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

驻在孟津的官军终于要出动了,总共约五千兵马聚集在一处,金鼓动地之声响动于洛阳之北。

河南巡抚李仙风穿着一袭三品以上大臣特赐的红色斗牛服,做足出师派头,在他身后是四名侍立的持扇童子。右边则是陈荩、陈可新两名幕僚,他们分别穿着蓝色和绿色的交领衣,头戴一顶圆形笠帽,静候抚台大人的命令。

在陈荩等幕僚、书记之后,则站着一些身穿青衣,头戴耗笠的人员。他们从事传令及仪仗的工作,有的举牌,有的传令,有的牵马,还有的人手持仪仗性质的刀枪剑戟。

再往前就是副将陈永福和游击高谦了,这两人都穿着金色甲片的山文甲和红色的罩衣战袍。陈永福生的宽额大面,看起来很是忠厚,他戴一顶金盔,盔顶有一撮高高竖起的红色缨毛,头盔上绘有六甲神的图案,并塑有一个真武大帝的小像。

这种类似飞碟帽的笠帽,叫做“大帽”,明军中装备有不少。游击高谦也是类似的装扮,只是他头盔上没有像陈永福那般塑有一个真武帝君的小像。

高谦的身后另有一排传令小兵,传令小兵只穿红色或绿色罩衣,外套一件齐腰甲。手持写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胸口挂有一面红底黄字的“令”字圆牌。

传令兵之后才是真正军阵厮杀的精兵,约有数十百人,皆为陈永福和高谦厚币贿养的精锐家丁。人人顶盔掼甲,外套白色罩甲,手持长刀,气质同其他人决然不同,是李仙风这回收复洛阳的真正倚仗。

明军普通士兵则多穿着大红色和暗红色的布料罩衣,部分人在罩衣之外披挂有红色和蓝色的布面甲。

精锐的家丁部队则穿着白色鱼鳞罩甲,而高层以上的将领,才穿着被时人称为“明甲”的扎甲和山文甲。

明军的军旗,除了主将会使用带有自己姓氏的大旗以外,绝大部分情况下所用的都是代表五行的星图,或者代表金木水火土的神兽图。

从黄河的北岸,吹来一阵暮春时节的威风,旗帜便扬卷招展。金色、白色、蓝色和红色的甲衣在日头照耀下,也有波光粼粼之感,令李仙风对自己官途的前景,增加了稍许信心。

“闯贼已经南下汝州,有嵩山之阻,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回援洛阳。流贼在洛阳拷掠杀戮,驱民如蚁,民不堪其害,人人皆抱有有贼无我、有我无贼的效死之心。只待我等朝廷经制大兵一到,城内士绅巨族必将群起响应,破城杀贼不过翻掌耳!”

陈荩先站出来鼓励了诸将一番,接着巡抚李仙风也正式誓师说:“诸公戮力杀贼,不要辜负朝廷。一俟大兵收复洛阳,本抚一定保奏诸位将军,同左帅一样挂印开府!”

陈永福为人忠厚,他经过陈可新的劝说后,已经打定主意,为剿贼一事献绵薄之力,立即抱拳应声。

而高谦则想的更多一些,他知道李仙风在失陷洛阳以后,官途已经十分渺茫,可是自己同高名衡矛盾很多。若李仙风倒台,巡按高名衡极有可能替任河南巡抚之位,那时候就更麻烦了,所以为自己的前景考虑,眼下也只能为李仙风尽力作战了。

李仙风誓师以后,两队士兵吹起号角,五千兵马也在将领军官们的带头上,高呼起来“戮力杀贼”、“戮力杀贼”的口号。

可惜场面功夫做的很足,各人心中却各有自己的盘算和心思。

官军自孟津南下,陈永福一路官军走谷城山和函谷新关东面的大路,高谦一路官军则从北邙山西侧道路进军。

闯贼似乎兵力不足,没有将兵力放在新安、偃师一带,控扼洛阳的左右侧翼,使得朝廷大军南下畅行无阻。李仙风看手下官军迅速占领函谷新关后,悬着的半颗心也放下来了一半,感到最起码收复洛阳这件事,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陈可新也看着关城,对陈荩说:“王臣兄,闯贼实在不会用兵,守洛阳而不守新安、偃师这两座城池。你说闯贼是朱温,那都是高看了他们,充其量不过方腊一流罢了。”

