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退让

天底下的婆婆,再是自诩公平的,在儿子和儿媳发生矛盾时,心里肯定都是向着儿子的,史夫人也不例外。不过王氏会做人,她虽是要告贾政的状,却只字不提他的错处,只说自己生性愚笨,生的孩子也不聪明,珠儿都一岁半了,还不会背三字经,丢了二爷的脸,是她对不住二爷。王氏把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史夫人还能说什么,贾珠这个表现,比起贾瑚,也不差什么了。

儿媳无可指责,史夫人只好说了儿子几句,就是在她看来,贾政对贾珠的要求,也是有些偏高了。旁的不说,就是贾政自己,也是满过三岁以后,才把三字经给背下来的,史夫人那会儿还觉得他很聪明呢。如今看来,珠儿比他老子还要强些,可贾政倒好,居然还不满意,实在是吹毛求疵了。换个聪明点的,这个时候肯定就点头说是了,一岁多的小娃娃,何必那么严苛。

不想贾政是个脾气孤拐的,他见史夫人居然站在王氏那边,心中不由暗道,妇人心软,如此溺爱孩子,将来如何能有成就,他从四岁启蒙起,哪天不是苦读诗书,何曾有过偷懒的行径。于是,贾政洋洋洒洒发表了长篇言论,主题概括下来,不外乎六个字,子不教父之过,气得史夫人差点一个倒仰,你个死性孩子,你老子当日也没这么管教你啊,王氏更是直接晕了过去。

一场闹剧至此收场,随即就有大夫上门给王氏诊脉,诊断出来却是喜事,原来她已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史夫人见王氏要安胎养身子,就提出把贾珠接到她身边养一段时间。王氏想到有史夫人护着,贾政不能肆意逼迫儿子,立即答应下来,心中却有些不解。史夫人牢牢抓着管家大权,迟迟不肯下放给张氏,不然以她对贾政的偏爱,只怕贾珠一生下来,就要被她抱去。

如今,史夫人突然说要带孙子,是不是意味着张氏要开始管家了,否则史夫人哪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想到这里,王氏不由有些着急,史夫人什么时候放权不好,偏要在她有孕的时候,想打着给张氏帮忙的旗号,从中分一杯羹都不行。王氏哪里晓得,史夫人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贾代善催问了好几次,说长媳娶回家,不是摆着看的,要学会给长辈分忧。

当然了,史夫人也不是要把荣国府的中馈,一股脑儿都交给张氏,她先是把府中各处的管事,该升的升,该换的换,确保各个位置都有自己的心腹,才把账本全部清理了,账面做得漂漂亮亮,只剩下应付日常开支的银两。史夫人的算盘打得很响,账本和内库的钥匙都在她手里,张氏所谓的管家,不过是帮她跑腿,若是她做得不好,等王氏生产了,她正好可以让她帮张氏。

届时,两个儿媳妇互相制衡,她这个当婆婆的,只要冷眼看着、从旁点拨就好,日子岂不自在。史夫人的这番心思,自然是不会向王氏道明的,她只说让她安心养胎,早日给珠儿添个弟弟。

王氏心有成算,晓得凡事不能一躇而就,只要史夫人的心在贾政身上,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眼下,她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安心养胎,不管儿子女儿,总要长得好、人聪明,长辈才会喜欢。

倒是张氏,进门自在了这些年,突然被史夫人叫去帮着管家,心里颇有些不习惯。张家书香传家,惯是最会教养女儿的,管家理事这些技能,张氏十来岁就跟着母亲和嫂子们学过,还亲自在家实践过,可以这么说,真把荣国府的中馈全交给她,她定能管得妥妥当当。可像现在这样,凡事有人钳制,钱银捉襟见肘,上头还有个婆婆虎视眈眈,就等着寻她差错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日常用度倒也还好,一切照着规矩来,史夫人以前怎么做的,她就怎么做,哪怕明知不妥,也坚决不做改动,反正她依例而为,谁也无从指责,要是有人说她错了,就是在打史夫人的脸。

可是突发事件,就比较麻烦了,按照旧例来吧,显得不好看,可要是改了原来的规矩,史夫人只怕有话要说,张氏目前头痛的,就是贾三姑娘的婚事,她的那个嫁妆,着实是让她为难了。

