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立正

正午时分,番军现身,敌骑浩浩荡荡,可封邑中的凶猛武装却还不曾露面,从回鹘卫到蝉夜叉一个不见,凶鸟更不知道躲去了哪里,城头备战的都是青阳本地守军和原本封邑中驻防的南理兵马。

常春侯一行伫立城楼,几位贵人都默不作声,并无传令之意,只静静地望着敌人冲锋。宋阳稳稳当当,但城头守将等不住了,偷眼观看跟在侯爷身后的太守,目光里满是征询,后者会意对他点了点头。

守将立刻大声传令:弩车绞弦石壁装弹、所有弓箭手踏入垛口……将军的喊声不可谓不响亮,可前面十万骑兵奋起的蹄声、杀声、号角声,把整座天地都搅乱一团,他的号令城头士兵根本就听不见,所有人都无动于衷,只死死攥着手中的兵刃,呆呆望向前方。

守将连喊几声,也只有身边最近的亲兵听到,十几个人立刻散去,登临更高处打出旗语,勉强把命令传了下去,城头这才动了起来,初时还有不少人被敌人大势所摄没注意到旗令,要靠带队长官的推搡或身边同伴的提醒才晓得己方军令已下;而另个方面,又有不少本不该行动的刀斧兵看错了旗号也跟着弓箭手一起跑动,一时间城头乱成一片。

城下万马奔腾、杀气冲宵;城上士兵推搡、慌乱万分。攻守双方高下立判。

眼看着自己手下军容如此,刘太守满脸无奈……也只是无奈吧,并无恼怒愤恨、更无责怪之意,将心比心,看了敌人的凶狠阵势,自己这个当太守都惊慌不已,何况很快就会和虎狼直接拼命的普通军卒?所幸,偷眼观看中刘厚看出宋阳、公主等人并无见怪之意。

也是因为‘偷眼观看’,刘厚发觉面对如此规模、如此气势的吐蕃大军,常春侯面不改色无动于衷。

能有这样的胆量和稳重,不由得刘厚佩服,满心惊慌之中也不自觉地冒出了个太守大人自己都觉得有些无聊的念头:怪不得他能娶到镇西王的女儿,而且还是俩。

似乎察觉到了太守的目光,宋阳转头望向刘厚,对他点头同时报以一笑,一如当年他在青阳选贤台上的笑容,轻松、善良、阳光满满。

眼中的‘空白’越来越少,只因大群敌军越冲越近,仿佛怒潮般从天角尽头倾泻而至,城头上负责艹控车弩与投石臂的士兵已经完成准备,咬着牙死死盯住敌人,他们已经得了命令,只要对方进入射程便直接射击,不用再等军号。

城楼令旗再晃,列位箭垛后的弓手们将羽箭搭于弓弦,只是开始准备、暂时还不用扬弓扩弦,敌人还未进入车弩射程,自然也就距离弓箭更远,现在还不到扬弓的时候。但不知是谁,或许因为心中太过紧张,攥着弓的手心早都布满冷汗,乍一见令旗晃动,抓起箭矢直接弯弓射了出去,另有些箭手一见同伴放箭,根本想都不想就盲从起弓,稀稀落落几十支羽箭向前射出、歪歪斜斜插于地面,仿佛对青阳守军的绝大讽刺。

刘太守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当即便要喝令督军拿人法办,但宋阳对他摆了摆手:“新军入战,惊慌难免,就是一时手滑了,没惹出什么篓子,放一马吧,待会等敌人退去再教训他们几句就是了。”

宋阳声音不高,但所说的每个字都稳稳送入刘厚耳中。侯爷开口太守自会从命,不过于刘厚而言,重点却不再是那些箭手,他琢磨着宋阳的话:待会等敌人退去……敌人会退?他们不扔油瓶子了?

