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收获 (六)

没有力量可以慢慢积蓄力量。

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坚持不懈,早晚会有聚沙成塔的那一天。

并且那将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力量,不是来自任何人的施舍,当然,也不可能被任何人轻易地剥夺。

如是想着,少年人脸上的苦涩渐渐消散,代之的,则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亲眼看着宁子明脸上的表情由苦涩变成了期许,目光由焦灼变成了平静,传旨钦差张永德在心中悄悄地夸赞。“本以为君贵对他的推崇属于替朋友造势,现在看来,君贵对他,恐怕还是小瞧了几分!”

在临来李家寨之前,他曾经多次设想过对方看到圣旨和邸报之后的反应,其中最为平静的一种,恐怕也会对郭家流露出几分失望。

毕竟,以自家岳父郭威如今的地位和实力,只要稍稍加大一下运作的强度,就能确保石重贵衣带诏传位的事情,被列入只准许极少数高官才准许知晓的机密范畴,而不是如此大张旗鼓地出现在邸报之上。

只要稍微加大运作强度,就可以让朝廷发出诏书寻人,以迂回的方式,确定石延宝的身份,使其不必再继续隐姓埋名。

然而,郭威这回却出人预料地谨慎,把他自己的影响力,始终控制在了不损害皇家利益的大前提之下。如此一来,站在对方的角度,就无法不怀疑他到底愿不愿意给少年人提供庇护了。换做张永德自己跟宁子明易地而处,他恐怕立刻就会大闹一场,然后永远跟柴荣,跟柴荣背后的郭家割席断交。

但是,此刻站在他眼前的宁子明,却表现得极为平静,极为淡然,仿佛早就大彻大悟了一般,哪怕圣旨和邸报上的内容再匪夷所思,都无法对他产生太重的冲击。

“抱一兄此番来定州,除了传旨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发觉张永德一直在偷偷地打量自己,宁子明笑了笑,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岔往他处,“若是没有的话,不妨在山寨里多停留些时日。眼看着就要落雪了,雪后的太行山,看上去别有一番壮丽!”

“没,不,还是不必了!子明老弟无需对我客气!”猛然间被人称了表字,张永德约略有些不适应,愣了愣,笑着摆手,“传完了圣旨之后,愚兄还得赶去太原面见刘节度,所以,所以就不多在此地过多耽搁了。愚兄今天在你这儿里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就得启程!”

“既然抱一兄有公务在身,小弟也不好强留。下次抱一兄再来,请务必多停顿些时日,也好让小弟我尽一次地主之谊!”宁子明又笑了笑,低声发出邀请。

“那是自然,有机会肯定要来叨扰子明老弟!”张永德咧了下嘴巴,干笑着点头。

因为有柴荣这一层关系在,他与宁子明两个彼此之间不能算做外人。但以对方的表字相互称乎之时,却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别扭。故而彼此也没太大兴趣深交,走完了必要的过场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匆匆离去。

因为钦差的到来而热闹了一整天的李家寨,迅速恢复了宁静。议事、训练、修补仓库、播种冬麦,从上到下,每个人的日子再度变得单调而又平淡。表面上,寨子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唯一与先前不同的是,原本处理联庄会事务的聚义厅,被偷偷换了块牌匾,转眼间变成了三州检点使官衙。

至于其他,房子还是原来那般大小,门口的守卫也还是原来那几个敦实后生。墙角处随意种下的梅花,不知不觉间已经长出了骨朵。待到明年春来,便会绽放出姹紫嫣红。

它们是最自由的,他们只管天气冷热,从来不用在乎大堂内那把金交椅上坐的是谁?

在平平淡淡中,第一场雪飘然而落。

按照北国惯例,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室外的各项劳作就要彻底停顿下来。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被呼啸而至的寒风彻底赶回屋子里去,穿上厚厚的棉衣,皮袄,守着火盆和家人熬冬。但是今年,情况却有些特殊,凡是在新建立的三州巡检衙门担任官职者,无论高低,都失去了熬冬的资格。

偏偏大家伙儿还不能在背地里抱怨巡检大人不近人情。原因无他,第一批来自太行山的百姓到了,规模隐隐超过了五千。如果大家伙儿光顾着熬冬,却不能及时将他们安顿停当,这五千人里头,恐怕有一小半儿,会在冬天的狂风暴雪中变成一具硬梆梆的尸体。

