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西明

郧西峡谷秋意灿灿,长江怒涛汹涌澎湃。悬岩上,苍松劲柏傲然屹立,山坡上,映山红开得如火燎原。

峡谷天堑,雄伟壮观,只见大队人马乘坐木船木筏,浩浩荡荡,溯江而上,好不威风。那千筏百船的队列中,站着一位脸上带有战伤伤疤的骁悍将领,他穿着一身轻便的皮甲,披挂米色斗篷,背上斜背着一张牛角弓,腰里挂着的箭囊,插着约莫十几支雕翎箭矢。

“制帅,我们已经快到汉中境内了。”

汉江水道上,红日高照,碧空如洗,秋风扑面,让蔺养成感到心旷神怡。两岸陡峭的奇峰绝壁,好像一尊尊列队的金刚,正在欢迎大顺军水师的到来;湍急的江水,引吭高歌,似乎又在为蔺养成一队人马呐喊助威。

阵阵峡风加大马力,仿佛在催促大顺军水师战士们加快步伐,奋勇前进。

蔺养成立在船头,他无心观赏沿途两岸的奇山异水,而是思绪万千,起伏难平。蔺养成回忆起当年跟随起义军诸豪帅驰骋中原的往事,又想到革左五营中贺锦战死于青海、贺一龙被杀于四川、马守应病死于途中,自己和刘希尧这两个资望最浅的人,反而在晋王殿下的幕中顺风顺水地走到了今天。

郧阳一带地势险峻,土地狭促,但等到船队进入汉中府地界内后,景观便为之一变。这里纵横百里,山高林密,但又土地肥沃,兼且拥有易守难攻的地形,难怪刘皇叔和诸葛亮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说什么也要拿下汉中呢!

“走,我们上岸看看。”

蔺养成命令水师将士们把船队停下,带一部分人上岸休息。如今大顺的长江水师,分为东西两支劲旅,西面水师由刘希尧指挥,主力船队部署在鄱阳湖内外两侧,防备郑氏西犯;东面水师主要驻扎在洞庭湖流域,由蔺养成负责指挥。

本来蔺养成是革左五营中资望最浅的豪帅,但因为他投靠李来亨最早,态度又最积极,因此如今地位反而还略高于刘希尧半分。

这回他亲自带领一支船队,往汉中运送军资粮秣,倒不是因为大顺军水师无人可用,而是蔺养成另外负责有窥探“西明”政权内幕的任务。

所谓“西明”政权,这是大顺军内部的说法。

在大顺军内部,李来亨已经开始将北京明廷称为“北傀”,意指同治帝朱慈烺的小朝廷完全是清军的傀儡而已。南都政权则被称为“南明”,盘踞四川的太平天国帝朱由榔的政权,既是因为他们的地理方位在大顺西侧,也是因为该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是大西军,因此李来亨便呼其为“西明”。

西明政权现在已经控制了四川、贵州的大部分地区,据说一部分兵力甚至已经占领了云南北部,其兵力估计已经有十万之谱。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当大顺军在中原同清军决战的时候,就可能遭到腹背受敌的危险。

如今西明朝廷的主政者——“天王”张献忠,他可不是南明那些颟顸无能的党争官僚能够比拟的人物啊!

“你们将军资看好了,对了,既然已经到了汉中境内,那也要先遣人去府城通知苗里琛、贺珍两位大帅。”

李来亨执掌大顺政权以后,已经将苗里琛晋封为兴安侯、贺珍晋封为乾侯。他对大顺军主要人物的特加封赏,很快也延及到了蔺养成的身上,他自己亦是被晋封为了澧侯。

用刘希尧之前在武昌同蔺养成讲的话来说,这就是真正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当初他们为吃一口饱饭揭竿而起,怎么想得到会有今日封侯之事?

一想到自己如今也是被人们尊称为“君侯”的侯爷,将来这个爵位还将世袭给子孙——按照晋王殿下的恩赏,开国侯爵,那是三代不用降袭的——蔺养成心中便美滋滋的,嘴角上不免挂满了笑容。

他带着部下先将一部分船只上的军资粮秣卸了下来,在兴安附近同汉中守军汇合后,便将这些物资交割于本地守军,其余粮船也渐次开到汉水码头处卸货。

蔺养成等人还没有到汉中,苗里琛和贺珍两位位高权重的侯爵制将军,就一起到方山关迎接他,给足了场面。

毕竟蔺养成是革左五营的豪帅之一,即便他的资望在革左五营中最浅,那也至少是和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同一辈分的人物呀。

也正是因为蔺养成和张献忠有旧的这层关系,李来亨才会命他伺机窥探西明政权的内幕情况。

“兴安侯,乾侯,两位如此远迎,是将折煞于我啊。”

苗里琛还是那副老实沉稳的模样,好像一块石头砸进去,都砸不出两个水花的样子;贺珍的心思就活络多了,他本来就混过明朝的官场,逢迎往来的本领当然远在苗里琛之上,要摆平一个蔺养成也是手到擒来的。

贺珍一路同蔺养成攀谈,为他介绍他们留守西北的种种功绩,话语里当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吹嘘,不过倒也提到不少实在东西。

“汉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东虏虽然已经占领了长安,但长安早被吉贼烧成一片废墟,晋王撤军时又将省城城墙完全拆毁,所以东虏虽然占领长安,但却不入长安城,而是将省府衙门官署都移至渭北的富平。”

苗里琛也跟着补充一句说:

“除了官衙外,就连东虏驻节西北的伪义王吴三桂开科取士,都是在富平进行的。”

省府官署衙门偏居一隅,政治地位与地理位置不相称。多尔衮返回北京后,吴三桂暂时驻节富平,他麾下的省级官员寄居于属县之地,多有假手地方之亊,富平因此一跃成为清廷的政冶重镇之一。

吴三桂之所以选择长安的属县作为省署临时驻地,是考虑到富平城墙完备,有利于安全,加之长安府地区控扼关中,不可有失,需驻以重兵,移于他府,皆为失策。

富平以属县之地,担负各衙门的运行,且需完成本县税赋征收任务,责任繁重。有首县之责,而无首县之利,首县征调免粮之例多不行于富平,县民与各上宪多有隔阂,如今清军又悍然在西北推行剃发令,更是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使得一部分没有跟随大顺军撤离关中的本地绅民,也在百般无奈下,逃至汉中避难。

当然,汉中亦非天堂。

大顺的营田改制,是在所有辖区一体推行。那些剃发令推行以后才逃难而来的北来侨民,本来抱的主意,是投靠他们在本地有钱有势的远房亲属或者同年士人。

但等到他们真的来到汉中以后,才骤然发现“流贼掠我资、均我产,贼心未变,贼性难改,贼依旧贼也”,只能望着义王吴三桂那只要剃发留辫就能安享富贵的富平城,发出怅然若失的感叹。

不过有一说一,如今大顺军对于有产士绅阶层,固然还存在种种限制和打压政策,但政策的严厉程度,根本就达不到一些奸民到处谣传的“流贼掠我资、均我产”的地步。

本来在湖广,营田制推行以后,一般只留给地主一成田息。但在中原一带推行营田制时,李来亨为了加速完成改制,同时又为了降低士绅阶层的反抗烈度,甚至在部分地区放宽为了保留二成甚至是二七五田息的地步。

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十二章 鳌拜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
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十二章 鳌拜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