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

明末士人虽然多不同于经世致用的实学,可是却往往掌握有不少清狂诗酒的技艺。陈子龙的厨艺就闻名江南,今天他亲自下厨,张家玉听说过陈子龙的手艺非常好,也想不到菜竟然烧的这般美味,其中半截清蒸鲥鱼简直鲜得没法形容。

饭后二人继续谈论着京师剧变以后的种种情况,陈子龙听着张家玉的描述,连连摇头,胸中一股郁结之气无法抒发,又拿起琵琶,边谈边唱道:

“歌声歇处已斜阳,剩有残花隔院香。无数楼台无数草,清谈霸业两茫茫。”

“国事如此,令人感慨……”

张家玉想到清军入城之日,范景文等忠臣义士聚集家仆入宫救驾不成,最后投井自杀的种种往事,眼睛不禁又湿润了起来。

他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但张家玉知道,值此腥檀满京华的时候,有些人的责任是舍生取义,有些人的责任则是忍耐屈辱活下去,以求得来日的光复。

范家的家仆之前将一封遗书送到了张家玉府上,那是范景文对他的谆谆教诲。范景文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需要用自己的殉国之死,用自己的鲜血激发后来人的斗志。

张家玉还是年轻人,他需要活下去,为驱除鞑虏贡献力量。

陈子龙又和张家玉讲述了他在徐州投入李来亨麾下以后,各种各样的新奇见闻。陈子龙口中很少提到大顺的永昌天子,一直在讲的都是李来亨的种种事情。

在陈子龙的口中,李来亨是一位求贤若渴、大公至诚的名将,他总是身先士卒、指挥若定,而且仿佛天授一般,往往能够别出机枢,做出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张家玉听到李来亨单骑破阵,与八旗兵白刃格斗,连杀数十骑,最后突至清军中军大纛之下,亲手杀死曾经屠光皮岛的虏酋鳌拜一段故事时,忍不住击节赞叹道:

“砀山神捷!李侯真天降神将也!”

陈子龙又接着给张家玉讲述了神将李来亨的种种战绩,除了砀山神捷以外,还有如洛阳大捷、上蔡巨捷、黄麻超捷、鹰子山奇捷、白沟河伟捷等等以少击众,摧枯拉朽的神仙仗。

这其中砀山神捷和白沟河伟捷,都是李来亨以少击多,摧破百万清军的大战,大顺军中因此都尊呼李来亨为神将李随侯。

张家玉听得大呼过瘾,连连称赞李来亨真不愧是此方世间,独一无二的一位顶天立地大英雄。

李来亨百万军中单骑救闯王、千里义送罗娘子,还有在洛阳变卖家产赈济数十万饥民、商洛山中观星象预测天下局势,甚至是早年在陕西乡里怒斥阉党矿监的故事,都为陈子龙娓娓道来。

张家玉感叹道:“天生一李随侯,收拾天下者,必此人也。”

“随侯的故事还有很多……元子兄,你将来定有识得随侯手段的机会。有此人在,虏势必不得张。”

“大顺有士如此,天下大局,也许真的不至于倾覆在皇太极的手中。”

“元子兄,你在京中明察暗访许久,现在清军动向究竟如何?明朝大臣的人心,又究竟属意何方?”

张家玉稍微犹豫了一下后,终于咬牙道:

“清军封锁宫禁,即便六部大臣,也不知道宫中情况到底如何……但是我有一条可靠的渠道,可以向三爷确保一件事情……陛下现在还活着!”

张家玉口中的陛下,当然不是大顺的永昌天子李自成,也不是大清的崇德皇帝、天聪汗皇太极,更不是在西川继承大统的太平天国皇帝朱由榔,而只能是崇祯朱由检了。

朱由检原来未死……

这一点其实已在陈子龙的猜测之中,大顺军中多数人也相信皇太极不至于直接杀掉崇祯。主要是李来亨认为依照崇祯皇帝的性格,受此奇耻大辱,很可能直接自杀。

现在看来崇祯大约是被皇太极严密控制起来了,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是何渠道?六部大臣都不能入宫,元子兄的哪一位朋友能够窥得宫禁?”

“这我还不能说。”张家玉轻声道,“这位朋友现在中辅之中,他在清军环伺下,身份绝对不能暴露。即便是三爷你,我也还不能把他的身份透露出来。但我可以保证,此人不仅在朝廷中地位极高,而且能够获悉清军一些特别机密的动态。”

“包括出兵的时间吗?”

