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

白沟河大概有二三十丈宽,在宋代白沟河是一条界河。围绕着这条河流,宋辽之间、宋金之间,曾经发生过许多或者可歌可泣,或者使人愤慨的战役。

不过宋人和金人绝对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宋人的子孙,会联合一群以金为名号,自诩女真之后的满洲人,来对付国内的起义军。

这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不过仔细想,北宋末年那个掘开黄河来阻挡金人铁骑,最后自己却又投降了金国的杜充。

像这样的人物,在北宋的时候存在,那么到明季,自然也会存在。

这些人大概都拥有一种类似的思维模式,杜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百年后,黄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历史上这种人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当他们以君臣大义要求黄泛区的人民做出牺牲以后,自己却很快就把大义丢到了地上,迅速地屈膝投降于异族的新主子。

而且似乎是一种巧合,历史往往证明掘开黄河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令人民更加地厌弃你罢了。

在开封掘河的三百年以后,还会又有一个人干出相同的事情来,并最终同样使得他的王朝走向覆亡。

吴三桂没有料想到闯军骑兵的动作是这样快,如果他早早听取了马绍愉的意见,更加重视一些闯军的战斗力,那就绝不会犯下在白沟河边放跑了马世耀的失误。

这一战虽然只是双方先头部队的一次小交锋,可是作为讨贼联军主力的关宁兵,以三千余骑追杀马世耀二千骑,居然让他毫发无损的全身而退。可以说是让明军在清军面前,又丧失了几分谈判的底气。

自从马绍愉在正月间谈和成功以后,据说京城官绅无不欢欣鼓舞,只有很少一些人出言反对,比如当时担任兵科给事中的光时亨就直斥陈新甲“引虏入关,势成海上之盟”,骂陈新甲是当朝的秦桧,是引虏入关。

光时亨自负东林君子正人,本无什么节操,他怒斥陈新甲其实是受到了首辅周延儒的暗中唆使。

而周延儒之所以指派这些东林君子们抨击陈新甲的联虏之策,则主要是因为崇祯和陈新甲同清军秘密谈判,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居然事前一点都不知道!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的圣眷已经到头了啊。

何况陈新甲主持了对东虏的和议,只要联虏之策不倒,陈新甲的地位就再不会有丝毫动摇。他想夺取周延儒首辅大位,岂非也是轻而易举?

周延儒若真的是出于民族大义去反对联虏之策,或许还能争取到一些朝廷正派官员的支持。可惜他计不出此,到了这种时候还和陈新甲争权夺利。

因为要戒备联虏以后,虏骑如果使用诈计攻打北京,所以现在京城已经全面戒严了起来。那些从来只存在于名册上的京营士兵们,总算也稍稍动了两步脚——这还是多亏了孙传庭之前驻军昌平时,重新训练了一批京营官兵。

京师的天气和保定等地一样寒冷,光时亨刚刚从周延儒的府上出来,他将缝在素锦上的貂裘围领紧急系在脖子上,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他坐上马车,对车夫轻声说:“走,我们直接去兵部。”

刚刚在周府上,周延儒因为今天早上朝议时皇上驳斥回了光时亨骂陈新甲是“当代秦桧”的说法,对于倒陈已经产生了疑虑。

皇上这样明显地偏袒陈新甲,事情就很棘手了。不过再和光时亨一番密议以后,周延儒还是决定再搏一搏,决心明天动员言官,全力攻击陈新甲暗和东虏,又损大明和皇上的清誉。

周延儒知道崇祯皇帝最看重的就是“名”,所以他想只要能把陈新甲和联虏之策彻底骂臭骂倒,皇上是一定会把陈新甲踢出来做替罪羊的。

可是光时亨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么多年了,谁还不懂崇祯那点小心思?彻底骂臭骂倒陈新甲以后,皇上一定会找茬对自己泄愤的。

看过今天朝堂上崇祯对陈新甲的执意回护以后,站队嗅觉敏锐的光时亨就知道周延儒已经完蛋了。而自己没有及时看清楚局面,居然充当了周延儒的刀,那样羞辱了陈新甲,等周延儒完蛋了,自己不也要完蛋?

