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祖回乡

光中二年八月,林猫猫等备选女官在顺军士卒的护卫下,已从扬州启程。她们沿运河坐船到徐州的时候,就听到了二圣车驾已经离开开封,一同前往陕北祭祖的消息。

道路上都传闻说,李过、李来亨父子要回米脂老家去祭祖,已经改名天保府的延安方面,也正在日以继夜地为这一盛典赶修行宫和陵园。

可是长安还在秦逆西寇的手中,从长安到米脂大约一千一百八十里,沿途另外有不少州县处在孙可望的控制下。

听说光中天子李过的身体很是不好,林猫猫心想天子和监国在这种情况下去往陕北,肯定是西北局势要发生什么变化了。

她心思很机敏,是一块做秉笔女官的好料子。

事情的发展大抵不出林猫猫的预料,自从去年暮春顺军在徐州击败多尔衮以后,西北地区以吴三桂和多铎为首的清军也就不再有什么气候了。

多铎虽然将张献忠射杀,但吴三桂于内忧外患之下,也没有别的什么法子,最后在顺军和西明军的夹击下,只能将多铎绑缚起来投降——

吴三桂还拜了比他小十岁的孙可望做义父,改名孙三桂,据说一开始是被孙可望封为了燮王。后来西明军拿下长安以后,孙可望又以孙三桂没能阻止多铎射死张献忠为由,贬去了孙三桂的王爵,将孙三桂改封为顶天燮。

这个奇怪名称的爵位,据闻是张献忠某次做梦梦到天父,授天父旨意发明出来的新词。

孙可望以逼降清军余部的功绩,再加上拥立幼天王的定策之功,在西明四将军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盟主地位。

从此西明朝廷便形成了明帝祭社稷、天王享国祚、东王执权柄的权力结构。

孙可望占领长安以后,一度派遣艾能奇发兵攻取潼关,自己和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领兵北上,准备收复西营多数老兄弟的故乡延安。

但负责防守潼关的顺军殿后军权帅高一功,没有任何悬念地击败了冒然前来进犯的艾能奇。

当时正在太原一带召开群臣大会,议论是否趁北伐辽东之际,将大顺首都迁徙到北京的李过、李来亨父子,获悉孙可望带兵进犯陕北的消息以后,立刻从山西渡河,亲自领兵护卫天保府。

李来亨督率殿中军、殿右军及清军各路降兵,共约八万人马,再度追到野猪岭堵截孙可望,重演了他当年和多尔衮在此对峙盟誓的一幅场景。

孙可望很快就发觉了顺军已有有所准备,大军云集陕北的情况。李定国又向他汇报孙三桂的降军皆蠢蠢欲动,活动在甘肃一带的顺军游击部队米剌印等部也正在向陇右大举进犯。

孙可望权衡利弊,即在野猪岭下向李来亨问好,请求顺军让西明使者可以前往延安祭祖,并请李来亨代为西明诸将保护好张献忠的桑梓坟墓。

李来亨考虑到徐州大战以后,顺军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彻底扫灭清国的残余势力为主,他也无意立即和孙可望开战,于是便尽允西明要求。

二人在野猪岭下达成君子协定,顺军默认孙可望占领长安、汉中和渭南之地,西明则不得侵犯陕北,也不能向甘肃发展,同大顺军争夺地盘。

到光中元年冬天时,米剌印已经陆续收复甘州等地,使得河西走廊与宁夏、庆阳一带连成一片。李来亨于是便决意在来年,借举办祭祖大典的理由,调集兵力至河套一带,重新部署西北局面。

无论李自成、李过家族的祖坟,还是李来亨家族的祖坟,皆在陕北的缘边地区。明朝中期放弃河套以后,蒙古游骑袭扰所至,倏忽间便可抵达延安一带劫掠。

如果还和明朝一样对河套地区放任不管,那么大顺的龙兴之地就将长期处在蒙古游牧部落的威胁之下。就连一些不过几百帐的小部落,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杀到大顺米脂祖陵附近,焚杀劫掠。

就像朱元璋对凤阳的重视一样,即便李来亨本人没有强烈的血缘、地域观念,可是大顺满朝文武,多为陕西籍贯,开国元勋更是多以陕北延安府人士为主。

这些勋贵永远都不可能接受:

自己的桑梓故乡一直处在蒙古人的威胁下,动不动就被一些小部落放火烧杀抢劫。

李来亨对西北的重新部署,因此得到大顺政权中势力特为强大的“秦党”一派强力支持。

光中二年春,刘芳亮指挥大顺殿左军恢复永平和山海关后,又在四月间派兵出关,收复了已经被清军主动放弃的宁远卫后,便在此留兵设守,重新修缮城池。

大军则陆续向榆林、宁夏一带调集,准备根据监国的要求和部署,对于盘踞河套的蒙古土默特部展开反击,以确保大顺龙兴之地的安全——总之,对陕北起家的顺朝来说,河套是无论如何都必须确保的一块要地。

“群臣谁敢言弃套者,即是欲使孤弃祖宗龙兴之地,大逆不道,理应处斩。”

复套,就属于顺朝的政治正确之一;而将来为了确保河套的安全,向西开拓,也势必成为自然而然的政治正确。

在李来亨的一生中,有过无数次行军,而这一次特别令他心怀欢畅、意形飞扬。其实这不是行军,而是一次盛大的出行;也不是一般的出行,而是作为开国新君和皇太子,回老家祭祖的一次故乡行。

启程的日子是由礼政府尚书巩焴择定的吉日。那天,方以仁、顾君恩、郭君镇、刘芳亮等文武群臣都和御驾一起前往米脂。

随后患有重病的李过骑在一匹温顺的老马上,李来亨则在前面骑快马引导,父子二人率领若干随驾文武和一万多士卒向李自成和李来亨的老家出发。

沿途每到一处州县,父老百姓都结队拜伏道左,高呼“万岁”,声如雷鸣。方以仁率先准备了银两,沿途散发,赈济贫民。当队伍过了绥德,走在前往米脂的最后八十里路上时,万余将士金鼓喧天,戈甲耀日,旌旗如云。

而闻讯的百姓更是扶老携幼,潮水般涌来欢迎。很多老人手擎着香跪在地上,想着延安出了一位太平天子,开国以后,治世终于就要到来,十几年陕西人间地狱的局面终于彻底结,想到此,不禁激动得热泪纵横。

李来亨也和激动,他将自己的两位王妃罗颜清和刘幼辞都带回米脂老家,乡人中在顺朝已有很高地位的庆叔李长庆和制将军李世威也都随行着。

他思绪万千,有时想起在竹溪县做民夫时被官兵毒打的往事,有时想起和方以仁南下随州时的经略岁月,有时又想起北上抗清以来数年间取得的辉煌战绩。

到最后,李来亨想得最多的,则是自己对于天下的种种规划和蓝图。

“孤已平灭满清……可这仅仅是开始。东至新大陆,西抵康雍乾的极盛版图乃至于高仙芝曾到过的极西之地,北达冰洋,南则开拓至南方大陆,如此广阔之世,尚待孤的奋斗。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孤要将大顺治理为皇太极、多尔衮根本想象不出的理想之国,看着吧,我大顺自当远胜大清。”

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四章 于大忠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四章 女官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
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四章 于大忠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四章 女官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