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

永和九年:

穿越之前,贾瑚是绝对的无神论者,从来不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过穿越以后,经历了穿书还是穿进《红楼梦》这种不科学的事件,贾瑚的观念开始有所改变,尤其是在经历了那一场无妄之灾以后。敢情这个世界还是有神魔鬼怪的,虽然他们不怎么出现,存在感也不强,可贾瑚确信,在这个半架空的世界里,有超越人类理解的能力存在,因此对神佛多了几分敬畏之心。

贾瑚这种穿越人士尚且如此,土生土长的原著居民就更不用说了。贾瑚从小到大,没少跟着上辈去上过香,以及抄写过经书,但是在玉石上面刻经书,这种浩大的工程他却是从未想过。

那日,贾瑚在宫里的藏书楼寻找一本古籍。虽说在他的大力鼓吹下,这个年头的印刷术已经很先进,大部分书籍也都能在市面上见到,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古籍还是只有手抄的版本。

贾瑚也是在给司徒睿上课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这本书的,他的性格里有一点轻微的强迫症,想到什么马上就要做,做不好还不舒服,于是师徒两个一下课就钻进了藏书楼,打算找到那本书。

结果古籍没找到,贾瑚意外地发现了司徒景手刻的全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贾瑚当时就愣住了,司徒景擅长玉石雕刻,这是他早就知道的,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动手的时候并不多,也就是心血来潮刻上两枚印章什么的,费不了多少工夫。《药师本愿经》就不同了,它是经书,而且是一本很长的经书,全文共有6760字,贾瑚每次抄经都能抄得心烦意乱。

司徒景这是为了谁刻的?贾瑚好奇地想到,他隐隐猜到了答案,只是不敢确认。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抢在贾瑚之前找到那本古籍,让只有七岁的司徒睿很兴奋,他拿着书急匆匆跑过来,却见贾瑚面对刻在玉版上的《药师本愿经》正在发呆。

“你、你都知道了?”虽说宫里的孩子惯来早熟,可司徒睿生活的环境很单纯,性子也就不是很复杂,不大能藏得住话,他见贾瑚神情纠结,以为他什么都知道了,不由得有些无措。

贾瑚原本还不能百分百确定的,听了司徒睿的话,也就有了答案,这多达6760字的《药师本愿经》,真的是司徒景为了他刻的,也不知他花了多少时间,有没有伤到自己的手。

“嗯,我知道了。”贾瑚颔首答道,随即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司徒景不是那种做了什么喜欢到处宣扬的人,要不是他无意中发现这些玉版,只怕一辈子都有可能不知道。

司徒睿有点犹豫,咬了咬下唇道:“小时候我和妹妹去找爹爹玩,他总是没空,就是在刻那些东西。”那个时候,司徒睿还很小,也不认字,搞不懂司徒景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就带着司徒涟漪一起,在他面前哭闹不休。司徒景被他们烦得不行,只好说了一半的实话,说是自己在菩萨面前许了愿,菩萨如了他的意,现在就是在还愿,因为人说话必须是要算话的。

司徒睿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听懂没有,反正他只晓得,为了刻那个东西,爹爹都没时间陪他和妹妹玩了。后来年纪渐长,司徒睿才知道司徒景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贾瑚。

在东宫的内院,贾瑚和司徒景的关系从来不算秘密,也有人在司徒睿耳边说过贾瑚的坏话,他年纪虽小,却下意识地觉得,贾瑚不是那样的人,不然爹爹才不会喜欢他呢,他也不会。

“小家伙,你这是故意的吧?”听完司徒睿说的话,贾瑚突然笑了起来。他就说嘛,司徒睿怎么突然想起问他一个与学业无关的问题,还非得到藏书楼来找书不可,而且一进了藏书楼,就自己去了另一个方向,让他来这边找,敢情都是有预谋的,他就是想要让自己看到司徒景手刻的《药师本愿经》。

