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英雄气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竹溪县城里的富室地窖都已被刘宗敏搜罗一空了,那些富户的满脑肥肠倒也让刘将爷有些讶异。城中都已饥荒到了,每天都在上演食人惨剧的地步,可仅隔着一面高墙,这些富室人家,居然还可以稳坐钓鱼台,屯着这么多粮、肉、酒食,真不怕饥民蜂起生变,揭竿起义,把他们一个个点了天灯?

不过刘将爷自有好生之德,他只是用十几具夹棍稍微伺候了一下那些个富室人家,既没有像官兵一样纵火为乐、环刃杀人为戏,也没有像满洲人那样以绳穿手、以索勒脖、卖民为奴。至于地窖中的粮食都被闯营搜走后,这些富室要怎么活下去?他们大可以去问问满街的饥民,是如何活下去的。

“想不到小小的竹溪县城里,遭了水、旱、蝗、兵这等大灾,这些个有钱人还能吝啬的起来。”李过显然也对刘宗敏的收获颇为吃惊,这次打破竹溪县县城的收获,远远超过了老掌盘的预料。

“还有没有识字的人?白旺一个人记录缴获的物资,实在忙不过来了。”刘宗敏一手甩着根马鞭,一边对李过问道——闯营之中,缴获归公,无论金帛、米粟、珠贝等物,都要先上交掌盘,一切支费也出自掌盘,食物不足,则所有人平均减少,人不能囊一金,犯者死。

明末的流寇多有这种集中财务和后勤的制度,但就像罗汝才耽于歌乐、张献忠稍好女色一样,大部分流寇的掌盘首领,都很难做到真正的缴获归公、上下均短。但李自成在这之中又比较特殊,他既不好女色,又对物质享受没有什么要求,粗粝与士卒共之,也因此,如今闯营虽然仅剩下几百人马,困死山中将近一年,却依旧保持了一支真正军队的气质。

“老管队,我曾读过几年私塾,识一些字。”自从被李过收为义子后,李来亨便先跟在了李过的身边,由于他是新加入闯营的人员,刘宗敏和李过暂时就没给他安排什么工作,这让李来亨心中着实没底。

此时李来亨听到刘宗敏的问话,马上便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在识字率极其低下的明朝,能书会写,绝对是一种巨大的优势了。

李过也并不知道李来亨居然还读过私塾、识字,多少有些吃惊的样子。他本来就总是一脸严肃深沉的表情,此时也看不出喜怒来,只是说道:“你饿的太久,让你立即上阵打仗也是为难人,若识得字,便先跟着白管队,算是帮帮忙了。”

“一只虎,你这个儿子倒有些本事啊哈哈,”刘宗敏为人豪阔,心无他肠,只顾大笑赞赏李过的眼光,倒没注意李来亨听得多少有点别扭——虽然李过年龄比他大上许多,又是历史上的英杰人物,自己将他拜作义父也没什么心理压力,可听到别人说自己是李过儿子的时候,还是有些微妙的不顺耳。

“这雨是越下越大了,来亨,你快去帮白管队将事情办好,我们大队人马,也好赶在官兵抵达前撤走。”郧阳山区的这场大雨,确实是越下越大,对闯营和官军同时造成了很大阻碍。李过心中也渐渐产生了一种不安感,雨中行军并不简单,闯营这趟路,可能并不好走。

“好,义父,这也算是我在闯营中真正的第一桩差事,自当尽力为之。”李来亨点点头,向李过和刘宗敏各抱拳示意了一下,便转身离去。

李来亨虽然听到别人称呼自己为李过的儿子,还是会有些不顺耳,但他自己倒是十分顺口地将李过称为义父了。这乱世中,刚刚被嫁接到一起的一对父子,既存有许多的隔阂,可也有些微妙的温情观感了。

李过看着李来亨转身离去的背影,这个消瘦的少年人,像极了多年前跟着亦叔亦兄的李自成,一同掘开米脂富室窖藏粮食,开仓济民的那个恶少年般的自己。

十年的戎马风霜,让李过已经习惯了将一颗赤子之心藏在严肃冷漠的外表之下,但此时他看着走入大雨、模糊了身影的李来亨,心中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预感。

“捷轩大哥,你觉得这小子像不像十年前的我们啊。”