贾代善的三个庶女,贾大姑娘和贾三姑娘是杜姨娘生的,杜姨娘原是徐太夫人的丫鬟,贾代善征战在外的时候跟着伺候过他,算是贾家的有功之人,后来生了贾大姑娘,就提了姨娘。

贾二姑娘是邓姨娘生的,邓姨娘是史夫人的陪嫁丫鬟,据说长得特别漂亮,曾经有段时间很得贾代善的宠爱。不过杜姨娘和邓姨娘都是薄命的,杜姨娘生贾三姑娘的时候难产没了,邓姨娘则在生下贾二姑娘的第二年,一病去了。因而贾家的姑娘们,都是跟在史夫人的身边长大的,一应待遇,全部相同。外面的人知道了,都说史夫人贤惠,对待庶女也是视如己出。

贾大姑娘比贾政大一岁,贾二姑娘跟贾政同龄,只比他大了不到两个月,两人都是出了徐太夫人的孝期,就被史夫人匆匆嫁了出去,毕竟她们是姐姐,她们没有嫁,贾政不好娶王氏进门。

史夫人给庶女挑人家,可是很讲究的,都是挑的有爵位的勋贵之家,不可能继承爵位的庶出子弟。说起来不仅名声好听,还省了不少嫁妆,谁家的主母会给庶子娶媳妇下重聘呢,聘礼少,嫁妆自然也少,自古皆是如此。史夫人的做法,不能说是有错,只是在张氏看来,显得有些浪费,反正都把庶女养大了,何必随便打发出去,挑个穷苦些的读书人,兴许还能有回报呢。

大燕的勋贵,都是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起家的,前两代可以说是真的英勇无敌,没有他们,就没有大燕的天下。可从第三代起,由于天下承平,大部分人就是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睡觉,像贾赦这样的勋贵子弟,京中枚不胜举。贾赦还好,他是嫡长子,他爷爷和老子留下的东西,大部分是他的,庶子就不同了,尤其子弟多的人家,只要一分家,就跟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

把养了十几年的庶女嫁给这等人,不是浪费是什么,张氏看得出来,史夫人在生活上,真没亏待过她的几位庶女,贾敏有的,她们都有,明面上绝对是公平的,何必婚事上这么短见呢。

贾三姑娘的婚事,和她的姐姐们差不多,史夫人为她挑选的夫婿,是抚顺伯卓家的庶出三子。国公府的庶女嫁伯府的庶子,虽然显得低了一点,也还说得过去,嫁妆数额也是有旧例的。

谁知就在去年,抚顺伯家出了件丢人现眼的事,抚顺伯的长子逛青?楼,为了抢花魁,跟人打了起来,还闹出了人命,更要命的是,混乱之中被他推下楼摔死的,还是他同胞的兄弟。

抚顺伯差点被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气死,兄弟阋墙,还闹出人命,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说不得就要定他一个治家不严之罪,真要闹得凶了,夺爵都是有可能的。抚顺伯先给二儿子办了丧事,又把大儿子杖责一顿,赶回老家去了,伯夫人哭着求情都没用,差点被他一起赶了回去。

抚顺伯总共三个儿子,一个犯了大错,在老家反省,一个已经死了,剩下最后一个,虽然是庶出,好歹安分守己。抚顺伯前些年在战场也是立了功的,要是他跟皇帝求情,将来庶子继承家业,完全有可能。这样一来,贾三姑娘的嫁妆就让人棘手了,是跟她的姐姐们一样,还是适当添加点。

虽说抚顺伯的庶出儿子有了继承爵位的可能,但也只是可能,万一抚顺伯舍不得,将来又把长子接回来,谁能说得清呢。张氏就觉得,不管她怎么做,史夫人都在前面等着她,她依照旧例吧,史夫人肯定会说,她这个当嫂子的苛待小姑子,未来妹夫的身份都变了,小姑子的嫁妆也该增添点,她说给贾三姑娘添点嫁妆吧,史夫人多半就要说她不按规矩办事了,朝令夕改。

贾赦见张氏举棋不定,给她出了个主意,“阿嫣,你也不用为难,有什么拿不定的,直接去问太太,你刚学着管家,不会是正常的,太太管了这么些年,肯定有法子,你多学着点。”

张氏听了低头不语,贾瑚则是一脸崇拜的表情看着他爹,他突然发现,贾赦的推脱战术,在很多时候还是用得上的,就天真道:“娘,爹说得对,你有不会的,只管去问祖母。还有我的血燕,你跟祖母说,让她叫人多买点,不然二婶娘想吃,儿子就没得吃了。娘,你要记得说哦。”

其实,贾瑚并不认为燕子的口水有什么好吃的,不过周围的人都说燕窝吃了对身体好,他也就养成了每天一碗的习惯。荣国府不差钱,再多的燕窝也买得起,不过最珍贵的血燕由于产量有限,不是想要多少都有的,分到每一房的数量非常有限,也就只够贾代善和史夫人,还有贾瑚和贾珠的。