“爹爹不想让你知道这件事,可我觉得……”司徒睿说着又咬了咬唇,半晌方道:“我觉得你应该知道,爹爹为了你什么都愿意,你应该对他好点,绝对不能欺负他。”

贾瑚哑然失笑,想说自己怎么可能欺负司徒景,可看着司徒睿认真的表情,就点了点头。

晚些时候,贾瑚问起司徒景玉版刻经的事,司徒景先是愣了愣,随即方道:“已经答应菩萨的事情,我总不能反悔吧。”况且那个时候,贾瑚的病情真的很严重,太医们全都束手无策。

“景晔,谢谢你。”司徒景也许会觉得,自己只是尽到了心意,可经历了当晚神奇梦境的贾瑚却明白,司徒景的许愿是有效的,因为有个仙人说了,他身边龙气旺盛,方护住了他一命。

当时的贾瑚以为是他常年跟随司徒景的关系,如今才明白,只是相伴还不够,是司徒景的心意足够虔诚,才改变了他这个外来者的命运,不然他说不定都已经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突然,贾瑚想起司徒睿的话,就又问道:“景晔,我们是不是让欢欢误会什么了?”

“什么误会?”司徒景愕然道,一直以来,他都在努力营造贾瑚和司徒睿的良好关系。

“他让我对你好点,还让我不要欺负你……”贾瑚有些莫名其妙,他到底做了什么了,能让司徒睿说出那样的话,要是外人听了,还不得以为他对司徒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司徒景闻言脸色一变,脸颊变得绯红,他怎么好意思告诉贾瑚,上次他们去别院消暑,司徒睿为了给他们惊喜,偷偷溜进了他的住处,结果听到了一些不该听到的声音,从而造成了误会。

“爹爹,永瑜欺负你了吗?我听到你在哭哎……”司徒睿天真地问道。司徒景欲哭无泪,从那天起一直到他们回宫,他都没敢再让贾瑚近自己的身,免得再让小朋友有什么错误的想法。

而当贾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不由扼腕叹息,以后再想亲近,千万要做好清场工作。

崇光二年:

司徒衍驾崩前,贾瑚陪着他去过一趟苏家,巧遇简曜,还被她委托给简明带话。只是简明常年在海上飘荡,贾瑚也不清楚他飘到哪里了,要想跟他取得联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崇光二年冬天,先皇二十七个月的孝期过了,宫里一改前两年的素白,添了几分喜庆的颜色。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就都是守孝二十七天,以日代月,以尽孝道。不过司徒景对司徒衍感情深厚,不肯敷衍了事,坚持要为先皇守孝三年。虽然他明确说了,三年孝期只是个人行为,民间只要过了百日就能正常婚嫁,可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孝顺,哪敢跟他作对,除非是女儿的年龄实在不能拖了,不得不低调办婚事,大部分人还是把婚期订到了崇光二年底乃至崇光三年。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贾瑚半个月时间收了二十多份结婚喜帖,根本去不了,只好礼到人不到。不过在众多请帖中,有份不是喜帖的却是贾瑚不能拒绝的,为此,他推掉了三家的喜宴。

那是简明发来的帖子,他年初就回了国,却一直在江南晃悠,甚至没让家人知道自己回来的消息,到了年底也是悄悄回来的,别人谁都没有通知,就告诉了贾瑚一个,还让他务必保密。

贾瑚如期赴约,见到简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揍了他两拳,可惜简明没有还手,只是侧身避开了,贾瑚觉得没意思,也就收手了,悻悻在桌边坐下,脸色的表情很是复杂,有些难以形容。

“你这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啊?”海上风高浪急,带信很不容易,贾瑚给简明写过两封信都没收到回信,也不知是寄丢了,还是回信搞丢了,或者是简明看到了信但是不愿意给他回信。

“我有什么好想的,小怡的想法,在他跟曜儿成亲之前就明确告诉过我了。”简明在桌边坐下,拿起酒壶开始倒酒,“他说自己不能重复父亲的经历,让曜儿像她母亲那样遗憾终生。”

