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

“那位李定国将军呢?”

幼辞问道,她近来在宫里听过不少人讲到了李定国的名字。据说万岁亲自到汉中去,为的就是李定国归诚大顺的一件事。

幼辞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李来亨那种兴奋热忱的态度了,自从徐州之战以后,特别是太宗皇帝去世以后,圣驾的城府便越来越深,很少对外流露出自己的意向和感情。

只是那位李定国将军归诚的消息传来后,圣驾居然专程前往汉中迎接,隆礼至极,着实让人有些大开眼界。

林猫猫想了想,她对李定国其人印象不深,反而记得另一桩事情:

“圣驾在汉中时,微臣已经开始坐车来开封到半程上啦。只是微臣在道路上听过百姓们讨论另一桩事情,是说郭大将军智取汉中以后,大顺军长驱直入,孙可望丢下李定国等人在前线抵抗,自己逃去云南后,咱们的王师就俘获到了去年关中之战时被西寇俘虏的东虏豫王多铎。”

林猫猫想到圣驾连获名王的战绩,难免也觉得有些得意:

“圣驾到汉中去,是带去了东虏那位有名的摄政王多尔衮。”

幼辞点头:“本宫知道此人,系东虏摄政名王,与洪太汗地位等夷,在女真国内很有威望。去岁徐州会战他被俘了以后,被带到宫中,时常为众人起舞,本宫也曾亲见过多尔衮的。”

林猫猫又接着讲道:“圣驾在汉中使多尔衮、多铎二王兄弟相聚,并依照女真的习俗,为他两人分别赐名为阿其那、塞思黑。关中人都传扬,说圣驾获女真二王却不杀,是古所罕见的宽仁圣王。”

幼辞想了想,感觉这和她所知道的万岁为人并不相符,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仔细询问林猫猫关于阿其那、塞思黑这两个赐名是什么意思。

不过林猫猫同样不太了解女真人的语言,只是大致知道似乎是恶名,据传寓意不是很上台面。

不过专门给手下败将赐予难听的恶名,在林猫猫看来,肯定是不符合当今天子品性为人的。

所以林猫猫自己还是断定,所谓阿其那、塞思黑系恶名的传闻,应该是因为关中百姓痛恨多尔衮、多铎二王,敌视女真人颁布剃发令、屠民无数的劣迹,所以才编排了这种故事。

她信誓旦旦地说:“陛下宽仁,与太祖太宗雷同,岂会给两名胡王赐下恶名?那太小肚鸡肠了吧!”

幼辞微微一笑,她对林猫猫的谈吐非常富有好感,对她的医术也相当信赖,之后便请林尚宫为自己检查了一遍身体。

幼辞还专门问了一句说:“陛下曾说我尚年幼,不适合生育,尚宫看过以后觉得怎么样?”

林猫猫无所谓地说:“陛下说得对,娘娘现在年龄,还不适宜太快为我朝产下皇嗣呢?”

幼辞却有所忧虑:“太祖太宗都无子嗣,陛下也仅有一子而已。大顺宗室人丁微薄,这绝非好事,今后本宫该努力些。”

林猫猫有些无语:“这得陛下努力了,赖不到娘娘的身上。”

也就是大顺立国不久,虽然已经有牛金星制订过在《永昌仪注》,但其实不过是复刻唐朝典章制度,宫禁并不森严,不然像林猫猫这种乱说话的人,就算是在言路大开的前朝嘉万以后,也活不了太久。

幼辞被林猫猫又逗笑了起来,她很喜欢这位女官,命侍女取来了几样过去天子所赐的头簪首饰,从中细细挑选了一款送给林猫猫。

但林尚宫却不敢受,她说:“微臣是内廷女官,与寻常宫女不同。圣天子常说今后要区分清楚后宫、内廷、外朝的区别,因而臣为娘娘检查身体是一回事,受娘娘的赏赐又是另一回事了。”

幼辞叹道:“是本宫糊涂,赏赐内廷官员,这是天子的权力,本宫怎么能僭越?尚宫说得对。万岁草创女官制度,与汉唐宋明皆不相似,将来制度究竟会怎么样发展,还真不清楚。

但是女子可以为官,登堂入室,这是过去所有朝代都没有的事情,本宫以为这在后来人眼中,必然会是圣天子的一件善政。”

林猫猫撇了撇嘴巴,她从金陵到长安,又从长安一路车马劳累地回到开封。路上接触到了不少官员士绅,知道这些人其实第李来亨创建的女官制度都非常不感冒。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甄选女官,只是换了一种名头来充实后宫而已。

因为李来亨多番要求甄选女官,不得以外貌为标准。

再加上大顺朝现在的皇贵妃罗颜清,相貌也很“奇特”。

因此一些前朝遗民就常说怪话,说如今的天子与前朝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一样,“审美”奇特,喜好大龄和相貌丑陋的女子,所以才有这掩人耳目的女官之政。

还有另外一些清流士子,主要抨击的就是天子重用女官为内监,势必造成牡鸡司晨的局面,将来必将遗祸万世。

这些人为了博取名声,都非常大胆,多番上书劝谏,用的言辞也是一回比一回激烈。

只不过如今天子不同于明朝中后期的那些皇帝,乃是开国一统的马上天子,国初又是军事形势紧张、武将备受重用的时期,那就根本不用在乎一些清流臣子的反对。

陛下想贯彻什么政策下去,直接用实质上的开国皇帝威望强行推广,一般官员是根本无法反对的。

后来幼辞又接着问了问平蜀战事的情况,原来太宗皇帝病逝以后,虽然天子因此消沉,但是三路大军讨伐西明的军事部署却没有丝毫松懈。

对孙可望小朝廷的攻势,是在今年二月间开始的,大顺是以郭君镇自长安出兵取汉中、苗里琛和蔺养成自湖北出兵取重庆、马宝和马进忠自广西出兵取昆明,三路并举,总共动用水陆兵马十三万人。

孙可望则将主力部署在汉中备边,他认为大顺军入蜀必然以汉中和保宁为主要攻击方向,又自认为三峡天险,顺军必不能过,完全忽视了当年张献忠入蜀,走的不就是三峡天险这条路线吗?

苗里琛和蔺养成二部,翻山穿林,一路渡江开道,历经险阻,以极为惊人的速度穿过了川楚天险,深入巴中。

这让孙可望倍感吃惊,当时西明的主力兵马或者在汉中前线与郭君镇鏖战,或者在云南一带镇压土司,孙可望手中兵力有限,只好在天京府(成都)临时征募新兵,增援重庆,结果却在重庆城下被苗里琛击败。

重庆之战,西明军队阵亡两千多人,只能算是一场小败。但是这场失败,却让孙可望认为大顺军实力雄厚,四川的天险一旦被突破后,西明军根本不能与之抗衡。

因此孙可望竟然并不通知正在汉中与郭君镇激战的李定国等人,自己裹挟天京朝廷,取走公私府库的积蓄以后,便向南大举转移,准备利用云南一带地方遥远、地理复杂的优势,争取向大顺军谈判获得如明朝沐英一般的世藩地位。

结果汉中战场上的李定国诸将,都在郭君镇的劝说下不战而降,大顺军得以轻易占领了四川多数地区,只有建昌一带还在孙可望的手里。

听说天子到汉中以后,便加封归诚的李定国和刘文秀两人为西宁公和南安公,待遇特为隆重。

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七章 左镇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四章 于大忠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十章 李寨主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四章 于大忠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六章 营田使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三章 龙凤庙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
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七章 左镇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四章 于大忠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十章 李寨主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四章 于大忠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六章 营田使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三章 龙凤庙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