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

小袁营在河南镇副将陈德的接应下,虽然因为闯军的追击而险象环生,一万多人的部队,已经有超过三千人的将士选择了接受闯军的改编。

但袁时中的主力部队,还是顺利跟着陈德撤去了归德——但这是明军不战而放弃亳州为代价的。

亳州是中原的一座名城,它曾是元末时红巾军的龙兴之地,也是韩林儿、刘福通的龙凤大宋政权首都所在地。

这座城市对于汉族人民抵抗异族的残暴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即便是此时正在日益丧失统治合法性的大明政权,它的建国者朱元璋,也曾经长期周游、生活在亳州的附近,最终以淮西的力量,颠覆了蒙元的统治。

闯军的先锋部队分成了三列纵队,徐徐入城,走在最前面的是在涡河之战中当机立断咬住了小袁营尾巴的郝摇旗、张皮绠两人。

李来亨则还没有进城,他在亳州北面,马尚河和涡河交界处的渡口那里,暂时扎了一个大营,作为指挥全军的临时司令部。

他只命令郝摇旗和张皮绠带着一部分闯军部队入城,执行中原闯军还在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的拷掠政策,并没收城内土豪劣绅的浮财,一部分着人送去开封,一部分留作军需之用。

当然除了闯军标志性的拷掠政策以外,在湖广闯军中早就成为一种流行做法的公审大会,不需要李来亨提醒,郝摇旗和张皮绠也会办理起来。

这样一番动作下来,亳州城中的累世清白官绅们,自然难免流下无数的血泪。或许他们的后人,也会用一种特别哀痛的笔触,在族谱、在方志、在历史的回忆录中,写下对闯军残暴手段的控诉。

至于他们是如何用利滚利的种苗高利贷,让一般辛苦劳作的自耕农破产卖地;至于他们是如何在旱涝天灾的时候,大发国难财,把亳州的田地全部收入自己的名下……

这一切又怎么会落在那些伤痕似的哀愁笔触中呢?

当然,这并不代表闯军的拷掠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和百分之百正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一些人过火的手法,造成了对无辜者和确实清白者的巨大伤害——这简单的“难免”两字,其实也正同豪绅们的族谱、家史一样,用简单的文字抹杀了许多人、许多家庭的破灭。

所以李来亨才祭出了公审大会的办法,公审大会比起简单粗暴的拷掠要更有章法,也来得更为“温和”一些。

只是即便如此,在闯军抄没豪绅家产、惩治恶霸的过程中,依旧不可能完全避免冤假错案。

这就是明末的现实,可又是谁造成的这种现实呢?

难道“把士绅全部杀掉一定会有冤枉的,可是把士绅杀一个放一个,绝对会放过数不清的漏网之鱼”这种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是闯军或者一般的百姓吗?

朱元璋所设计的理想社会中,他已经为士绅安排好了一个社会地位高、生活处境优渥的位置,可究竟又是哪些人并不满足于此,一定要像蚂蚁似将大明这栋房屋的地基彻底吞噬殆尽呢?

毋庸置疑,使得闯军不得不用粗莽暴烈的手段来解决严峻且尖锐的社会矛盾,使得闯军处在这种难免牺牲少数群体的两难境地中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些硕鼠。

豪绅们自己为自己堆好了焚烧一切的干柴,当火焰将他们无辜的子弟席卷其中时,他们又怎么能去指责别人呢?

“乐山,你在想些什么?”

李来亨看着沉思之中的方以仁,突然发出了一个疑问,相比于方以仁对他的了解,李来亨对方以仁的了解确实并不足够。

这个高门世家子弟,看着亳州城中发生的一切,是在想些什么?

李来亨的提问也把方以仁从一些漫无边际的思绪里拉回到了现实,他用折扇指着远处的马尚河说:“这条河又叫做陈治沟,它是亳州的士绅自费自力修建起来的,把亳州和归德连接在了一起,畅通了南北水系,使得亳州商贾大兴,百姓亦享其利。”

“嗯,这倒是一项善政。”

“府主如何看待修成马尚河的那些士绅呢?大元帅身边的那位宋军师,脾性和牛启东差得很多,我听闻他常常宣扬一些只有杀尽天下士绅,才能重安黎庶江山的道理,府主以为然否。”

李来亨听到这话,立刻就明白了方以仁的用意,他眯起眼回答说:

“乐山是以为闯军应该只杀劣绅,不应该杀这等能够组织民众、修桥铺路的良绅吗?只是良绅、劣绅的区别恐怕不能看他修桥铺路的本领如何吧?劣绅是因为他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可民愤很大的劣绅同样可以做过不少有利于地方的善政。这两者究竟如何平衡,闯军现在有公审大会的办法,自然可以交由本地的百姓在公审大会上去平衡。”

方以仁苦笑道:“府主之智足以拒谏,我多说何意?只是士绅乃天下之本并非一句空谈妄语,即便有乡官之政,学堂之政,可是闯军不可能白白让人接受乡官培训、让人上随营学堂。即便现在可以这样做,也决计无法长久,闯军哪来那么多的钱白白给人免学费?时间一久,乡官、学堂之中亦将以士绅子弟为主。”

方以仁对李来亨的心思从来把握最为准确,所以他也很少这样直截了当地说出李来亨不爱听的话来。能够说到这种地步,也确实说明方以仁近来所受到的触动和自己的思考都非常多了。

对此,李来亨也不能不加以深思。

方以仁说得不错,闯军即便用乡官学堂和随营学堂培养出来的干部,去取代士绅把持基层政权。

可是闯军难道可以一直免去乡官学堂和随营学堂的学费吗?随着闯军统治区的不断扩大,他们又怎么承担得了这种财政负担?

可是如果收取学费的话,那就和科举一样,最后把持科举渠道的依旧是家产富裕的士绅基层,而非真正的寒门子弟。

真正的寒门子弟,终日劳作都未必能够吃饱饭,又怎么可能脱产去读许多年的书呢?

不劳者不得食,往往是虚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才是现实。

“我们何必思虑那么长远呢?”

李来亨摇摇头,他指着北方,叹道,“明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虏又在关外虎视眈眈,闯军不要说是能不能得天下的问题,几年以后还能不能存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现在思虑那么久远,也毫无意义。但我也向你担保一件事,若我辈真能取得天下,我一定有办法令全天下都焕然一新,至少……我们的功业将不下于嬴政、刘彻、宇文泰、李世民、朱元璋这些人。”

李来亨向方以仁提到的这几个名字都是历史上的帝王,或者更准确说,都是重组了当时社会结构的人。

方以仁皱着眉头,他对李来亨这个常常半瓶子水晃荡的人并没有多少信心。可是看着府主眼神中那种对于未来无限的期盼和信心,方以仁又难免产生了一丝很奇怪的憧憬。

路……都已经走到今天的地步了,难道自己还会有退路吗?也只有跟着李来亨一条道走到黑了吧!

“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我现在最担心的依旧是东虏。”

李来亨把右臂搭在椅子靠背上,左手拿着一支箭矢指向了地图上辽东的位置,忧心忡忡。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二十六章 岁入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八十四章 李来亨用兵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六十三章 孙可望出手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二十一章 勤王讨贼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银子第八十八章 吨吨吨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二十六章 岁入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