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凝思静品 (7)

从书中给我的这一点爱祖国的热情,又从几十年的生活经验里,我深深体会到了“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两句话里所包含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使我为自己能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并愿尽我所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辅导员》1982年第4期)

文学家的造就

文学家在人群里,好比朗耀的星辰,明丽的花草,神幻的图画,微妙的音乐。这空洞洞的世界,要他们来点缀,要他们来描写。这干燥的空气,要他们来调和。这机械的生活,要他们来慰藉。他们是人群的需要!

假如人群中不产生出若干的文学家,我们可以断定我们的生活,是没有趣味的。我们的感情,是不能融合的。我们的前途,是得不着光明的。然而人群中的确已产生出若干的文学家,零零落落地点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看:人类对于他们,是怎样的惊慕、赞美、崇拜!

“天才,天才”“得天独厚”“异才天赋”,我们往往将这等的名词,加在他们身上。现在呢?这等迷信的话,已经过去了。我们对于文学的天才,只有同情的崇拜,没有神秘的崇拜;我们只信天才是在生理心理两方面,比较地适合于他的艺术;并不是所谓“文曲下凡”等等鄙俚的说法。

然而是否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这也是一个疑问。

细细地研究起来,这文学家的造就,原因很复杂,关系也很长远;不是一两句话可以包括过来的。现在姑且以文学家的本身做根据地,纵剖面是遗传,横剖面是环境,怎样的遗传和怎样的环境,是容易造就出文学家的,我们大概可以胪举如下:

(一)文学家的父母——稍远些可以说祖先——要有些近于文学的嗜好。这并不是说小说家的父母,也一定要是小说家,诗人的父母,也一定要是诗人——要是这样,这文学家竟成世袭的、门阀的,还有什么造就可言?——只要他们有些近于文学性质的嗜好,如喜欢花木、禽鱼、音乐、图画,有绵密沉远的心胸,纯正高尚的信仰,或是他们的思想,很带有诗情画意的。这样,他们的子女,成为文学家,就比较的容易些。这就是所谓“得天独厚”,“异才天赋”了。

(二)文学家要生在气候适宜,山川秀美,或是雄壮的地方。文学家的作品,和他生长的地方,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同小说家的小说,诗家的诗,戏剧家的戏剧,都浓厚地含着本地风光——他文学的特质,有时可以完全由地理造成。这样,文学家要是生在适宜的地方,受了无形中的陶冶熔铸,可以使他的作品,特别的温柔敦厚,或是豪壮悱恻。与他的人格和艺术的价值,是很有关系的。

(三)文学家要生在中流社会的家庭——就是不贫不富的家庭。克鲁泡特金说:“物质的,既然已经满足了,艺术的,自然要激涌而出。”自然生在富豪之家,有时夺于豪侈禄利,酒食征逐,他的理智,都被禁锢蒙蔽住了,不容易有机会去发挥他的天才。但是生在贫寒家里,又须忙于谋求生计,不能受完美的教育。即或是他的文学,已经有了根基,假如他一日不作小说,一日不编戏剧,就一日没有饭吃,这样,他的作品,只是仓促急就,以糊口为目的,不是以贡献艺术为目的,结果必致愈趋愈下。俄国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固然是不如屠格涅夫(也是俄国的文豪,和他同时的),然而并不是我真不如他,我何尝不愿意精心结撰,和他争胜……无奈贫乏逼我,不得不急求完工得钱,结果我的作品,就一天劣似一天。”又有尼司璧作的两首诗的断句,如下:全诗见《社会主义的歌谣与抒情诗》(照录《少年中国》译语):

那手民现在就等着我的稿,

我连下星期的酬金都到了手,

但是我若不作便一文都没有,

上帝呵,叫我如何作?

我不会再作了,

咳,上帝,使一家嗷嗷的,

全靠着我一支笔,

偏生我又一行都不能写,

这也像是神圣的爱吗?

