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

河内的变局很快传到了平阳,但几乎没引起什么水花,因为天子刘聪御驾亲征了。

七月二十日,平阳郡北屈县北的群山之上,刘聪的天子华盖几乎高耸入云。

大汉朝能打的部队至少有三分之一聚集在此处,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各条山谷之中,严阵以待。

生死之际,刘聪清醒了许多。

五石散不磕了。

女人不玩了。

鱼也不观了。

他披挂上了铁铠,跨骑在雄骏的战马背上,手持弯弓、利刃,一副决一死战的模样。

陈元达抹了抹眼泪。

依稀之间,他看到了当年长平之战时,天子亲率精骑冲锋的男儿气概。

天子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啊。

那时的他不怕死,敢打敢拼,勇猛无比。若非如此,身边也不会聚集一帮豪勇之士,关键时刻夺位成功。

只可惜,朝政稳定之后,天子就坠入了女人的温柔乡里,意气一分分被消磨掉,以至于此。

好在鲜卑大举入寇的关键时刻,天子清醒了过来,御驾亲征,誓与贼人决一死战。

山下已经展开了小规模的厮杀。

禁军诸营悉数出动,就连具装甲骑都挑选好了出发阵地,等待一锤定音的时候。

鲜卑那边亦有具装甲骑,人数比这边少一些,同样虎视眈眈。

但今天的战斗,似乎用不着他们出动了。

狭窄崎岖的山谷之内,具装甲骑不动,鲜卑重骑兵直冲而上。

大汉亦派出甲具精良的侍卫精骑,与敌对冲,一时间人仰马翻,痛苦嘶鸣声不绝于耳。

两侧缓坡之上,鲜卑人气势汹汹,大呼酣战。

与他们交战的匈奴禁军乃轻装骑兵,阵前箭矢挑逗一番后,成功激起了鲜卑人的怒气,待见到他们冲杀过来后,立刻调头就跑。

一边跑,还一边回身射箭,继续挑逗鲜卑人。

鲜卑这边不断有人落马,怒气更甚,死死咬在后面不停歇。

但追着追着,因为山势崎岖,双方的马速都慢了下来,有点跑不动的感觉。

匈奴大队见状,千余骑分成数拨,回身包抄过来。

他们越过小溪,冲过缓坡,驰过松林,骑术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一边冲,一边不停放箭,鲜卑人每每应弦而倒。

在这种崎岖的山谷间厮杀,双方都提不起马速,经常遇到障碍物,或者上山下坂,横跃溪流,整体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在这种环境下,考验的是控驭马匹的能力,考验的是精湛的骑术,双方短兵相接的机会极少,鲜卑人完全发挥不出冲击力的优势,反倒被匈奴人的弓箭射得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打到后面,他们终于崩溃了。

手持长枪的拓跋鲜卑骑兵大面积落马,跪地乞降者数百之众。

猗卢之侄普根气急败坏,又派出一队杂胡轻骑。

厮杀仍在继续……

华盖之下,响起了一阵喝彩之声。

刘聪脸色松了下来。

刘琨勾结拓跋猗卢,自晋阳出发,大举攻打西河、平阳二郡。

晋军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刘琨亲领,主要是他在中山招募的兵众,自太原出发,进据蓝谷,欲自汾水向西,再折而南下,不过才出门就为刘粲所阻,双方于山中对峙。

第二路由幕府监军韩据统率,自晋阳南下,沿着汾水进兵,过冠爵津(俗谓雀鼠谷),进入西河境内,为汉荡晋将军兰阳所拒。

第三路由拓跋普根率领,自代北南下,沿着黄河东岸一路疾行,横穿整个吕梁山区,趁着刘琨两路兵马吸引了匈奴注意力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平阳境内。

