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

徐州城的城垣上已经遍布弹坑,李来亨驻足战场一侧,将大军屯守在茶城附近,同样掘壕筑营,与多尔衮做出对峙之势。

多尔衮没有分出兵力,重点攻击坐拥一万五千余铁骑的李来亨,他也是考虑到李来亨带来的这支援兵,几乎都是骑兵。

即便清军离开自己的环壕营垒主动进攻,而且还碰巧将大顺军打败了,他们也没有歼灭李来亨所部的可能性,结果反而可能因为脱离防御工事,将自己处于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地里。

所以面对李来亨的虎视眈眈,多尔衮给出的答案便是全力进攻徐州城。

清军的炮火全力轰击,密集的弹雨满布于天际苍穹之中,一道道烟尘飞过,便在徐州城的城墙和土垣炮台上面,留下一大片震撼人心的巨大深坑。

摇摇欲坠的城市好像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哀鸣声,许都在之前组织铳手和弓弩手射击多尔衮的行动中,反被清军火力打伤,他裹着一臂,继续勉力坚持在城墙上面,率领本地军民趁着战斗的间隙修缮城墙。

因为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的缘故,过去那种使用冰水强化城墙的办法,已经丧失了神奇的效果。

到了这种时候,大顺守军所能依靠的东西,只有城中军民全部携手起来的努力。

一般百姓全部冲向城墙,每个人都竭尽所能,这已经不在话下。男战女运,即便女子,想到清军破城以后大屠杀的结果,也都纷纷投入到了战争之中。

徐州最有名的大文豪阎尔梅,亲自带领着上百名拥有秀才、举人功名的文士,手挑肩扛,承担起了很大一部分城墙工事修缮的重任。

泥泞的污水浸染透了士绅们丝绸做成的绫罗衣物,有的士子实在无法忍受这样沉重痛苦的辛劳,难免流露出投降之色。

阎尔梅则挽起袖子,他将发髻高高地扎了起来,以免头发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但同样,也正是为了保存头上的这“数茎毛发”,阎尔梅才放下了和大顺军之间的成见和仇恨,肩负起了守卫徐州城的责任。

“诸君,徐州城的同仁们,东虏攻势一日凶悍过一日,彭城已在危殆之中。这时候放弃抵抗,这时候选择投降,以东虏在城下的伤亡之重,即便是多尔衮,难道就能约束住那班禽兽放过徐州军民百姓吗?

虏酋率兽食人,磁州、大名、濮州、郓城、巨野,都是什么下场?全城被屠,军民百不存一!

即便投降,背弃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节义,也还需要剃发,还需要易服,还需要以家产犒劳清兵,以妻儿献媚满洲人。

但凡稍有血性之人,难道真能够忍受得了吗?”

阎尔梅的慷慨陈词,并不能打动所有人。还有一小部分士绅文人,这时候心中所想的是即便清军无恶不作,残暴已经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可是……

可是南明呢?

南明朝廷的乌烟瘴气,虽然已经被人们广为熟知。但毕竟和残杀至极的八旗军完全不同,投降南明朝廷,不也是忠义的一种选择吗?

何苦在这徐州城中,备受煎熬。

大家说话间,城墙上就又传来了可怕的轰鸣声。只要有一发红夷大炮的炮弹,正巧落在了炮台的上方或者土垣中间,城中军民就都能听到那种好像黄钟大吕一样的轰鸣声。

接着城墙、房屋、地面就都会震动起来,徐州人中经受过地震的人很少,根本无法想象清军的炮火是猛烈到了何等地步,才能造成这样仿佛大自然威能一样的效力。

此岂非天罚乎?

阎尔梅知道自己无法彻底说服一小撮心怀不轨之人,他专门安排了一批民兵盯住那些士绅,只要确保城中人力能够被完全动员起来。

徐州城的军事资源,一地能够支撑到晋王解围。

阎尔梅这样想着,城内萧条破败的街道上,却突然传来了成片的喝彩声和欢呼声。

他自己沉浸在组织民夫修缮城防的工作里头,已有几天时间没有注意城外战局的变化。只知道是李来亨亲自率领的一支轻骑已到了徐州外围,现在这欢呼声……?

远处谷可成骑马带着另外一队饱经风霜与烟尘的马队,从徐州南关的新城门处入城。入城的骑兵队伍,打着殿左军的旗号,虽然人数不多,而且看起来差不多是人人带伤,肯定是花费了很大功夫才突入城中。

但是徐州被敌人围困,已有五天时间,在人心浮动的时刻,突然有援军入城,哪怕其数量极少,也顿时鼓舞人心,让阎尔梅自己都忍不住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三堵墙!三堵墙!”

那些熟悉大顺军军制的老兵们,都从援军的旗帜号令上看出了这支马队的身份。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除了来迎接他们的谷可成以外,另外一位张洪,便是殿左军三堵墙骑兵的将领之一。

张洪是刘芳亮派来的骑将,他带领一支轻骑奉命向徐州城南面发展,中间遭遇了一些满洲兵和南明北伐军的拦截,但是总体上敌人的包围网,在南面是相当脆弱的。

清军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徐州城的西面和北面,徐州城的南面,主要是由刚刚抵达战场不久的明军负责。

南明军队的北伐力和清军、顺军比起来,都存在不小差距。

所以张洪干脆就直接带着这队轻骑,径直突破了南明官军的封锁,冲入了徐州城中。

他是一个豪勇的战将,对于那些设法拦截大顺军的南明官兵,张洪不怀好意地用李来亨的话嘲讽说:

“这些官军……呸!如今我们大顺军才是官军。应该说,这些东虏的新附军、这些东虏的伪军,看起来人多势众,甲仗精良,可是交上手后才会发现,他们的战斗力甚至还不及我朝民兵。

除了勇卫营出身的部队尚算耐战以外,其他各部,充其量就是对着天空放上那么两箭,好像就对得起弘光开出的皇粮皇饷了。

简直不成样子!”

张洪带援兵入城,还有他轻松击溃南明军队拦截封锁的壮举,都给人心浮动,士气和军心都有所动摇的守军,打入了一阵强心剂。

全城再次化为了欢乐的海洋,谷可成也确认了李来亨已经屯兵茶城一线同清军对峙的详细军情。

他放下了心中的担忧,毕竟以谷可成对李来亨的了解来看,如果诱惑足够大——比如说一次性歼灭满洲人绝大部分可战壮丁——晋王总是愿意付出足够代价的。

谷可成此前,可是多少还在担心徐州城的百姓,就会不幸成为李来亨所需要付出的那一个代价!

“晋王已到茶城,会战在即,谷经略不必多虑了。”

有了张洪的这句保证,谷可成完全放心了。特别是他具体了解到了李来亨已经带来大顺军最为精锐的八万多人兵马,更加确信会战的胜利已经完全操于大顺军之手。

张洪脸上带伤笑道:

“谷经略,晋王让我带话来告诉你,城中这几日要万万小心多尔衮的狗急跳墙。同时也要做好骑兵、野战兵马的休整事宜,一旦城外诸军汇集以后,晋王就会选择敌人防线脆弱处,集中全部兵力一举荡平东虏。

到那时候,城中的可战部队,也需要起到里应外合,同城外援军夹击清兵的效果。”

第七章 左镇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九章 牛相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二章 惠世扬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章 六尚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六章 六尚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
第七章 左镇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九章 牛相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二章 惠世扬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九章 高家寨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章 六尚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六章 六尚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