“噗!原来你也……”知道先皇和苏锦然的事情,贾瑚刚刚端起酒杯,一口酒还没下肚就被简明的话呛住了,咳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愣愣地抬起头,目瞪口呆地看着简明。

“我有什么不知道的,先皇对小怡如何,你我心知肚明,再说先皇的皇后,还是我亲姑姑。”简明淡淡看了贾瑚一眼,继续喝着自己的酒,“苏伯父去世得早,先皇对他念念不忘,可要说他们真有什么,其实未必。只是对小怡来说,那样的经历未必就是愉快的,所以当初我还没把话说明,他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简明觉得自己很冤,他这辈子就喜欢过一个人,可惜毫无机会。

“所以你就逃了?”看着简明不醉不休的架势,贾瑚心里有点打鼓。

“不逃还能怎么样?留在京里看着他们恩恩爱爱。”简明挑眉笑笑,自嘲道:“小怡做得多绝啊,他怕我继续纠缠不清,干脆就娶了曜儿,别人我可以不顾忌,嫡亲的妹子却不能啊。”

“这个、这个……”贾瑚难得口舌笨拙,要是别的事情,他还能劝劝简明,感情上的,还是无望的单恋,真的就无话可说了,只能陪着他喝酒,从傍晚喝到午夜,两个人都喝得烂醉如泥。

第二天早上,贾瑚头痛难忍地在客房醒来,身边已没了简明的踪影。他给他留了个纸条,说是回家去了,请他不要告诉苏怡,因为他不敢见他,贾瑚无奈地摇了摇头,摇摇晃晃上朝去了。

当天下午,司徒景问贾瑚,怎么早朝的时候差点迟到了,还是衣冠不正,精神不振的模样。贾瑚闻着空气里明显的醋味,心里有点得意,不过他没有吊司徒景的胃口,如实把事情交待了。

司徒景听完有些唏嘘,比起贾瑚,他跟苏怡更熟,他很清楚,苏怡对简明绝对不是没有感情的,只是这样的关系,不符合他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所以苏怡毫不留恋地放弃了这段感情。

他同时又有点庆幸,司徒衍分别给他和贾瑚赐婚的时候,他们的做法和苏怡何其相似。只是他们的运气比他们要好那么一点,兜兜转转绕了几个圈,竟然又绕回了原地,得以重新开始。

简明没在京里停留多久,面见过司徒景后就领命去了南洋。现在,那边的拓荒者越来越多,不仅和土著民有冲突,还跟西洋诸国也有,他熟悉情况,奉命过去镇压,短期内只怕不会回来了。

简明离京那日走得很早,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有个一身白衣的身影躲在送别的人群里面,看着他的背影默不出声。他站在位置很好,能看到简明的一举一动,但是简明,却看不到他。

临出发前,简明回身看了眼京城巍峨的城墙,就转身拍马离去,脊背挺直如松。

“阿明,再见。”那个送他的人小声说了句就低下了头,两行清泪从脸上划过。

崇光十年: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太子殿下的大婚之日终于来临,满朝文武皆大欢喜。

刚开国那会儿,司徒家的人丁还是很兴旺的,□□、太宗两代皇帝都是儿女众多,可到了先皇那里,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当今圣上。司徒景比起他爹强不了多少,除了太子这个嫡长子,也就是多了个秦国公主,因此他登基以后,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太子身上,希望司徒睿不要像祖父和父亲那样,对女色毫无兴趣,最好妻妾如云,多生几个小皇孙出来。

不想圣人对此事并不上心,一直到太子满了十八岁,才把太子妃的人选定下来。太子妃贾氏,出身宁安侯府,是前礼部侍郎贾敬的嫡长女,跟现任工部侍郎贾瑚是同族,不过是出了五服的。

司徒景并不是□□的人,在确定太子妃的人选之前,他征询过儿子的意见,问他有没有中意的对象,如果有身份符合条件的,他不介意满足司徒睿的心愿。就像当年,司徒衍也不是强行把苏悦塞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没有目标,才帮他拿了主意。司徒睿的态度跟当年的司徒景差不多,他说自己无所谓,全凭父皇做主。司徒景再三确认他说的是真心话后,就选中了贾惜春。

