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

齐王无子,魏王之子则同样年幼,何况魏王是罪人,岂能由这一支继承皇位。

唯独先楚王之子,年纪合适,而且常养宫中,熟悉政务,能掌机要,才干十分突出。因此天子一意坚持让皇长孙继承大顺的江山。

对于楚支最终的继位,后世流传最广的一个推论,便认为这乃是内廷女官集团的阴谋。

因为皇长孙近年常居宫中,据传和不少内廷女官往来暧昧,关系密切。正是一部分女官借着近水楼台之利,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年迈的天子,才使得被众人忽视的先楚王之子脱颖而出。

然而也有人认为,让皇长孙继位,主要原因是世祖对于燕王、韩王等人都非常不满意。

因为这些皇子当时都已经和民间不少绅商团体关系特别密切,世祖朝的最后几年里,李来亨已有了整顿绅商集团的意图,只是受限于夺嫡之争越发激烈,天子的精力也不堪支撑,此事才作罢。

但无论齐王还是魏王最后上位,都是一定会对势力过度膨胀的某些绅商集团开刀的。

唯独燕王、韩王等无缘继承皇位的诸王皇子,大多都参与绅商活动过度深入,不为世祖所喜。

而皇长孙,当年楚王是因为劝谏世祖赦免松江起义纺织工人罪责之事,在本已重病的情况下被天子罚于宫门下站立一昼夜,踩因病死去,所以皇长孙润石一直站在维护纺织工人利益的立场上。

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皇长孙长年坚持的这种立场,被世祖认为由其继位,必能一改世祖朝时纵容、放任大产业家的趋势,起到稳定国本的作用,这才突然立皇长孙为储。

总之此事争议甚多,而且当时人多认为皇长孙年轻,辈分又敌,在勋臣宿老之中缺乏人脉,恐怕不能坐稳皇位,大顺的江山社稷已有风雨飘摇的危险。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人全都想错了,皇长孙并非又一个朱允炆,他的手腕相当高明,而且还获得了在朝中势力极大的大长公主李徽柔竭力支持,不仅削平宿老,而且改弦更张,与民更始,停止了天法时期的大规模对外战争。

顺朝从此时开始进入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对内整治时期,经过孝宗明命年间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大顺才在高宗时期,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开拓征服时代,完全巩固了对南洋的统治,又在对呆迷儿的战争中占据了主导权,先后攻取三玉兹和河中地区,兵锋直入阿富汗,对呆迷儿帝国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

在新大陆,世祖朝的流放政策被完全停止了。朝廷开始对青丘州组织官方的大规模移民团,几十年来内地的太平景象使得人丁滋生,人地矛盾重新尖锐了起来。

对新大陆的移民活动,持续不断,与同时期对东北、西北、南洋的移民活动,并称为“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徙东洲”。

贯彻了世祖朝后期和孝宗、高宗两个朝代的移民运动,最后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民族构成,使得新大陆成为了一块东西民族大融合的混血大陆,也使得南洋陆续实现了郡县化。

整个世界的面貌都被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这场大移民运动,所彻底改变了。

但这给顺朝带来了巨大的代价,到德宗朝时,内地各省由于极为严重的人口外流因素,已出现了劳动节价格的剧烈上升,大量良田无人耕种而被抛荒,众多工厂招募不到合适的工人。

在一次票号诈骗案以后,江南地区大量票号破产倒闭,很快就扩大为了席卷内地的破产浪潮。货币通缩、汇率下降、生产过剩、商品滞销、劳动力价格上涨、工厂倒闭……

数不清的问题在德宗朝接连到来,顺朝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来得凶猛又快速,许多失业工人先是大规模地打砸工厂,后来则成为了蔓延八省的纺工之乱。

朝廷花费了三年时间弹压纺工之乱,这以后德宗皇帝认识到了顺朝各省、各都督州、各海外属地之间经济发展的过度分化,还有海外殖民地的离心离德,已经对大顺造成了亡国之忧,便开始启动了新的改革。

德宗朝的改革史称金瓯更化,这一改革旨在强化顺朝内地与各种海外属地之间的联系性,加强顺朝商品在各海外属地的倾销力度和市场规模,形成了独特的帝国特惠制制度。

由内地和各海外属地联手,互相在贸易上给予优待,一起排斥外国商品。

朝廷对大顺海外属地的输入商品,都给予免税或减税的优惠待遇,对从外国输入的原料、农产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大顺的各海外属地则对从内地进口的工业品,给予减税优惠,同时提高从外国进口货物的关税率。

这种特惠制度维系了大顺逐渐走向离心离德的海外帝国,使得这一庞大的殖民体系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

直到各海外属地的民族独立意识完全勃发,而大顺本身又内忧外患,不断爆发内战,才主动允许了多数海外属地独立建国。

在众多属地中,仅有青丘是借由独立战争而获得了独立。其余属地,全部是由大顺与属地都督府进行协商后,逐步允许其自治和独立的。

也因此,即便到了现代以后,中国与由其属地发展出来的众多国家,依旧维持着亲密而友好的同盟关系。

帝国特惠制在顺朝爆发第一个共和革命时,就已经被取消了。但它的不少制度残余,延续了很长时间,更在冷战时期发展为了天保府统筹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对呆迷儿人民联邦为首的红色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

以天保府统筹委员会为首的一系列单边限制性组织,成为了后来蓝色阵营限制人联发展的主要外交武器,并严重阻碍了人联的技术进步。

但是到了现代以后,由于国际贸易争端越发激烈,许多国家都把天保府统筹委员会当成了相互进行贸易战的工具,其用于限制人联经济发展的初衷已经完全丧失,逐渐被慢慢废除。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三十八章 西明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十六章 虬龙沟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五十章 臣窃议亲藩封建论之不可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十四章 军台线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三十八章 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