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

“用卿兄……逢此祸乱之世,你我竟然尚有重逢之日。”

许都在沛县发出号召以后,徐淮境内便风起云涌,不仅绿林豪杰、奴婢贫农,纷纷聚集到沛县为大顺军做出支援。

而且还有许许多多老家在大顺军控制区内的明朝士绅、官僚和有较高功名在身的文人,也纷纷前往沛县,投入了许都的账下。

在这些人中,尤以阎尔梅为一个表率性的人物。

阎尔梅,字用卿,他是沛县人,又是明朝崇祯三年的进士。更为重要的是,阎尔梅还是复社巨子,名动一时的诗文家,与复社一系出身的方以智、陈子龙、许都等人,本来就是关系十分密切的故交老友。

阎尔梅本来和方以智、陈子龙、许都三人一样,都曾经投入史可法的账下担任幕僚。只是方以智、陈子龙和许都在徐州归诚大顺军,阎尔梅则是在史可法被高谦裹挟往江北以后,才投入史可法的幕下,因而错过了归诚大顺的机会。

当然按照阎尔梅本人的立场,他很大可能也未必就会像方以智他们三个人那样,很干脆地投奔李来亨。

阎尔梅视社稷道德为立身立人之本,在后来的历史中,比起为清廷献计献策,又一次挖开黄河来水攻山东抗清武装榆园军的侯方域,阎尔梅刚好相反,顺治四年时阎尔梅就已经化妆为僧侣参加了榆园军,积极组织抗清活动,虽然屡屡失败,但仅凭他百折不挠的坚持,就不是侯方域那等人渣可以比拟。

复社与东林党的渊源极深,东林党中的确存在不少名不副实的人物,复社也总是因为言辞大过实际,在南明短暂的历史上,没有起到良好作用。

可是比较背叛民族的汉奸数量来说,复社中的确有侯方域这样的败类,可是也不乏夏允彝和阎尔梅这样让人感到值得敬佩的义士。

钱谦益可谓明清之际的诗坛盟主,大学问家。然而他在阎尔梅这等一般诗人骚客面前却显得十分失败。

康熙元年,阎尔梅见到了一直心亏而蛰居故里的钱牧斋,尽管钱牧斋有红袖添香,有绝代佳人催发其诗兴,然而在阎尔梅“大节当年轻错过,闲中提起不胜悲”的指陈之下,钱牧斋亦只有羞赧而已:“古古善骂人,当世无所推许。”正因为阎尔梅心底的坦荡,才敢于直陈当时的大诗豪。

阎尔梅的一句“死将为厉鬼,生且做顽民”,无论是对于大顺军来说,还是对于愿意抗清的明军明臣来说,都是一句足可以并且应该去刻入灵魂和骨髓中的话语。

在一个将汉人视作仆隶的反动帝国里,遵从就是背叛,忠诚就是出卖,死之人是要为动摇大清的统治而死,生之人则至少要做“顽民”,即便没有反抗的力量,也要顽抗地不为反动帝国的统治添砖加瓦。

史可法被高谦裹挟去江北以后,沦为了军阀的政治俘虏,他在弘光朝廷里的日子过得也很不好,多年积累下来的政治清誉,已经差不多全部败坏在了高谦的手上。

史可法的日子都这样困难,那么作为史可法幕僚的阎尔梅,自然更不用说。

弘光朝廷是糊不上墙的烂泥,但阎尔梅以忠义自诩,并不因此就背离那乌烟瘴气的江南小朝廷。

给了阎尔梅致命一击的,是江北三镇军阀提倡的北伐之事。

本来,阎尔梅自己就是首倡江南北伐之人。他曾经劝说过史可法利用黄鸣俊和朱大典组织的浙勇“渡河恢复山东”,也曾经劝江南君臣厉兵秣马作为和大顺军谈判的地盘,还曾经希望弘光皇帝派出一个重要的大臣领衔,组织使节团前往徐州或开封和顺军和谈。

但这些事情,完全被弘光君臣置于一旁。

正相反,弘光君臣在清廷大学士刚林的唆使下,在战略上已经彻底倾斜向了“联虏平寇”的一侧。

这对老家就在沛县的阎尔梅来说,不啻为一个最大的打击。

因为按照清军一贯表现出来的作风,如果南明军队真的和清军联手背击大顺军,一旦顺军在徐州战场失利,那么阎尔梅的故乡沛县必然遭到一场空前的灭顶之灾。

当此弘光君臣乱政之时,被阎尔梅认为可以领江南士林之望的史可法、钱谦益,却没有一人能够做出有力的反对。

李建泰、苏观生这些北来大臣,虽然有心反对江北三镇背击顺军的谋划,可是却缺乏足够的力量,结果只能是有心无力。

黄鸣俊、朱大典也都掌握一定兵力,福建郑家更是势力庞大,但是除了一个郑森曾经出言反对以外,这些人,竟然没有一人提出过尖锐的反对意见。

眼见南明军队配合清军夹击徐州的计划,已经迫在眉睫。对于阎尔梅的故乡沛县来说,一场大屠杀似乎同样在劫难逃。

他终于对南明朝廷彻底失望,正在此时,许都在沛县接见了徐州境内各县的父老乡绅,“宣传”了大顺军的政策,并且很快就将这些宣传传入了南明军队的控制区内。

其时阎尔梅本来就已经因为对朝政彻底失望,离开了南京,准备返回沛县老家隐居,即便是死,也要和父老乡亲同死。

他到徐州附近时,突然听闻了山东招讨使许都的名号——这个名字对阎尔梅来说并不陌生。

阎尔梅二十一岁时游学江南,结交了许多复社文人,在这过程中自然认识方以智、陈子龙、许都等人。

特别是许都名声在东南极大,阎尔梅对许都的豪侠之风,素来敬仰。他在徐州附近听说许都竟然已经是大顺军的山东招讨使,精神世界无疑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抱着这样的疑问,阎尔梅仔细了解了许都派出士兵宣传的大顺军种种政策。他终于骤然发现,或许明朝的灭亡已经是寿终正寝,新的王朝正在中原大地上慢慢升起,而这个新的王朝,也势必将承担起保卫中华、驱逐鞑虏的任务。

“许生,谁能想到你竟然成为了流……竟然成为了大顺军的山东招讨使?将这件事说给你的浙江乡人们说,谁又会相信呢?”

阎尔梅很快就赶回沛县老家,他正赶上了清军猛攻飞云桥的时间。但许都和阎尔梅是多年的故旧,许招讨可谓是立马就放下了手头组织民夫的一切工作,率先跑来接见了阎尔梅。

“用卿兄白衣入朝,在江南朝廷中竟然不能得志,弘光君臣的腐朽无能,从此处也可见一斑。”许都直言道,“眼下睿酋多尔衮兴兵数十万进攻徐州,大顺朝的生死存亡都系于此城,用卿兄,大顺的晋王爷乃天生神人,往往用人于草野之间,我不会劝说你立刻归诚大顺,但也希望你多看一看,多想一想,了解一下,现在的大顺军究竟是一个何等模样。”

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三章 林猫猫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七章 鸟铳队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章 惠世扬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七章 鸟铳队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
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三章 林猫猫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七章 鸟铳队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章 惠世扬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七章 鸟铳队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