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

崇祯年间,各地发生大疫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崇祯九年,延安就发生过大疫;十二年,也就是李自成潜伏商洛那一年,陕西遭遇蝗灾,饿死者殭尸遍野,疫气弥散,又曾引发大疫;十四年,京师、河南均发生大疫,死者无数。

然而,今年直隶的大疫却特别严重,不但持续时间长,蔓延范围广,死者极多,而且发生了许多离奇古怪的事情。

这些事情在京城四处被加油添醋地迅速传播,更给全城增添了恐怖的气氛。

大疫是在秋天开始发作的。

传说一天晚上,保定夜巡者在街头突遇一位老人。老人叮嘱他们:“夜半时分,有个一身缟素、哭哭啼啼的妇人会从这里向东走去。你们千万要拦住。如果让她过去,会有灾祸临头。只要等到鸡鸣,事情就过去了。我是这里的土地神,故来相告。”

到了半夜,果然自西向东走来这么一个妇人。夜巡者当即予以拦阻。五更过后,巡逻士兵偶尔入睡,妇人乘机向东边走去,旋即返回。她用脚将一个士兵踢醒,说:“我是丧门神,上帝命我来惩罚此地,你怎么能听老头的话来拦我?灾难就从你开始!”说罢人就消失了。士兵害怕,奔回家中告诉家人,话还没有说完就倒地身死,而北直隶大瘟疫就从那天开始了。

疫情持续数月,到十月底变得格外严重,死者累计已达二十余万。因为许多患者身上长出疙瘩,所以疫病又被称为疙瘩病。这时各种传言更多了,有些事情是有名有姓的。

如一个叫曹良直的小京官,正在家中向客人敬茶,突然歪下去死了。一个刚被授为温州通判的宜兴人吴彦升,家中一个仆人死了,另一仆人去买棺材,竟死于棺材店。名姓不详的传闻则更多,如说两个偷儿,一个入室行窃,一个爬在屋顶上接赃,下面的人刚刚把窃得的包袱托上去,上面的人刚刚接住,两人突然同时死去,而财物还悬在空中。

又说有新婚夫妇于成亲之夜同死于床上。

更怪异的是说有鬼物白天出行,用的银子都是纸变成的。这个谣传一出,许多商铺都赶紧在店内放置水盆,收到银钱后就丢进盆里,由钱的沉浮区别人鬼,判明真假。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因为大瘟疫的爆发和传播,几乎和清军的进军时间、路线是完全吻合的。所以当然也就流传出了,这是清军随军携行的萨满巫师,使用妖术在摧残明朝的元气。有官兵亲眼看到满洲人把符咒和绘有神鬼图像的木桩,埋在了城隍庙下。

这种说法看起来是无稽之谈,但其实颇有依据。因为清军的进军路线,就是一条杀戮的路线,沿途尸横遍野,很容易就成为瘟疫的策源地。而清军队伍里数量不少的蒙古人,还可能从草原上带来带有病毒的老鼠和跳蚤,成为病原体的传播者。

大瘟疫同时对明朝和正在北直隶一带活动的清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阿巴泰早前就已经向河间府一带北上。而一直逗留在黄河流域的图尔格,他虽然口口声声号称要南下向闯军复仇,可实际上却畏惧于闯军的兵势,借口大瘟疫的到来终于也准备撤回关外。

疫情以人口最密集的京师和清军逗留最久的黄河沿岸最为严重,所以无论是阿巴泰和图尔格都制定了一条绕开京师撤回关外的路线。

大疫改变了清军的进军方向,但它对明朝的影响显然更大一些。

大疫使崇祯非常忧惧,特别是人们都惯于从征应、休咎的角度来解释天灾,严重的疫情便很自然地被视为不吉的征兆。虽然没有人敢在崇祯面前提及亡国二字,但崇祯自己已经不止一次有过最坏的联想。

他不断地去奉先殿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当紫禁城中也有人感染瘟疫后,他又把张天师接进宫来书符、喷咒、奉经请解,但直到十月尚无缓解的迹象。

令他稍感宽慰的是,尽管征兆是如此不吉,可是孙传庭的表现却极好,送来了一封接着一封的报捷文书,让崇祯得以安心,受到鼓舞。

特别是崇祯收到了孙传庭从灵宝送来的报捷疏,当读到官军在汝州和新安连连大捷,杀死无数贼兵贼将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连拍御案说:“好!好!”

接着又读到“臣誓扫清楚、豫,荡尽贼寇,必不敢遗一贼以贻国家之患,以解君父之忧”一段话,他兴奋之极,连读数遍,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去!”他对侍立一旁的太监说,“传谕阁臣和兵部、吏部、户部、工部的堂上官,立刻去平台等候召见!”

说罢,他先去坤宁宫,将前方大捷的消息告诉周后,又与周后一起乘辇去奉先殿,感谢祖宗显灵,使“剿贼“军事如此顺利。并祈祷列祖列宗继续庇佑,让孙传庭再接再厉,廓清宇内,从此海晏河清,国祚永续……

当他来到平台时,阁臣和三个部的尚书、侍郎都已到齐。众臣对于突然奉诏进宫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他们猜到可能与前方战事相关,但不懂为什么要把吏部、工部官员也召来。

崇祯在龙椅上落座。应召的官员们依次向他行了常朝礼,分两边立定。崇祯怀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向大家介绍了孙传庭出关后一路大捷的情形。

说着,他从御案上拿起孙传庭的报捷疏让众人传阅。一个太监赶紧弯腰上前,接过奏疏,先递给站在最前面的首辅周延儒。很快,从内阁辅臣到各部尚书、侍郎都读了一遍。当众臣传阅之时,崇祯注意地看着各人的反应,希望看到与自己同样振奋的表情。

太监躬身把报捷疏重新放回御案后,崇祯又对臣下环视一遍,说道:

“孙传庭不负朕望,出潼关一个月来,连战皆捷。所到之处,流贼望风披靡,看来闯贼之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卿等以为如何?”