这个时候,被人抬于滑竿、跟在宋阳身后的阿难金马忽然用力一甩手,把怀中的一面令旗高高扔起,还不等小旗落下,大群的石头佬就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三五成群,顶着一面面大鼓乱糟糟的集结于城门内侧,片刻后大鼓安置完毕,石头佬一起抬头,眼巴巴地看着城头金马,等他再给号令。

金马没让儿郎们多等,挥手又投出一面小旗。见了号令石头佬欢呼了一声,他们不去拿鼓槌,而是竟套上了自己杀人的家伙:沉甸甸的实心手锤,旋即论起胳膊……做鼓。

磨盘大小的巨鼓,不知蒙得是什么皮子,黑黝黝的鼓面。

手锤沉重,再加上石头佬甩开胳膊抡动力量,就算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也会被一下子槌烂,可巨鼓却未损,随着手锤落下,鼓声猛地绽放。

石头佬无组织无纪律,但他们人人都是打鼓的一流好手,每十个人围住一面巨鼓,左左右右一共百多面鼓,放眼望去只见那群顶着个驼子的高大蛮子转臂如风、金色手锤此起彼落,隆隆鼓声也随之冲天而起!

山中蛮族在音乐一项上各有技艺,其中石头佬的重鼓堪当翘楚。他们这门本事以前连宋阳都不知道。

在十万铁骑掀起的可怕声浪中,青阳这边无论是喊喝还是号角,所有的声音都被遮掩、无法有效传递,唯独此刻石头佬的鼓声突起,非但没有被敌人的声势压住,反而渐起、渐强,不过片刻功夫就稳稳和敌人的声响抗衡。

鼓点急促却丝毫不乱,迅猛的节奏里透出只有山中蛮才有的古朴,略显诡异,但更多的是厚重……厚重之鼓。

原本嘈杂到无以复加,几乎洗去所有听力的天地中,终于响起了自己人的声音,仿佛一场抗争,更是一份证明:我们还在,青阳还在的证明。

心理使然,当鼓声轰荡席卷、狠狠冲散敌蹄泼风的恶响时,上至城头守军、下到城中百姓,心中的恐惧也迅速消散、渐渐平静。

鼓声震天,番兵还没赢了这场仗,还远远有的打!

依旧紧张,但恐惧不再,由此敌人的冲锋落在城头守军的眼中,居然也变得、变得好看了起来。平心而论,十万铁骑散于开阔地撒开了马蹄冲锋,真真气势磅礴,人生百年难得一见。

大家都在看着外面的吐蕃人奔袭,是以谁都没发现自石头佬做鼓起,宋阳就开始缓缓吸气…一口气吸得缓慢且悠长,完全超越了普通人的极限,足足鲸吸了快一盏茶的功夫,同时宋阳的目光也紧紧盯住金马。

阿难金马则死死盯住吐蕃骑兵,双眉紧皱右手五指不停掐算,不知在计算着什么,终于,就在宋阳这口气差不多吸到尽头时,金马五指一摊开,对着他打出了一个手势。

宋阳立刻开声断喝:“立……正!”

跟着,闹鬼了。

宋阳一声大吼,视线中的吐蕃、整整十万吐蕃呵,真就同时代住缰绳、同时戳在原地再不前进半步,一切都来得太突兀,他们陡然停止对视觉的冲击,甚至比着轰轰冲锋还要更强烈万分,瞬间里城上众人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几乎分不清宋阳那一声吼喝,到底是让敌军奉命还是让时间停顿。

……吐蕃人凶狠野蛮,但他们也不是傻子,当然不会去撒开蹄子用血肉之躯去冲城墙,这次冲锋是他们的传统,只是一个亮相,逞威风来的。他们不会冲进守军的射程白白送死,吐蕃和南理相邻百年,大战小仗打过不计其数,对南理的大型军械无比了解,第一次扬威只冲到力量最大的投石臂射程边缘即止,刚好守军打不到的位置。

可同样的道理,番子了解南理,南理名将又何尝不了解他们,吐蕃先遣的虚张声势早在阿难金马的意料之中,不把真相告知青阳守军,也是金马大伯的意思是:嫩兵新人,总得感受下气氛,闻一闻血腥。至于其他也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刚刚金马就在掐算着番子止步的时刻,感觉差不多时给宋阳打出信号,后者立刻大叫着让他们‘立正’。

