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

麻城始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之手,石勒以其部将麻秋南下戍边,建筑边城,命名为麻城。

可是这座北虏用于对抗南朝的边城,后来却屡屡成为南方汉人抵抗北方野蛮民族入侵的要塞,南宋时麻城就已成为了边关重镇。为抵抗蒙古人的兵锋,麻城就像当时四川的州县一样,将县治从平地迁往县东八十里的险地什子山,从此养成了麻城寨民的好战质朴之风。

蒙元灭宋以后,虽然重新把县治迁回破败的古城,可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统治者,虽然征服了东起黄海、西至多瑙河的广土众民,却征服不了被压迫者不甘被奴役的内心。

风云变幻,“八月十五杀鞑子”,百万红巾军揭竿而起。麻城铁匠邹普胜等人扯旗造反,拥戴罗田人徐寿辉为王,建国改元立都,连克黄州等郡县,开辟后斩断蒙元朝廷一臂的徐寿辉天完政权和陈友谅大汉政权。

黄麻寨民战斗之风,由斯更盛。

经过有明一朝两百多年的经营,麻城又从一个蒙元统治下残破极矣的山寨之乡,发展为了人口稠密、百业兴旺的全楚名邑。

理学乡绅又日渐增多,万历年间,奢侈之风弥漫朝野,兵部尚书刘天和之孙刘守有在西畈建刘金吾濠,河南道监察御史邓楚望在南关建筑有百可园,兵部右侍郎梅国桢在北关修建有环阳楼,琼州太守周柳塘在西关也修有一座缘仁馆。

其他如尚书李长庚的衡门第,翰林梅公岑的尺五天,名士曹胤昌的立浪园等等……名目极多,争奇斗艳,千姿百态,名流官绅不计其数。

麻城既然有着强悍直扑的民风,又聚集着数量繁多的致仕官员、士林名流,也就无怪乎梅之焕致仕回乡以后,在没有朝廷的任何支持之下,还可以建立起众达万人之上的团练武装沈庄军。

可是正因为如此,这样一支强大的兵力掌握在一个不受朝廷直接控制的在乡士绅手中,不可能不惹起什么非议来。

梅之焕虽然是能吏,可他长期在九边边关做官,于湖广本地官场中人脉较少,沈庄军的战略又一直只是固守黄安、麻城一带家乡,虽然拥众万人,却从未离乡协助楚军作战过。

这样的一支兵力,自然是让督师丁启睿和巡抚宋一鹤都分外眼红。

他们既眼红沈庄军的实力,时时意图想方设法将这支团练抓到自己的手心里,又嫉恨梅之焕只顾自己老家的做法,对沈庄军不支援湖广官军,致使张献忠来去自如大感愤懑。

丁启睿现在倒还好,自从他打着追剿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的借口,离开湖广跑去安徽后,就海阔天空,每天只要同江北明军打打配合,前后堵截一下西营就好,可谓乐不思蜀,即便崇祯日日催促,都要想尽办法拖着不肯回湖广。

可宋一鹤就头痛死了,他手上机动兵力本就很少,如今又有李来亨一部闯军攻入随州,置官均田,显露出长久经营的意图。

近来这个小李贼更是攻占应山县,击破大别山中的牛心寨,收编了不少大别山寨兵,兵力大约又有增长!

每天都有十几名从随州逃亡的乡绅到武昌的巡抚衙门诉苦,说的全是“田产为土棍所占”、“搢绅沦为编户隶民”一类的废话。他们每日都派人到衙门大堂,非要逼迫宋一鹤出兵收复随州,宋一鹤虽然贵为封疆大吏,可他知道这一大群士绅背后的同年、姻亲关系甚为复杂,一旦处置不周,自己早就摇摇欲坠的乌纱帽,当真将要完蛋。

“督师辅臣杨文弱药石无医、死在沙市,保督杨文岳在逮去北京的路上自杀,秦督傅宗龙也在项城被闯贼斩杀……这些高我一头的督臣全都死了,可我却能活到现在,还能保住官位,靠的是什么?就是明哲保身,隔岸观火,只要流贼的刀刃没有架到我的脖子上,凭什么要我去和流寇拼命?”

