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

崇祯十四年的上半年,对天子来讲,坏消息实在是太多了。

先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前后脚攻破洛阳、襄阳两座重镇,而后又是福王、襄王两位亲藩被流贼所杀。这之后杨嗣昌又病死在沙市,李自成更接连纵横中州南北,连败官军劲旅,势不可挡。

今天上午给太妃请安时,崇祯皇帝居然半跪着就沉沉睡去,谁也不敢叫他起来。直到圣天子自己醒来后,他才惊觉到自己在殿前的失态,惭愧不已,可太妃和宫人、内侍们,则都更加忧心皇帝的身体了。

自从登极以来,皇上没有一天睡过好觉。他宵衣旰食,对于朝堂万机,从不敢有一丝懈怠之心,以至于损伤御体、殿前失仪,连太妃都忍不住流下眼泪,连连叹息天子如此苦心孤诣,为何换不来太平天下?

宫人们听从皇后的吩咐,为天子准备了几十种不重样的菜色,争欲使他高兴。因为皇帝曾说过,东虏、流寇一日不平,他一日就要简衣缩食。所以这几十种菜色,全无荤气,尽是御厨妙手所调制的精品,既富有营养和美味,看起来色彩又特别朴素。

可惜皇上尚未从洛阳和襄阳的打击下恢复过来,坏消息便又联袂而至: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军已经攻占锦州外城。皇太极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埋护城河,毁坏城墙,明军的外援给养全部断绝。

祖大寿向朝廷报告:“锦城的粮米仅供一月余,而喂马的豆则不能支撑一月,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宁锦两城就要攻破,那么松、杏、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皇帝几乎要当场晕头过去,他抓住衣领,仰天长叹道:“这些年,我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不敢懈怠,为的是想做一个中兴之主,重振国运。不料今春以来,洛阳和襄阳相继失陷,两位亲王被害。这是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事!谁知道,几年之后,国家会变成什么局面?”

他不再说下去,忽然喉头壅塞,滚出热泪。

周围的宫人们都不敢说话,皇帝自己沉默了很长时间。等到他的心中略觉平静,眼泪已干,才召兵部尚书陈新甲入宫禀明锦州的战况。

陈新甲入宫后便告诉崇祯,援锦大军如今大部分到了宁远一带,一部分尚在途中,连同原在宁远的吴三桂等共有八个总兵官所率领的十三万人马,刷去老弱,出关的实有十万之众。他认为洪承畴应该赶快出关,驰往宁远,督兵前进,一举解锦州之围。

崇祯将茶杯摔碎在地,愤愤问道:“洪承畴为何仍在关门逗留?”

陈新甲低下头来,跪伏在地,回答说:“洪承畴仍以持重为借口,说要部署好关门防御,然后步步向围困锦州之敌进逼。”

“持重!已到了什么时候,还要持重、持重!?劳师糜饷为兵家之大忌,难道洪承畴竟不明白?如此作为,岂能解锦州之围?”

陈新甲知道崇祯极为心疼钱粮的消耗,圣天子虽然对待亲戚藩王不薄,可是聚集在宁远附近的十几万大军并非宗室,每天就那样坐守关城、空耗粮饷,皇上怎么受得了?

他因此说道:“陛下所虑甚是。倘若将士锐气消磨,出师无功,殊非国家之利。”

崇祯走下高台,一手背在身后,绕着陈新甲走了两圈。想起当年他处决袁崇焕时,祖大寿擅自逃回关城的做法,心有余悸道:“祖大寿原不十分可靠,倘若解围稍迟,他献出锦州投降,如何是好?”

崇祯握住拳头,又咬牙说:“粮饷筹来不易,万一耗尽,再筹更难。更何况朝廷急待关外迅速一战,解了锦州之围,好将几支精兵调回关内,剿灭闯献。卿可将朕用兵苦心,檄告洪承畴知道,催他赶快向锦州进兵。”

天子的双眼因长年累月的劳累而布满了血丝,他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脑中立刻又回忆起了洪承畴和祖大寿过去惹他不满过的一些琐事。

于是便又和陈新甲商议,如何逼使洪承畴尽快进军。他还召来曹化淳,要多派可靠的内侍到宁远去:“这个可恼的洪承畴,一定要想方设法,令他尽快出关!东厂要派侦事人到宁远去调查,洪承畴是否与东虏有议款的行为?他不立即出关,一再拖延时间,岂非是成了建奴的奸细?”

崇祯用力一拍桌子,大骂道:“谁要是葬送了八总兵的这支精锐军队,谁就是大明最大的罪人,谁就是东虏最大的奸细!”

跪伏在地上的陈新甲,小心翼翼抬起头来,同崇祯说道:“昨天大学士谢升在朝房中,同几个朝臣说皇上欲同东虏求和……此事,如何处置?”

