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血溅

天法三年秋,天子继承大位已有了三年时间,如今天下大定,云南也已归入版图之中,东南地区,除了厦门、澎湖等岛屿以外,海寇之乱同样悉数平定。

据说海疆经略使刘希尧正在积极同郑森谈判之中,郑森要求称藩的条件,大顺朝堂上下考虑者数量也很是不少,连陛下都颇为意动,如此看来,东南一带连绵多年的战事就要彻底结束了。

边境之患,缅甸僻处海外,明帝远蹿以后,对中国基本上是没有多少号召力了。唯有辽东、朝鲜二地,满鞑子尚占据两处,厉兵秣马,赫然有兴兵再起的态势。

去年代善攻入朝鲜,至今一年有余,朝鲜各地义军纷起,却因为缺乏足够的军械装备和有力训练,遭到满洲八旗的残酷屠杀。

不仅两班士大夫被扫荡一空,连一般百姓也尽遭到屠刀之戮,惨不忍睹,几至极点。顺朝朝中,有不少深明大义的官员,即便李来亨一再用种种借口推迟伐辽救鲜的军事行动,他们也坚定不拔,几乎每次朝会都要重提此事。

更引起京中震惊的,无疑是上个月,来自朝鲜的求援使节团中,竟然有十一个人,同时在开封皇宫的宫门前面,刎颈自杀,血溅金河。

这些使者来华日久,却一直没能说服大顺军出兵。他们日日夜夜都为朝鲜同胞的遭遇产生感同身受的痛苦,当清军又在某道进行大屠杀的消息传来后,使节团的成员们愤慨到了极点,便下定了包申胥哭秦庭的悲壮决心。

他们誓死决定,用自己的性命和鲜血,唤醒大顺朝廷上对朝鲜战事的注意力。

朝鲜十一壮士血溅宫门的事情发生以后,便是天子也再不能对东北战事视若无睹了。朝堂上下的舆论如火沸腾,不少没有经历过明末抗清战事的主战派年轻官员,也都愤然挺身而出,群聚大殿之中,请天子出兵为属国复此春秋大义之仇。

但是那些经历过明末以来连年乱战的老臣们,就持重得多。他们既知道八旗军的厉害,也认为辽东已经地远,何况是朝鲜呢?

伐辽救鲜一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不过也有年轻的官员,慨然道:“从长计议、从长计议,计议已一年有余,计议得满鞑子兵强马壮,由三四万兵马,壮大到七八万大军,如此计议下去,是要计议到山海关前吗?”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直接出列,请求天子治该臣失言之罪。李来亨则坦然笑言:

“太祖太宗的祖宗法度,国朝不因言罪人,此何罪而有?太宰何处此言!”

天子一言既出,朝中舆论风向随即就大为一变。毕竟此前一年多的时间,皇帝每遇及朝鲜事,必顾左右而言他,不是转移话题,便是提起西南战事。

如今李来亨突然要求群臣仔细讨论朝鲜之事,很显然是他认为伐辽救鲜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了。

方以仁暗自捏住手上的笏板,他知道这是因为清军在朝鲜四处搜杀王室后裔已经成功的缘故。根据朝鲜使节及旅朝华商的说法,去年一整年来,代善为了彻底瓦解朝鲜人的抵抗,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

其一,便是大肆搜杀朝鲜王室成员。任何与朝鲜王室有血缘关系,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人,都遭到清军搜山检海的彻底追杀,以期起到完全断绝朝鲜人民复国希望的作用;

其二,则是满清皇室将其姓氏爱新觉罗改为了金姓,如昭和帝爱新觉罗福临改名为了金福临,代善也改名为了金代善。

满清皇室改姓金氏,便是声称自己的祖宗源头出自朝鲜——这并非是决然虚假的历史,女真建州部确实长期生活在靠近朝鲜的边境地区,双方历史上的交流次数不在少数。

只是代善这种做法,显而易见是为了蛊惑朝鲜百姓。清室改为金姓,又自称为新罗王室后裔,很明显就是为了长期占领朝鲜而已。

李来亨获悉这些情报以后,便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来,清军在朝鲜的“为王前驱”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代善已经把朝鲜文化支柱的王室和两班士大夫都杀戮殆尽,这才做起了改姓换名的工作。

清军正准备把朝鲜变成一块扎实的根据地,却没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顺军的刀锋已经酝酿好了威力,即将对辽东开弓射箭,新的一轮北伐大战也即将爆发。

此时西南战事也已经完全平定,李来亨早就下定将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不少精兵铁骑调回北方,命令他们驻扎在北京一带,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由于东北气候严寒,顺军北伐还需要筹集数量惊人的棉衣棉裤。所以湖北和江南地区,那些最早察觉到伐辽在即的商人们,便立刻加大投资,扩建棉纺织工场,这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以耿应衢为首,随后便会在波澜壮阔的伐辽战事中,捞取一笔极为惊人的理论。

由湖广和江右两大商帮,逐渐发展出来的楚商集团,既具有顺朝的皇商性质,又由于最早采用规模化的工场经营方式,经济实力特别强大,堪称如今大顺排名第一位的商人集团;

由江宁、苏松、浙江三省商帮,发展出来的江南商帮,则以其特别雄厚的财富基础,后来者居上,急速追赶着楚商的步伐。江南商帮同样开始引进规模化的工场经营,并依靠富庶的江南地区作为基础,很快就发展出了不下于楚商团体的财力。

随着伐辽战事在即,这两大商帮团体也纷纷北上,楚商到陕西及山西活动,江南商帮到河北及山东活动,在日后为顺军后勤粮秣军资的筹集,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至于更后来,由楚商建立的“走西口”贸易路线,更是为大顺军远征朔漠西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帮助效果。

后世顺军名将李懋亨、赵自牢、张国武、康大眼这西军四大名将,二十年间扫灭准噶尔、平定青海、远征拉萨、尽灭哈萨克三玉兹,立下了追赶卫霍的不世之功——则楚商所建立的西口贸易路线,裨益巨大。

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章 李公子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章 左镇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妈罗颜清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
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章 李公子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章 左镇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妈罗颜清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胜寨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