宋一鹤和方孔炤一样,出任湖广巡抚以后就在身边带了几名子侄,既是让他们得以参与机要、学习公务,也是给这些家族里的晚辈一个开拓眼界、结识官员的机会。

现在他就指着杨嗣昌、杨文岳、傅宗龙几人的下场,给自家晚辈好好教育了一番“为官之道”,说道:“皇上用丁启睿为督师,不料他近来昏瞀持甚,谬误极多,躲往皖北避战,想来官运是不久了。一旦丁启睿去职,督师将用何人?若汪乔年在河南有所振作,或许便用他了,但我观闯贼兵势若烈火鼎盛,汪乔年能保得性命已算不错,遑论督师?”

他的子侄晚辈们听到这话,都很恭顺地称赞宋一鹤见识深远,远超汪乔年等人,督师之位或许就将落到宋一鹤的头上。

“古有明训,所谓‘上兵不战’,‘止戈为武’。倘能不战而屈人,岂不大妙!我屯兵分守湖广四境,闯贼即便据有随州,可它野无可掠,战无可取,也只能退回河南。如此不战而保湖广四境平安,用兵之妙存乎于心,岂非一般搢绅所能了解?他们现在到处谣传我收受流寇贿赂,要不就说我是畏战惧贼,真是一派胡言、岂有此理。”

宋一鹤现在最烦的就是那些随州逃亡士绅,他们家产多在随州,当然想方设法要让宋一鹤出兵收取随州城。但闯贼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他不过是在用镇之以静的战略,这些人不明白宋一鹤的苦心孤诣,到处造谣他畏战惧敌,图谋何在?

Www ▲т tκa n ▲co

说不定是受了流贼唆使啊。

“前线之事,瞬息万变,那些士绅怎么懂得这些事情呢?大人报国心长,用心深远,即便一般愚民不能理解,但想来圣天子一定能明了大人用意。”宋一鹤的一位族侄站起身来,拱手道,“近来大人守在四境的战术已产生了很大成效,汉东商旅稳固,黄、麻一带还有商民昨日献来万民伞,正印证了大人用兵之利。”

宋一鹤眉毛一挑,他知道丁启睿表现拙劣,督师位子绝对坐不了很久,之后秦楚豫三省督抚官职必然会有很大的变化。宋一鹤知道自己一个巡抚很难骤然跻身督师之位,而且他对现在被架到火上烤的督师也不感兴趣,但若有机会升任督臣,那么万民伞这个政绩还是很有用的。

“这真是好极了,黄麻商民知晓我的苦心用意,着实难得。”他抚须轻笑,更觉得坚持不出兵随州和李来亨作战,是对中之对的做法,“除万民伞外,还送来了什么?”

“回禀大人,除了万民伞外,黄麻商民还送来纹银八千两犒军,当地有名的一家商号恳德记,还特地准备了一副夏禹玉的山川图。”

“夏圭的山川图吗?”

“正是。”

宋一鹤对那八千两白银倒无所谓,可是夏圭号称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水墨苍劲、淋漓滋润,可是大多数作品都不在民间,而是被收入皇家大内或藩王府库收藏。

一时珍品啊。

“嗯……这些商民近来可有什么不便之处吗?若有因兵事受损者,尽可以告知于我。”

商民送上万民伞属于明末一种比较常见的马屁套路,但他们连夏圭的名画都特地送来武昌,这肯定是有所诉求了。

果然,宋一鹤的那位族侄随即便说道:“大人,他们要申诉在乡宦绅梅之焕的不法之事。”

“麻城梅之焕?”

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七章 无派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四章 女官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七章 鸟铳队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二十九章 朝鲜
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十七章 无派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四章 女官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怀来宴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七章 鸟铳队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二十九章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