联庄会虽然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了巡检衙门,但各级官吏却依旧是原来那批乡间子弟。骨子里的淳朴善良虽然曾经被压制,却未泯灭,心肠也没来得及被官场给染黑。忽然看到那么多和自己父母兄弟一样平头百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家伙儿怎么能无动于衷?几乎不用宁子明做任何动员,就纷纷使出全身解数,将远道而来的百姓们往滱水河畔的无主荒村里头安排。

那些荒村虽然因为去岁遭受过兵灾而人丁灭绝。但大部分房子和院落都基本完好,只要仔细收拾收拾,便可以重新居住。而太行山上下来的这批百姓,又不怎么挑肥拣瘦。见到有现成的旧屋子可住,有大片大片的能随时浇上水的土地可供开垦,一个个不禁喜出望外!开心之余,对巡检衙门的每一道命令,都倾力配合,哪怕是有些命令颇为难以理解,也执行得不折不扣。

如此一来,巡检衙门的一众大小官吏个个都虽然忙得脚不沾地,成绩却颇为斐然。几乎是在短短半个月之内,沿着滱水河畔,就多出了二十几个面貌一新的村寨。盘踞在村寨内部和周围的野狼、野狗,被砍杀殆尽。齐腰深的枯草,也被割了下来,一捆捆丢上了屋顶,将原本看上去有些破旧屋顶,打扮得金光闪烁,焕然一新。

在替自己拾掇新家的同时,百姓们还被巡检衙门给组织起来,修整了这些村寨与大路相连的乡间小道儿,让每一个村寨都有道路通向临近的村寨和县城,而不是孤零零被隔离在外。

正如当初呼延琮所料,县令孙山看到自己治下突然多出来二十几个村子和数千百姓,非但没有恼怒巡检衙门越权,反而高兴得合不拢嘴巴。未等宁子明写信向他解释此事的前因后果,就亲自带着礼物,登门致谢。并信信旦旦地许诺:未来三年,县衙不向流民们收一粒米、一文钱的赋税。非但如此,凡是流民们重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只要三年内没有原主持着地契前来讨要,就暂时归开垦者所有,多少不限。三年过后,每户流民最大可保留十五亩口粮田,按律缴纳赋税。若是有人家所开垦出来的土地超过了十五亩,则多出了来的部分,必须交还给官府。但是,这户人家有权优先向官府租种,田租份额随行就市。

此外,县衙门还会拨出专款,在每临近的五个村落当中,修建学塾一座。里边的教书先生由这五个村子的乡老负责礼聘,但聘金和先生的月供米粮,则由县衙来支付。学塾落成之后,各个村寨的百姓,都可以将子侄送到里边就读,有教无类!

……

如是种种,各项肉眼可见好处,一古脑儿给了十四五个。却从到达直至离开,都没对这批流民们的来历,过问分毫!

“这姓孙的,果然天生就是一块做官儿的料儿!”目送着县令孙山骑着青花骡子的身影,在衙役们的簇拥下渐渐去远,李家寨的寨主李顺儿撇着嘴点评。“只是动动舌头,就把流民的感激给分走了一大半儿。回过头去,朝廷那里又能邀得一场好功!”

在宁子明等人营救陶三春的那个晚上,他虽然被吓了个半死。但是过后却也因祸得福,由柴荣、赵匡胤和宁子明三兄弟联袂推荐,出任了李家寨的寨主。每天借着三兄弟的名号招摇过市,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主动巴结逢迎。

然而,李顺儿的胃口,却早已不是区区一个寨主所能满足。这些日子跟在三兄弟身后世面越见越多,他的内心深处,也对自己的未来期待,越来越高。晚上一个人睡不着觉时,每每暗暗发誓,要抱住三兄弟的大腿绝不撒手!最后要么落个死无葬身之地,要么鸡犬升天!

“可不是么,寻常百姓最在乎哪几样?第一,土地。第二,就是儿孙的前途。他这又做主给百姓们分地,又出钱办学堂,把最容易卖的“好”儿全给卖了!把难做的事情和得罪人的事情,全都留给了巡检衙门!”对于李顺儿的观点,郭信深表赞同。

这回他奉命护送张永德前来李家寨宣旨,差事结束之后,却没有再负责保护后者返回汴梁。而是作为郭家的外派联络人,留在了宁子明身边。恰好宁子明手头上,也没有太多的人才可供使用,于是就干脆让他做了亲兵都头,随时为自己提供保护,并且出谋划策。

“这狗官,非但想要向朝廷表功,并且还看上了垦荒的收益!”第三个站出来,对县令孙山表示不满的,则是陶正的长子陶大春。作为一个读过书,又经常外出开阔视野的地方俊杰,他对孙山的心思剖析得最为透彻。“别人辛辛苦苦开出了的荒地,凭什么三年之后就要收归官府?什么三年之内没有原主持着地契前来讨要?地契的底子存在哪里?还不是在他的县衙当中!而土地的原主人连同原主人的直系亲属纵然死绝了,只要他豁出去力气找,怎么可能连个拐着弯儿的亲戚都找不到?届时再根据衙门里的存底儿伪造一份地契,上门来找垦荒者讨要,案子该怎么判,还不是由着他的那张嘴巴?”

