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

姜瓖的部将牛光天等人也纷纷上城作战,除此以外,大顺朝的山西节度使韩文铨和山西直指使李若星这两个文臣,也都穿上戎服跑到了城墙上作战。

这倒不是他们有多么勇武,而是因为总统太原一切军务的陈永福已经下了死命令。所有有手有脚的官员,除了那些因为处理军务和粮秣不能上前线的人,其他人等,不管你是什么防御使还是州牧,一概都要到城墙上和将士们一起作战。

即便年迈不能作战,那也必须出现在前线,好鼓舞守军的士气。

李虞夔原来是明朝的宁夏巡抚,他致仕以后回到平陆老家。之所以现在还在太原,还在大顺军中,只是因为李虞夔的老家依旧处在顺军的占领下。

因为他是山西威望著名的士绅领袖之一,所以这时候也被陈永福强迫到城墙上巡视。至少得让那些被临时征募起来的太原民兵们看到李虞夔的身影才行,毕竟本地土著比起大顺朝的威信,还是更加信得过像李虞夔这种在山西有头有脸的名士之辈。

李虞夔也是在上城墙的过程里,才感受到了大顺的“新朝气象”。城墙阶梯上面全都是整齐列队轮替上去的士兵,特别是袁时泰带来的殿中军精兵,其中不少人还是头戴黑白二色相间的羽盔,显然是属于羽林军的战士。

大顺守军的士兵人数虽然不及城外的攻城清军多,可是战士们的斗志和热忱却比敌人的攻势更加吸引李虞夔的注意。

李虞夔自己当年在西北做宁夏巡抚的时候,政声还算不错。大顺军中多西北人,其中也不乏认识李虞夔的宁夏边民,他们列队向一同走上城墙抗战的李虞夔作揖,让李虞夔感到一种油然不同于过去明军的新气质。

清军又在使用红夷大炮猛轰城关,多处城墙坍塌。蒙古兵便抓住机会从城墙缺口处冲了进来,这是清军百试不爽的攻城之法,但在太原城已经遇到了多次失败,这一次也绝不会例外。

姜瓖的部将牛光天是从大同逃来的护发人,他其实对大清、大顺和大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忠诚意识。基本上是属于谁让他吃粮,他就跟着谁打仗的那种一般将领。

可是清军要拿牛光天的头发开刀,要拿牛光天的各种生活习惯开刀,而且是摆明了想要逼反你好夺走你的家产。

这可就太过分了。

要知道大顺军虽然也搞追赃助饷,也会用夹棍进行拷掠,但毕竟不会彻底夺走你全部家产。而且大部分的追赃助饷和拷掠都是针对文官和搢绅阶层,和牛光天这种边军将领没有关系。

不管是从道义上来说,还是从切身利益来说,牛光天都选择了跟着老上司姜瓖一起投奔大顺这条路。

他和现在清军那边的山西提督刘迁过去很熟悉,算得上是老朋友。牛光天知道就算是刘迁这样为清国立了大功,而且还做到山西提督这样高官显爵的人,其实也过得很不愉快。

毕竟刘迁是汉人,不光不是满洲人,而且就连旗人都不是。即便立下殊功,也照样被多尔衮另眼看待。之前山西这边由叶臣做主帅的时候,因为叶臣看重刘迁对山西地理人情的了解,又看重他手上那支兵力雄厚的宣大边军,所以还算得上对刘迁比较优待。

可是现在权高位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接替了都统叶臣的主帅位置,济尔哈朗是个沉重之人不假,但他对刘迁的确是颇为欺凌,很看不上眼。

而济尔哈朗带来山西的那些满洲兵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对宣大边军的士兵们简直是视为奴隶。一到太原前线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从北京带来的骡马换走了宣大边军的好战马,不少已经剃了头发的晋兵因此才过来归诚大顺。