从进兵路线来看,前两路兵弱,以晋兵为主,鲜卑兵为辅,正面吸引汉军注意力。拓跋普根率领的鲜卑骑兵从侧后方迂回偷袭,争取一举拿下平阳。

计划非常不错,而匈奴确实也分兵阻击刘琨、韩据了。但怎么说呢,这两路太弱小了,完全没法吸引匈奴主力。

当拓跋普根的踪迹被发现后,平阳震动,天子刘聪带着禁军主力御驾亲征,于北屈县堵截住了汹涌南下的鲜卑骑兵。

匈奴人的反应并不慢。

若让鲜卑骑兵突入平坦的汾水河谷,局势可就不好收拾了。

如今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与其相遇,反倒有利于匈奴步骑。

而所谓北屈县,位于今吉县北,在唐代为慈州治所吉昌县——拓跋普根其实是自唐振武军南下,过遮虏军城、岢岚军、石楼关,进入隰州,再南下慈州。

如果匈奴再发现晚一点,人家就真的进入河谷平原地带了,还好在山区将他们挡住了。

双方至今已在山间对峙数日,大战小战十余场,互有胜负。

拓跋鲜卑南下匆忙,所携给养不多,且为了快速行军,甩开了赶着牛羊一路南下放牧的老弱妇孺。毫无疑问,僵持对他们不利,僵持的时间越长,失败的可能就越大。

刘聪也是打老了仗的人了,非常明白这一点。

在看到双方大战渐渐结束,各自收兵回营之后,他扭头看向廷尉陈元达,神色间颇为复杂。

“陈卿。”刘聪说道。

“陛下。”陈元达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陈卿乃国之柱石,朕所信赖。”刘聪说道:“今可领万人北上西河、太原,抄截拓跋后路。”

“臣遵旨。”陈元达沉声应道。

“再问问山中群豪。”说到这里,刘聪的脸色很不好看,只听他说道:“缘何鲜卑数百里突进,一路畅通无阻?山中百姓,难道都背弃大汉了吗?”

“遵旨。”陈元达应下后,又道:“陛下,鲜卑来得太快,山中诸族未及反应,也是情有可原。值此危急之秋,陛下当宽宏待之。”

“哼。”刘聪冷哼一声,道:“朕是可以宽宏以待,奈何有些人狼心狗肺,蛇鼠两端,却未必是纯臣。陈卿但北上,鲜卑坚持不了几日了,一旦败退,朕便衔尾追杀,届时倒要问问那些山中酋豪,到底是何居心。”

陈元达默然。

比起先帝,今上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之辈,他对此深有体会。

就在数月前,他就差点被今上杀了。

此事源于刘皇后。

今年正月,太后张氏崩,张皇后(太后侄女)闻之,“哀不自胜”,亦崩。

三月,天子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起(huáng,同凰)仪殿。

他第一个劝谏,认为宫殿已够居住,再起新殿实在太奢侈了,惹得天子大怒,欲杀他全家。

群臣为之切谏,天子不从。

关键时刻,刘皇后秘密派人通知暂停刑杀,又上疏死谏,方止。

陈元达知道,刘皇后也是为了自保,不想得罪满朝文武,但她确实是个聪明清醒之辈。

天子就不一样了。

虽然最后勉强赦免了他,但他说的那句话,却让陈元达心中暗凛:“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这话明显带着怨气。

是啊,满朝文武都来劝,天子被迫屈从,但心中一定很不舒服吧?

陈元达知道,他已经被天子记恨在心了。

但他没觉得有多害怕,做臣子的,唯尽忠而已。

先帝待他有大恩,今上纵然奢靡刚愎,但也不是一点不听劝,国事勉力为之罢了,直到他死的那一天。

见天子没什么别的话要说,陈元达又行一礼,准备退去。

“等等。”刘聪喊住了他,问道:“方才河内来报,晋贼邵勋举兵北上,袭扰甚烈。刘安西请益其兵,以攻河阳,卿觉得如何?”