王氏有了身孕,口味比较刁钻,经常打发人到大厨房要各种稀奇古怪的吃食,稍微做得迟了,就说有人怠慢她。前段时间,史夫人把自己份内的血燕分了王氏一些,可能是吃着可口,就找厨房要了起来,张氏哪里有多余的血燕给她,他们长房有的,也就是贾瑚的那一份,她不想生事,就让人分了些给她,贾瑚的血燕不够吃,就只能跟着他们吃白燕了。

让贾瑚自己说,他不觉得味道有差异,可王氏拿腹中胎儿作伐,总给他娘找麻烦,他就忍不了。

贾赦一听贾瑚的血燕竟被王氏抢了,顿时义愤填膺,怒而拍桌道:“阿嫣,你就是太好说话了,你退了一步,有人只怕要进十步。”自从史夫人把贾珠抱到身边,贾代善原本偏移过来的心思,又有些往回倒,贾瑚再是聪明伶俐,毕竟跟着他们,和贾代善有距离,不比贾珠,天天在他眼前。

张氏浅浅笑道:“我不退让几步,在公公婆婆面前,如何显得我们委屈。”贾瑚闻言愕然,严嬷嬷教导有方啊,居然教会他娘以退为进了,看来他的担心,显得有些多余了。

第62章 矛盾第7章 退让第46章 还债第61章 纠结第4章 瑚琏第29章 礼物第45章 大婚第27章 秋狩第71章 薛家第3章 清理第34章 许愿第64章 改向第21章 进宫第9章 因果第72章 完结第29章 礼物第67章 受伤第9章 因果第13章 嫁女第56章 误会第22章 赐福第13章 嫁女第57章 流言第55章 春游第25章 打脸第68章 交底第51章 重逢第41章 画像第66章 战事第67章 受伤第63章 化解第28章 斐然第24章 酒醉第4章 瑚琏第4章 瑚琏第8章 还击第56章 误会第39章 甄贾第26章 真相第54章 表白第27章 秋狩第49章 退婚第63章 化解第19章 伴读第68章 交底第51章 重逢第54章 表白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36章 顿悟第52章 选择第52章 选择第30章 回乡第25章 打脸第2章 偏心第37章 事发第48章 阿福第45章 大婚第22章 赐福第64章 改向第6章 较量第24章 酒醉第15章 再遇第6章 较量第55章 春游第49章 退婚第11章 上学第37章 事发第34章 许愿第71章 薛家第12章 添妆第40章 作死第36章 顿悟第9章 因果第3章 清理第25章 打脸第26章 真相第19章 伴读第23章 赴宴第47章 悲喜第30章 回乡第34章 许愿第4章 瑚琏第54章 表白第70章 儿子第34章 许愿第62章 矛盾第58章 弊案第42章 征兆第30章 回乡第6章 较量第41章 画像第7章 退让第66章 战事第61章 纠结第27章 秋狩第46章 还债第72章 完结第48章 阿福
第62章 矛盾第7章 退让第46章 还债第61章 纠结第4章 瑚琏第29章 礼物第45章 大婚第27章 秋狩第71章 薛家第3章 清理第34章 许愿第64章 改向第21章 进宫第9章 因果第72章 完结第29章 礼物第67章 受伤第9章 因果第13章 嫁女第56章 误会第22章 赐福第13章 嫁女第57章 流言第55章 春游第25章 打脸第68章 交底第51章 重逢第41章 画像第66章 战事第67章 受伤第63章 化解第28章 斐然第24章 酒醉第4章 瑚琏第4章 瑚琏第8章 还击第56章 误会第39章 甄贾第26章 真相第54章 表白第27章 秋狩第49章 退婚第63章 化解第19章 伴读第68章 交底第51章 重逢第54章 表白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73章 番外一 那些人第36章 顿悟第52章 选择第52章 选择第30章 回乡第25章 打脸第2章 偏心第37章 事发第48章 阿福第45章 大婚第22章 赐福第64章 改向第6章 较量第24章 酒醉第15章 再遇第6章 较量第55章 春游第49章 退婚第11章 上学第37章 事发第34章 许愿第71章 薛家第12章 添妆第40章 作死第36章 顿悟第9章 因果第3章 清理第25章 打脸第26章 真相第19章 伴读第23章 赴宴第47章 悲喜第30章 回乡第34章 许愿第4章 瑚琏第54章 表白第70章 儿子第34章 许愿第62章 矛盾第58章 弊案第42章 征兆第30章 回乡第6章 较量第41章 画像第7章 退让第66章 战事第61章 纠结第27章 秋狩第46章 还债第72章 完结第48章 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