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

西北脆弱的平衡已经彻底崩溃,凤翔以西,到处都是由兵变匪的山贼和割据一方的小军阀。只有汉中一带因为有山脉隔绝,阻挡住北面的叛兵和乱军,才保持住了一份西北乱世中难得一见的小小安定。

驻守汉中的主将贺珍原本是陕西兵备道樊一蘅部下的标将,但他与李自成委任的大同制将军张天琳类似,都是受明朝招抚的农民军出身,都曾和闯营有过合营作战的历史,所以也就更得李自成信任。

何况当初大顺军进军西北时,是李过亲自率兵前往汉中招降的贺珍。当时为了取信于汉中明军,李过大胆接受了贺珍的要求,单骑入城招抚士卒。

现在李过已经进尊位于监国,距离大顺皇帝之位不过一步之遥,贺珍自视为李过部下,又在李过称号监国以后,被正式提拔为汉中制将军,他就更感到自己必然可以跻身入未来新朝的核心团体之中。

所以当西北大乱时,贺珍便努力稳定汉中局势,他亲自带兵至汉中所属各州县巡视以安定人心,又派兵出兴安前往郧阳,联络驻防郧阳府的楚闯大将苗里琛,请求楚军出兵支援。

同为汉中守将的明朝降将党孟安、郭登先二人阴谋起兵叛乱,贺珍发觉他们的动向以后,便故意声称自己要前往兴安和苗里琛会师,实际上则是利用夜色迅速潜行返回汉中,趁二叛将无备之机,亲自带领锐卒千人冲入党孟安、郭登先二人宅邸中,将其擒杀。

贺珍暗自回到汉中的时候,党孟安还在私宅中饮酒作乐,郭登先则聪明许多,他聚集了一批亲信家丁在家中,准备密谋在起兵杀贺以后,再挥兵攻杀自己的同谋党孟安,好做到独霸汉中。

可惜不管是愚不自知的党孟安,还是自以为得计的郭登先,都棋差贺珍一招,被其先行剿灭。

不过汉中大权也并没有完全落入贺珍一人掌握之中,因为很快驻守郧阳的苗里琛便带着楚闯的精锐矿徒军数千人穿林过山,自兴安开赴汉中。

最先赶到汉中的是由苗里琛亲自带领的楚闯精锐千人,他们人着绵甲,大部分都带有一杆襄阳生产的自生火铳,腰间别短斧或腰刀,骑兵则配有马槊、大刀、枣木棒、狼牙棒、套索、短手铳等武器。

更让贺珍以及汉中守军震惊的则是矿徒兵的队列,此时南郑一带正是夏雨连绵的地方,城外山道皆泥泞不堪,雨水滂沱。可是那些矿徒兵立定队列,整然地在大雨中行军,没有发出一点噪音,队形也丝毫不受影响。

苗里琛头上戴着一顶防雨水的竹斗笠,在雨中慢慢走到汉中城门前,对着在城楼中躲雨的贺珍淡淡地说:

“贺将军,后续还有一些楚兵将赴汉中增援,你们不要惊慌。”

贺珍是知兵之人,只是简单一睹,就知道了楚闯兵马的精悍绝伦之处。他心里又震惊又觉得可笑,即便没有自己诱杀党孟安、郭登先两个叛将,就凭他们两人,夺取汉中以后难道还能抵挡住苗里琛的矿徒兵吗?

不过苗里琛不惜只带少数精兵先行赶来汉中,大概也是害怕自己不能控制汉中局势,甚至也可能是在担心自己会不会也趁着大顺内部混乱的时机,起兵叛变……

贺珍苦笑着说:“苗帅来得好快,城中叛将已被我诛杀,但还有不少叛兵人心未定。援军这时到达,对安定人心有莫大的好处。现在大雨滂沱,让郧阳援兵将士们受了风寒可不好,苗帅快带兵入城休整吧?”

苗里琛点了一下头后,轻轻挥手,他身后的千余矿徒兵就整齐划一地步入汉中城里去。贺珍看他们入城时还留兵在城门处,眼皮又是一跳,知道苗里琛对自己并没有多少信任可言。

他自己在心里也叹了一口气,毕竟关中大乱,诸将自相攻伐,此前李自成招降的明朝旧将也好,在大顺治下享受到安定秩序的官绅也好,都纷纷起兵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大叛乱,这种情况之下,也无怪乎苗里琛要多长几个小心眼,在增援汉中的同时,也做好防备汉中的工作。

人心叵测啊!