时刻掐得正正好,可惜谭图子不在,否则立刻就能编出一回精彩好书:青阳城头常春侯,两字喝住十万兵……‘立正’不存于今生,中土汉家根本没有这个词,但两个字连在一起再简单也再直白不过,几乎是个人就能明白它的意思是:好好站着。

吐蕃大军现在就在好好站着。

番子侵入南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都能懂宋阳喊得是什么,他们事先想不到、此刻更有点想不通,计划中的止步怎么就变成‘奉敌人号令而停’了,一时间都有些懊恼愤恨,以至本应在止步同时铿锵断喝的‘杀’字大吼,也变得参差不齐声势全无。

不得不说的是,宋阳的修为突飞猛进,龙雀转的内劲融入他的吼喝,虽然口号喊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声音不仅传遍全场、让每个人都清晰可闻,其间蕴含的那份霸道戾气也泼洒于天地之间,真正有一份‘霸王喝令,不从者死’的味道。

哄的一声,青阳西城头上所有人都笑了。

宋阳自己笑得比所有人都好看,心里舒坦得没法提了,很有点‘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里张三爷的感觉,前阵子他怀揣‘阿斗’体验了一次赵子龙,这次又客串了张翼德,前生那本三国真没白看。

另外值得一提的,宋阳对着城外大吼,城上的守备都知道他不是向自己人传令,可城下正打鼓的石头佬们不明所以,忽然听到口令,他们认得出宋阳的声音,也都得到过金马的反复教导,知道要听此人的命令,闻声立刻双手一垂傻愣愣地站住,抬起头眼巴巴地望向城头……宋阳也不顾及侯爷的身段,抱拳躬身、对着大伙连连作揖。一下子城头有有些乱,侯爷敬礼谁也不敢当,纷纷都向他回礼,就连双料皇帝李大先生都大笑着向他回了一揖。

‘被立正’了,番子吃瘪,很快军中又响起号角,大军转身缓缓退去,整个军团退出二里之地后,军号忽地一变,番子骑兵又复卷土重来!

较于上次全无区别,吐蕃人气势汹汹,开始第二次冲锋,青阳守军现在彻底不怕了,脸上多少都挂了些笑意,不自居地望向宋阳,盼着他能再把刚才那场好戏唱一遍,可宋阳早都得了金马的嘱咐,知道敌人这次是来做什么,面色郑重立刻传令,声音响亮且庄严:“车弩石壁一近就打、一发即可,打过后所有人盘盾,四墙全城同遵此令不得有误!”话音落处,旗语军令接踵传递,很快所有青阳守军得令。

第二次冲锋仍是扬威,番军不会渡河、撞门、攀城,但他们会冲得更近,不止车弩或石壁、他们会一直冲进弓箭手的射程……士兵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听令总是没错的。待敌人冲近后城头就发动一轮车弩石壁,打入敌阵也不见什么效果,仿佛几块小石子投入浩瀚大湖,转眼就消失不见。青阳守军也不续弹,从上到下所有人都猛地冲到垛墙下,后背紧紧靠住城墙同时身体蜷缩、立起重盾遮住全身,所谓‘盘盾’便是如此,阿难金马笑骂了一声:“小兔崽子们,打仗不见得多灵,‘盘盾’倒学得规规矩矩。”说完,自己也一滚翻下滑竿,在手下护卫下一起去‘盘盾’了。

差不多就在大伙刚刚准备好的时候,番子冲锋的阵势陡然一变,从一盘散沙般的乱冲化作一道长龙围住青阳团团打转,随即城头守军耳中突兀炸起了‘嗡’地一声闷响。

好像有几十只苍蝇同时钻进耳道;声音太沉闷也太纷乱,让人脑中无可抑制地一晕。士卒们不明白怪响究竟从何处来,但城中那些有见识的将领听得明明白白,这种声音只有一个来历:万人引弓、万弓饱弦、万弦齐震的嗡鸣!