所以光时亨一出了周府,立即就驱车前往兵部找到陈新甲。

陈新甲对光时亨主动上门倒不意外,反而赞叹道:“羽圣刚直,我早知你绝非是玉绳一党。周宜兴明知联虏之策,是目下救时唯一办法,可出于私心,居然宁毁公器,也要干犯皇上中兴大业。”

光时亨看到连内阁次辅陈演居然都在兵部时,很明显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陈演换船的速度也这样快。看来周延儒的确是完蛋了,还好自己识时务啊……

“有肃代中兴之君,自有肃代中兴之臣。大司马以此奇策,足可以彪炳国史,后世望之,当不下于郭汾阳。周相公是耽于一己之私,才看不明白时局真相啊。”

次辅陈演看着光时亨的表演,笑道:“羽圣来兵部,想来必有杀手锏?”

光时亨嗯嗯了两声,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道:“这是周相公亲笔书信,辱骂大司马为秦桧之语,悉在其中。”

陈新甲马上将书信取来拆解阅读,看到周延儒真的白纸黑字骂自己是秦桧,大喜道:“周玉绳晚节不保!有此信在,圣眷必无啊!”

陈新甲获得此信,当然是如得至宝。周延儒骂他是秦桧,这难道不是指着桑树骂槐树?

那重用秦桧之臣的崇祯是不是就是赵构?

居然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暗中讥讽皇上是赵构!

陈新甲和陈演两人均获信大笑,光时亨看到这个样子,心里终于喘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不至于因为站队错误而完蛋了。

他小心问道:“大司马,此事之后,兵部将由何人主持?”

现在兵部尚书就是陈新甲,光时亨问这个话,其实就是默认了周延儒垮台以后,陈新甲势必再进一步,坐到更高的位置上。

陈新甲则把书信放到桌上,说:“周宜兴这回必死无疑,首辅肯定要发圣负责,我做好次辅的差事就好。现在兵凶战危的,兵部还是暂时不要大动。”

发圣是陈演的表字,看来陈新甲的计划是推倒周延儒以后,先让陈演做首辅过度一下,等到时机成熟自己再上位做首辅。

而他说的兵部大要大动,则似乎是在暗示光时亨暂时不要升官的事情了。光时亨心中略感失望,不过他又觉得自己站错队,能及时跳船已经殊为不易,只要抱紧“当朝秦桧”的大腿……不是,只要抱紧“当朝郭子仪”的大腿,不愁没有前途。

就在当天晚上,陈新甲亲自把周延儒的那封书信送入宫中。崇祯皇帝拆解一阅,果然雷霆暴怒,皇帝本来就因为自己联虏平寇的战略很不光彩,时时都担心朝臣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今天早上光时亨骂陈新甲,已经让崇祯心里压着一股火了。没想到光时亨居然还是受到周延儒的指使!

“周玉绳!朕两度拔你为相,讥朕为宋高宗还算小事,可是竟然暗中结党!最恨周延儒对朕玩弄计谋欺瞒!”

当晚崇祯就命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传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没其家。

当周延儒还在费尽心机盘算,到底怎么样才能骂倒骂臭联虏平寇之策的时候,他家的房门突然被锦衣卫敲响了……

“周延儒机械欺蔽,比匿容私,滥用匪人,封疆已误,……姑念首辅一品大臣……”

周延儒作为首辅大臣,当然认识骆养性,而且还和骆养性有些交情,可算十分熟悉。他不敢置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没对陈新甲出招呢,怎么就要被锦衣卫惩处了?

直到周延儒听到“姑念首辅一品大臣”这句话时,心里才升起一丝希望。他觉得或许是崇祯因为今天朝堂上光时亨的事情,震怒了起来,所以就要随便先找个人泄愤再说。

周延儒自觉得自己最了解崇祯性情,现在接受惩处,席蒿待罪,自请流放戌边。等到皇上火气小一些以后,再发动群臣,让大家给自己求情,肯定就可以让崇祯收回诏命了。

可他没想到骆养性带来的太监接着念道:“姑念首辅一品大臣,著锦衣卫会同法司官,于寓所敕令自裁,准其棺殓回籍。”

周延儒本以为是要从宽发落,还想着退路时,却又听到“敕令自裁”四个字,一时把持不住,竟然拔腿要逃。让骆养性派卫卒花费了好大功夫,才将他押送回房,留一个被“自杀”的体面。

直到最后被卫卒强行套上绳索,吊到房梁上的时候,周延儒才似乎突然醒悟了起来,他拼命抓住脖子上的绳索,鼓起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喊道:

“虏必有诈!”

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十二章 鳌拜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二十六章 岁入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五章 矿徒军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八章 英雄气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十五章 身后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
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十二章 鳌拜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二十六章 岁入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五章 矿徒军第二十五章 尽入我彀中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八章 英雄气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墙,三堵墙!第十五章 身后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庆收藏5K】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三章 李天下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