚为和他的公主女朋友分手了,两人分道扬镳。

司徒衍没有女儿,对孙女就更是疼爱,笑着问道:“涟漪怎么想起说这个话了,你也想当女王吗?”中原自古没有女儿继位的说法,小姑娘突发奇想,司徒衍只觉好玩,并不会多想。

司徒涟漪点点头,认真道:“我可以吗?”说完眼睛眨了眨,直直盯着司徒衍看。

司徒景感觉女儿这个话题有点越界,就瞪了她一眼,不想司徒衍却正色道:“涟漪是妹妹,不是姐姐呢,怎么能越过哥哥的位置呢。”就是在欧洲,公主想当女王也必须是长女才可以的。

“是这样啊。”司徒涟漪想了想,又道:“涟漪不跟哥哥抢,可是涟漪长大以后,皇爷爷可以给我一块封地吗,我去那里当女王。”司徒涟漪跟着司徒景看过世界地图,晓得上面空地很多。

“哈哈!”司徒衍闻言大笑起来,他的这个小孙女,还真是满有志气的,就允诺道:“涟漪,要是你的功课能赶上睿儿,等你满了十六岁,朕就给你一块地方,让你自己当家做主去。”

“谢谢皇爷爷!”司徒涟漪欢呼雀跃,司徒景和贾瑚面面相觑,司徒衍这是在开玩笑吧。

司徒衍的身体不好,没等到孙子孙女长大成人就驾崩了,因此贾瑚无法证实,他那天说的话是真的还是戏言。可司徒涟漪显然是当真了,她再不满足于当个养在深闺的小郡主,而是跟着司徒睿一起进了宫学,每天埋头苦读。若干年后,司徒涟漪成为大夏第一位有自己封地的女王,而在更遥远的未来,她的大侄女则成了大夏的第一位女皇,开创了新的历史,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永和十年,又到了乡试之年,贾琏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举人。而在此时,林黛玉的三年孝期也满了,林如海没有再婚的打算,觉得身边有两位侍妾伺候即可,可女儿的教养却是问题,就委托贾琏回京的时候带上林黛玉,荣国府有两位超品的国公夫人,林黛玉得她们教养,日后的婚事再不用愁。

贾敏去世后,林家父女相依为命,林黛玉自然是不肯别父而去的,还是林如海劝慰了好久,说自己来年要进京述职,说不定就留下不走了,才慢慢同意了。林如海担任的巡盐御史,本该是年年换人的,就是因为这个位置不好做,只要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偏偏林如海做得很好,连任多年都是滴水不漏,司徒衍不是不知道他的辛苦,就是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代替人选。

因是常年见着的,林黛玉跟着贾琏上路,倒不会太过伤感。千里之外的京城,张氏计算着儿子回家的日子,什么都收拾好了,贾琏和卓婉言的婚房不用说,那是早就准备好的。林黛玉住的院子也备好了,就在迎春的院子旁边,两个小姑娘年纪相当,以后读书下棋有伴,倒也不会寂寞。

史太君曾经说过想把林黛玉养在自己身边的话,毕竟她就贾敏一个女儿,也只有林黛玉一个外孙女。但是张氏想起贾瑚的提醒,就委婉地劝道,史太君身边还有宝玉和探春呢,他们是亲兄妹,日常起居在一处没什么,林黛玉可是表妹,只有探春没什么,有宝玉就不妥当,还是跟迎春在一处更好。

张氏言之有理,史太君不能不考虑,然后张氏就说了,迎春和黛玉就是养在她的身边,还不是每天要给老太太请安的,又不是见不着,让史太君尽管放心,几番劝说才让老太太改了主意。

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线,所以黛玉抵京那日,贾瑚特地告了假,早早在史太君的院子里等着。今天是林黛玉初来乍到,跟贾宝玉见面是肯定的,他要看着才放心。

事后,贾瑚感觉很庆幸,虽然林妹妹被贾宝玉给惹哭了,可冲着贾宝玉给林黛玉留下的糟糕印象,他还是觉得,哭一场也值,一辈子的祸事啊,说不定从此就没有了,真是好事一桩。

也许是故意的,王氏明知外甥女要来,竟把贾宝玉打发去拜菩萨了。不像贾瑚,明明要上班的,还专门请假在家,长房和二房给林黛玉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完全不一样,可谓天壤之别。

贾宝玉没回来之前,史太君屋里的气氛很正常。老太太和外孙女抱头痛哭,张氏、王氏带着迎春、探春在旁边陪哭,甭管心思真假,气氛是很悲切的,然后贾瑚、贾琏就开始劝。好容易劝好,就开始叙家常,因为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嬷嬷和两个丫鬟,张氏就把自己备的两个大丫鬟叫来给林姑娘磕头,还说院子里有小丫鬟和粗使丫鬟,那些回头再见就可以了。

迎春也跟着搭腔,说应季的新衣裳都给黛玉准备好了,全是她选的花色和样式,也不知道她喜不喜欢,要是不喜欢,命人重做就是。迎春虽是庶出,可张氏没女儿,一直把她当亲生的养,而且又有贾瑚那样争气的哥哥,每每跟着张氏出门,在世家小姐里头都很有面子,性子倒也大方。