“这……”先前李顺儿和周信两个人的话,宁子明尚可当作挑拨离间一笑了之。但陶大春的剖析,却令他的脸色瞬间大变。毫无地方官场经验的他,万万没想到,在孙山主动示好的行为背后,居然还隐藏着如此险恶的心思。

而按照双方的职责划分,他即便看到了陷阱,也无法去阻止。因为那些陷阱并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着一群来历不明的流民。他是官儿,与孙山才是一伙。他眼下最好的选择,是坐下来,不闻不问,然后再从孙山等人手里分一杯羹。

第一章 磨剑 (二)第七章 劲草 (八)第六章 绸缪 (一)第九章 夺帅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九章 长缨 (五)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一章 家国 (四)第十章 宏图 (六)第四章 饕餮 (七)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迷离 (二)第四章 虎雏 (九)第五章 迷离 (二)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八章 乌鹊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八章 峥嵘 (十)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九章 夺帅 (八)第五章 迷离 (七)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重逢 (一)第十章 宏图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五章 求索 (一)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扑朔(一)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六章 绸缪 (四)第三章 抉择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七章 劲草 (四)第九章 暗流 (二)第六章 绸缪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四章 扑朔(四)第一章 传说 (一)第十章 狂风 (一)第四章 扑朔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传说 (四)第三章 众生 (四)第五章 迷离 (一)第八章 麋鹿 (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十章 宏图 (九)第十章 宏图 (六)第四章 归来 (七)第八章 峥嵘 (三)第七章 鹿鸣 (七)第八章 峥嵘 (九)第八章 乌鹊 (九)第九章 血与水 (三)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八章 三生 (一)第五章 短歌 (五)第四章 答案 (三)第七章 治河 (七)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雄关 (二)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六章 绸缪 (九)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五章 求索 (八)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五章 迷离 (五)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一章 传说(五)第三章 飓风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三章 飓风 (九)第六章 红妆 (九)第一章 磨剑 (七)第三章 众生 (一)第五章 求索 (六)第四章 归来 (四)第一章 初见 (二)第四章 扑朔 (六)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一章 新春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抉择 (一)第七章 劲草 (二)第四章 归来 (十)第一章 初见 (三)第九章 血与水 (二)
第一章 磨剑 (二)第七章 劲草 (八)第六章 绸缪 (一)第九章 夺帅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九章 长缨 (五)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一章 家国 (四)第十章 宏图 (六)第四章 饕餮 (七)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五章 迷离 (二)第四章 虎雏 (九)第五章 迷离 (二)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八章 乌鹊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八章 峥嵘 (十)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九章 夺帅 (八)第五章 迷离 (七)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重逢 (一)第十章 宏图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九章 萍末 (十)第五章 求索 (一)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扑朔(一)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六章 绸缪 (四)第三章 抉择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七章 劲草 (四)第九章 暗流 (二)第六章 绸缪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四章 扑朔(四)第一章 传说 (一)第十章 狂风 (一)第四章 扑朔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传说 (四)第三章 众生 (四)第五章 迷离 (一)第八章 麋鹿 (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十章 宏图 (九)第十章 宏图 (六)第四章 归来 (七)第八章 峥嵘 (三)第七章 鹿鸣 (七)第八章 峥嵘 (九)第八章 乌鹊 (九)第九章 血与水 (三)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八章 三生 (一)第五章 短歌 (五)第四章 答案 (三)第七章 治河 (七)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雄关 (二)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收获 (五)第六章 绸缪 (九)第二章 重逢 (一)第五章 求索 (八)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五章 迷离 (五)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一章 传说(五)第三章 飓风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三章 飓风 (九)第六章 红妆 (九)第一章 磨剑 (七)第三章 众生 (一)第五章 求索 (六)第四章 归来 (四)第一章 初见 (二)第四章 扑朔 (六)第十章 易鼎 (十)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一章 新春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抉择 (一)第七章 劲草 (二)第四章 归来 (十)第一章 初见 (三)第九章 血与水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