于此可知以文学为职业的人的景况,是如何的艰苦,于他的艺术上,是如何的受亏损。虽然是说穷愁之词易工,然而主观的穷愁,易陷于抑郁牢骚,不能得性情之正。虽可以博得读者的眼泪和同情,究竟不是促进文学的一种工具。所以最适宜于产生文学家的家庭,就是中流社会的家庭。既然不必顾虑到衣食谋求到生计,他自己又可以受完全的教育。他的著作,是“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自然就比较的浓厚活泼了。

此外家庭里的空气,也很有关系。文学家生在清静和美的家庭,他的脑筋永远是温美平淡的,不至于受什么重大的刺激扰乱,使他的心思有所偏倚。自然在他的艺术上,要添上多少的“真”和“美”。

(四)文学家要多读古今中外属于文学的作品。这就是造成文学家的第一步了,他既有了偏于文学的嗜好,也必须多读属于文学的作品。读得愈多,机局愈精熟,材料愈方便,思想愈活泼。久而久之,必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以蚕蛾作比喻,在它成蚕的时候,整天里沙沙的只顾食叶,时候到了,身体透明了,便将几十天内所食的叶子,牵成有条不紊的长丝,也将他自己隐在里面,好比雏形的文学家,读破万卷,心中光明透澈,将百家之说,融化成有系统的思想,也将他自己濡浸在里面;然而他是不能永久拘囚在里面的,也要和蚕蛾一般,白衣如雪,咬破茧丝,飞了出去。我们可以看假如蚕儿当初不肯食叶,不但以后不能抽丝,不能作茧,不能成蛾,而且要立刻僵死的。所以即或是个人有偏于文学的嗜好,若不肯多研究属于文学的书籍,他的思想终久是要破产,终久不能勉强造成一个文学家。

(五)文学家要常和自然界接近。自然的美,是普遍的,是永久的,在文学的材料上,要占极重要的位置的。文学家要迎合它、联络它、利用它,请它定格在自己的思想中,溶化在自己的文字里。若只花花绿绿地堆字叠句,便变成呆板笨滞,无神采、无生气的文字。这种和自然界隔绝的文字,我们绝不能承认它是文学。因此文学家要常和自然静对,也常以乐器画具等等怡情淑性的物品做他的伴侣。这样,他的作品里,便满含着可爱的天籁人籁。

(六)文学家要多研究哲学社会学。我们现在承认文学是可以立身的,然而此外至少要专攻一两种的学问,作他文学的辅助——按理说,文学家要会描写各种人的生活,他自己也是要“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然而这不过是“通”,若认真地去研究各种学问,然后取来应用于文学,事实上是绝对做不到的。——文学是要取材于人生的;要描写人生,就必须深知人的生活,也必须研究人的生活的意义,作他著作的标准。照此看去,哲学和社会学便是文学家在文学以外,所应攻读的功课。

(七)文学家要少和社会有纷繁的交际。文学家的生活,无妨稍偏于静,不必常常征逐于热闹场中,纷扰他的脑筋——若考察社会的情形,不是交际,自然又当别论——务要置身于第三者的位置,然后以冷静的脑筋,精确的眼力,去观察它、描写它、批评它。对于各方面既都是客观的态度和根据,便好似明镜一般,表里莹澈,照进去和反映出来的都是明鉴毫发。否则太接近了,自己也有分;“当局者浑”,脑筋不免昏乱,眼光不免蒙蔽,心思不免偏倚,便不能尽情地描写批评,也不敢尽情地描写批评了。

(八)文学家要多做旅行的工夫。这条是和以上的二、四、五诸条都有关系的。天下的美景,不能都萃在一个地方。天下的名人,也不能都生在一个地方。文学的资料也不能都取用于一个地方。文学家因此便须多做旅行的工夫了。看遍天下的美景,交遍天下的名人,观察遍天下的民情风俗;他的文学的资料,便日新月异,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且于他的思想、学问、经验,也更有极大的裨益的。

