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

商南富水堡地处南阳和西安的中轴线上,是陕西东南门,扼南北要冲,接三省八县,东连中原,南通湖广。楚汉争霸时,刘邦曾在此屯兵,时名“汉王城”,万历以来,富水堡更因坐落商路中段,人丁渐渐繁盛了起来,所谓“商山名利路,夜亦有行人”——自然,当地屯兵也不在少数。

田见秀和袁宗第能够轻取富水堡,主要还是由于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后,杨嗣昌大为慌乱、失了分寸,将过多的兵力抽调到南方追剿西营,才给田见秀、袁宗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战机。

否则按照明军原本的部署,以当时田见秀、袁宗第手中搜集到的那股溃散部众,还是很难劫取富水堡这样一座府库积蓄十分丰厚的小城。

田见秀性格宽仁,能服众,但决断力就比较一般了。相较之下,袁宗第则沉稳有谋,关键时刻又能杀伐决断,只是在闯营中的资历、威望不及田见秀。轻兵劫取富水堡,缴获大批官军甲仗器械的这一战,就几乎都是袁宗第全盘谋划的手笔。

袁宗第从闯王处返回后,便赶回富水堡附近的田见秀所部驻地当中。此时田见秀这批人马,靠着富水堡中缴获的大批官军衣甲器械,真可谓人马一新,气势大振了。袁宗第还好,他离开前的时候,这支部队的装备成色就已经是焕然一新,但带夜不收一路保护袁宗第返回商南富水堡的李双喜,可就大为吃惊了。

毕竟李双喜在老营营寨的时候,闯营中只有刘宗敏一人有一匹老弱的瘦马。连破旧的布面甲,也只有李自成、刘宗敏、刘芳亮等很少数几个首领人物才有穿戴。哪像田见秀这营人马,光挺拔的战马便有十多匹,穿着鲜亮甲衣的战士,也有数十人之多。

田见秀见到袁宗第和李双喜后,身上披挂着一件红色的罩甲便迎了上去。他相貌慈善,看着和袁宗第岁齿相当,但实际年龄其实比李自成都稍大些,是闯营诸将中,岁数最高的一人。

“汉举,你可算回来了,老掌盘那边的情况,是怎么一个样子。”田见秀上前拥了袁宗第一把,又一脸惊喜地揽住了李双喜的肩膀,说道,“双喜!咱们爷俩儿好长时间不见了,你在掌盘那里过得可好?”

李双喜哈哈一笑,他初投闯营的时候,因为武勇过人,加之相貌端正,本来就差点被田见秀收为义子。只是因为田见秀自家本就有一个小闺女,而李自成家中不说男女,连个孩子都没有,才让李自成先将李双喜收成了义子——也因为这层关系,李双喜常管田见秀叫二爸,两人间的感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李双喜同义父李自成之间的关系。

李自成特地安排,让李双喜护送袁宗第回来,或许一定程度上,也是打算利用田见秀和李双喜之间胜似父子的关系,尽快稳定地接收这支实力发展到超乎他预料的部队。

只是李双喜自然想不到那么深的层次,他还在因见到自己的二爸而大感兴奋,更为眼前兵强马壮的这支兵马所震撼。

袁宗第在旁无奈的笑了一会儿,决定先让这对“父子”叙完感情,再和田见秀好好说一下,现在闯营整体上面临的局势。他自己则招呼来留在富水堡代理兵马的副手刘体纯,让他帮忙安置一下李双喜带来的这队夜不收,并嘱咐刘体纯,让他帮这队夜不收,更换一些新锐而精良的器械。

刘体纯是陕西砖坪滔河口人,生得虎头虎脑,十分壮实,再加上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常被闯营将士们呼为“二只虎”——也是称赞刘体纯的武勇,仅在一只虎李过之下。

二虎一边吩咐部下去库房取甲仗器械,一边同袁宗第问道:“老管队,咱们掌盘那边到底是个什么形势?”