诚然,司徒景有打算让司徒睿跟贾瑚更亲近,也不会不管不顾,随便挑人。贾瑚的侄女们年龄太小,司徒睿等不了,所以司徒景才把目标放在贾瑚的姐妹身上,打算从里面选人。

要说跟贾瑚最亲近的,其实不是惜春,而是他的庶妹迎春,还有表妹林黛玉。可惜迎春是庶出,进宫没问题,当太子妃,乃至未来的皇后,还是身份不够,而林黛玉,从小寄居贾家,是前礼部尚书林如海的嫡长女,身份倒是足够,就是她的身体,不太能胜任太子妃和皇后的角色,因此司徒景挑来选去,最终选了和贾瑚关系较远的惜春。毕竟,他还要考虑司徒睿的想法。

知道未婚妻出自贾家,还是贾瑚的远房堂妹,司徒睿并无异议,只是有些好奇地想了想,如果哪天他管贾瑚叫声大舅子,他会有什么表情,不过他也只是想想,并没有付诸于实际。

宫里的孩子都很聪明,司徒景和贾瑚的关系瞒得过外人,却瞒不过司徒睿和司徒涟漪兄妹。对此,司徒睿接受地很坦然,因为从他有记忆起,那两个人就是在一起的,倒是司徒涟漪,有段时间很抗拒,曾经半年没跟司徒景说过一句话,还是司徒睿出面说合,才让父女关系恢复正常的。

“哥,你真的不介意吗?父皇这么做,怎么对得起母后?”对着凤仪宫里苏皇后的巨幅油画,司徒涟漪的神情有些激动。小时候,看到司徒景的后宫空无一人,她觉得挺好的,还以为是父皇对母后忠贞不渝,后来才明白,真相不是这样的,母后只是一个借口,他为的是另外一个人。

“涟漪,父皇没有对不起母后,从来没有。”比起秦国公主的激动,司徒睿的表情要淡定得多,“母后还在世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在一起。”司徒睿跟着司徒景在东宫住了十年,近水楼台先得月,对贾瑚和司徒景的关系,可比司徒涟漪了解得多,偷听他们的墙角和对话也不是一次两次。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那个时候才多大?”司徒涟漪眨了眨眼,有些怀疑地道。

“我见过父皇给贾少傅的书信啊,而且他们那个时候见面,都不避着我的……”人们常说,婴儿是没有记忆的,可司徒睿却清楚地记得,云来居的废墟下面,贾瑚一手搂着他,一手搂着司徒景的场景。周围一片漆黑,还是小孩子的他应该害怕的,可是现在想起来,他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是觉得安心,因为他知道,即使是在最危险的时候,那个人也会保护他们的。

正是因为童年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司徒睿才会跟司徒景一样,对贾瑚有着近乎无条件的信任。而且很多时候,他都是羡慕父皇的,因为有那么一个人,对他好并不是因着他的身份。

可惜司徒睿没有遇上这么一个人,所以他才把选太子妃的事情交给了父亲,他相信他会给他挑个最合适的。事实果然如此,司徒景没有选贾瑚最亲的庶妹和表妹,而是选了最适合的远房堂妹。只是有一点,是司徒景绝对没有想到的,就是他亲手选的这位太子妃,没有生儿子的命。

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太子夫妇总共生育了七个女儿,而她们之中年龄最大的那个,则在若干年以后,成为了大夏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女皇,她的名声和威望,犹在祖父和父亲之上。

宫里办婚事跟民间不同,太子大婚司徒景根本不用出场,只等着第二天赏赐儿子儿媳就好。因此他心情很好地拉了贾瑚在御花园喝酒,边和还边感叹,时光匆匆,年华易逝。

贾瑚看着司徒景年轻俊秀的脸,觉得他的感叹纯属多余,谁知司徒景不信他的话,于是改用行动表示。正好宫人们布置东宫的时候多准备了些材料,贾瑚悄悄拿了一对红烛和几个喜字过来。