陈元达斟酌了下,回道:“陛下,朝廷已定下‘跨有雍并’之策,便不应更改。河阳三城固然阻我南下之路,早晚要打,却不是现在。”

刘聪一听,微微点头。

其实不止陈元达,朝中基本都这個态度。

晋阳得而复失之后,局势变幻不定,朝廷面临着拓跋鲜卑给予的强大压力,实在难以照顾各个方向。

别说河内了,他们现在连关中方向都收缩了。

刘曜其实打得挺好,凭借一支偏师,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屡战屡胜,一度占领长安。

若非拓跋鲜卑大举南下,朝廷从关中抽调了部分兵力的话,这会可能已大破晋国将吏,使关中局势彻底明朗了。

但世事没有如果。拓跋鲜卑确实南下了,刘曜不得不再度退回冯翊,坚守不出,等待时局变化。

说起来,朝廷其实有些亏欠刘曜了,令关中大好的局面横生波折。

刘曜都这样了,刘雅就更难得到支援了。

说白了,摊子铺得有点大,处处受敌,俨然四战之地,不得不放弃一两个方向。

河内显然处于被放弃的状态,但是——

也不能一点不管啊。

“陈卿。”刘聪迟疑道:“若檄调石勒增援河内,如何?他会应诏吗?”

陈元达毫不犹豫地说道:“今岁以来,石勒、曹嶷贡禀渐疏,但他们还不敢割据自立。尤其是石勒,被夹在刘琨、王浚、邵勋中间,又有镇远将军就近监视,必不敢作乱。此时调兵,多半会来。”

“不敢作乱?”刘聪追问道:“那就是说石勒有自立之心?”

“陛下心中已有成算,臣不敢妄言。”陈元达回道。

刘聪默然。

走到这一步的人,就没有几个傻的。

石勒什么心思,满朝文武不知道吗?只不过投鼠忌器,大家都在装傻罢了。

曹嶷同理。

今年送来的贡赋就比去年少,可见其已滋长了不少野心。

但能动他吗?不能。更没必要。

至少到目前为止,曹嶷还没有明显的反迹,还是愿意配合朝廷大略的。

石勒比曹嶷更需要朝廷的帮助。

他没有自立的本钱,也没有自立的行为。

遮马堤之战,他固然不情愿,终究还是派兵过来了。

此番增援河阳,石勒权衡利弊之下,哪怕再不满,也得装装样子,奉诏出兵。

这就是君臣之间的博弈。

我知道你的心思,你知道朝廷知道你的心思,朝廷也知道你知道……

“传旨,令征东大将军石勒遣兵至河内,尊奉安西将军之令。”刘聪下定了决心,吩咐道。

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六十四章 猎物第六十二章 举荐第一章 县令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章 征辟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一百十七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八章 项目推介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九十八章 肃清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十章 契机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一百五十七章 卖官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动第十章 乱兵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一百三十五章 酝酿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人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十章 围魏救赵(上)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七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五十六章 祭、抚恤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六十三章 最实在的东西第六十二章 举荐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一百四十章 全线出击?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三章 劝羊第三十章 塑造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章 县令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五十二章 谈判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六十六章 蹲坑
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六十四章 猎物第六十二章 举荐第一章 县令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二十二章 决胜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三十二章 磨人第一百十七章 司空出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乱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章 征辟第十六章 利速战第一百十七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干!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一百十六章 来人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八章 项目推介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一十六章 游艺第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平衡第六十六章 赏宅第一百十六章 最后的墙角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九十八章 肃清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十章 契机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一百五十七章 卖官第七十三章 底线思维第一百六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零三章 历史大潮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动第十章 乱兵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一百三十五章 酝酿第八十五章 认清形势第五十五章 昏礼第三十三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十五章 汲桑小贼,何足忧也第八十八章 会见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头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十五章 禽兽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四十六章 价值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人第十二章 无题第一百十章 围魏救赵(上)第五章 风暴之眼第一百三十八章 卖命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七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七十九章 一日破一寨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五十四章 亲迎第五章 学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一百零一章 平静(为盟主浙东观察使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没有回头路第十二章 又要卖命第五十六章 祭、抚恤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五十九章 关中与平阳第六十三章 最实在的东西第六十二章 举荐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阳王(下)第一百四十章 全线出击?第二十三章 带节奏(为盟主非酋国度加更)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一百零四章 试探第三章 劝羊第三十章 塑造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章 县令第一百四十二章 两路进兵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五十二章 谈判第一百十九章 威胁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势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笼中鸟第六十六章 蹲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