崇祯脸色大变,怒气填胸,他右手颤抖着按在桌子上,沉声道:“你确定谢升说的是求和二字吗?”

陈新甲知道自从杨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以后,崇祯就打定了和东虏议和,集中力量先平定流寇的主意。可是有明一朝,虽然也有过也先、达延汗、俺答汗的前例,可终究没有出现过明确、公开同胡人议和的皇帝。

自命欲为救时天子的崇祯,岂能容忍自己的贤名沾染如此污秽?

所以皇上是有心议和,但一定要先想出一个类似隆庆和议那样的办法,起码不能丢掉大明和天子——主要是天子——的面子。

谢升无意中把崇祯皇帝内心的想法捅了出去,陈新甲估计这将立即在朝野上引起轩然大波。不过这也是陈新甲的有意为之,自从杨嗣昌死后,陈新甲就跻身成为皇帝身边最贴心的重臣之一。

他用谢升做牺牲品,引出议和话题,一方面是要把议和话题公开抛出来,试试水温。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若没有预热,将来皇上一旦提出议和,而群臣又反对的话,主持和议的自己很可能会成为崇祯的替罪羔羊。

毕竟崇祯皇帝喜欢推锅给大臣,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了——陈新甲可不想和薛国观一样,费尽心力,帮崇祯跟百官勋贵借钱,最后还要落得一个抄家身死的下场。

果然,皇上情绪激动,立刻便写好一道严厉的手谕,说:“大学士谢升年老昏聩,不堪任使,着即削籍。谢升应即日回山东原籍居住,不许在京逗留。”

陈新甲暗暗叹了一口气,心中可怜谢升做了自己的替死鬼。可是转念又想到,皇上刻薄寡恩、心思多变,将来自己又会否成为一只替死鬼?

谁又来可怜自己呢!

伴君如伴虎,诚哉斯言。

谢升被削籍罢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都下。这个五十几岁的老人,即便已经贵为吏部尚书和大学士,一旦无意间触怒皇帝,还是不免遭遇无妄之灾。

本来寄住在谢府中的谢徵,也只好搬了出来。他表字明弦,算是谢升的族侄,因为谢徵的祖父曾在辽东为官,他们这一支便没有住在山东老家,而是三代世居辽阳。

可努尔哈赤攻破辽阳以后,视汉人若豚犬,居然要杀尽“无谷汉人”。谢徵一族死难于辽东者有上百人之多,只有包括他在内的很少几个人得以逃回关内。

谢徵逃回关内时年纪还很小,便寄住在了族伯谢升府中,他勤于读书,虽然因年少而尚未获得举人以上的功名,但其文名在京城已为不少人知晓。

“大伯父才五十几岁,怎么能算得上年老昏聩呢?而且堂堂的一位大学时,突然遭到削籍,又如何不使得朝野震惊呢?看来坊间传闻,皇上是有意同东虏求和,欲以安内为重,恐怕是确凿之语。”

天色还很早,但谢府中已没剩下多少人,显得十分萧索。东方刚刚露出淡青的曙色,树梢上有疏星残月,从别家院落中传出来鸡啼、犬吠。

惨淡的月色照着从京城向南通往山东老家的大路,四处流动着朦胧的晓雾。还有一些运送货物的马车、骡子、船只,不顾辛劳,往南奔腾。

谢徵对自己的前途十分迷茫,和他关系最亲的家人,上百人身首异处,葬身在了建奴的杀戮之中。

他应该跟着谢升回山东的老家吗?

可是谢徵并不熟悉那里,而且他还有心于功名,想要取得一官半职,好有机会对东虏复仇。

难道随着伯父谢升的垮台,自己将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吗?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敕曰杀之,可。

千人诺诺。数夫默默。敕曰杀之,可。

千人跃跃。数夫谔谔。众曰杀之,可。

千人跃跃。数夫默默。众曰杀之,可。”

皇上的身边,似乎容不得一个谔谔之士。而京城的言官清流们,又好像比皇上还要容不得一个意见不同的谔谔之士。

谢徵心中莫名感到可笑,古时设言官,就是为了使得谔谔之士能够不畏权威,提出切中时局的正确建议呢。

可如今的言官反而形成一种舆论的霸权,反过来压迫别人,使得无人能说真话,所有人都只能讲同一套符合清流口味的话语体系。

“河南纷扰,听说中原各督抚和各镇总兵,都在重金招收幕僚谋士。或许可往豫中一观?”

一阵凉风吹过,雾又消散了,稀薄了,露出运河中向南流动的河水。

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五章 矿徒军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章 太原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
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六十一章 中营宿卫骁骑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驾亲征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五章 矿徒军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清天下无敌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章 太原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一章 太原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