汉中据守川陕之间,位置极重要。虽然张献忠是李自成的老朋友,但是八大王如今已经在成都拥立明朝的桂王朱由榔称帝,建立了一个被一般明朝官绅所痛斥的“西明伪朝”,同样成为了大顺的敌人和对手。

贺珍估计杨承祖暂时还无力派兵南下攻击汉中,他们真正需要防备的敌人,或许还是张献忠了。

“张献忠据成都,自号伪天王,又分置东西南北翼等五王名目,假借明朝宗室桂王朱由榔的名义,收编了杨展、曾英、朱化龙等明朝将佐兵力,称雄川中。八大王近闻我朝于获鹿受挫以后,据说便日日治谷练兵,准备侵攻关中。

苗帅,现今北面关中骚然,南面西军又虎视眈眈。汉中兵力,即合苗帅之兵,亦只有几千战兵。自保尚谈困难,进取更加不足,还是要待楚兵至后,方能大举呀。”

其实名义上来讲,贺珍身为李过所封的大顺汉中制将军,地位并不在苗里琛之下。而且他刚刚平定党孟安、郭登先的叛乱,威望正隆,本无必要对待手上只有千余矿徒兵的苗里琛如此卑辞。

但是贺珍心知肚明,苗里琛乃晋王李来亨的心腹亲信,和自己这种降将的地位绝然不同。

如今大顺内部的权力结构,即便是贺珍这样的外围将领,也看得十分清楚了。在李自成刚刚开国称帝时,大顺内部以牛金星为首的“举人党”、以宋企郊和巩焴为首的“进士党”,这班文臣现在看来地位其实无足轻重。

即便牛金星与田见秀文武结合,相比李过、李来亨父子这一派力量也相距甚远。此前湖广方面从襄阳往汉中调来粮食二万石时,贺珍就已经深切感受到了李来亨在湖广后方的潜实力是多么雄厚。

更何况现在李过已经自号监国,想来称帝也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李来亨名为晋王,实际已经是抚军太子的地位。

苗里琛身为太子亲信,贺珍当然要对他曲意结交了。

苗里琛是个老实厚道的人,他看贺珍如此逢迎,明白其用意,也只是随意地笑了笑说:

“贺将军乃一方制帅,与我军阶等夷,没必要称我为苗帅。

将军说得不错,西军有侵扰汉中之忧。但是关中是我大顺重点经略的地方,人力物力也不是小小的汉中可比。

将军如果不愿意舍弃汉中汛地,随我一起北上平定长安之乱,便自留汉中,由我一军北上平叛便好。”

贺珍心里多少还是将汉中视为自己的个人地盘,不愿意轻易离开。何况关中局势动荡,在他看来还不如先在汉中以防守西军的名义,坐观局势发展,等到杨承祖露出破绽以后再行北上。

可苗里琛的话贺珍也不便于反对,他心中正苦恼如何应付苗里琛的时候,定军山的探骑却奔回汉中,送来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军情。

“伪西明军已遣翼王王光恩、督师辅臣樊一蘅领兵五万人来寇汉中,西兵已出剑门关,来势汹汹,将犯我之西陲。”

张献忠的动作竟然这样快!

贺珍心中先是一惊,继而又是一喜。从时间上来看,张献忠现在应该还没有获得关中大乱的消息才对,贺珍估计西明军应该是在收到顺军获鹿之败、李自成牺牲的消息以后,就在酝酿筹划北伐,只是此时恰好在关中骚然的时机上正式出兵。

贺珍既对西明军的来势汹汹感到震惊,又觉得自己有了不去陕西搅混水的好借口。

果然,苗里琛听到这条紧急军情以后,脸色同样大变。五万人可不是说着玩的力量,而且张献忠现在的兵马,恐怕还不止于,即便他要维持对巴蜀各地的统治,还要留兵云贵一带防备明军,可大西军全力以赴,即便以十万大军出剑门关,都并非不可能之事。

苗里琛看着贺珍,沉声道:“五万西兵寇关,贺将军,看来我们只能弃守汉中北上了。”

“啊?”

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三章 林猫猫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二章 惠世扬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
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三章 林猫猫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二章 惠世扬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