“陛下,今日是太子的大喜之日,我们也借他们一点喜气好了。”单独相处的时候,贾瑚很少会叫司徒景“陛下”,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可他要是叫了,司徒景反而会言听计从。

大红的龙凤花烛燃着,烛光映在司徒景俊美的侧脸上,别有一番风情。贾瑚初时不过是说的玩笑话,此时却不禁当了真,看得几乎挪不开眼去,仿佛这也是他们的洞房花烛之夜。

“*苦短,你还等什么呢?”司徒景抿唇笑道,贾瑚眼神一亮,笑着扑了过去。

第43章 宝玉第16章 难产第65章 安排第55章 春游第18章 逼迫第55章 春游第22章 赐福第55章 春游第37章 事发第37章 事发第46章 还债第19章 伴读第71章 薛家第34章 许愿第60章 地震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70章 儿子第45章 大婚第56章 误会第43章 宝玉第34章 许愿第68章 交底第23章 赴宴第48章 阿福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10章 攀比第46章 还债第68章 交底第13章 嫁女第2章 偏心第35章 探病第16章 难产第16章 难产第65章 安排第54章 表白第57章 流言第42章 征兆第3章 清理第40章 作死第35章 禅位第70章 儿子第49章 退婚第19章 伴读第57章 流言第30章 回乡第13章 嫁女第41章 画像第47章 悲喜第14章 初见第35章 探病第61章 纠结第47章 悲喜第25章 打脸第15章 再遇第49章 退婚第44章 欠债第6章 较量第11章 上学第35章 探病第63章 化解第21章 进宫第18章 逼迫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9章 因果第18章 逼迫第9章 因果第1章 穿越第17章 兄弟第38章 心意第43章 宝玉第57章 流言第4章 瑚琏第60章 地震第7章 退让第61章 纠结第7章 退让第48章 阿福第37章 事发第26章 真相第19章 伴读第40章 作死第60章 地震第20章 面试第26章 真相第9章 因果第29章 礼物第22章 赐福第15章 再遇第40章 作死第54章 表白第28章 斐然第36章 顿悟第70章 儿子第52章 选择第9章 因果第66章 战事第15章 再遇第31章 奇遇第44章 欠债第22章 赐福
第43章 宝玉第16章 难产第65章 安排第55章 春游第18章 逼迫第55章 春游第22章 赐福第55章 春游第37章 事发第37章 事发第46章 还债第19章 伴读第71章 薛家第34章 许愿第60章 地震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70章 儿子第45章 大婚第56章 误会第43章 宝玉第34章 许愿第68章 交底第23章 赴宴第48章 阿福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10章 攀比第46章 还债第68章 交底第13章 嫁女第2章 偏心第35章 探病第16章 难产第16章 难产第65章 安排第54章 表白第57章 流言第42章 征兆第3章 清理第40章 作死第35章 禅位第70章 儿子第49章 退婚第19章 伴读第57章 流言第30章 回乡第13章 嫁女第41章 画像第47章 悲喜第14章 初见第35章 探病第61章 纠结第47章 悲喜第25章 打脸第15章 再遇第49章 退婚第44章 欠债第6章 较量第11章 上学第35章 探病第63章 化解第21章 进宫第18章 逼迫第74章 番外二 那些事第9章 因果第18章 逼迫第9章 因果第1章 穿越第17章 兄弟第38章 心意第43章 宝玉第57章 流言第4章 瑚琏第60章 地震第7章 退让第61章 纠结第7章 退让第48章 阿福第37章 事发第26章 真相第19章 伴读第40章 作死第60章 地震第20章 面试第26章 真相第9章 因果第29章 礼物第22章 赐福第15章 再遇第40章 作死第54章 表白第28章 斐然第36章 顿悟第70章 儿子第52章 选择第9章 因果第66章 战事第15章 再遇第31章 奇遇第44章 欠债第22章 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