“不错!”

张家玉点头说:“吴三桂和洪承畴都已经离开京师了,原本住在成国公家中的极为清军贝勒王爷,也已经出城。宫中那一位告诉我的情况是,皇太极早在两天前就不在北京了……陛下亦不在!”

陈子龙大吃一惊:“皇太极竟然是要挟持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吗!”

“这我不能肯定。或许皇太极也是担心清军倾巢而出以后,如果将陛下留在北京,那么朝廷忠臣义士趁机发难,他的后路很可能不保,所以才将陛下带走,既可以用来招降边军将领,也可以作为人质。”

“皇太极手段狡诈非常……这些消息极为重要,没想到清军南下的时间这样早、动作这样快,大顺军未必做好了严防死守的准备。我必须把这些消息传回真定!”

陈子龙决心已定,即便自己牺牲,死在清军控制的北京城里,他也必须把这几条情报带出去。

自从他潜伏到北京以后,在京师首善之地里见到的种种情形,满城的辫子兵自不必说,清军强行驱逐小半个北京城的无数民家,霸占大量民宅供八旗兵居住,这都算小事。

据张家玉所言,清军在怀来宴上暗杀孙传庭以后,甚至还下令要求关宁军和秦军官兵,全部剃头留辫,“以辨忠奸”。只是因为秦军官兵多次骚动甚至哗变,皇太极鉴于大顺军还有十几万军队布置在山西和北直隶的中部,清军实力有限,必须借用明朝官军的力量,才能够消灭最主要的敌人大顺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才收回成命,允许明军士兵继续留发。但是等到清军进入北京城后,皇太极控制崇祯皇帝以后,又一次认为大局在握,有意令北京市民剃发,这一次命令还未正式下达,就因为消息提前传出,畿辅附近数股明军突然突围南下投奔了驻扎在真定的李来亨,还有一些地方民众揭竿而起,给了皇太极很大震动。

皇太极见到清军毕竟只是以诈变的手段控制了北京朝廷,论绝对实力,还不足以制服天下。他知道自己操之过急,这才以崇祯皇帝的名义下传诏书,声称前日要求剃发,仅限于军中,又称即便军中官兵,不列入东师八旗名额中的官兵,还是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但陈子龙和张家玉都明白,这只是因为实力对比上,清军还没有掌握绝对的优势。

皇太极还顾及着大顺军的兵力,一旦皇太极在华北的决战中取得胜利,剃头之事……势必会波及天下。

张家玉想到了洪承畴的那剃得干干净净的光头,陈子龙则想到了他在徐州附近见到的许多万人坑,特别是被屠戮一空、化为废墟白地的兖州府。

两人心中,同时升起一股可怕的寒意。

张家玉最后握住陈子龙的手,推心置腹道:“三爷……江南虽然尚在,可依我看来,福藩和潞藩相争,江南广大富庶,劲兵却连千数都无,不足以为中兴之本。桂王继统于西川,借献忠之兵自保一方可以,可进取根本无力。

现在天下局势其实已经非常明了,无非顺清相持角力,谁能胜负,谁就能席卷天下。我虽不属贵军,可是要在顺与明两者之间择其一而要之,则顺亦中国之人,我岂有舍中国而就外夷的道理?

所谓夷狄之有君,不若中夏之无也!

此时大顺欲争取天下人心,则如范景文和周凤翔这些死于王事的殉难忠臣,亟需为明恤赠之,此又不惟为明恤赠,而是为大顺恤赠,争取人心;

除范景文、周凤翔以外,刘宗周、黄道周等天下士林领袖,大顺也亟需为明隆礼之,这同样不惟是为明朝隆礼之,而是为大顺树立隆礼天下士人的声誉。

殷人从周,天下多少人愿学孔子?当此多方多士,尚在危疑惊异的时候,再没有将明朝旧城旌而别之,刻书传布四方更好的办法了。”

陈子龙明白张家玉的用意:“得一仁人以收拾天下之心,胜却精兵十万可知也!”

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二章 惠世扬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十七章 无派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十二章 鳌拜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十六章 五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三十八章 西明
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二章 惠世扬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五十三章 大顺龙衣卫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十七章 无派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十二章 鳌拜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十六章 五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三十八章 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