以上几条,以我看去,似乎可算是造成文学家最普通的径路;如同中学校里的普通课程一般。至于忧郁性,或是乐天性,或是他一生的境遇,都和文学极有关系;但是范围太广——参阅古今中外各文学家的历史,是个个不同的——难以细说,只得从略了。

我想的时候,写的时候,对于自己所说的,都有无限的犹豫,无限的怀疑。但是犹豫、怀疑,终竟是没有结果的。姑且武断着说了,欢迎阅者的评驳。

(原载《燕大季刊》1920年第1卷第4期)

写作文要有科学态度——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

近来,常常得到你们的来信,问我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我想借五四运动六十周年这个机会,和小朋友们谈谈五四运动中的一个要求——科学。我要说的是写作文也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就我自己看过的古今中外的文章来说,凡是感情诚挚,写景真实的作品,总使我感到写得入情入理,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否则,给读者的印象就适得其反。

例如,有一篇描写夜景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我走出门来,抬头一看,呵,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光明灿烂的夜景,使我发生了无穷的喜悦……”

“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两句话分开来说,都是很好的形容夜景的句子,但是一连起来写,就成了“荒唐言”。我怎么敢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前也写过这样荒唐的句子,后来我因病到医院疗养,躺在床上看了许许多多夜晚的月亮和星星,我才体会到曹操的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写景是多么真实!因为“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甚至看不到了。我从前写的什么“星月交辉”,是一句荒唐无知的话。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篇描写国庆节游园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国庆节的公园,是多么丰富多彩呵,迎面的花坛上的菊花和牡丹,争妍斗艳,我的心花也随之而怒放……”这几句话,如果描写的是春节广州的花市,也还有可能,但是在国庆节的北京,菊花和牡丹是不可能在花坛上争妍斗艳的,因为牡丹不是在北方十月开放的花朵。

文章写景不真实,就使得读者对作者的“无穷的喜悦”和“心花怒放”的感情的真实性,也起了怀疑。

小朋友,写文章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古今中外,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千千万万读者评定的,群众是不会忘掉一篇写情诚挚、写景真实的好文章的。对小朋友来说,说老实话不是最容易的事吗?写真情实景不是比扶头苦想、拼凑抄袭容易得多吗?

关于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的经验和教训,我能说的只是这些。祝你们快乐、进步!

你们忠实的朋友 冰心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

(原载1979年5月2日《中国少年报》)

关于散文

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但是若追问我散文是什么,我却说不好。如同人家向我打听一个我很熟悉的朋友,他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好处?我倒一时无从说起了。

我想,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比如说它不是诗词,不是小说,不是歌曲,不是戏剧,不是洋洋数万言的充满了数字的报告……

我也可以说,散文的范围包括得很宽,比如说通讯、特写、游记、杂文、小品文等等,我们中国是个散文成绩最辉煌、作者最众多的国家。我们所熟读、所喜爱的《秋声赋》《前后赤壁赋》《陋室铭》《五柳先生传》《岳阳楼记》《陈情表》《李陵答苏武书》《吊古战场文》《卖柑者言》……不管它是“赋”、是“铭”、是“传”、是“记”、是“表”、是“书”、是“文”、是“言”……其实都可以归入散文一类。我们的前辈作家,拿散文来抒情,来说理,来歌颂,来讽刺,在短小的篇幅之中,有时“大题小做”,纳须弥于芥子,有时“小题大做”,从一粒砂来看一个世界,真是从心所欲,丰富多彩!