刘宗敏看了一眼李来亨的背影,突然大笑起来,答道:“哈哈哈,十年前我们之中也只有自成识字,一只虎你的儿子更像自成吗?哈哈哈哈。”

李来亨自然是听不到刘宗敏的这句戏谑了,此时他正忙于和白旺记录着米、麦、豆、束和金银酒肉的数量。

米和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人无粮不活、兵无粮不行。而豆束则是指供马匹食用的豆饼子和草束,虽然现在闯营之中缺乏马匹,几乎都是步卒,但也有必要做未雨绸缪的储备,将来冲出郧阳山区以后,势必还是要重建骑兵军队的。

金银酒肉相比之下,倒不是十分重要。李自成本人很少饮酒,在老掌盘都粗粝布衣的情况下,便是桀骜不驯似刘宗敏这般的人物,也很少在物质享受上超过李自成对待自己的标准。而金银价值虽重,可如今闯营主要活动范围,还是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并无渠道将这些金银花出去,暂时也只能先储备起来了。

倒是这些物资的数量,确实也出乎了李来亨的预料之外。他相比其他闯营将士,在竹溪县待的更久,了解自然也更深。

之前竹溪县已到了何等的地步?光天化日之下,饥民剖分争抢尸体而食,到了夜间,更是常常能听到被活活吃掉之人的惨叫声。

李来亨本以为饥饿已经彻底摧毁了竹溪县的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可如今他才发现,原来人吃人的地狱,只在黔首平民之中而已。那些富室大户,退守高墙之后,依旧还可以莺歌雀舞,安享太平光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真是多少年都不会过时的一种真理,只是人吃人的惨剧,比之道旁的冻死骨,更加能刺激李来亨内心最深处的一股悲愤。

白旺似乎看出了李来亨心中的不快,在旁说道:“闯营中识字人不多,我常负责这差事,早见惯了这景象。你提出的那个法子倒很厉害,画上几个那什么表格?记录起来便明晰许多了。”

他接着说道:“乱世百姓欲为太平犬而不可得,卖身富室为家奴,也未必能得一口饱饭,世道便是如此罢了。”

“世道便是如此……白管队,你认为这世道对吗?”李来亨停下了手中疾书的笔,问道。

“呵,对或不对,现在我们做不了主,”白旺轻笑一声,恍惚间李来亨却从这个谨慎机警的年轻管队脸上,看到了一种骁悍而勇猛的的气魄,“但老掌盘的说过,天下事、在人为,老朱家要是办不好治天下的这桩差事,总有人办得好它!”

轰——

伴随着雷声,雨下的更大了。竹溪城中的闯营将士,已将粮秣军需捆绑收拾干净,周围还有许多饥民,躲在破屋中,透着缝隙看着那些粮食,眼中满是红色的光芒,可脸上却又还是那副麻木的表情,生不起半分勇气去争抢粮食。

负责攻打竹溪县城的闯营几位将领,也都来到了城门处。刘宗敏此刻戴了顶从官兵身上剥下来的头盔,而李过则只戴着顶蓑帽防雨,李双喜、白旺则都是简单戴了顶大毡帽遮挡雨水。

这一群人聚在城门口处,正在商议着出城后,如何在左镇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将缴获物资送回深山老林中老营的方略。

“这暴雨天气,山道难行,左军未必会在这种天气里出兵来竹溪县城。”李双喜率先说道,他想的倒是不深,只是觉得左良玉一直以来对追剿闯营都不上心,未必会下那么大心力,在暴雨天离开驻地作战。

李过则反驳道:“我们不能事事求宽,万一左良玉下了狠心,已然发兵,咱们毫无准备,岂不是死路一条了。”

李来亨心中默默点头,闯营是流寇造反,比起官军,力量实在是弱了太多。唯有万事小心,才能生存下去。

刘宗敏也赞同李过的意见,他说道:“左兔儿爷说不定也猜测,暴雨天我们不会离开竹溪县城,便派大兵雨天奋短兵,来杀我们一个猝不及防。”

“咱们要运送那么多粮秣,又要应付左兵的话,就很困难了。”李双喜面露难色说道。

“我看还是要分兵而行,”刘宗敏此时也皱紧了眉头,那一副严肃深沉的表情,像极了李过,他又说道,“兵分两队,前队运送粮秣先行返回老营,后队且战且走,牵制官兵。”

李过顿首称是,说道:“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必须留下一支后队……只是这后队,要独力应对左兵,形势便很凶险了。”

李来亨隐约感觉到义父李过看了自己一眼,心中马上不安了起来,自己是刚加入闯营的小卒,不会这就要被当做诱饵,留下来给主力转移断后了吧?

