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

明朝中叶以来,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

宗室诸王、勋戚、太监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越府跨县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

这其中河南一带因为藩王数量极多,占有土地最为广阔,即便如开封的周王,号称为“贤王”,但他兼并土地的结果,还是造成了“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的恶劣结果。

所以河南时人所言:“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这之中,并没有夸张的成分。

万历皇帝的弟弟朱翊镠分封卫辉,占田四万顷;神宗诸子也群起效尤。福王不消说,最为知名,福王府虽然早在崇祯十四年就被闯军抄没,但福王所占据的田产,直到大顺军完全控制河南以后,才逐步清算干净。

除此以外,一般所谓搢绅之家,也利用他们在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巧取豪夺,兼并大片土地。就每一户来说,他们固然比不上宗室诸王、勋戚、太监的占田数。然而,他们人多势众,在各地是地主阶级中最有权势者。

崇祯初年的河南巡按毛九华就曾经上言过,“势豪之家,仆隶多至数百,奸民乘势投献,百姓受其鱼肉。”

河南土地的兼并情况因此极为严重,再加上无穷无尽的横征暴敛,大多数都被层层转移附加在了底层民众身上,迫使农民大批地逃亡。地方官吏为了足额,采取一户逃责令九户分赔,九户逃则勒逼一户独承的政策,这样就更加加剧了流民的逃亡潮。

因此河南过去数年间的大饥荒,的确是受到了天灾如大旱和蝗灾的影响,可是人祸在其中起到的恶劣作用,丝毫不下于天灾,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早在李自成于开封建政之时,大顺军就已经在牛金星的着手下,对于河南的土地、农田、生产状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理。

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短暂,牛金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将河南各家藩王占据的田产抄没为大顺军的军屯田,同时推行借给一般流民耕牛、种子的办法,引导流民开垦荒田、恢复抛田。

而李来亨独掌大顺政权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牛金星未尽的土地改革大业。

他早早就借着大婚名义,将富有土地改革工作经验的白旺从德安调来开封,不久又让白旺兼任户部尚书和营田院总裁两个非常重要的职务。

跟随白旺来到河南的,还有一大批在湖广营田改革中获取了丰富工作经验的基层官员。过去他们在湖广推行营庄制改革时,往往因为大顺军的军力尚不强大、搢绅之家反对激烈、基层官员人力有限等种种因素,不能将营田新法彻底推进下去。

可是如今在河南,大顺军的军力相较于官绅武装、地方土寇武装,已经占据了空前巨大的绝对优势;一般士绅即便反对大顺改革,也因为清廷在北方推行剃发令的缘故,无法引东虏为外援;李来亨从湖广调来大批富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官员,也使得河南的营庄制改革,在一开始便拥有了较为充沛的人力。

如此种种优势条件,自然就令李来亨在河南复制“湖广模式”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进展。

当然这也同白旺的努力分不开关系,自从九月白旺到达开封以来,这段时间他就带着营田院的官员到处下乡踏勘荒田,一如他过去在湖广进行土地改革工作时的作风。

在明代,卫所屯田和世袭职田都是禁止流通的国有土地。但因为但因为屯军逃徙隐占失额多,卫所世官却基本固定,所以卫所屯田往往被世袭军官侵占,作为军官俸田的职田也高度集中于少数位高权重者手中。

所以名义上作为国有土地的屯田、职田却成为了最糟糕的一种土地所有制。世袭军官们还给这些土地上的农民加编了卫所军舍丁差,这样,就不仅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还使他们的身份由相对自由的佃农重新变成了卫所军事农奴,使他们遭到了额外的超经济剥削,在沉重的地租外,又需要负担其极重的徭役等等劳动负担。

此时的河南,卫所屯田和职田的逃亡、抛荒情况,比起一般性质的土地更为严重。根据营田院的统计,河南全省范围内约十分之九的屯田、职田都被抛荒,“军丁逃散"、屯田荒芜、屯租拖欠的情况极其严重。

因此李来亨决心参考湖广模式,以及罗汝才在关中曾经采取过的办法,彻底废除卫所屯田和职田,将各卫所完全归并于州县,并废除屯田科则,即便是由大顺军士兵耕种的军屯田,也按照民田赋额征收。

此外,随着营田制改革的推行,就像过去在湖广的情况一样,因为佃农从大土地所有者私人支配的农民,转变成了受到国家直接管理的农民,他们得以避免了士绅地主的超经济剥削,不需要在担负佃农地租的同时,承担种种为士绅地主做长工的额外剥削。

如此,一般佃农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他们就得以有更多精力专注于精耕细作,改良自己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方式。

不过对李来亨政权而言,使底层农民拥有更多农闲时间,最大的优势当然在于营田院和工部可以更方便地征发农民修缮水利……

也就是说,李来亨的目的,实际上是将士绅地主个人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转化为国家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

佃农们从此不再需要跑到士绅家中,帮大地主们修房子、做家仆、当长工了,而是转而为大顺政权修缮水利设施、进行民兵的相关军事训练、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直接作为民兵参加战争。

夫国之大事在于农,中国农业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极度以来中央政权的妥善治理,如果政权忽略灌溉或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荒废下去。

河南连续的大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明廷无力修缮水利设备造成的。

以黄河来说,明代原来定有“三年一小挑,五年一大挑”的疏濬制度。万历以后,“凡大挑、小挑之费,俱入上下私橐”,致使河床淤积的泥沙越来越厚,河堤“连年冲决”。

水利失修严重地削弱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崇祯年间一有气候变化的情况出现,马上就会立即产生了可怕的流民潮。

河南之大饥,不仅于天灾,更在于人祸。

水利设备的荒废,便是其中极重要的一点。

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九十九章 联军末路(四)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四章 女官第二章 白土岗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三章 林猫猫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
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二十四章 席卷黄麻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九十九章 联军末路(四)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四章 女官第二章 白土岗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三章 林猫猫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