不止万弓,而是每一张吐蕃骑兵手中的长弓。

嗡鸣过后,便是风声了。数万破空声汇聚到一起,尖锐就变成了厚重、鸣啸就变成了嘶嗥、杀意就变成了煞气,此刻若有暇再去回味先前那声‘嗡鸣’就会恍然大悟:那嗡嗡闷响,分明是阎罗狂喜中又不想失去矜持、所以捂住了嘴巴的闷笑声。

正午的天色陡然暗淡!近十万根羽箭,汇聚成一片黑压压地云,自吐蕃骑兵手中卷扬而起,直扑青阳城头。

()

第63章 三关第28章 一年第8章 大礼第6章 胡话第67章 小气第33章 追兵第27章 噩夜第27章 前世第120章 突围第41章 裁纸第5章 蛊蚁第35章 同乐第49章 做水第100章 前线第66章 纹身第66章 神迹第23章 送羊第157章 守土第50章 混乱第59章 痕迹第67章 小气第163章 终点第8章 夜客第51章 布衣第28章 破关第29章 知耻第89章 违令第2章 两天第87章 乱花第132章 邪术第94章 翻身第16章 不饿第71章 鉴宝第28章 一年第54章 媳妇第53章 梨涡第42章 小卜第17章 傀儡第20章 死弯第49章 走狗第71章 鉴宝第43章 祈福第136章 军情第29章 璞玉第39章 旧账第30章 械斗第168章 坐、匐、独立与跪第150章 入口第9章 杀掉第33章 追兵第61章 家书第56章 **第38章 玄机第27章 军情第66章 神迹第112章 元帅第17章 傀儡第42章 振翅第163章 终点第19章 朔月第148章 南蛮第13章 株连第90章 帮凶第23章 古籍第32章 一品第105章 立正第141章 生番第1章 一年第109章 夜袭第140章 出山第69章 瑶女第64章 打滚第69章 瑶女第54章 承合第13章 贞洁第64章 打滚第39章 很贵第51章 布衣第32章 躁动第95章 吉日第77章 人头第43章 祈福第45章 伏魔第60章 妖精第78章 赌斗第110章 信物第28章 一年第39章 顾忌第48章 当家第37章 亡国第96章 国难第5章 大闹第12章 红袖第115章 训诫第92章 寒毒第37章 舍利第60章 热闹第6章 胡话
第63章 三关第28章 一年第8章 大礼第6章 胡话第67章 小气第33章 追兵第27章 噩夜第27章 前世第120章 突围第41章 裁纸第5章 蛊蚁第35章 同乐第49章 做水第100章 前线第66章 纹身第66章 神迹第23章 送羊第157章 守土第50章 混乱第59章 痕迹第67章 小气第163章 终点第8章 夜客第51章 布衣第28章 破关第29章 知耻第89章 违令第2章 两天第87章 乱花第132章 邪术第94章 翻身第16章 不饿第71章 鉴宝第28章 一年第54章 媳妇第53章 梨涡第42章 小卜第17章 傀儡第20章 死弯第49章 走狗第71章 鉴宝第43章 祈福第136章 军情第29章 璞玉第39章 旧账第30章 械斗第168章 坐、匐、独立与跪第150章 入口第9章 杀掉第33章 追兵第61章 家书第56章 **第38章 玄机第27章 军情第66章 神迹第112章 元帅第17章 傀儡第42章 振翅第163章 终点第19章 朔月第148章 南蛮第13章 株连第90章 帮凶第23章 古籍第32章 一品第105章 立正第141章 生番第1章 一年第109章 夜袭第140章 出山第69章 瑶女第64章 打滚第69章 瑶女第54章 承合第13章 贞洁第64章 打滚第39章 很贵第51章 布衣第32章 躁动第95章 吉日第77章 人头第43章 祈福第45章 伏魔第60章 妖精第78章 赌斗第110章 信物第28章 一年第39章 顾忌第48章 当家第37章 亡国第96章 国难第5章 大闹第12章 红袖第115章 训诫第92章 寒毒第37章 舍利第60章 热闹第6章 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