李来亨的这番小心思,倒是符合他后世中厚黑学的理论。不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闯营若依照厚黑学那种理论来发展,到了困居山林中的这等境地时,早就该瓦解了——闯营之中,另有一套不同的行事逻辑。

果然,刘宗敏和李双喜即使是同时说道:“那就由我留作后队!”

李过一脸不快,对着李双喜说道:“后队要且战且走,需得胆大心细的人方可,双喜你平常办事总有疏漏,还是去前队为好。”

听到李过的这番批评,李双喜不为自己不用留下断后而喜,反而是一脸哭丧,感觉深受打击。

“捷轩大哥,前队也有可能遭遇别股官兵,需要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人物带队。”李过又对着刘宗敏说道,“双喜骁勇,但办事不周全,白旺机敏,但威望不足,我看还是需要捷轩大哥你亲自带领前队。”

“呸!”刘宗敏轻唾一口,对李过的安排甚为不满,他说道,“怎么?那后队是只能交给一只虎你来干了吗?我看不行。”

李来亨印象之中的刘宗敏,始终是一个十分刻板的形象,哪怕如今他亲眼见到了刘宗敏,也还是没有将刘宗敏从那个刻板形象中脱离出来。后世刘宗敏的刻板形象,似乎就是一个低配版的李逵一流角色,连张飞都算不上,他留在历史上的事迹,除了勇猛外,似乎便只有侵害陈圆圆、拷掠明朝官员等一类负面事迹了。

可此时的刘宗敏,却展现出了和李来亨印象中不同的另一面来。

他十分仔细的分析着闯营各队各将的优势和劣势,同意了李过说的,白旺、李双喜都不适合领导后队的意见。但刘宗敏接着又进一步分析道:“前队、后队,实则都是且战且走,前队不能寄希望于不遇到任何官兵,后队也不能一头撞破南墙、全军覆没。但前队重在走,后队重在战,所以我看,前队需要一只虎这样胆大心细的人带着,后队则更需要我这样的战将带队。”

刘宗敏又强调道:“补之,你认为军阵厮杀、斩将夺旗,你比我更厉害吗?”

他不再称李过的诨号一只虎,而是称呼李过的字号补之,显然是严肃了许多。

李过默然无语,他知道刘宗敏的意见更加在理,也只能默认了刘宗敏的安排。竹溪县城中的闯营,就此分为了前后两队,李过、白旺、李双喜、李来亨皆在前队,运送粮秣先行返回老营,而刘宗敏则单独留下,率领他精心挑选出来的百名锐卒,进行断后作战。

闯营诸将的这番争论,让李来亨心中的一些刻板印象渐渐崩塌了。他自认为对于明末的农民军,没有太多偏见,但也并没有抱持多高的评价。

实际上在李来亨后世,多数的观点都认为明末是一个比烂的时代,而农民军似乎连在这场比烂的竞赛中,都最后输掉了。

可眼前的景象,正告诉李来亨,明末的世道不仅仅是比烂。

明末有的不只是贪墨无能的官员、跋扈不法的武将、闻风而逃的军队和暮气深沉的天下,它还有一些真正的英雄气。

这些英雄气,或深藏于秦陇边关的黄土中,或深藏于万里波涛的海洋中,或深藏于郁郁葱葱的丛林中。

边马南来动北风,屡陈长策矢孤忠。

群豺横暴嘉谋遏,仪凤高飞事业空。

愁恨暗消榕树绿,寸心漫拟荔枝红。

欲知千载英雄气,尽在风雷一夜中。

北风将至,闯营已然分列两队,李来亨也跟随着前队将士的步伐,走出了竹溪县城的城门,踏出了自己通向那条荆棘道路的第一步!

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
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从屋上建瓴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五章 张国武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