袁宗第听到刘体纯的问话,面色变得更加严峻了一些。

刘体纯家中虽然是租田种地的佃户,但有兄弟七人,壮劳力很多,本来生活还不错。但他家因旱灾,倒欠了地租1石5斗,粮银20两,在衙门逼租的时候,虎头虎脑的刘体纯一怒之下,居然打死了两名官差,只好铤而走险,离开老家,投奔了闯营。

他从一开始加入闯营,便一直做袁宗第的副手,如今也是担任袁宗第这队人马的偏将。因此袁宗第在刘体纯面前,是有什么说什么,沉稳老道的袁宗第对如今的形势并不太乐观,他分析道:“老掌家那边大约有战兵六百人,加上咱们这边的四百多人,统共有千余将士。但官军占据龙驹寨等处要津,兵力我估计,少则一千三四百人,多则将近两千人,加之旗仗鲜明,恐怕很难对付。”

刘体纯满不在乎的哼了一声,他体格粗壮,额头上还有一道横向的刀疤,骤起眉头时,真像额上生了虎头纹一般。刘体纯反说道:“官军若有两千人马,那我们大不了避其锋芒,跟老掌盘会师后,南下重新杀进川鄂大山里头呗。”

“嘿,二虎,你能想到这点,是有一些长进了。”袁宗第看刘体纯这个脑袋瓜子一贯简单的猛汉,现在也能思考一些事关进军方向的问题,心中有些欣慰。

不过刘体纯想的还是过于简单了一些,袁宗第因此反驳道,“但是老掌盘那队兵马,处在白石河和丹水之间,地狭难逃,不打一场,恐怕没那么容易冲出去。至于咱们这队人马,离龙驹寨和竹林关又这么近,就算想往东去到河南,可东面的淅川县在崇祯六年就被咱们闯营打破过,官军因此重修了城墙、加强了兵力,所以那边又比龙驹寨更难对付。”

“啊,”刘体纯听了袁宗第的分析后,感到好像朝廷大军像天罗地网一般,圈得闯营无处可逃,又变得慌张了起来,忙不迭问道:“那这可怎么办?老掌盘便没有什么方略吗?”

“行了呐,二虎,你先好好办事去。”袁宗第拍了刘体纯两下,示意他不要慌张,补充说道,“老掌盘用兵,都是从大处着手,你也不用紧张,先办好你的事。等我和玉峰谈好以后,咱们肯定是要去配合掌盘,杀一杀官军威风。”

袁宗第说到“杀一杀官军威风”这句话的时候,沉稳平淡的语气中,依旧难掩几分令人胆寒的森严杀气。这让刘体纯想起了当年他刚刚投入闯营的时候,李自成带着诸将呼啸于陕南的兴安等处,那时的袁宗第还不似现在这般沉稳,性情狂烈。

有一回,关宁军名将曹文诏设伏袭击闯营,四面合围,几乎将闯营全歼。当时袁宗第身披数创,顶着关宁军的箭雨和铳弹,带着刘体纯在内的十几名骑兵,径直突击曹文诏的中军,吓住了这个号称“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的关宁军悍将,为李自成率部突围创造了战机。

刘体纯知道,袁宗第既能沉稳布置大局,又有勇猛敢于拼命的一面。看袁宗第的样子,虽然有几分担忧的模样,但又透露出对闯王军事布置的信心来——以刘体纯对袁宗第的了解和信赖,他相信,闯营这一战,必不会栽倒在官军手里。

“天气又冷些了。”

袁宗第将布面甲外的一件罩衣裹紧了一圈,不过才十月,陕南的寒风就让人感到几分凛冽。看来今年的冬天并不好过,加上夏秋时的大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熬不过这个越发寒冷的冬天呢!

“二虎啊,告诉将士们一下,秣马厉兵、磨刀擦枪,准备一场大战咯!”

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十五章 身后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章 鸟铳队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
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银弹打天下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四十八章 楚闯的骑士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十五章 身后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三十八章 东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章 鸟铳队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