贾家众人,林黛玉最熟的是贾琏,听贾敏说起最多的是张氏,因而天然就对长房更有好感,兼之此时见了张氏慈爱,迎春可亲,就对她们更有好感了,想着以后跟迎春作伴也很开心。

王氏不喜贾敏,对外甥女自然不热络,她又不管家,也没什么好拿出来的,探春虽说养在祖母身边,嫡母的眼色也不能不看,因此表现出来,就不如迎春那么亲近,稍微生疏一些。

说到尽兴之处,有小丫鬟来报,说宝二爷回来了,史太君立即命他进来。

在林黛玉看来,贾宝玉跟贾瑚、贾琏一样,都是舅家的表兄,以礼相待即可,不想贾宝玉开口没说两句话就把她给问住了,什么叫“她有玉没有”,林黛玉很是有点不解其意。

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这个事情林黛玉知道,可这不是好事啊,就因为闹得太厉害,几位舅舅自污的法子都想出来了,也等于是绝了贾宝玉的仕途之路,他怎么还对此津津乐道呢。

于是,林黛玉想了想,终是说了没有,她才不想要那么个劳民伤财的玩意儿。

然后贾宝玉就闹上了,还把通灵宝玉给砸了,史太君和王氏劝了好久才劝下来,林黛玉完全搞不懂贾宝玉的思路,只是觉得委屈,就拿起帕子哭了一场,还是张氏抱着她慢慢哄好的。

经过一通闹腾,两人都平静下来,贾瑚看戏也是看得目瞪口呆,没等他缓过劲儿,贾宝玉又问傻话了,他问林黛玉有字没有。听她说没有就说自己帮她取一个,不过没等贾宝玉把话说完,贾瑚就把他喝住了。搞错没有,字是能乱取的吗,男子的字由师长取,像他的永瑜,就是司徒衍取的。至于女子的,要么父亲取,父亲不在了夫婿也可以取,贾宝玉却是绝对没资格的。

第68章 交底第5章 抓周第23章 赴宴第21章 进宫第45章 大婚第26章 真相第6章 较量第56章 误会第56章 误会第29章 礼物第5章 抓周第38章 心意第13章 嫁女第70章 儿子第17章 兄弟第66章 战事第68章 交底第55章 春游第21章 进宫第3章 清理第18章 逼迫第38章 心意第30章 回乡第35章 禅位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42章 征兆第23章 赴宴第65章 安排第7章 退让第39章 甄贾第20章 面试第61章 纠结第71章 薛家第62章 矛盾第64章 改向第14章 初见第44章 欠债第14章 初见第15章 再遇第61章 纠结第72章 完结第14章 初见第20章 面试第40章 作死第57章 流言第36章 顿悟第28章 斐然第14章 初见第1章 穿越第44章 欠债第23章 赴宴第47章 悲喜第53章 下场第43章 宝玉第60章 地震第25章 打脸第17章 兄弟第12章 添妆第26章 真相第55章 春游第44章 欠债第63章 化解第18章 逼迫第3章 清理第34章 许愿第54章 表白第70章 儿子第54章 表白第51章 重逢第20章 面试第72章 完结第49章 退婚第69章 主线第25章 打脸第24章 酒醉第35章 探病第69章 主线第35章 探病第46章 还债第64章 改向第49章 退婚第17章 兄弟第20章 面试第1章 穿越第43章 宝玉第65章 安排第2章 偏心第66章 战事第35章 探病第2章 偏心第37章 事发第19章 伴读第12章 添妆第39章 甄贾第44章 欠债第29章 礼物第60章 地震第27章 秋狩第49章 退婚
第68章 交底第5章 抓周第23章 赴宴第21章 进宫第45章 大婚第26章 真相第6章 较量第56章 误会第56章 误会第29章 礼物第5章 抓周第38章 心意第13章 嫁女第70章 儿子第17章 兄弟第66章 战事第68章 交底第55章 春游第21章 进宫第3章 清理第18章 逼迫第38章 心意第30章 回乡第35章 禅位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42章 征兆第23章 赴宴第65章 安排第7章 退让第39章 甄贾第20章 面试第61章 纠结第71章 薛家第62章 矛盾第64章 改向第14章 初见第44章 欠债第14章 初见第15章 再遇第61章 纠结第72章 完结第14章 初见第20章 面试第40章 作死第57章 流言第36章 顿悟第28章 斐然第14章 初见第1章 穿越第44章 欠债第23章 赴宴第47章 悲喜第53章 下场第43章 宝玉第60章 地震第25章 打脸第17章 兄弟第12章 添妆第26章 真相第55章 春游第44章 欠债第63章 化解第18章 逼迫第3章 清理第34章 许愿第54章 表白第70章 儿子第54章 表白第51章 重逢第20章 面试第72章 完结第49章 退婚第69章 主线第25章 打脸第24章 酒醉第35章 探病第69章 主线第35章 探病第46章 还债第64章 改向第49章 退婚第17章 兄弟第20章 面试第1章 穿越第43章 宝玉第65章 安排第2章 偏心第66章 战事第35章 探病第2章 偏心第37章 事发第19章 伴读第12章 添妆第39章 甄贾第44章 欠债第29章 礼物第60章 地震第27章 秋狩第49章 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