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

汝南地势开阔平坦,是一片利于攻而不利于守的战场。在这片土地上,过去发生过曹操歼灭豫州黄巾军何义、刘辟、黄邵等部各数万人的一场大战。

官军都认为这是一处正适宜剿贼的福地,而联军则又认为他们的副统帅就是曹操罗汝才,那么在这块曹孟德曾经取得过大胜的土地上,又怎么会失败呢?

双方都认为天时与天命都站在自己一方,全军上下无不摩拳擦掌、枕戈待旦,准备打破短暂的僵持局面。

但闯曹联军这边的谋划更多一点,李自成采纳了李来亨的奔楚之策后,便决定采用一种避实就虚的战术,给傅宗龙造成一种障眼法的假象,迷惑官军的判断。

所以联军的第一击,就选择了进攻屯兵信阳的左镇大军。

这确实是令人费解的,毕竟李来亨的奔楚之策,真实的战役目标就是向南面寻求突破。进攻左良玉,虽然也往南面运动,可是这样直接简单的行动,很容易暴露闯曹联军的最终目标。而且左镇战力强悍,并不易与,联军这样硬着头皮撞上去,如果没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便会面临被南北官军围而聚歼的悲惨结局。

可是军中诸将却都不感到奇怪,显然联军的这一招用兵还藏有更深层次的涵义。

为了防备傅宗龙趁着义军向南面进攻左良玉的时候,袭击义军的后方,联军还在汝阳留下了李过、袁宗第这两名沉稳的大将设防阻击。其余军队则一起移营,全数南下,只不过由于傅宗龙满足于在他的“襄、郾防线”里结硬寨、打呆仗,最后未同李过、袁宗第争一锋、交一矢。

南下进攻的主力兵马里,这回是由李自成和罗副统帅亲自执掌的亲军中标打头阵,李过和袁宗第两营留在汝阳不动,其他如李来亨等部则依次跟在二位大元帅的身后,渐次南下,攻扑左镇,成雁行之阵。

快到中午时候,义军的骑兵飞奔传呼,催促各营快走,于是大股大股的兵马就绕开新蔡、息县,向信阳而去,浩浩荡荡,黄尘蔽天。

李来亨处在南下大军的后队,他将罗汝才赠送的那批红夷大炮都先留在了汝阳,也可见到闯曹联军这一次南下攻扑信阳,似乎并不是打算冲开左良玉的封堵,径直由信阳一带入楚袭击承天府。

郭君镇骑马跟在李来亨的身边,说:“掌哨预计傅宗龙会不会离开襄城,趁机攻击我们的后路?”

李来亨还未回答,郝摇旗便担心道:“傅宗龙他手上有三四万兵马,其中大多数还是精悍善战的秦兵……还有贺疯子也在他手下!补帅和汉帅两标兵马,统共才五千多人头,如果傅宗龙来攻,他们怎么抵挡得住?”

“大元帅和曹副帅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看来他们是判断傅宗龙只会在襄城按兵不动。”李来亨笑道,“君镇你也是如此猜想的吧?不过即便他真的南下进攻汝阳,五千人也可以小扛一段时间,等待主力回师……反正我们南下目的又不是真要打左良玉。”

闯曹联军这回南下攻扑信阳,其实奉行的宗旨还是避实就虚和声东击西:既然李自成采纳了奔楚之策,那么联军大举入鄂就将成为定局。为了误导傅宗龙的判断,李自成便决定大军先南下佯攻左良玉,之后再立即北返做出突袭襄城、郾城的态势。

目的就在于使得北面的傅宗龙误判闯曹联军的真实战役目标是北线,也使得左良玉误判义军南下完全只是佯攻,使大名鼎鼎的左平贼尽量放松警惕性。

等到北线的傅宗龙严阵以待,准备坚城击贼,而南线的左良玉又放松戒备后,才是联军空打一枪,跃入湖广的好时机。

郭君镇曾说过,闯营之中他只佩服两个半人,一个人是李自成,一个人是李过,还有半个人是已死的刘宗敏。

现在看来,李自成在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运动战术上,确实有着大师级别的造诣。

虽然整个奔楚之策的战略计划是由李来亨制订的,但李自成对计划中具体过程和细节的完善,则显露出了闯王在运动战上高人一筹的功力。

至少在“以走致敌”的方面,李自成确实属于明末军事领袖中的第一梯队。

前标军也即将离开汝阳,临走前李来亨、郭君镇、郝摇旗等几人路过了曹操之前驻军扎营的地方:营内营外,不比经过几次老营改制以后的闯军,显得十分肮脏,到处是牛、猪的头、皮、肠子和肺,还有一些妇女的尸首,散落的到处都是。

李来亨看罢以后,便对郭君镇笑道:“君镇你读过《三国志》中诸葛亮传的那一篇吗?”

“读过。”

郭君镇本名郭雄丽,表字君镇,他以字行,显然并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而是读过一些书、上过一些学的小半个文化人,自然看过前四史里的《三国志》。

他看李来亨突然提出这个问题,立即就联想到诸葛亮传中的一句话,带着几分对曹营的讥讽之意,笑道:“掌哨是说诸葛亮殒命五丈原的那一节吗?”

郝摇旗和张皮绠虽然也上了不少扫盲课,但文化水平还是局限于认识几个字罢了,完全搞不清楚这两人在打什么哑谜。

郝摇旗忍不住问道:“老郭,五丈原不是孔明爷爷点灯续命的一回事吗?同我们有什么关系?”

“哈哈。”李来亨连笑两声后,低声说道,“司马宣王行至武侯故垒处,观其营垒,赞为天下奇才。罗汝才的旧营地里却是这样一派乌烟瘴气的景象,他又怎么成得了气候呢?我得要脑袋坏掉,才会同老罗搞在一处。”

如果老罗听到这句点评,或许会大喊一声理解万岁,这不是曹营太烂,而是你们闯营在各部农民军之中好的比较突出而已呀。

远处的联军大队兵马这时候已经过了河,到处是招展的旗帜和飞扬的战尘,数不清的号角和海螺之声响起。

李来亨忍不住长吟道:“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郭君镇是读过一些书的人,但他从未听过这样的半阙西江月,便问道:“这半阙西江月的平仄韵混押地很怪,听起来好像带着点湖广那边乡人说话的口音?”

“哈哈哈!这是我们以前在夷陵时,我听一个湖南行商唱来的字句……倒很适合目下的局面!”

这首西江月确实是出自一个湖广人之手,那人最擅长的就是在敌军万千重围困中的运动战。

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二章 惠世扬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六章 营田使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
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二章 惠世扬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三十二章 破阵军岭川(三)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后一战(三)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六章 营田使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