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

但平西藩的都统杨坤则强烈反对:“王爷拥有今天的权势和地位,全赖有进无退的威名。今日在流贼关前撤退,天下人必以为王爷不过如此,今日权势,还能够享有吗?”

多铎派来的那些满洲官员,希望吴三桂退兵返回长安。目的无非是多铎有意和吴三桂结盟,在西北发展自己的势力,以求得将来和多尔衮争权夺势。

因此多铎即便受到吴三桂无礼对待,依旧不希望吴三桂的兵力有太大损失。

不过像杨坤这些平西藩将领说的话,也未必就准确。

吴三桂自己难道不知道,他能够拥有今天的权势,岂是因为什么有进无退的威名?靠的还不是首鼠两端的投机手腕!

吴三桂面色憔悴,自从他为多尔衮独自镇守陕西以来,因为四面八方到处都有毛贼窜出,他为了平定关中,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到处进行镇压。

至今大小百余战,花费了极大心血才平定了多数抗清武装。

可是转眼间,以关宁名将享誉天下的吴三桂,就在潼关前碰了壁。

一开始吴三桂对于罗戴恩、赵应元这些曹操罗汝才的旧部,根本看不上眼。他认为所谓曹营旧部的战斗力,不仅低于闯贼,而且比一般明军官兵还要弱,根本不可能是关宁精锐的对手。

可是后来李玮群、马进忠、高汝利等顺军将领率兵夜袭劫营,只以很少的兵力就在吴军军营制造出巨大混乱。

这已经让吴三桂渐渐意识到了,所谓的“闯孽余部”并非只是区区“余部”而已。而且这些“余部”之中,也不只是李来亨麾下楚闯具有较高的战斗力,任何一支大顺军队,都是比较难缠的对手。

当高一功率领殿后军其余部队,赶到潼关展开部署以后,吴军的攻关行动,更是很快沦为一场灾难。

其实潼关守军此时不过二万人左右,高一功麾下的兵力以曹营旧部及李过旧部为主,除了防守潼关以外,他还分兵协防洛阳和郧阳、兴安一带,集中在潼关关城的总兵力约二万余人,不满三万人。

但潼关雄城,加之大顺军拥有充足的物资供应,高一功也是大顺军中一位熟悉防御作战的将领。他久镇湖广时,已经完全熟悉掌握了楚闯的新式军事技术,又在岳州、九江等地的战事中,精通了守城战法。

西北天气严寒,吴军冒着大雪强行攻城,士气不振,反而遭到顺军猛烈反击。

高一功从湖北带来了不少随营学堂和武昌讲武堂训练出来的炮兵军官,这些炮兵军官完全掌握了随州制新式红夷炮的使用方式。在有效射击诸元的协助下,守军火炮的精确度让吴三桂倍感吃惊。

即便大雪影响了视线和射界,顺军的新式红夷炮依旧好像长了眼睛一般,如犁耕地,将吴军阵线精准撕裂。

在华阴吴军大营和潼关顺军防线之间,大片大片的雪地已经被炮击摧折为废墟。满地都是吴军败卒留下的残肢断臂,鲜血浸染满了厚厚的雪地,内脏和肠子流的到处都是,血腥味已经不够刺鼻,因为难闻的尸臭味早就严重打击了吴军士气。

吴三桂看着此情此景,两眼发黑,鼻血又大把流了下来。

都统杨坤难掩悲痛之色,悲呼道:

“王爷数番身先士卒攻城,战伤数十创,若确实难以支撑,我军也只有退兵了。但是西贼尚在汉中虎视,此时退兵路上,未必安全无虞。”

平西王的藩下兵全是明朝关宁军与孙传庭重建秦军的精华部分,也是吴三桂左右横跳的立身之本。可是在潼关战线面前,还没有发生多少激烈的攻防战,这些精兵怎么就如此垂头丧气,士气低迷了呢?

吴三桂愤愤握拳:“若是野地浪战,以关宁铁骑和蒙古夷丁突骑的威力,闯孽流贼岂是我的对手?这个高一功,从未听说过他有什么战绩。今天以我平西藩百战精兵,在此并非劲敌之人面前退兵,藩军威名恐怕将要荡然无存。”

那几名多铎派来的满洲官员,反而低声说:“自长安至华阴,渭南沿途皆残破。我们退兵长安,若流贼主动出击,那正好就变成流贼要维持一条漫长的补给线。到时候以平西藩精骑游击袭扰,闯孽必败啊。”

其实现在长安已经半成废墟,吴三桂在陕西的统治中心早就转移到了长安附近的富平县。不过在口语上,大家还是将长安和富平混为一谈。

这些满洲官老爷虽然一心想的是让吴三桂退兵,想拉拢他和多铎合作对付多尔衮。他们的阴谋意图非常明显,满洲人的权谋水平之低下,让吴三桂这个在怀来宴上暗杀了孙传庭的阴谋家感到好笑。

但他也觉得现在继续在潼关打下去,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平西藩的藩下兵即便获得多铎的全力支援,也没有足够力量突破潼关——何况多铎也是避战之人,根本不愿意出力。

吴三桂心生退意,他现在唯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多尔衮。多尔衮此前严令他进攻潼关,牵制流贼侧翼,现在夹河决战还没有结束,自己如果擅自撤兵,将来多尔衮取胜以后,怪罪下来,吴三桂又该如何自处?

他深思熟虑以后终于说:

“夹河之役还在激战之中,近来北面战报传闻,我朝大兵占据上风,闯孽流贼正在节节败退。此时正是我军奋勇前进、乘胜追击的时候,如果冒然撤退,必使摄政王感到惊异莫名。”

但吴三桂并没有继续强攻潼关的打算,他感到高一功防备森严,潼关一带的大顺军又是深沟高垒,吴军没有什么可乘之机。便决定退守华阴大营,同样在华阴一线修筑垒塞工事,与顺军相持对峙。

吴三桂心里打的主意是:

只要平西藩的军队没有从潼关前线撤军,那么他就依旧起到了牵制大顺军一部分兵力的作用,多尔衮将来是没法怪罪他的。

吴三桂现在所等待的就是夹河之役的结果,如果多尔衮取得了决战的最后胜利,那么潼关守军的士气一定大受影响,甚至可能主动撤兵。到时候自己再“乘胜追击”,岂非比现在啃高一功的硬骨头轻松得多?

不过吴三桂对于敌人的严防死守,还是深感无奈:

“我从不知道天下间还有高一功此人!守城竟然如斯厉害?流贼不可小觑啊。这些听都没有听过的人物,随便提一个出来,战法本领却都要远远胜过从前大明朝的那许多边军名将。”

吴三桂自然是不知道后世的历史上,正是李过和高一功负责守卫陕北,让跟着阿济格进攻陕北的吴三桂吃了不少亏。

陕北之战,李过、高一功所部大顺军在战略形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以寡击众,与敌人进行了长期周旋,还击杀了不少八旗将官。更让人吃惊的是,当李自成败出陕西的时候,被清军重重大兵隔绝在陕北一隅之地的李过、高一功所部,居然又冲出重围,全身而退,从陕北一路转战到湖南一带和大顺军主力汇合。

沿途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伤亡!

高一功因为他温和的性格,一直被当做类似田见秀的人物。比起临阵决机,似乎都适合镇守后方。

但从历史上的经验,还有近来高一功防守岳阳、潼关的情况来看,他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特别是在不利形势下,对于有限兵力的运用和把握,手段相当高明。

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章 太原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四章 于大忠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三章 林猫猫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
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章 太原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四章 于大忠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三章 林猫猫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