周延儒对孙传庭奏报的战情并不像崇祯那么深信,但他立刻露出高兴的神情向崇祯表示祝贺,又附和着崇祯的语气对战况作了乐观的预测,还提到户部应督饬河北、山西各府为大军输送粮草,不得迟误,以便“功收万全”。别的大臣也学者崇祯和周延儒的口气说了大同小异的话。

崇祯听了,点头微笑。又说道:“今天将吏部、工部的堂官也召来,是因为孙传庭在河南屡报战捷,原先被流贼盘踞的州县已次第恢复,土寨多已招安,所以除各镇宜整旅渡河外,各州县官亦宜足速赴任,吏部要严予督催,凡规避不前者须参劾重治。一些地方须修复城池,安插民众,则工部责无旁贷。”

接着他又谈到对这次战役中有功将士的奖励升迁,表示对立大功者,要不吝嘉奖,“通侯之赏,断不少靳”。

崇祯正踌躇满志地说着,忽然注意到兵部侍郎冯元飙和张凤翔从读报捷疏以来就一言不发,脸上是无限忧虑的神情。他想,这次在出关问题上,冯元飙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一个劲儿地说“持重、持重”,现在孙传庭连续奏捷,他们还是一脸愁容,真是岂有此理!

他生气地看看冯元飙,又看看张凤翔,说道:“卿二人不以为然乎?”

冯元飙说:“兵部得到的探报,皆云流贼精悍远胜从前,今与孙传庭军相遇,却几乎一触即溃,此不合常理,实乃以弱兵诱敌,而孙传庭竟未觉察,贸然轻进,臣不能不深以为忧。”

张凤翔接着说:“流贼素狡,诈败示弱,万不可信。中原传闻,流贼数败东虏,如此劲敌,岂可能一日荡平?恳陛下火速传旨,戒孙传庭稳扎稳打,万勿浪战。盖其所统皆良将劲旅,须为皇上留此家当!”

崇祯正在兴头上,听了他两个的话,犹如一瓢冷水当头泼下,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脸色非常难看。

陈新甲见状,赶紧站出来说:

“二位所言,固自有理;然孙传庭久历沙场,与流贼周旋,并非一日,对于双方态势,亦必了然于胸,岂能随便就中敌人诡计?”

另有几位大臣也说了附和陈新甲的话,崇祯的情绪才慢慢缓释过来,说道:“卿等下去吧。”

这之后几天崇祯全都陶醉在了孙传庭送来的奏捷文书里,每天一和朝臣相见,就要向所有人出示这些捷报,还要让大臣们全部传阅一遍。

他自信地想着,瘟疫一定会过去的!孙传庭一定会获胜的!国事一定会有转机的!

正当他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时,太监送来了孙传庭新的奏疏。

他迫不及待地边拆奏疏边往回走,回到暖阁坐下,就着新点上的蜡烛一看奏疏,不觉脑中“嗡”地一声,仿佛挨了一记闷棍,眼前直冒金星。

孙传庭叙述了官军在新安之战惨败的具体过程,并引罪自劾。冯元飙、张风翔所担心的事情,不幸而言中了!

崇祯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不断地在心中骂着:“孙传庭真蠢!真不中用!剿寇多年,竟连流贼的诡计都识不破!”

愤怒之下,他想把孙传庭立刻逮捕来京,下入诏狱。但稍稍平静下来后,他意识到了目前局势的严峻,记起了张凤翔说的“须为皇上留此家当”的话。

他想,暂时不能抓孙传庭,一抓秦军就完了。现在秦军是朝廷最后一支机动兵力,一旦秦军出了事情,不仅陕西会落入贼手,而且现在图尔格的一支清军部队还逗留在北直隶境内,可能威胁到京师,急需勤王兵马的增援。

崇祯心中又气又恼,特别是他想到自己为了顾全大局,现在还不能处置孙传庭的时候,心中更是气愤伤心到了无以言表的地步。

他直把孙传庭近来的捷报全部当成哄骗自己的手腕,特别是崇祯想到自己每天都让所有大臣传阅捷报,更加感到颜面无存,恨不得把孙传庭凌迟腰斩,才能一解自己在朝臣面前丢进脸面的愤恨。

他当晚毫无食欲,满桌菜肴端上来后,他只喝了一小碗燕窝鱼翅熬制成的素菜汤,其它什么都没有吃。

直到天边传来一声鸡鸣的时候,太监送来了新的奏疏。崇祯一看居然还是孙传庭送来的,他当时就想把文书摔碎到地上,忍了又忍,才勉强忍着恶心扫了一眼。

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奇妙,孙传庭在奏疏中写出的剿贼方略,真让崇祯升起回天大志,他一下子整张脸的表情都变了,由吃了不干净东西的恶心模样,变成了欢欣鼓舞到不可思议地步的样子。

“姜伯约!姜伯约!孙传庭就是朕的姜维!如此回天之策,虽郭子仪再世不能相比!”

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章 李公子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十六章 五军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二章 白土岗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
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章 李公子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十六章 五军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二章 白土岗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