牛光天护发南下的时间比较晚,对于山西清军内部旗人歧视和欺凌汉兵的事情非常了解。所以他到太原后,一感受到大顺右武政策下一般将领的尊严和自在,一感受到大顺军按时发放粮饷和将领、士兵比较亲切相处的氛围,马上就断定清军必败而大顺必胜。

有了这种信念存在,当太原城城墙坍塌,八旗兵一拥而入的时候。牛光天作为一个归诚大顺不久的姜瓖旧部降将,才有信心和勇气一个人冲了出去。

如果是过去在明军中的时候,牛光天绝不敢这样做。即便是冲锋,他的左右也一定要带上自己信得过的嫡系家丁才行。

可护发南逃以后,牛光天哪里还剩下有什么家丁?

他一个人向前冲出去的时候,怀抱希望和信心的不是自己的家丁,而是大顺的友军。是那些并不属于自己部下的将士,牛光天经过在太原的这一段时间了解后,他当然相信当自己带头冲锋的时候,其余并不属于自己部下的顺军士兵也一定会跟着出击。

牛光天并不孤独。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少,其中有大顺军的闯营元从,也有陈永福的老部下,有袁时泰带来的羽林军精兵,也有其他的姜瓖部将。

所有人都主动堵上了城墙坍塌的缺口,将领们带头冲了出去,其余的士兵也并没有畏缩后退。剩下的将士们甚至不是因为将领军官身先士卒的模范作用,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具备着向前向前不断向前的旺盛攻击精神。

大顺军士兵像人墙一样堵在城墙坍塌开来的几处缺口上,死死顶住了八旗兵的进攻。在这样密集的人流里,高明的武艺和过人的英勇都没有太大用处,所有人都领略到了什么叫做“刀枪无眼”。

刀剑在密集的人堆中刺了出去,鲜血流淌不止,尸体也层层地堆积了出来。

姜瓖很受震动,他在大同边关这么多年,大小仗都打过不少,可是激烈和血腥到如此地步的场面,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用姜瓖来说,就算是陈永福,陈大帅这两年来已经见识过许多在明季以来数一数二激烈的白热化大战,甚至早就亲自挫败过了清军几回。

可是目睹太原城墙缺口上的激烈争夺,他也连续惊叹了好几回,为山西军民的英勇而赞叹着。

正在城外指挥攻城的大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却很恼火,他在深州已经败给过李来亨一回,德高望重的贤王之名受到很大影响。

济尔哈朗就指望着这回在山西独当一个方面的时候,能够以凌厉的攻势拿下太原,却没有想到自己却碰上了可能是大顺军有史以来防守最为严密得力的一座城池。

“睿王将要南渡黄河了,我们必须拿下太原,保护好大清军的侧翼才行……不然事情就麻烦了!”

叶臣也神色肃穆,叶臣虽然只是八旗都统,地位远远不及济尔哈朗。可比起用兵拖沓显得老迈的济尔哈朗,其实叶臣的军事才能还要更加显著一些。

他知道济尔哈朗到山西后,之所以立即改变清军的攻城战术,不惜一切伤亡代价也要攻下太原,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山西这个突出部,掩护多尔衮的南征主力。

叶臣对这个战略目标本身是比较赞同的,可是太原是雄城,八旗军虽然有红夷大炮,可是人力有限,攻城还是需要借用到宣大边军的力量。所以叶臣对于济尔哈朗欺凌和凌辱刘迁等晋兵将领的做法相当不满,特别是济尔哈朗带来的那些满洲兵,居然肆无忌惮地抢夺晋兵的好马,据叶臣所知,就连刘迁本人的坐骑都被满洲兵抢去了。

这将来是要闹出大乱子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章 惠世扬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章 李天下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五章 身后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二十六章 岁入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态,大顺卫生运动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五十六章 叶方实学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章 惠世扬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三章 李天下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在开州吗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五章 身后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二十六章 岁入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五十四章 崇祯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