散文又是短小自由,拈得起放得下的最方便最锋利的文学形式,最适宜于我们这个光彩辉煌的跃进时代。排山倒海而来的建设事业和生龙活虎般的人物形象,像一声巨雷一闪明电在你耳边眼前炫耀地隆隆地迅速过去了,若不在情感涌溢之顷,迅速把它抓回,按在纸上,它就永远消逝得无处追寻。

因此,要捉往“灵感”,写散文就比作诗容易多了,诗究竟是“作”的,少不得要注意些格律声韵,流畅的诗情,一下子在声韵格律上涩住了!“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这一歇也许要歇上几天——几十天,也许歇得只剩下些断句。

但是,散文却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利得像戏剧的对话。而且当作者“神来”之顷,不但他笔下所挥写的形象会光华四射,作者自己的风格也跃然纸上了。

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这语言乃是他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有音乐性的语言。

我认为我们近代的散文不是没有成绩的,特别是解放后,全国遍地的新人新事,影响鼓舞了许多作者。不但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在写散文,报刊上还有许多特写、通讯式的文章,以崭新的面貌与气息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有风格的散文作者,也不算太少,我自己所最爱看的(以写作篇幅的长短为序),就有刘白羽、魏巍与郭风。

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北京

(原载1959年7月26日《文艺报》)

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7章 遥寄稚子 (7)第14章 遥寄稚子 (14)第21章 遥寄稚子 (21)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44章 凝思静品 (5)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44章 凝思静品 (5)第7章 遥寄稚子 (7)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21章 遥寄稚子 (21)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36章 岁月绪语 (11)第19章 遥寄稚子 (19)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9章 遥寄稚子 (9)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9章 遥寄稚子 (9)第30章 岁月绪语 (5)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25章 遥寄稚子 (25)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47章 乐幽人生 (1)第23章 遥寄稚子 (23)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32章 岁月绪语 (7)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46章 凝思静品 (7)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46章 凝思静品 (7)第19章 遥寄稚子 (19)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14章 遥寄稚子 (14)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49章 乐幽人生 (3)第25章 遥寄稚子 (25)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52章 编后记 (1)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12章 遥寄稚子 (12)第22章 遥寄稚子 (22)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47章 乐幽人生 (1)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13章 遥寄稚子 (13)第49章 乐幽人生 (3)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6章 遥寄稚子 (6)第6章 遥寄稚子 (6)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46章 凝思静品 (7)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33章 岁月绪语 (8)
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10章 遥寄稚子 (10)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7章 遥寄稚子 (7)第14章 遥寄稚子 (14)第21章 遥寄稚子 (21)第38章 岁月绪语 (13)第44章 凝思静品 (5)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44章 凝思静品 (5)第7章 遥寄稚子 (7)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21章 遥寄稚子 (21)第40章 凝思静品 (1)第36章 岁月绪语 (11)第19章 遥寄稚子 (19)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27章 岁月绪语 (2)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9章 遥寄稚子 (9)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9章 遥寄稚子 (9)第30章 岁月绪语 (5)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25章 遥寄稚子 (25)第3章 遥寄稚子 (3)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42章 凝思静品 (3)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47章 乐幽人生 (1)第23章 遥寄稚子 (23)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32章 岁月绪语 (7)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33章 岁月绪语 (8)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11章 遥寄稚子 (11)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46章 凝思静品 (7)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46章 凝思静品 (7)第19章 遥寄稚子 (19)第28章 岁月绪语 (3)第14章 遥寄稚子 (14)第41章 凝思静品 (2)第8章 遥寄稚子 (8)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49章 乐幽人生 (3)第25章 遥寄稚子 (25)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48章 乐幽人生 (2)第45章 凝思静品 (6)第5章 遥寄稚子 (5)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52章 编后记 (1)第15章 遥寄稚子 (15)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26章 岁月绪语 (1)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50章 乐幽人生 (4)第39章 岁月绪语 (14)第12章 遥寄稚子 (12)第22章 遥寄稚子 (22)第17章 遥寄稚子 (17)第47章 乐幽人生 (1)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13章 遥寄稚子 (13)第49章 乐幽人生 (3)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24章 遥寄稚子 (24)第20章 遥寄稚子 (20)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16章 遥寄稚子 (16)第35章 岁月绪语 (10)第6章 遥寄稚子 (6)第6章 遥寄稚子 (6)第37章 岁月绪语 (12)第46章 凝思静品 (7)第29章 岁月绪语 (4)第31章 岁月绪语 (6)第33章 岁月绪语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