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

伐辽救鲜的战事一拖再拖,天法二年的前半年,朝堂上的群臣们似乎都渐渐察觉到了天子的用意,逐渐也不再上书请求出兵。

但是对于伐辽作战的军事准备,大顺军一直没有放松过。

刘芳亮虽然还没有回到前线,可是刘体纯和陈永福已经被派到了北京——此时的北京城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修缮工作,城市稍稍得到复兴。

清军撤离北京时造成的巨大破坏,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伤痕犹在,国破草木深的景象让此后进驻过来的顺军将士都感到十足的忧伤。

军中不乏燕人,还有一部分从前明军的关宁边军、京营投降士兵,都对北京城有很深的感情。甚至他们之中许多人的家眷亲属,就是京畿人士。

代善的一把火彻底摧毁了这座自元朝以来即为天下首府的伟大城市,清军还在畿辅一带疯狂行掠,八旗兵刚刚撤离幽燕一带时,更可以说是百里无人烟,好几十万百姓被强行迁往辽东。

光是因为饥寒交迫,死在路途上的百姓,就多达十几万人。

当时刘芳亮奉命提轻骑追击清军,将士们见到道路上不可计数的尸首累积以后,便奋不顾身,一夜之间行军四百里,再次创下了顺军轻骑行军的极限速度,这才在八旗军退回辽东以前,截住了他们。

战斗发生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战场,刘芳亮麾下的顺军轻骑约有八千多人,清军则以二万兵马结阵阻击。

双方兵力差距很大,但顺军占据追击上的主动地位,清军则要保护天文数字的海量辎重、金银财宝、掳掠百姓,机动极为困难。

何况经过此前一年间的连续失败,清军面对大顺骑士,普遍出现了士气低下、不敢一战的情况。如今他们行掠畿辅全境,每个满洲人的口袋中都装满了金银财宝,又何苦在撤回辽东以前,将性命交代在山海关附近?

清军是且战且退,并无坚决阻击顺军轻骑狂飙突进的勇气。

这一点很快就被敏锐的刘芳亮洞察清楚,他以一贯的轻锐作风,同部下军官们率领骁骑数百人带头冲阵,顺军骑兵士气大振,全军压上。时值风沙大作,掌握主动权的顺军骑兵立刻调整了进攻方向,占据了风向上的有利位置。

清军士兵则由于需要保护大量辎重,调整态势殊为困难,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上。

结果一战之下,天色晦暗,风沙蔽日,顺军骑兵在刘芳亮的带头冲锋下殊死拼杀,很快就突破了清军半心半意的防线。

清军主力见状,不再受到约束,纷纷向北擅自撤退。拥有战马的八旗骑兵,也各保其虏获的财富,撤出了战场。

代善无可奈何,毕竟他自己还要保护同治、昭和二帝,以免朱慈烺落到顺军的手中。所以同样没有派出精锐的护军作战,如何能让分属其他旗分的八旗军们拼死断后呢?

自从多尔衮被俘以后,八旗内部,是再也没有一个能够统合各旗势力的强力领袖了!

一片石之战,刘芳亮以数千轻骑追亡逐北,以少击多,固然由于清军过快撤离战场,没有杀俘多少真满洲,但却成功救回了被俘百姓十四万人之多,因此在畿辅一带的百姓中间,建立了极为深厚的威望。

从这点考虑,或许将来伐辽的主帅,还是要让刘芳亮来做,才最为合适。

只不过李来亨同样要考虑,保持顺军勋贵们的地位平衡关系——毕竟刘芳亮在辈分上相当高,属于李自成时期的五营主帅之一。

如果现在又一直放任刘芳亮建立不世功勋,对于顺朝的权力结构来说,恐怕并非好事。

某种意义上来说,刘芳亮、高一功都属于李过留下的太宗朝遗臣,并非楚闯嫡系出身,同现在占据顺朝要津的楚党关系较薄弱,不似郭君镇那样容易建立起强大的政治派系,显得更为“安全”一点。

但任何一派的地位,都不应当过于突出。

这是李来亨控制朝政的一大准则,而且刘芳亮南征北战多年,至今无子嗣,尚未享富贵,这是李家对不起刘芳亮的地方,所以李来亨留他在北京,赐宅赠金,也是有一些希望补偿刘芳亮的意思在。

毕竟闯营最早的一批元老们,过去跟随李自成转战天下的时候,留自己的性命都未必能够保障。大将们都是暴露于野以十年计,朝不保夕,谈何娶妻生子?

等到李自成建号为唐王,以及后来在太原称帝建立大顺以后,闯营元老功勋们才纷纷有了固定的居所,开始建立家庭。

但谁能想到,没过多长的时间,获鹿一战,李自成战死,随即杨承祖发生叛乱,整个西北地区陷入巨大动乱之中。

大顺朝又面临了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在那样危急的时刻里,哪里还有人有闲心思去考虑娶妻生子的事情呢?

以至于到了今天,顺朝建立已有四年之久,但上至方以仁、郭君镇、刘芳亮、顾君恩等位极人臣的勋贵们,竟然绝大多数都还没有后嗣。

李来亨对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感到亏欠功臣,所以近段时间,常常赏赐功臣,也鼓励他们留在开封安享太平。

不过这种情况,后来对于顺朝政治结构的发展,却造成了一些此时人们绝想不到的、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那就是开国元勋一带的后嗣们,由于几乎没人经历过明末顺初的农民起义战争和抗清战争,甚至很少有人经历过天法朝初期波澜壮阔的大开拓,所以顺初的元勋二代们,几乎没有能够在朝堂上占据什么显要的位置。

军事勋贵阶层,很早就退出了大顺朝廷的主要舞台,成为了安享太平的一代人。

而代替勋贵阶层,在国初战争中填补了顺军军官权力空白的群体,就是以野战军随营学堂毕业生为主的“行伍将帅”以及后来那些更专业化的各省讲武堂毕业生为主的“军校将帅”。

由于行伍出身的军官,大多数都是由野战军一线士卒,一路靠战功晋升上去的带兵官。他们大多熟悉戎务,军事履历和经验异常丰富,出身多贫苦,而且很多人参与过国初的农民起义战争和抗清战争,因此常常自称为“元戎”,是为顺军中的一大重要派系“元戎党”,或称军中秦党。

那些各省讲武堂出身的青年军官,则正好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出身于较富裕的搢绅家庭,由于其家庭皆属于较早投靠大顺军之列,多数还有着良好的官场人脉关系。

讲武堂毕业的青年军官,大多数都会先做地方军队的参谋官,其中最优秀者则直接晋升入参军院办事,一俟履历丰富以后,就可能被空降调任为级别较高的带兵官。

相比百战而得一军阶的元戎党们,这些年轻参谋们可谓走在一条青云捷径上面。

由于讲武堂学生毕业时,都会获赐天子所赠扬武剑,所以这一重要派系,亦称为“扬武党”,或称军中楚党。

因为多数“元戎”,喜佩戴彰显其行伍身份的腰刀而非扬武剑,而且籍贯多为陕西、河南两省,所以元戎党有时又被敌对派系蔑称为“刀客”。

扬武党则由于大多为参谋官出身,而参谋官佩戴的军盔,都会配有红色羽毛,所以其也常被蔑称为“红毛”或“花头”——在近代困扰顺朝的军中激进派势力“花头党”,名称即来源于此。

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五章 矿徒军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七章 鸟铳队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八章 英雄气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
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五章 矿徒军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七章 鸟铳队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八章 英雄气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章 科举改革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