陈荩摇摇头说:“听流民说,闯贼在洛阳至多只有一千到两千兵力。他们留守洛阳的兵力捉襟见肘,也确实没有余力分兵防守新安、偃师,若真的分兵,才是落入下乘,将被抚台各个击破。”

陈荩说的也有道理,但陈可新同闯贼有夷陵旧恨,心中偏见颇深,因此还是对闯贼的用兵十分鄙夷。很快前面的探马和先头部队赶了回来,禀报在石碑凹一带发现了贼军的踪迹。

石碑凹位于洛阳北郊,是谷城山往东延伸出来的最后一点余脉,横亘在孟津到洛阳的大道上,地势颇为险峻。流贼据险苦守,凭借谷城山东面的丘陵地势,依山傍水,修筑了数个互成掎角之势的营盘木寨,驻兵防守。

石碑凹的地名来源于宋初名将西平郡公石保兴和其弟石保吉的的坟墓,墓前有两座连碑带座高达五米多的神道碑。

石保兴和石保吉两人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结义兄弟石守信的儿子,只是现在宏伟的神道碑早就被闯贼推倒拖走,用作了修筑工事之用。

胆大心细的陈永福发现这处地势颇为险峻的石碑凹木寨后,就请示河南巡抚李仙风说:“豫军自离开省垣,追剿小袁贼以来,未发一矢、未交一刃,徘徊孟津、怀庆,几有半载。将士们对流贼的根底和深浅没有把握,只知道流贼攻破洛阳,因此心怀畏惧。请抚台下令,以狮子搏兔之势,先下此小寨,以壮豫兵胆气。”

李仙风考虑一会儿后,也认为石碑凹一带地形险峻,虽然兵法有“城小不攻”的道理。但河南官军自从被自己打着追剿袁时中的旗号带到豫北以后,确实很长时间没有作战过了,正好用这个小寨来试刀,增长一下本军的士气。

“好!将军勇猛骁悍,求敌若渴,此次露布飞捷,本抚一定为将军表功!”

陈永福马上让自己的儿子陈德,率领五十名精悍的家丁和五百名官兵为先头部队,抢攀丘陵,进攻石碑凹寨。但部队才刚刚派出去不久,就有作为后卫、后劲的后队传令兵赶到中军,向李仙风禀报,说是后队突然遭到了闯贼的进攻。

李仙风和军中幕僚书记陈荩、陈可新几人都相顾失色,陈荩赶忙问道:“流贼都在洛阳,岂会攻到我军的后队,你们不要弄错了,同自己人打起来!”

传令兵再三确认无误,回禀说是在官兵侧后的东北面黄凹处,闯贼另外结有一个营盘。由于黄凹寨不处在大军南下的必经之处,而且寨小兵少,没有被官军注意到,直到豫兵大多经过后,闯贼才趁机袭击了一支后队兵马。

河南人将“凹”念作“洼”,某某凹指的就是在丘陵地中的一片洼地。李仙风估计这未必是闯贼,也有可能是一些趁乱聚啸山林的土寇,不足为惧。

可还没等李仙风放下心来,就又有传令兵赶到,说官军后方另一处小乔凹,也有贼军结寨自守。官军大队兵马一过,贼军就出寨逆袭,抄击官军的后路。

陈可新大感困惑,说:“闯贼这是什么兵法?用兵如此之怪!”

但老于兵事的陈永福脸色却很糟糕,他赶紧派人去联系正在抢攻石碑凹寨的儿子陈德,询问具体的战况细节。

“回禀将军!闯贼据木寨死守,木寨之外掘有两道壕沟,壕沟中遍立竹签、木刺。壕沟之后又立有低矮的土墙和胸墙各一道,皆造有铳眼、炮口,铳弹如雨爆射,我军攀爬抢攻,缺乏防护,死伤颇重!”

陈永福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对李仙风说:“抚台!闯贼在北邙遍筑山寨,是欲据寨自守、分我兵力,趁势夹击抄掠。要破闯贼的阵势,还请抚台集中大炮,摧灭闯贼木寨,使贼势无可凭借依仗,则流贼自破!”

李仙风还未回答,就又有夜不收纵马驰到,马未停稳,人就急跃下马说:“高镇大兵在叶沟为贼伏击,损失颇重,丢失军资器械若干,已先北退至姚凹寨一带固守!”

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七章 顺兵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五章 身后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十二章 鳌拜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七章 鸟铳队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十五章 身后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
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七章 顺兵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五章 身后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十二章 鳌拜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七章 鸟铳队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八十九章 体制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十五章 身后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